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三七种植地不同轮作年限对三七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换土的方法将三七种植地不同轮作年限土壤移到棚内种植三七。结果三七种植轮作年限越短,三七出苗率及三七植株生长活力降低,根腐病发生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随轮作年限的延长,三七出苗率随之上升,生长活力逐渐恢复,根腐病发生减轻,产量和质量呈上升趋势。结论不同轮作年限土壤对三七产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影响,以轮作5年以上的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
三七种子包衣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筛选适用于三七种子包衣的专用种衣剂产品及配套栽培技术,在三七生产中推广应用。方法:通过室内种子带菌检测、药剂消毒处理效果研究确定3种供试种衣剂配方,并以常规药剂浸种及空白处理为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种衣剂、药-种比和包衣时间对三七出苗率、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三七对不同的种衣剂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差异,种衣剂的使用浓度、包衣时间等因素对三七的出苗率、产量有显著影响。结论:SQ2号种衣剂按照1:50的药、种比,于播种前1~2天包衣处理,能够提高三七种子出苗率和种苗产量。  相似文献   

3.
三七有色地膜覆盖栽培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秀明  刘丹 《中药材》1992,15(7):6-8
不同有色薄膜地面覆盖栽培对二年生三七生长及产量有一定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银灰色地膜覆盖产量最高,蓝色地膜最低。不同有色薄膜覆盖的三七出苗率、存苗率、发病率、土壤温湿度等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三七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在石灰岩山原红壤的田块上,探讨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三七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优选NPK组合配比,为三七专用肥的开发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进行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不同比例的自配肥大都能增加三七茎粗、叶面积和株高,改善其生物学性状;各处理的出苗率均达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率水平;产量则以自配肥处理3最高,比对照增产15.18%。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施用N∶P2O5∶K2O比例为1∶1∶2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5.
三七专用塑料遮阳网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寻找三七建棚替代材料,以缓解三七生产与林业发展的矛盾。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及多点试验,从田间小气候,三七生长发育及三七产量等方面,进行遮阳网与传统荫棚的对比试验,用田间统计的方法观察差异性。结果:采用三七专用塑料遮阳网栽培,产量比传统栽培提高17%,存苗率提高4.5%。出苗率提高14%。结论:三七专用塑料遮阳网栽培技术是适宜三七主产区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三七荫棚透光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崔秀明  刘丹 《中药材》1993,16(3):3-6
对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三七荫棚透光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荫棚透光度对三七生长及产量有明显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随透光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以透光度12%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李忠义  金代宽 《中药材》1999,22(10):487-489
通过试验结果表明:“杨康”生物肥能提高三七产量,增产率为25.2%;同时能增强三七抗病能力,提高存苗率(存苗率增加15.2%)。最佳使用方法为,在三七展叶期(4月)及三七开花期(7月)以400倍液各喷4次,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侵染强度对三七生长和药效成分皂苷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三七种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二年后,随机采集100株三七,分株测定菌根侵染强度、地下部生物量和皂苷含量;结果: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的增加,三七地下部生物量、人参皂苷Rd和四种皂苷总含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而后出现下降趋势。同时,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的增加,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以及这四种皂苷的总产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丛枝菌根侵染强度与三七地下部生物量、皂苷含量及皂苷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具有低侵染增加,高侵染转而降低的现象。丛枝菌根适度侵染时三七有最大的生物量和最高的皂苷含量及皂甙产量。  相似文献   

9.
三七连作障碍缓解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试验处理对连作三七的影响,为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不同试验方法处理连作三七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病虫害的变化,并利用实验室常规分析,测定连作土壤的理化性状。结果除土壤改良剂处理的实验外,所有实验处理均表现病、虫害加重,产量显著下降,土壤pH下降,有机质含量升高,全N、有效P、速效K过剩。结论施用草木灰配合EM菌肥能很好地调节PH值,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增加作物营养,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中等施氮水平条件下,以1年生三七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和5个氮肥运筹模式,研究了氮肥运筹对三七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三七单株总体生物量12.7~41.9%;基肥量为50~100%的处理,存苗率与对照相当,三七产量比对照增加16~32.7%;而基肥量小于50%的处理,存苗率比对照低25~32%,产量比对照减产24.5~31.8%。基肥量为70~100%的时能提高三七皂苷R1含量和三七皂苷累积总量。施氮能增加三七N、K含量和积累量,却降低了P含量和积累量,同时增加了N、P、K在三七地上部分的分配比例。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基肥量越小,追肥量及次数越多,三七N、P、K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累积量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施量为70%,1次追肥30%时,P、K累积量达到最大值,N累积量较高。因此,本实验结果表明,基肥用量为50~70%,追肥1~2次,是提高三七产量及品质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1.
恩施州两个玄参栽培品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玄参两个主要栽培品种的差异。方法 采用对不同栽培品种的玄参子芽按颜色、数量、重量、大小进行分级 ,对出苗率及产量等比较。结果 两个品种同一级别的子芽出苗率无明显差异 ,一、二级子芽的出苗率 ,米玄参比毛玄参高 5 % ,三级子芽出苗率相同 ,各级子芽白色的均优于紫色的 ;产量上米玄参高于毛玄参。结论 米玄参产量、商品率比毛玄参高。以白色子芽做繁殖材料优于紫色的  相似文献   

12.
当归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及药材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当归种苗等级与植株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为制定种苗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广泛收集产自甘肃当归主产区岷县、漳县、宕昌、渭源的当归种苗30份,以单根重为指标对所有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依据聚类中心值将种苗划分为3个级别,以级别为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实验室检测药材质量.结果:二级种苗(单根重0.74~1.38g)成药期植株的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等生长指标均超过其他处理及对照;田间抽薹率低,药材单根重大,产量位居第一;所成药材的外部性状优,阿魏酸含量高于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结论:二级种苗的植株生长量大、产量高、质量优,可作为生产用种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测定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的含量 ,为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氯仿提取 ,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 ,在 4 17nm波长下测定 ,并作方差分析。结果 :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89)和回收率 ( 10 0 1% ) ,RSD为 2 3%。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 (F =12 789,P <0 0 1)。结论 :测定方法简单快速 ;半夏不同生长期总生物碱含量以全苗期最高 ,每株平均总生物碱产量以集中倒苗期最高 ,半夏最佳采收期以集中倒苗期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草种子、种苗质量分级标准,为甘草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全国主产区所流通的甘草种子、种苗为样本,通过收集种子的发芽率、净度、含水量、千粒质量,种苗的根长、芦头直径和百株质量等指标信息,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标准差法、平均值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甘草种子、种苗进行分级,并开展田间栽培比较试验,对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甘草种子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各级甘草种子的千粒质量不低于8 g,含水量不低于10%,一级种子:发芽率≥90%,净度≥90%;二级种子:90%>发芽率≥85%,90%>净度≥85%;三级种子:85%>发芽率≥80%,85%>净度≥80%。甘草种苗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根长≥45 cm,芦头直径≥0.8 cm,1.3 kg≤百株质量<0.8 kg;二级种苗:45 cm>根长≥35 cm,0.8 cm>芦头直径≥0.6 cm,0.8 kg≤百株质量<0.4 kg;三级种苗:35 cm>根长≥25 cm,0.6 cm>芦头直径≥0.4 cm,0.4 kg≤百株质量≤0.2 kg。结论:经验证,甘草种子、种苗质量等级划分合理,便于生产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太子参种子休眠机制与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太子参种子的休眠机制、解除休眠和发芽最佳条件,为提高太子参种子的繁殖效率和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太子参种子于-2~3℃下砂藏层积处理65 d,层积前期每隔10 d、中期每隔5 d测定种子胚长和萌发的动态变化;考察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层积中太子参种胚的形态无变化;层积处理35d前种子不萌发,35 d以后发芽率和发芽势随层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种子在10℃下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和鲜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发芽温度;种子在砂上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其他发芽床,且种子霉烂率和不正常苗比例均小于其他发芽床。结论:太子参种子的休眠主要是生理性休眠;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为10℃砂上培养;生产实践中以-2~3℃砂藏层积45~50 d打破休眠为宜。  相似文献   

16.
黄花乌头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选择适宜播种时间提出科学依据。方法从4月中旬至7月中旬在同一地块分6次进行露地育苗播种,记录出苗时间,统计出苗率、存苗率、单株块根重量及产量,通过比较确定合理播种时间。结果5月中旬以后播种出苗快、出苗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结论适宜播种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张新慧  郎多勇  白长财  周丽  高晓娟  董琳  李明 《中草药》2014,45(14):2075-2079
目的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硅对不同程度盐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方法 盐胁迫设置轻度(50 mmol/L)、中度(100 mmol/L)和重度(150 mmol/L)3个梯度,硅源采用K2SiO3,硅处理浓度设置0、1、2、4、6、8 mmol/L共6个梯度,共计18个处理,同时设置蒸馏水为对照(CK)。结果 轻度和中度盐胁迫下,较低浓度的硅对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出苗率和幼苗胚根长度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根干质量、芽干质量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硅对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重度盐胁迫下,较低浓度的外源硅对甘草种子发芽出苗(发芽率、出苗率、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胚根长度和质量、胚芽长度和质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外源硅对甘草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硅至少直接参与了甘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的生理生化过程,且对甘草的盐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这种缓解作用强度因盐胁迫程度和硅浓度而异。  相似文献   

18.
光照强度对夏枯草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夏枯草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0%,42%,20%,10%)对其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不同层数遮阳网处理夏枯草幼苗,测定相关指标,结合方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植株茎杆变细,叶片变长,并以42%全光照条件下的株高与净生长量最大;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均随光强的减弱而增加,叶绿素a/b随光强减弱而减弱;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光强减弱而减弱,胞间CO2浓度随光强减弱而增加,气孔导度先下降在10%全光照下又升高.结论:夏枯草幼苗对不同的光照强度有不同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利用率,在42%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适度遮阴更能促进夏枯草幼苗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生境对苍术生长和4种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苍术适宜的生长立地环境条件,开展田间不同小生境试验,研究不同小生境对苍术成活率、生长、产量、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竹林下苍术的成活率为(76±15.1)%、株高为(77±14.8) cm,4种挥发油质量分数之和达4.09%,都显著高于露地苍术,4个朝向的露地苍术的成活率平均为30%,株高平均为51 cm,4种挥发油含量之和平均为2.24%;但林下苍术单株产量(41±22.3) g却极显著低于露地上种植的苍术单株产量的平均值(104.5 g);对于4个朝向的露地苍术,有机质等营养条件好的东坡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朝向的小生境。通过对不同小生境的光照、温度、土壤和叶片的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苍术是一种耐贫瘠、喜隐蔽或东坡种植的药用植物,这也提示业界,林下苍术成活率高,发病率低,管理成本低,虽然产量不高,但其药效成分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来提高其产量,建议发展林药间作的苍术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继庆  张涛 《中药材》1996,19(5):219-221
大叶马蹄香野生转家种试验,用分株繁殖,在低海拔200m以下的林下或人工棚架下均能栽培。野生植株分株繁殖成活率在90%以上,栽种后植株分株繁殖成活率在95%以上。移栽植株株苗萌发期、花果期和收获期均比野生提前,且产量高,质量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