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数字     
正85%水利部于2015年对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的2 103眼地下水水井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Ⅳ类水691个,占32.9%;Ⅴ类水994个,占47.3%,两者合计占比为80.2%。但这些数据主要是浅层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并不是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数据。目前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主要取自深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2.
在现场调查和地下水样品检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单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南襄盆地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Ⅱ至Ⅲ类占26.27%,Ⅳ类占43.22%,Ⅴ类占30.51%;南襄盆地地下水质量受地质营力作用的原生指标和人类活动的次生指标共同影响,人类生活生产、采油采矿活动是影响该地区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单指标超Ⅲ类水贡献率"和"人类活动影响度"的计算,来识别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单指标超Ⅲ类水贡献率最大的为硝酸盐,达56.32%,其次为总硬度、铁、锰等指标。南襄盆地浅层地下水人类活动影响度为54.87%,主要影响指标为"三氮"。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分析典型地下水样超标组分与各种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统计分析各种评价结果的分布特征,确定了适用于天津市地下水质量评价的方法是模糊评判法。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浅层地下水质量差,Ⅴ类水分布面积占平原区总面积的70%以上;天津市深层承压水质量较差,Ⅴ类水分布面积占含水层组分布总面积的40%~50%。  相似文献   

4.
吴贵杰  薄童  韩继伦 《山东水利》2006,(8):22-22,25
1水生态环境现状1·1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东营市地势偏低,加之胜利油田坐落于此,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COD和氨氮。根据水质监测结果,东营市河流水质呈有机型污染,COD超标严重,因此将COD作为评价分析该地区水质的主要指标。东营市境内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其中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有26条,纳入市、县(区)两级环境监测的河流有18条。根据2002年实测资料,除黄河水达到Ⅲ类水标准,草桥沟、褚官河水质好于Ⅴ类标准以外,其余河流水质均为劣Ⅴ类水体。由于排入河流中的污水通过渗漏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受到污染,浅层地下水超过饮用水标准的主…  相似文献   

5.
昌平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北京市昌平区12个浅层地下水、8个深层地下水和6个基岩监测井的水质情况,结果表明,昌平区浅层地下水中有58.3%属于Ⅱ、Ⅲ类水体;16.7%眼监测井属于Ⅳ类水体;25%眼浅层监测井属于Ⅴ类水体,浅层地下水中主要是硝氮、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和氟化物等超标。深层地下水中50.0%属于Ⅲ类水体;37.5%属于Ⅳ类水体;其余地区为Ⅴ类水体,主要超标因子是氨氮、氟化物,基岩水83.3%属于Ⅱ类水体,部分区域出现了亚硝氮超标现象,达到了Ⅴ类水体。昌平区地下水总体存在3种污染因子,为氟化物、盐分和氮素,氟化物主要来自于原生污染,盐分主要来自原表层的污染入渗,目前还没有影响的到深层地下水和基岩水,研究区浅层、深层以及基岩水中都存在氮素超标的现象,浅层地下水中氮素存在向深层地下水和基岩水渗透的趋势,为了防止昌平区地下水遭受污染,保护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减少表层污染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是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估、污染判定及治理效果评价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为构建菏泽市区域深层地下水监测评估体系及预警体系,提高地下水管理质量和效益,以2013~2019年菏泽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专项调查及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获取了深层地下水(>350m)15项指标的环境背景值及统计特征值。结果表明:13项指标属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Ⅰ~Ⅲ类,达到优良水平;而F-和Na+两项指标浓度分别为2.47mg/L、208mg/L,分别属于Ⅴ类、Ⅳ类标准,质量较差,是原生劣质指标。相关分析表明TDS与SO42-、Cl-、总硬度等显著正相关;F-、Na+除两者本身显著正相关外,它们分别与pH值显著正相关,与总硬度显著负相关。利用F值评价法对地下水环境背景值代表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为较差、极差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对聊城市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分布演变特征,选取 2018—2022 年地下水井监测数据,借助ArcGIS 处理软件,利用单指标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单指标评价地下水质级别以Ⅳ类、Ⅴ 类为主,总硬度、锰、溶解性总固体(TDS)、钠、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超Ⅲ类水贡献率是反映地下水质量状况的主要指标;2)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显示地下水质级别以Ⅲ类、Ⅳ类为主,Ⅴ 类占比较小,评价结果优于单指标评价法;3) 聊城市西部、西南部地下水质量较北部、东北部好,且整体地下水质状况呈现积极向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武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选取2017年12月采集的57件水样,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和离子比法,分析了大武水源地的主要离子特征及其成因,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a+,约占阳离子总量的82.8%;主要阴离子为HCO3-、SO42-、Cl-,约占阴离子总量的91.9%;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a·Mg(Ca)型、HCO3·SO4·Cl-Ca·Mg(Ca)型、HCO3·Cl-Ca·Mg(Ca)型为主;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溶解控制;地下水水质都在Ⅲ类水以上,Ⅲ类水占据总水样的47.4%,Ⅳ类和Ⅴ类水占据了52.6%。研究成果对了解大武水源地水环境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7年的监测资料,对辛集市525km2研究范围内的地下水,采用单因子法和综合法进行了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深层地下水均符合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浅层地下水有50%属于超Ⅲ类(Ⅳ类、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SO2-4、Mn2 、Cl-、F-等.综合污染程度评价表明,辛集市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普遍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以2013年在陕北定靖中部地区采集的62组地下水水样的全分析测试结果为数据基础,分别用单指标评价法、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加权平均,以期得到更加可靠的质量评价结果,旨在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评价结果显示,Ⅰ、Ⅱ、Ⅲ、Ⅳ、Ⅴ类水所占比例分别为3.23%、11.29%、9.68%、24.19%、51.61%,约75%的地下水不适合直接饮用;该区地下水质量较差。水质整体分布规律为:东北部沙漠—平原地区水质较好,西南部黄土丘陵地区水质差;在局部,油气井开采较密集和芦河周围地区水质较差,说明原生环境和人类活动是造成该区地下水质量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保定平原地下水质量演变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于多年大规模过度开采地下水,南水北调受水区保定平原地下水严重超采,部分含水层疏干,进而引发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随着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地下水压采工作持续推进,河湖生态补水工作的全面展开,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位已呈现回升趋势。本文针对华北平原典型区域——南水北调受水区保定平原开展地下水位回升条件下的水质演化预测研究,采用电位分布-多点位络合模型(CD-MUSIC)预测2030年浅层地下水位上升后,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表面络合作用、铁锰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吸附作用、离子的竞争与协同吸附效应,以及不同矿物的溶解平衡反应。结果表明:至2030年保定平原浅层地下水位整体上升后,水质逐渐向盐化方向发展,HCO3-SO4型水代替HCO3型水成为保定平原主要的阴离子水化学类型,平原东部高阳-蠡县地区出现了Cl型水,Na-Ca型水成为保定平原中东部地区主要的阳离子水化学类型;地层中岩盐及石膏的矿物溶解造成平原西部的山前冲洪积扇地区TDS含量显著上升,平原东部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域受到强烈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影响,Ca、Mg含量显著下降,TDS及硬度下降明显,水位恢复对地下水漏斗区域水质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和田河流域绿洲区2014年44组浅层地下水样的化学数据为基础,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中性-偏碱性,大部分为硬度较高的微咸水,且处于氧化状态下。常见阳离子的含量差别较大,由大到小依次为Na~+Ca~(2+)Mg~(2+)K~+;常见阴离子的含量差别不大,由大到小依次为HCO_3~-Cl~-SO_4~(2-)。沿地下水流程从强径流区到弱径流区,离子的含量越来越多,TDS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从混合型转变为以Cl-Na型和Cl·HCO_3-Na·Ca型为主。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蒸发浓缩作用、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及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3.
靖边县饮用水源多为地下水,地下水环境的变化严重影响着当地供水量。为了进一步厘清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统计学及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位统测结果和90组地下水水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7年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显著下降,在郭家庙等地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降落漏斗;地下水中TDS浓度明显增加;部分区域TDS、NO3-超标,尤其是农灌区常年施用含氮肥料导致地下水中NO3-浓度超标且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当地应及时控制地下水开采量,采用新型灌溉、合理施肥等措施来减缓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与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4.
为进行吉林市平原区水质评价和水质成因分析,从该市平原区34个水质监测井的监测数据中选取铁、锰、氨氮等8项指标,运用BP神经网络法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加附注评分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BP神经网络方法的评价结果可信,能够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价方法不需要确定权值,避免了赋予权值时主观误差的产生。所绘制的吉林市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分区图表明,平原区地下水Ⅳ、Ⅴ级别水质区占较大面积,而Ⅱ、Ⅲ级别水质区分布较少。公因子空间分布图表明,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的主要人为影响因素是化工企业的工业废水、烟尘等的不当排放,排污管道的渗漏,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堆放以及农业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等。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的农业高产区域,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近几十年来,白洋淀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在1974年-2007年。该区域地下水埋深以平均每年0.51m的速率下降,1980年以后下降速率明显加速,在2000年-2007年年均下降速率达到了0.99m。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严重,且用水高峰期遭遇枯水期,尤其体现在1980年以后年降水偏枯.同时社会经济用水量维持在高峰阶段。低效的农业用水模式及地下水超采已经严重制约了白洋淀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城市化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观测资料,揭示兰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城市污水排放、蓄水设备修建及农业灌溉等因素使垂直渗入补给量增加,引起地下水上升,其中西固区地下水位上升剧烈,受地下水开采的影响,水源地地区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下降显著;兰州市区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较多,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带来污染源强的增加、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以及水位下降等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老城区和工业区地下水总硬度、NO-3、氟离子、有机组分等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污染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work aims at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MSW on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around dumping yard site, located near the Sangamner city by water quality index (WQI) and its integration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Groundwater samples (n?=?15) around the dumping yard were collected using Garmin GPS device in October 2013 and October 2014. Physico-chemical analysis of same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for pH, EC, TDS, Na+, K+,Ca2+, Mg2+, TH, Cl?, HCO3 ?, SO4 2? and NO3 ? along with the heavy metals like Fe, Zn, Cd and Cr by using standard methods. Similarly, SAR, KRs, RSC and SSP were also calculated to know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into irrigation perspective. WQI for 15 sampl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physico-chemical results/data of 12 parameters and its desirable limit of BIS standard. Generated WQI (z) for October 2013 and October 2014 were integrated with latitude (y) and longitude (x) values, collected using GPS during the field work. Integrated xyz data were then interpolated in Surfer-10 GIS software using inverse distance weight (IDW) method to estimate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of the study area.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around the dumping yard area does not confirm to drinking and domestic purposes as per the WQI and BIS standard. However,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is marginally suitable for irrigation as per SAR, KRs, RSC and SSP. The influence of leachate from MSW dumping site to surrounding groundwater is creating a serious concern and susceptible to potential health hazards. Thus,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is desperately requir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for control the pollution-caused MSW.  相似文献   

18.
Quantifying recharge from agricultural areas is important to sustain long-term groundwater use, make intelligent groundwater allocation decisions, and develop on-farm wat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e scarcity of data in many arid regions,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East, has necessitated the use of combined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to estimate groundwater recharg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recharge contribution to groundwater from rainfall and irrigation return flow in the Mosian plain, west of Iran. The Inverse modeling approach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RS)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The recharge fo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Recharge Package of MODFLOW. The land-use map for the research area was produce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satellite images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results, groundwater recharge from the rainfall and irrigation return flow was at the rate of 0.15 mm/day. The recharge to the groundwater from rainfall was about 0.08 mm/day (10.8 % of total rainfall). The average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contribution in the study area was about 0.39 mm/day that include 15.2 % of the total water used in the irrigated fields. We can conclude that irrigation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this area, consequently, it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relevant hydrological models as the main source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