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138例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住院患者,发现急性左心衰竭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严重心律失常是引起左心衰竭的重要原因。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早期诊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讨应用硝普钠对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疗效的影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疗效显著,表明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探讨应用硝普钠对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疗效的影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疗效显著,表明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戴亚男  许秀连  王立慧 《中外医疗》2009,28(15):138-138
急性心力衰竭系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骤下降而引起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习惯于按心力衰竭开始发生和主要表现的部位分左侧心力衰竭、右侧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右心衰竭常是左心衰竭所引起,且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为常见,故以下主要讨论急性左心衰竭。  相似文献   

5.
曾宇 《海南医学》2009,20(10):71-71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急诊科收治的8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急性左心衰竭得到纠正,12例死亡。结论早期注意避免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常规进行心肺功能监测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可以减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对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的吸氧、强心、利尿、扩管、镇静、激素等治疗无效后适时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均明显改善。结论机械通气能迅速有效地改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忠元  盛传玲  刘浩  夏修龙 《医学综述》2009,15(15):2314-2317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左心射血功能急速下降,导致肺循环压力急剧升高,出现以急性肺水肿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发病急而重,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模式和治疗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护理人员在护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和护理,并进行合理的护理宣教。结果 32例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成功31例,死亡1例。结论护理人员需注意预防诱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各种因素,掌握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熟悉各种治疗药物及其不良反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对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成功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温阳益气结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30例,并与单用西药组比较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30例,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显效1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7%,中西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疗效显著,因此加强中医治疗是治疗此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84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58例采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26例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7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3 h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是救治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总结提高基层医院老年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老年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竭58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据入院和出院前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判定有效率。结果我院老年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竭治疗有效率89.66%。结论总结提高老年冠心病急性左心衰竭治疗效果,做好冠心病一级预防,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对1996.7~2000.846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结果使用呼吸机PSV方式面罩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后,患者心率、呼吸次数、平均动脉压、潮气量、SaO2、pH、PaO2、PaCO2及体征与鼻导管吸氧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是机械通气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急性左心衰竭是内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病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诊断及时,用药及时合理,使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我科7年来收治的622例急性左心衰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合理的护理及宣教。结果30例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成功28例,死亡2例。结论护理人员注意预防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各种诱因,熟悉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各种药物及其不良反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对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成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对1996.7-2000.8 46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结果 使用呼吸机PSV方式面罩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后,患者心率、呼吸次数、平均动脉压、潮气量、SaO2,pH,PaO2,PaCO2及体征与鼻导管吸氧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是机械通气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对1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患者予PSV+PEEP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血气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1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患者经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后缺氧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是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07年3月~2008年4月收治的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经临床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心衰得到控制,心功能明显改善.其中治愈14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 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抢救措施,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人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5例已确诊为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稳定后再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的诱发因素包括感染(50.4%)、急性心肌梗死(20.9%)、快速型心律失常(9.6%)、情绪激动致血压升高(7.0%)、输液过多过快(6.1%)、贫血(3.5%)、药物中毒(2.6%)。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在心率、早搏、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ST-T缺血性改变、Ptf V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低于稳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心衰竭急性期极易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应当高度重视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的观察和控制,加强对心律失常和多种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急性左心衰竭132例的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左心衰竭的急诊救治经验。方法对1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症状得到控制。30min内症状得到缓解63例,占53%。30min至1h症状得到缓解45例,占38%。1~24h症状得到缓解11例,占9%。死亡13例,占10%。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有效地救治。  相似文献   

20.
急性左心衰竭86例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左心衰竭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急、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如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地进行院前急救可降低其病死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院前急救水平, 本文对百色市"120"院前急救的86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