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及安全性影响.方法 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可以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恢复,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胺碘酮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用药对于重度心力衰竭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8例重度心力衰竭并室性早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进行分组研究。尾数为奇数的41例患者为实验组、另外37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富马酸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胺碘酮治疗。对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室早减少率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用药对于重度心力衰竭并室性早搏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改善病情、减少再住院率的意义显著,同时不良反应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用药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以及美托洛尔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HF)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射血分数及QTc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组心率、射血分数及QTc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胺碘酮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治疗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和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效果优于美托洛尔与苯那普利,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娜  张纪元 《贵州医药》2022,46(4):533-534
目的 探讨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两组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预后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心内科常规性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感染、发热、低血压、室颤)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1%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低于对照组的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临床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心内科推广及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型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剂量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20例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与索他洛尔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住院期间胺碘酮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次数,应用硝酸甘油量,镇痛药次数均较索他洛尔组少;随访3年,胺碘酮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等均较索他洛尔少(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AMI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作用可靠,可作为预防再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相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房颤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胺碘酮作比较. 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9例,随机分为A组(比索洛尔组)71例,服用比索洛尔5~10 mg·d-1.B组(胺碘酮组)68例,服用胺碘酮200~400 mg·d-1.服药两周后疗效未达到要求者,药物剂量予以加量,服药8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A组和B组转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室控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症状改善明显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则少于B组(P<0.05). 结论:比索洛尔转律率等同于胺碘酮,心室率的控制优于胺碘酮,且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治疗房颤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及与比索洛尔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远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与常规治疗加用依那普利和常规治疗加依那普利及比索洛尔治疗。2组分别在梗死后4周和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其症状和体征(按WHO标准)评定心功能,以分析2组药物对急性心梗功能的远期影响。结果:在AMI恢复期内,心功能有所改善,依那普利加比索洛尔治疗组明显优于依那普利组,结论:AMI患者心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依那普利加比索洛尔治疗有利于梗死后心功能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的效果。方法任选84例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发生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相对优于利多卡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内,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一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方法和胺碘酮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研究组对治疗总体满意率(93.3%)要比对照组要高(86.7%);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12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快速性室上性和快速性室性,快速性室上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普鲁卡因胺组和30例胺碘酮A组,分别给予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快速性室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利多卡因组和30例胺碘酮B组,分别给予利多卡因和胺碘酮。以接受治疗24 h为动态观察期。评价各组间服药24 h后治疗有效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1发生快速性室上性时,普鲁卡因胺组与胺碘酮A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生快速性室性时,利多卡因组与胺碘酮B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胺碘酮能有效控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王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170-170
目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利多卡因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胺碘酮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相对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99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5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胺碘酮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不良反应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洪长星  操电群 《安徽医药》2009,13(4):439-440
目的观察含镁极化液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12 h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在常规治疗下,治疗组给予含镁极化液和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61%),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含镁极化液和胺碘酮联用能显著改善AMI患者的预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胡旭桦  张新惠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52+56-52,56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11月5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房颤转复前后心室率、房颤转复的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房颤的转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转复时间和用药后心室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成功率均可显著缩短转复时间及有效控制心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病死率进行观察、统计,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心律失常情况,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有效控制患者病死率,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使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应用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心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d的心室跳动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效果理想,安全性高,有效降低心室跳动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自愿接受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开展临床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分为两组,60例/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利多卡因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方式,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及不良反应状况等因素,分析其临床差异,继而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缓解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7,(6):1241-1243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108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对照组为72.22%(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为25.93%(P<0.05)。结论:胺碘酮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优于普罗帕酮,且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