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 DSC和变温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及其二元体系的固 -液相变 .在固 -液相变温度范围内的红外光谱移动表明脂肪酸的固 -液相变与分子内的氢键有关 .其二元体系的固 -液相变温度为 ( 32 .84± 0 .71 )℃ ,转变热为 1 4 6.5~ 1 95.1 J/ g.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二元体系固液相变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地控制脂肪酸贮能材料的相变过程,用差示扫描量法(DSC)研究了癸酸(CP)与硬脂酸(SA),月桂酸(LA)与豆蔻酸(MA)、棕榈酸(PA)二元体系的热力学性能,确定了低共熔混合物的组成、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运用Kissinger方法计算了CP-SA、LA-MA、LA-PA低共熔混合物固液相变过程的活化能及反应级数,结果表明:反应级数为1左右,活化能为199~226 kJ/mol,为脂肪酸、二元体系在民用建筑和调温纺织中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5种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分别与1,4-丁二醇和甘油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一系列中长碳链脂肪酸酯.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碳链的脂肪酸酯的PB值,磨斑直径和摩擦系数.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脂肪酸酯中,脂肪酸酯的PB值随着脂肪酸碳链的增加都有显著的提高,且脂肪酸丁二酯的承载能力要优于脂肪酸甘油三酯;在长磨试验中,低载荷下,随着脂肪酸碳链的增加,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均呈下降的趋势;在中等载荷下,脂肪酸甘油三酯要比脂肪酸丁二酯容易发生卡咬;在高载荷下,脂肪酸丁二酯的摩擦性能要好于脂肪酸甘油三酯,其中肉豆蔻酸丁二酯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择月桂酸(LA)、肉豆蔻酸(MA)、棕榈酸(PA)作为储能材料制备三元脂肪酸低共熔物(LA-MA-PA),利用理论估算公式得到LA-MA-PA的组成比例和热性能参数。采用真空吸附法将不同质量的液态LA-MA-PA封装于膨胀珍珠岩(EP)的孔隙内制备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LA-MA-PA/EP),然后利用渗出圈法确定膨胀珍珠岩对于三元脂肪酸的最大担载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分析仪(TG)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LA-MA-PA/EP的微观结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中LA-MA-PA和EP质量比为2∶1时达到最大负载量,且脂肪酸能均匀密实地分布于EP的孔隙中;EP担载材料与相变材料LA-MA-PA之间无化学反应;LA-MA-PA/EP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分别为30.4℃和103.6 J/g,适合应用于夏季炎热地区的建筑领域;将LA-MA-PA/EP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中,在其工作温度领域质量损失率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长链脂肪酸体系固—液相变动力学参数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Kinssinger和Ozawa法处理长链脂肪酸体系固-液相变的DSC数据,估算出其相变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两种动力学计算结果均显示,长链脂肪酸固-液相变的表观活化能与(平均)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丙烯酸甲酯、不同的长链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及乙二胺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及皂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类Gemini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N′-双脂肪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DAMC)。实验还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C10-DAMC、C12-DAMC、C14-DAMC、C16-DAMC)相关性能进行了表征。在25℃时,γCMC 分别为28.3、27.1、34.7、41.0mN/m;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3.4×10-3、9.6×10-4、3.8×10-4、1.3×10-4mol/L;胶束聚集数(Nm)分别为47.3、41.6、36.2、30.7。合成样品显示出优良的乳化、润湿、泡沫及耐硬水洗涤等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十二酸(月桂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3种长链脂肪酸对密度为2.575×106个/mL水华鱼腥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长链脂肪酸对水华鱼腥藻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在同一时间内,这3种脂肪酸对水华鱼腥藻的抑藻作用大小顺序为:十二酸>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碳二...  相似文献   

8.
用目视变温法研究了萘-月桂酸,萘-肉豆蔻酸,萘-棕榈酸二元系的固液平衡,三个二元系均为低共熔型,低共熔点分别为:35度,77.1%(wt)月桂酸,44度,73.9%(wt)肉豆蔻酸,52度 ,67.9%(wt)棕榈酸。  相似文献   

9.
大豆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植物油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将大豆油在水浴60℃下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月桂酸等16种化合物.归一化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50.62%),油酸(32.45%),棕榈酸(11.12%)和硬脂酸(4.82%).  相似文献   

10.
以有机相变材料癸酸-十二醇作为二元液-固体系相图绘制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体系中各物质的相变温度绘制理论温度-组成(T-x)相图,并得到低共熔混合物温度和组成的理论值.配制不同摩尔分数的癸酸-十二醇混合物,利用热分析方法采用凝固点降低测定物质摩尔质量实验简单装置,测量各混合物冷却过程中相变温度,绘制有机酸-有机醇二元体系相图,得到低共熔点温度和组成,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该实验避免了经典物理化学实验"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在教学中金属样品融化温度高且耗时较长等问题,改用熔点较低的相变材料绘制固液相图,在满足二组分液-固相图实验要求的同时,将绿色化学实验设计理念融入到基础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第二类边界条件下硬脂酸固液相变蓄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有效导热系数来考虑自然对流对固液相变传热的影响,将相变蓄能模型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描述,采用显热容法及正态分布液相率模型进行了求解.与硬脂酸固液相变实验的比较表明:自然对流对相变传热的影响不可忽略;修正后的有效导热系数经验公式能更准确地描述等热流边界条件下的固液相变过程;在等壁温边界条件下,相变速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在等热流边界条件下,相变速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列举了与常规冰蓄冷技术相关的传热问题,综述了冰-水固液相变导热控制、导热对流耦合控制下圆管外和球内固液相变传热现象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在冰-水固液相交换热实验研究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相变蓄冷材料的选择与相变潜热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物质的热物性、化学性质、相变动力学和经济性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理想相变蓄冷材料的选择依据.建立了简便、实用测量固液相变潜热的装置,同时利用该装置测量出豆蔻酸、羊蜡酸等物料的热力学参数.通过测量,可选择出接近于理想的蓄冷物质,为小型制冷装置提供可靠、经济的冷源.  相似文献   

14.
NaOH/KOH二元体系蓄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NaOH/KON二元体系蓄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 相变材料(PCM)的熔解和凝固等现象,获得了二元体系组成对相变点的影响曲线图,计算了PCM的固-固相变潜热和分别处于液相,混相和固相状态时的导热系数。实验表明,二元体系的相变包括固-液相变和固-固相变,这两倍分的相变潜热值较大;相变过程中会有空穴的产生和不凝气体的存在;NaOH/KOH二元体系导热系数的实验值小于理论值,这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高温熔盐相变蓄热是空间站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吸热/蓄热器是其关键部件,它的传热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动力系统的性能。文中着重从结构设计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空间太阳能动力装置吸热/蓄热器的研制情况,概括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明了今后高温固液相变吸热器研究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陕北矿区开采潜水保护固液两相耦合实验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矿山开采中涌水突水涌沙淹井实验研究都需进行固液耦合相似材料实验,但长期来由于没有寻找到合适的相似材料,井工采矿固液耦合实验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大量试验筛选,得到石蜡适合作固液耦合实验的胶凝剂,并作出试件物理力学参数随不同相似材料配比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榆神府矿区各岩层相似实验配比.针对榆神府矿区沙基型覆岩及富水特点,进行了固液耦合水资源保护实验,采用间歇式开采.得出了从不同基岩厚度工作面实现保水开采的合理推进距.图4,表2,参10.  相似文献   

17.
针对蓄热器内相变材料融化、相变区域自然对流换热过程中蓄热效率不确定问题,以套管式相变蓄热器为基本结构,以添加质量分数为10%膨胀石墨的石蜡作为相变蓄热材料,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由重力引起的自然对流对相变蓄热器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相密度差引起的自然对流对相变蓄热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数值模拟过程中,考虑与不考虑自然对流时,蓄热器的蓄热时间相差近2倍;不同区域相变材料受自然对流的影响不同,在相变材料融化前期,套管上方由于液相自然对流的影响,融化速率更快。根据蓄热器融化速率和融化状态的特点,通过传热过程理论分析,将融化过程进行分段,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蓄热器蓄热过程的机理和规律,为优化蓄热器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翅片管式相变蓄热器多温位释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多温位相变传热过程的放热特性。结果表明,蓄热器低温级相变材料温度的变化速率高于高温级相变材料温度的变化速率,这是因为蓄热器低温级制冷剂流量高于高温级制冷剂流量,且低温级制冷剂出口温度与相变材料的温差高于高温级。采用热焓法对单管蓄热器模型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融化和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模拟分析蓄热器高、低温级液相率及温度变化情况,综合分析相变传热过程的蓄放热特性,为进一步优化蓄能除霜过程高、低温级能量分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固体颗粒在随动式动态混合器中的分布,在研究管内颗粒分布情况时引入电荷耦合元件(CCD)图像测量系统。采用内置低流阻螺旋转子探讨有无内置低流阻螺旋转子、不同固体颗粒密度、不同连续相流体流速对管路固液混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内加入低流阻螺旋转子后,密度与水接近的固态颗粒的混合效果较光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连续相流体速度为1 m/s时,管内加入低流阻螺旋转子后,密度与水接近的固态颗粒混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