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缓慢性心律失常证治规律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一清 《新中医》1998,30(4):3-5
本文根据近10年来中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部分文献资料分析,认为该型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是虚损为本,虚实错杂,本虚心气虚,阳虚,心肾阳虚为主,邪实重在瘀血,痰浊。病位在心,涉及肾脾。辨证分型心气虚兼血瘀,心肾阳虚,阳虚兼血瘀,阳虚为主要证型,用药以补益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辛温解且药为主,作者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施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阳病汗出伤阳证及少阴病阳虚水泛证,以心肾阳虚为主要病机。笔者采用真武汤辨证治疗心衰、。肾衰等危重症,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古籍对心力衰竭的论述探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平东 《中医药学刊》2003,21(4):592-593
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一(心)阳虚(心气虚加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中医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张国伦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提出了慢性心力衰竭病机关键在于心肾阳虚、瘀水内停。针对心衰各阶段的病机以遣方用药,病机早期以气虚血瘀为主,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为法,随着心衰发展病机以气阴不足、痰瘀痹阻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化痰活血立法,随着心衰发展进入疾病的中、后期以心肾阳虚、瘀水内停为主,治疗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基本治则,拟方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多数医家从阳盛阴衰论治,但临床上阳虚失眠者并不少见。通过分析阳气与睡眠的关系,提出导致阳虚失眠的主要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虚,故从温补心、脾、肾阳入手,或辅以重镇潜阳,或酌加益气、安神、化痰、调气之品,可为阳虚失眠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属"心悸""怔忡""喘证""水肿""心痹"范畴,其不同发展阶段病机不同,多呈"心气虚—阳虚—阳虚厥脱"演变过程,薛一涛教授认为心衰病程一般较长,晚期多以心肾阳虚型为主,遂自拟复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心衰。  相似文献   

7.
心动过缓临床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宝梅 《陕西中医》1995,16(3):120-121
心动过缓多系阳虚寒凝,夹杂气、血、痰、瘀而致的本虚标实之证。作者根据以上病机,结合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阳虚寒凝、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心肾阳虚气血不足、肾阳衰微水气凌心5型,并提出以温阳散寒为主的相应治法、辨证、辨病施治。  相似文献   

8.
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 ,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 (心 )阳虚 (心气虚加重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中医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9.
心衰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血瘀、水湿、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是心衰的病理特点.心气虚是病理基础,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故心衰病机关键点为心阳虚衰.  相似文献   

10.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个方面论述从心肾论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水饮居多,主要涉及心、肾两脏;临证可予温肾填精益髓、养心逐瘀利水两法。  相似文献   

11.
论阳虚烦躁之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桓 《新中医》1989,21(12):2-4
阳虚烦躁证在临床上往往提示疾病已进入深重阶段。其病机在于阳虚阴盛,虚阳外扰或阴盛阳虚,格阳于外,致心神浮越而成烦躁,二者常可互为因果。在辨证上心、肝、脾、肾之阳虚烦躁病变重心不同,轻重有别,治疗上也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血虚证的中医病因病机,提出心气虚、阳虚致血虚证,强调运用"心生血"理论治疗血虚证,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少阴病篇》证治在尿毒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的少阴病固然是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从少阴病具体临床表现和治法、方药来看,并不局限于伤寒证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肾脏病变后期引起的尿毒症与少阴病在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运用少阴病的理法方药对尿毒症的辩证施治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一、少阴病病机与尿毒症病机的内在联系少阴病属心、肾两经,心为君主之官,藏君火而行血脉;肾为先天之本,高水火而系阴阳。若因外因或内因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造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时,可出现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逆,贯寒,蜷卧,烦躁,呕吐,…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严石林教授对阳虚失眠基本病机以及五脏阳虚皆可导致失眠的学术见解的阐释,提出阳虚是失眠的重要病机之一,并列举严老经典阳虚病案以佐其阳虚失眠辨证思路,为临床治疗失眠一症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读伤寒话奔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铮  傅延龄 《吉林中医药》2008,28(7):538-539
奔豚首见于<内经>,详论于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论述奔豚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伤寒误汗伤阳,一是惊恐所致.是由于水火既济的升降运动突然被打破而出现的阴阳失调的紊乱状态,而不是传统医家认为<伤寒论>第117条中奔豚病的病机是心肾两虚,阳虚阴盛,内外皆寒,寒气上逆.故此本病的阳虚是一过性的心肾阳虚.  相似文献   

16.
陈晋刚  宁伟 《河南中医》2013,33(8):1353-1354
抑郁症病初为情志内伤,肝郁不达,然中后期可迁延涉及脾、心、肾、胆等脏腑,可出现阴虚、阳虚等病机表现,故治疗上当以明辨阴阳、脏腑为要,阴虚者滋阴养神,阳虚者温阳充神,再兼治临床症状,从而使形神合一,疾病得缓.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之气血阴阳虚衰为主,标实主要为气滞、血瘀、痰浊。该文介绍温潜法治疗心房颤动的相关思路,认为心房颤动病机主要为心阳亏虚、肾阳虚衰、虚阳上浮,治疗以温潜为要,运用温潜复律方治疗心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合并肺动脉高压是特发性肺纤维化较为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从中医角度结合五脏生理病理特点分析,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位在肺,可涉及脾、肾、心,主要病机为肺、脾、肾、心之气虚以及心肾阳虚,而心肾阳虚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更为重要;气虚血滞,阳虚寒凝血瘀,阳虚水泛,进一步影响津血的运行,气虚阳虚共同促进瘀血的形成,故血络瘀阻贯穿病程始终。从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角度出发,可有效预防或者减缓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温潜法溯源于《伤寒论》,由民国时期医家祝味菊先生明确提出,即以温阳潜镇之法调阴阳、安脏腑。阳虚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之一,从“温潜”理论出发,临证以阳虚为本、病郁为继为基本病机,进而从心、脾、肾阳气不足角度分别阐述,并采用对应的治法与方药。对于阳虚病郁者,治以温阳固本、行气解郁;上阳不足者,治以温通心阳、重镇安神;中阳不足者,治以温脾开郁、敛阳安神;下阳不足者,治以潜阳封髓、引火归元。辨析阳虚所致抑郁症的具体分型,分而论治,温而潜之,以调理整体气机状态,从而达到温阳、安神、解郁之效。  相似文献   

20.
赵锡武辨治冠心病经验撷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真心痛”、“胸痹心痛”等范畴。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心肌供血不足所致.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赵锡武先师经验丰富,其对冠心病的研究更具特长,现就其对该病的群治经验整理如下。亚病因病机“胸为清阳之府”、“心体明而用阳”.其病机特点:胸阳衰弱,浊明上犯清阳;心居阳江,属少阴经脉;主血,血属明.放心体阴而用田,不容“浊明侵犯”,本病老年人多见。“今阳虚,知在上焦”,心为阳中之太阳,位于胸中,上焦阳虚是说心阳虚,影响血液正常运行,血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