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南  梁蕾  郭君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3):167-170
目的 研究腹膜假黏液瘤的声像图特征,分析超声检查在腹膜假黏液瘤诊断及评估临床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对5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临床特点、声像图特征、剖宫产术中表现及病理结果,对比术中表现分析腹膜假黏液瘤的声像图特征,并分析不同级别腹膜假黏液瘤的声像图差异.结果 在超声检查中,48例患者发现腹腔积液,仅2例患者未发现明显腹腔积液.43例发现肝脾周围压迹, 33例发现腹盆腔不均质包块,34例发现明显网膜增厚,形成网膜饼,2例发现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脾周围压迹及腹盆腔包块在不同级别腹膜假黏液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积液特点、网膜饼及淋巴结肿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超声检查在腹膜假黏液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同级别腹膜假黏液瘤声像图特征有重叠,但有些表现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膜假性黏液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7-03 ~ 2018-11 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3 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病人,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 腹膜假性黏液瘤 病人的声像图均可探及腹腔、盆腔及肝脾周围大量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内见密集点状、 条状分隔带,用探头轻轻冲击腹部可见飘动,呈特征性“礼花样”改变。结论: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超声表现有其 特征性,利用这些特征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安全、有效、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腹膜假性黏液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54-1755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超声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黏液瘤患者资料,全部病例均行超声及病理学检查,分析其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11例腹膜假性黏液瘤表现为腹腔凝胶状腹水伴多发实性肿块,并可见散在点条状钙化,肝脏、脾脏边缘受压呈"扇贝样"改变。结论:腹膜假性黏液瘤在病变部位和病变形态上有其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充分认识其超声表现征象有利于超声诊断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及临床医师正确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心脏急症——左房巨大黏液瘤的诊断,为早期手术提供依据,挽救患者生命。方法对12例左房巨大黏液瘤患者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瘤体特征及活动情况。结果心腔内见随心动周期呈规律性移动的云雾状回声团,瘤体回声欠均匀,较稀疏,形状不规则,有蒂,心房黏液瘤的蒂多与房间隔相连,有不同程度的阻塞二尖瓣或三尖瓣口而引起瓣膜口、流出道的梗阻。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对左房黏液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简便、无创、患者易于接受、重复性好等优点,能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资料,为心脏手术快速提供最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黏液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黏液瘤 18例 ,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8例心脏黏液瘤病人中 ,12例为左房黏液瘤、2例为右房黏液瘤、3例为左心室黏液瘤、1例为右房、右室黏液瘤。其典型声像图为心腔内见清晰云雾状团块回声 ,并随心脏收缩与舒张在房室腔与瓣膜口之间活动 ,团块回声均匀 ,直径为 2 .8cm~ 7.5 cm呈圆形或椭圆形 ,均观察到瘤体 ,并连接于房室间隔处 ,全部经手术后 ,病理证实符合率 10 0 %。结论 :心脏黏液瘤表现图像较典型 ,揭示心脏黏液瘤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异性改变 ,对术前作出定性、定位和鉴别诊断 ,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黏液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黏液瘤18例,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8例心脏黏液瘤病人中,12例为左房黏液瘤、2例为右房黏液瘤、3例为左心室黏液瘤、1例为右房、右室黏液瘤.其典型声像图为心腔内见清晰云雾状团块回声,并随心脏收缩与舒张在房室腔与瓣膜口之间活动,团块回声均匀,直径为2.8 cm~7.5 cm呈圆形或椭圆形,均观察到瘤体,并连接于房室间隔处,全部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符合率100 %.结论:心脏黏液瘤表现图像较典型,揭示心脏黏液瘤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异性改变,对术前作出定性、定位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王世鹏  张一贺 《甘肃医药》2013,(12):960-960,F0003
通过超声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利用超声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腔积液作出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腔积液超声表现特征:内部透声差,呈团状或蜂窝状改变,无流动性,腹壁加压呈胶冻样,无肠管漂浮征.通过本病例超声波检查是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的重要方法,可以直观的显示其腹腔积液的性状,对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发生及预后。方法:复习我院3例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理组织重新阅片和分型,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腹膜假黏液瘤男女比为1∶2,腹胀、腹部包块、腹围增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例术前有单侧卵巢黏液病变史,术后2年体健;2例伴有阑尾黏液性肿瘤,1例术后21个月复发,后2例均表现为腹腔大量黏液和腹膜多发包裹黏液性肿瘤;减瘤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其他为辅助疗法。阑尾与腹膜假黏液瘤的发生可能有直接关系。结论:腹膜假黏液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和腹腔穿刺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待于完善,病理类型和生长速度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应对其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超声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收集5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总结乳腺黏液癌超声图像特点及病理特点。结果:(1)52例患者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34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18例。单纯型1例(3.23%),混合型6例(33.3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纯型乳腺黏液呈膨胀性生长,质地软,切面呈灰白色,见典型胶冻样,富光泽,镜下见黏液湖,黏液湖见断裂或吻合间质纤维分隔,核分裂少,细胞排列以小岛状排列为主,无脉管瘤栓;混合型黏液成分较单纯型增多,伴浸润性导管癌成分,细胞异性大,以巢状、腺管状为主;(2)52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常规超声检出29例(55.77%),其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16例(47.06%),混合型乳腺黏液癌13例(72.22%);单纯型乳腺黏液癌在常规超声见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常呈椭圆形,瘤内无钙化,血流分级为0~1级,伴后方回声增强,均可见异常回声;混合型乳腺黏液癌见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形态不规则,瘤内见钙化,血流分级多为3级,伴后方回声衰减;(3)单纯型乳腺黏液癌SR、弹性评分均低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患者(P<0.05)。结论:乳腺黏液癌中单纯型在超声图上更易表现出良性影像学特点,混合型浸润程度则较单纯型高,更易呈现恶性特点,其组织硬度大,弹性评分高,且其超声特点与病理特征有其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膜假性黏液瘤CT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均为腹腔内弥漫性病变,CT表现为胶冻样腹水伴有分隔囊性包块,肝脾表面扇贝形压迹,肠管受压移位,腹膜外囊性包块,腹膜、大小网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增强病变的边缘、系膜、腹膜轻度强化。结论 MSCT检查是诊断腹膜假性黏液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8例腹膜假性黏液瘤的CT表现特点,并结合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CT影像主要表现为腹、盆腔内实质脏器边缘的扇贝形压迹 16 例;腹、盆腔内多房黏液性团块13 例:直径多为0.5~8 cm;团块内水样均匀密度,多发线样分隔影,分隔囊壁较薄9 例,增强扫描后分隔可见强化,2例可见分隔囊壁厚薄不均,但未见明确软组织结节影突入,3例黏液性团块囊壁可见散在钙化;8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增厚,呈网饼状或种植性团块状改变;2例出现肝脏内浸润性病灶;3 例可显示原发病灶;3 例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 例合并有腹水,1 例伴发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和下胸壁胸膜肥厚.结论 CT 检查对腹膜假性黏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探讨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维超声(2DE)、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频谱多普勒(Doppler)观查黏液瘤的数目、回声、大小、形状、位置、瘤蒂及活动情况、表面特征、瓣膜梗阻/返流、心脏继发改变,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超声心动图共检出左房黏液瘤28例、右房黏液瘤5例、左室黏液瘤3例、右室黏液瘤1例,左心房合并左心室黏液瘤1例,与手术结果对照,除1例左房内瘤体误诊外,其余结果均诊断正确。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脏黏液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房黏液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30例心房黏液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 本组患者中黏液瘤最大为85 mm×66 mm×55 mm,最小为26 mm×21 mm×19 mm,合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6例,合并亚急性心内膜炎1例,合并心包积液及肝肿大各2例.左右心房内清楚显示瘤体随心动周期有规律的活动,瘤体呈现云团状回声.心房内有随血流周期性变形的瘤体相应部位血流信号充盈缺损,同时均可见舒张期房室瓣口处沿占位光团边缘灌注心室之血流束,由宽渐细.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心房黏液瘤,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及诊断准确率高等多项优点,患者容易接受,是早期发现心脏黏液瘤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手术、病理及穿刺证实的10例PMPCT表现。结果(1)10例均可见腹、盆腔脏器扇贝样压迹,其中8例表现典型的扇贝样压迹,2例肝脾实质脏器周围仅见轻微压迹;7例有肠系膜浸润性改变;8例见腹、盆腔内分房粘液团块,其中2例腹壁皮下可见黏液样低密度团块;6例伴有腹水,1例合并钙化。结论腹、盆腔脏器扇贝样压迹、分房黏液性团块是PMP的CT影像特征,CT检查对PMP有重要的诊断价值。CT检查可作为PMP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黏液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2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利用二维超声(2DE),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CDFI),频谱多普勒观察黏液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状、瘤蒂情况、表面特征、回声、瓣膜梗阻、反流情况及心脏继发改变。结果检出黏液瘤12例,均为左房,在外院手术病检后均被证实。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黏液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可见38例心脏黏液瘤情况,可见左房黏液瘤32例,右房黏液瘤6例,观察可见患者的超声表现均具有特征性。结论:采用经胸心脏超声诊断心脏黏液瘤,诊断价值显著,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价值,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探讨超声在腹膜假性粘液瘤诊断中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假性 粘液瘤患者 ,分析其声像图及临床特点.结果:腹膜假性粘液瘤的声像图表现:本组病例均可显示腹、盆腔液性暗区 ,液性暗区内可见密集点状、条状高回声 ,用探头轻轻冲击腹部可见特征性"礼花样"改变.7例在右下腹可见肿大增粗的阑尾 ,呈"腊肠样"改变.结论:腹膜假性粘液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超声诊断腹膜假性粘液瘤安全、便捷、诊断准确率高 ,可作为腹膜假性粘液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顾艳丽  周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07-460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左房黏液瘤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15例左房黏液瘤患者进行多切面检查,常规测量各腔室大小,重点观察瘤体部位、大小、形态、回声、运动规律及蒂的附着部位。彩色多普勒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动态地观察瘤体形态、大小、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准确率高,并能与其他相关疾病相鉴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左房黏液瘤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准确、无创伤、无痛苦、安全、重复性强的特点,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MP 3例,结合文献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例出现腹盆腔脏器扇贝样压迹,腹腔、盆腔脏器周边多发长T1长T2信号分房黏液团块,合并有网膜、肠系膜浸润,出现网膜...  相似文献   

20.
彭茵 《中国乡村医生》2010,(20):164-16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房黏液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心房黏液瘤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本组最大黏液瘤85mm&#215;66mm&#215;55mm,最小26mm&#215;21mm&#215;19mm,合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4例,合并亚急性心内膜炎1例,合并心包积液及肝肿大各2例。左右心房内清楚显示瘤体随心动周期有规律的活动,瘤体呈现云团状回声。心房内有随血流周期性变形的瘤体相应部位血流信号充盈缺损,同时均可见舒张期房室瓣口处沿占位光团边缘灌注心室之血流束,由宽渐细。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心房黏液瘤,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及诊断准确率高等多项优点,患者容易接受,是早期发现心房黏液瘤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