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管助孕汤保留灌肠联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SOI)患者中医证候、临床体征、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92例SOI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仅采取单纯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管助孕汤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体征积分、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分别为97. 83%、67. 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 61%、45. 65%(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体征积分分别为(5. 25±1. 17)分、(1. 36±0. 4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 46±1. 95)分、(2. 14±0. 67)分(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妊娠率分别为67. 39%、50. 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 65%、26. 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管助孕汤保留灌肠联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SOI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体征,并提高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应用中药制剂卵管通液在B超监测下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51例为实验组,另用38%泛影葡胺在X线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51例.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测试输卵管的疏通情况;实验组出现副反应6例,占11.76%(95%可信区间为2.92%~20.60%),而对照组出现副反应17例,占33.33%(95%可信区间为20.39%~46.27%).两种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X2=4.292,P《0.05).提示中药制剂卵管通液B超检测在输卵管通液术中可完全替代38%泛影葡胺x线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丹参注射液输卵管通液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132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5例)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n=6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通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卵管通畅率、1年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输卵管通畅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hs-CRP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1年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妊娠时间则明显缩短(P0.05),异位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宫腔镜下丹参注射液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炎作用,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灌肠汤联合输卵管通液与体外热疗治疗输卵管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在妇产科门诊治疗的102例输卵管积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输卵管通液术与体外高频热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积水消退与通畅及妊娠情况.结果 观察组输卵管积水消退率及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宫内妊娠32例,占62.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例,占23.53%).结论 中药灌肠汤联合输卵管通液与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输卵管积水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在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孕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治疗组使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术后1月使用输卵管造影判断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两侧输卵管显示通畅者24例,总有效率为43.6%;治疗组有48例,总有效率为8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下辅助使用宫腔镜治疗不孕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直接有效的发现患者的病变部位,对进一步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管方对输卵管通畅程度、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0例输卵管妊娠保守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输卵管通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管方加减治疗。观察输卵管通液情况、随访1年了解术后第一次妊娠结局。结果:输卵管通畅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妊娠结局比较,治疗组重复性异位妊娠2例,不孕者4例,对照组重复性异位妊娠6例,不孕者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管方能改善输卵管通畅程度,改善再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输卵管通液术是测定输卵管是否通畅的一种方法,且对不孕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但输卵管通液术中部分病人有腹痛,恶心呕吐,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本研究采用术前10min在足三里穴位注射,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输卵管通畅率,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妇科门诊1999年1~10月利用输卵管通液术诊断、治疗继发性不孕患者2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为110例。实验组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32.3岁;病程2~5年,平均3.1年。对照组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1.9岁;病程2~5年,平均2.9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纯西医输卵管通液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已证实输卵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先服 1个月中药汤剂 ,月经干净后 3~ 7天行输卵管通液治疗 ,疗程 3~ 6个月。结果 :实验组通畅 3 2例 ,其中妊娠 2 2例 ,有效 6例 ,总有效率 95 % ;对照组通畅 4例 ,其中 3例妊娠 ,有效 14例 ,总有效率45 %。χ2检验 ,P <0 .0 5 ,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中 ,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阻塞治疗效果好 ,输卵管积水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本中药方剂加西医输卵管通液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一种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方法:30例采用输卵管通液术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采用腹部B超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研究组单侧通畅率为30.0%,双侧通畅率为70.0%,宫内妊娠率为76.7%;对照组分别为43.3%、26.7%、50.0%,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B超联合输卵管通液显影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安全无辐射,通畅率高,多数患者治疗后当月就可妊娠,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不孕症患者在超声监测下采用1.5%过氧化氢溶液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观察液体及微气泡在子宫、输卵管的流动情况,判断输卵管通畅度。结果首次通液后两侧输卵管通畅21例,两侧阻塞25例,通而不畅15例;单侧阻塞37例,通而不畅18例。数次通液后两侧通畅者明显增多,两侧通而不畅及单侧阻塞或通而不畅者明显减少。术后随访1 a,受孕率达48.9%。结论超声监测下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急性腰扭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依据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病例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后溪穴、合谷穴、威灵穴和精灵穴,留针期间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麝香解痛膏外敷治疗. 结果: 治疗组治愈29例,占87.88%;好转3例,占9.09%;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治愈21例,占63.64%;好转3例,占9.09%;总有效率72.73%.从治疗结果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明显、疗程短、副作用少,操作简单,方便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浆黏度,血浆乳酸,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指标。结果:实验组95%患者疗效确切,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1);实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为(1.35±0.10),血浆黏度为(4.18±0.25)m Pa·s,红细胞比容为(0.41±0.07),纤维蛋白原为(3.14±1.20)g·L-1,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 H指标为(7.47±0.07),Pa O2指标为(75.77±8.32)mm Hg,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a CO2指标为(46.49±4.54)mm Hg,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为(372.5±57.3)m,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P0.05)。结论:呼吸衰竭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肾方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_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_1,HMGB_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含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6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方法设计,将纳入的66例患者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结肠透析和安慰剂灌肠。治疗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结肠透析和温肾方灌肠。疗程均为10日。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肝功能水平、数字连接试验(number connect test,NCT)时间、数字符号试验(digit-symbol test,DST)评分及血氨水平,外周血HMGB_1,TLR4含量。治疗结束后,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在血氨下降幅度,肝功能恢复程度,NCT时间下降幅度,SDT评分增加程度以及患者清醒时间缩短幅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外周血HMGB_1,TLR4含量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温肾方可显著提高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_1,TLR4含量,进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降低血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益气清肺汤联合标准桃金娘油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清肺汤联合标准桃金娘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用标准桃金娘油每次300 mg,每天口服3次.治疗组用中药益气清肺汤,1剂/d,分2次口服,联合标准桃金娘油,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等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FEV1,FEV 1%均升高.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2组均出现PaO2,PaO2/FiO2上升,PaCO2降低(P<0.01),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PaO2,PaO2/Fi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0.01);临床控制率分别是治疗组42.0%,对照组20.8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分别是治疗组86.0%,对照组52.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清肺汤联合标准桃金娘油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血气、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影响。 方法: 将138例COPD稳定期肺肾阴虚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肺益阳化痰中药颗粒口服,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别。 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95.7% vs 82.4%,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FEV1/FV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补肺益阳化痰中药可显著提高COPD稳定期肺肾阴虚患者临床疗效,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蠲哮片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热哮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数-6(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1~2喷,必要时可每隔4~8 h喷入1次;重者加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每个鼻孔各2喷,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蠲哮片,8片/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进行治疗前后喘息、胸闷、咯痰、咳嗽、哮鸣音等主要症状和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评价治疗前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等肺功能指标;检测治疗前后IL-6,IL-8,IL-10水平,并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为81.9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喘息、胸闷、咯痰、咳嗽、哮鸣音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EV1%pred,FEV1/FVC,PEF,PEF%pred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L-6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EOS计数少于对照组,AC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蠲哮片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热哮)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控制哮喘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减轻气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调冲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4例PMOP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0mg·d-1;和碳酸钙D3咀嚼片,0.6g·d-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补肾调冲方,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进行治疗前后腰背部疼痛评分,测量治疗前后腰椎L2-4的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钙(Ca),血清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IL-1和IL-6水平。结果:骨质疏松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77.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腰椎L2-4的骨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BGP和ALP水平低于对照组,C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E2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SH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IL-1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调冲方能提高PMOP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等症状,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雌激素水平,抑制破骨因子,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联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控制。 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晚上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1.6 g/次,3次/d。疗程均为12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并检测血脂水平,进行心电图检查。 结果: 观察组降脂效果总有效率达95.0%,优于对照组的80.0%(P<0.01);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0.0%,优于对照组的55.0%(P<0.01);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APN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vWF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NO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ET-1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TXB2 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6-Keto-PGF1a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脑心通胶囊能升高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APN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通过改善ET/NO和TXA2/PGI2比例、下调vWF水平正性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必净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和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50 mL,2次/d),连续治疗4周。结果:4周后,治疗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流变学指标、肺动脉平均压和心输出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60.53%(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心功能,对急性加重期的肺心病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芪多糖联合碘-125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联合碘-125(I125)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I125粒子植入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PS 25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42 d。观察治疗前患者瘤体大小,进行治疗前后KP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NK,CD3+,CD4+,CD8+)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提高+稳定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3.3% (P<0.01);治疗后对照组NK,CD3+,CD4+,CD8+及CD4+/CD8+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NK,CD3+,CD4+及CD4+/CD8+上升并高于对照组,CD8+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CEA,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APS联合I125治疗中晚期NSCLC,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I125起到增效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