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目的 观察人工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动物模型的效果, 为进一步开展广州管圆线虫病研究提供基础资 料。 方法 方法 从人工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中分离出3期幼虫, 经灌胃感染SD大鼠。感染后第6周从大鼠粪便中分 离、 计数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 并将大鼠每天排出的1期幼虫人工感染健康福寿螺。3周后, 用胃蛋白酶消化法, 从福 寿螺内分离出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 结果 结果 SD大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后第6周, 其粪便中均检出1期幼虫, 并成功感染健康福寿螺得到3期幼虫。 结论 结论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每只大鼠50条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的感染量可成功 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动物模型及其实验室种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肇庆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用消化法对采集的螺进行处理,镜下检查和计数幼虫,然后用获得的幼虫感染小鼠。结果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感染率约为12.55%,平均感染度为15.66;福寿螺的感染率约为10.79%,平均感染度为41.65。从感染小鼠脑部检获广州管圆线虫虫体,小鼠血清特异性IgM均呈强阳性。结论肇庆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且2种螺在当地广州管圆线虫传播中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幼虫侵染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和脑膜炎。人主要是食用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而受到感染。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重要的中间宿主,也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重要生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从大理市泰兴农贸市场随机抽取在售的福寿螺,用肺检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共采集福寿螺32次,62份样品,其中24份阳性,阳性率38.71%;检查福寿螺4 708只,其中68只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1.44%。福寿螺主要来源于瑞丽和洱源。大理州存在着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食品流通中的卫生监测及公众的健康教育;并进一步做好大理市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地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方法用人工胃液消化法对采集到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处理,镜下观察和计数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螺种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将螺体内检获的幼虫感染健康SD大鼠并解剖,以验证之前的检查结果。结果共检测褐云玛瑙螺367只,福寿螺357只,其中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22.62%,阳性螺感染度为57.00条/螺;福寿螺感染率为3.08%,阳性螺感染度为1.64条/螺。大岗、石碁、化龙、榄核4镇和南沙区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3.33%、15.00%、20.93%、73.68%和8.41%,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5.88%、2.88%、1.89%、0%和3.96%。结论番禺地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且以褐云玛瑙螺感染较为严重。不同调查区域间螺的感染情况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福寿螺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福寿螺外壳及软组织特点将其分为三类:黑色福寿螺、黄色福寿螺、灰色福寿螺。将三类福寿螺用低剂量和高剂量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以观察其易感性,结果发现高剂量感染组中,黄色福寿螺感染率低于灰色福寿螺,这可能是黄色福寿螺在中国多个省份占优势的一个原因。通过对三类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分析,期望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发育期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和了解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对不同发育期福寿螺感染的差异。 方法 将实验室饲养的子1代福寿螺按体重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螺苗级、仔苗级、中螺级和成螺级。应用福建同一来源并经实验室传代的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分别感染4级螺,观察比较其感染率、感染死亡率、感染度、III期幼虫(感染期幼虫)大小和幼虫在螺体的发育速度及分布情况。 结果 4级螺均能被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其感染率在76%和100%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螺级越小感染死亡率越高。中螺级的感染度较高,体内超过100条幼虫的螺数也较多。螺级间螺体幼虫发育状态基本相似。各级螺中的III期幼虫大小及III期幼虫出现前期和盛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幼虫广泛分布于螺体各脏器与肌肉等处,但以肺与肌肉中居多。各级螺内III期幼虫均能成功感染大白鼠。 结论 不同发育期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均易感而相容,螺级间螺体幼虫发育状态基本相似。螺苗级和仔苗级福寿螺在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中的潜在危害应予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长乐市广州管圆线虫集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3,自引:8,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查明长乐市8名集体发病学生是否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引起。方法①病人脑脊液病原与嗜酸粒细胞检查。②鼠粪病原检查:现场采集鼠粪,溶解后,镜检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③福寿螺病原检查:取头部组织,用绞肉机绞碎,过滤沉淀,取上清液加入20%甲醛,离心,取渣检查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④临床表现与体征检查:着重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结果①1例脑脊液中查见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2条。8例嗜酸粒细胞为47%~83%,平均68%。③鼠粪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感染率为39.3%(44/112)。③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感染率为40.0%(82/205)。④病人临床表现与体征,以剧烈头痛(8/8)、头晕(8/8)、恶心(8/8)、呕吐(8/8)、嗜睡(7/8)、下肢乏力(7/8)为主要特征。结论证实长乐市8名集体发病学生是因广州管圆线虫重度感染引起,且当地是该虫的严重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在宁波市海曙区、慈溪市、鄞州区和奉化市进行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调查,在宁海县进行转续宿主调查。共采集福寿螺730只,发现15只有第Ⅲ期幼虫寄生,自然感染率为2.05%;捕捉解剖青蛙13只,发现感染青蛙5只,共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幼虫164条,平均每蛙寄生32.8条。首次证实宁波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实验室培养的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禁食24h的福寿螺,61d解剖,取其肺囊和足肌,常规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Ⅲ期幼虫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结果Ⅲ期幼虫虫体卷曲,头部圆钝,咽管始于头部顶端的口孔,在咽肠连接处与肠管连接,尾部尖,肛管清晰。幼虫皮层为伊红染色,皮层外有一层无色透明的鞘膜。部分虫体尾部出现圆柱体,有些幼虫体内出现亚腹腺、很短的双管子宫等Ⅳ期幼虫早期特征。结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形态学特征清晰,对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感染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3种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方法,并采用简单易行、检测效率高、速度快的检测手段对温州疫区进行疫源地分级,寻求用于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方法手段。方法应用直接沉渣镜检法、胃蛋白酶消化法、螺肺检法3种方法分别对从温州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采集的福寿螺进行检查,比较3种方法检查福寿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效果。并根据检查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对温州市区、苍南县、永嘉县进行疫源地分级。结果3种方法检查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阳性率分别为60.0%(51/85)、32.9%(23/70)和15.9%(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州地区疫源地分级显示苍南县为Ⅳ级,永嘉县为Ⅲ级,温州市区为Ⅰ级。结论检查螺内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方法较适合于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判断。直接沉渣镜检法检测速度适中,对幼虫活力影响小,适合于幼虫的分离和动物接种试验;胃蛋白酶消化法适合于幼虫的分离和筛选;肺检法适用于疫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或定性筛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阳春市螺类和鼠类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当地螺类,用人工消化法查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捕获当地鼠类.剖检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共检查褐云玛瑙螺350只,福寿螺465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71%和0.86%。捕获鼠类192只,平均感染率为5.73%(11/192),其中褐家鼠、施氏屋顶鼠、板齿鼠和臭鼩鼱感染率分别为5.41%(4/74)、3.33%(2/60)、8.93%(5/56)和0(0/2)。结论阳春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62,自引:8,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 1997年 10月至 11月间温州市暴发流行的嗜酸细胞性脑脊髓膜神经根炎的病因和传播因素。[方法 ]对市区某饭店聚餐的 182人进行回顾性病史调查及血清抗体检测 ,并对福寿螺及鼠类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聚餐人员中 ,有半生食福寿螺 (Ampullaria gigas,又称大瓶螺 ,苹果蜗螺 )螺肉的 10 5人 ,发病 47例 ,罹患率为 44 .8% ;未食这种螺肉的 77人 ,无 1人发病 ,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吃螺肉 4块以上者罹患率为86 .2 % (2 5 /2 9) ,少于 4块者罹患率为 2 8.9% (2 2 /76 ) ,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χ2 =2 7.83,P<0 .0 0 1,RR=2 .98)。在同一来源地的福寿螺中找到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 ,在当地鼠类中找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病人血清抗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率为 84.0 %。 [结论 ]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免疫学研究结果 ,证实为一起由半生吃福寿螺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此在我国大陆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对小鼠的致病作用 ,以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人工感染实验小鼠 ,分批处死后 ,镜检并记录各部位虫体 ,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感染不同时间后 ,小鼠肝、心、肺、脑、脊髓、肾、眼球、肌肉等部位均发现有幼虫寄生 ,其中脑、脊髓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寄生部位。虫体寄生部位因虫体的机械作用和炎症反应而受损。同时还对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在小鼠体内的移行和发育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理州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宿主种类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市售福寿螺主要来源地洱源县西湖为调查点,对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点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3种(福寿螺、中国圆田螺、铜锈环棱螺),剖检未查见广州管线虫感染。捕获的保虫宿主(鼠)和转续宿主(鱼、虾、蟾蜍)经检查均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大理州目前尚无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存在,但具备了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潜在的疫源地,一旦有广州管圆线虫传入则可引起传播,故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长乐市广州管圆线虫暴发感染及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查明福建省长乐市 8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及其感染地是否为本病疫源地。方法对患者捕食的螺蛳与地点的调查 ;患者住处鼠粪病原体调查 ;现场拾取鼠粪 ,镜检广州管圆线虫 1期幼虫 ;捕捉患者捕食大瓶螺处的螺蛳进行病原体检查 ;现场捕捉该螺 ,去壳、厣后 ,取肌肉组织 ,用捣碎机捣碎 ,过滤沉淀 ,取上清液加入 2 0 %福尔马林溶液 ,离心 ,取渣检查广州管圆线虫 3期幼虫。结果鼠粪广州管圆线虫 1期幼虫感染率为39 3% (4 4 / 112 ) ;大瓶螺广州管圆线虫 3期幼虫感染率为 4 0 0 % (82 / 2 0 5 )。结论证实长乐市漳港镇龙峰村为广州管圆线虫的严重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龙海市医学贝类种群及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方法 按不同类型孳生地设调查点,采集水生和陆生贝类。用肺检法检查大瓶螺肺囊,其他贝类用捣碎匀浆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比较匀浆法和肺检法在褐云玛瑙螺体组织的检查效果。调查影响贝类感染率的生态环境因素。结果 调查9个乡镇27个调查点1 673份标本,查出大瓶螺、石环棱螺、铜锈环棱螺、瘤拟黑螺、褐云玛瑙螺、高突足襞蛞蝓、双线嗜粘液蛞蝓和同型巴蜗牛等8种贝类,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为19.78 % 。其中高突足襞蛞蝓最高,达56.63%( 47/ 83),褐云玛瑙螺和大瓶螺分别为39.32%(92/234)与27.14%(130/234)。各调查点感染率高低与其距离居民生活区远近密切相关。首次在瘤拟黑螺内检及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肺检法和匀浆法的检出率分别为87.1%与100.0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突足襞蛞蝓、褐云玛瑙螺和大瓶螺为当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优势种群,感染率同各种贝类的微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瘤拟黑螺充当广州管圆线虫新宿主。肺检法不适合用于褐云玛瑙螺的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定性筛查。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微山县广州管圆线虫病调查结果显示:1)山东省微山湖目前未发现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生存繁衍;2)当地中国圆田螺、环棱螺两种螺及鱼、虾、鼠粪便中不携带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和Ⅲ期幼虫;3)山东省目前亦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