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沉积RE—Ni—W—B—SiC复合镀层的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忠诚  文明芬 《化工冶金》1998,19(2):104-108
研究了RE-Ni-W-B-SiC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下,可获得组成为RE-Ni-W-B4.8%B-15%SiC的复合材料镀层。在镀液中加入少量稀土,能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有较大的影响,硬度和耐磨性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热处理温度达到400℃时,复合镀层的硬度达到最佳值,耐磨性在500℃时为最好。磨损实验表  相似文献   

2.
稀土对电沉积Ni—W—B—SiC复合镀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诚意  郭忠诚 《化工冶金》1999,20(3):225-228
研究了加入稀土对电沉积Ni-W-B-SiC复合镀层的成份,结构,表面形貌,硬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入稀土有利于SiC与Ni-W-B的共沉积,使镀层结晶细化,RE-Ni-W-B-SiC复合镀层的硬度高于Ni-W-B-SiC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3.
使用化学复合镀工艺获得了Ni-P-SiC金属陶瓷镀层材料,镀层中SiC质点分布均匀,利用差热分析曲线讨论了可获得的好耐磨性能热处理制度,比较了Ni-P-SiC和Ni-P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4.
秦紫瑞  姚曼 《特殊钢》1995,16(4):11-16
用金相、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与扫描电镜分析研究得出超低碳Cr26-Ni28-Mo5-Cu3-Nb0.35不锈钢铸态组织中含有σ相,经850 ̄1120℃热处理均可形成σ相,包括(Fe-Cr)σ相,(Fe-Mo)σ相和(Cr-Ni-Si)σ相,850℃左右有M6C型碳化物和NbC析出。该钢经1150℃2h水冷固溶处理后,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引线框架用CuNiSi合金形变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铜镍硅合金要同时获得良好的强度和导电率必须通过适当的热处理。Cu-1.0%Ni-0.25%Si、Cu-3.2%Ni-0.75%Si合金热处理工艺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固溶处理与否对材料性能影响较小;在同样热处理工艺下,Ni、Si的配比是影响CuCiSi系合金导电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稀土对Cr(Ⅲ)电镀、镀Cu及Ni-P-SiC复合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在三价铬电镀、镀铜及Ni-P-SiC复合镀中的作用,其结果扩大了三价铬电镀的光亮区范围,提高了Ni-P-S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增加了铜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Ni-P-SiO2复合镀层的施镀工艺;热处理对各复合镀层的硬度、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SiO2微粒可明显改善复合镀层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陶泉 《云南冶金》2000,29(3):39-41
绘制了Ni-B-H2O系的电位-pH图,研究和分析了Ni-W-B-SiC复合电沉积中B的沉积机理。研究表明:由氢在Fe基金属上沉积存在超电位,使得Ni与B将先于H2而共沉积。  相似文献   

9.
SiC陶瓷的反应合成及Ni添加剂对其合成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i和C粉末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合成SiC陶瓷,研究合成温度对反应产物形貌和组成以及Ni添加剂对合成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iC陶瓷的最低合成温度在1500℃ ̄1600℃之间,添加适量的Ni粉后,可以有效地降低SiC的合成温度。  相似文献   

10.
用金相、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与扫描电镜分析研究得出,超低碳Cr26-Ni28-Mo5-Cu3-Nb0.35不锈钢铸态组织中含有σ相,经850~1120℃热处理均可形成σ相,包括(Fe-Cr)σ相,(Fe-Mo)σ相和(Cr-Ni-Si)σ相;850℃左右有M6C型碳化物和NbC析出。该钢经1150℃2h水冷固溶处理后,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碳还原锆英石的Si—C—O系中C和CO优势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章福  罗胜昌 《化工冶金》1996,17(3):189-195
对碳还原锆英石中SiO2进行了温度、配碳量,时间和工的实验研究,得到相应的脱硅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Si-C-O系中C-CO型优势图,讨论了SiO分和SiO2活度等对脱硅率的影响,得到温度与SiO2最低含量的理论关系,配碳量为7.5%时的脱硅率达到极大值97.22%,在1873-2273K温度范围内的化学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82.0KJ/mol,反应的主要限制环节是锆英石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12.
在1998年5月法国尼斯召开的第15届国际热喷涂会议上,来自法国国家生物材料研究所的X.Fan等研究人员发表论文,介绍了一种用高温等离子反应制备SiC-MoSi2复合粉末的新方法。研究者认为,采用添加SiC对改善高温结构MoSi2材料的机械性能亦是最好的二相增强剂。MoSi2粉末以一种Ar-H2-CH4感应等离子方法进行飞行碳化处理。使用能起粉末控制(运载)气体和“先躯物”作用的甲烷与MoSi2反应生成原位SiC相。在研究实验条件下亦使大约8.0%的碳溶合到MoSi2粉粒中。用XRD、SEM和E…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的粉末冶金工艺试制了四种成分的WC-20(Fe/Co/Ni)合金,优选粘结剂的成分及总碳量可使其力学性能最佳。着重研究了WC-20(Fe/Co/Ni)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发现粘结相为孪晶马氏体和奥氏体时,其主要力学性有不低于WC-2Co,而粘结相全部为板条马氏体时,其主要力学性能低于WC-2Co。  相似文献   

14.
电沉积法制取非晶态Ni—W合金镀层及镀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上海钢研》1997,(3):10-14
研究了络合剂加入量、镀液PH值、温度和电流密度对电沉积Ni-W合金的影响,同时对非晶态态合金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耐蚀性及热处理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电沉积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氨基络合物加入量为0.74-1.11mol/l时合金镀层稳定;W含量大于44%时镀层为非晶态,有优异的耐蚀性,加热后度明显增大,呈现了高硬度和高耐蚀性能,对不同材质具有良好结合力。  相似文献   

15.
简要叙述了表面处理技术,如热喷涂MoSi2 - SiC涂层,Mo - Mo2C- NiCrFeBSiC 复合涂层,MoS2 干式润滑涂层,表面热处理(淬火)涂层,喷雾液态涂层和自洁性表面涂层等表面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化学成分铁锰硅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平  桴建忱 《钢铁》1998,33(5):57-59,69
研究了三种不同成分的铁锰硅形状记忆合金。结果表明,合金Fe-14Mn-6Si-9Cr-5Ni具有较好的形状记忆效应。涨训练后,在预变形为4% ̄9%范围内,相对应变回复率可提高40%左右,绝对应变回复率可达6.2%。  相似文献   

17.
王昌邑  赵玉军 《铝加工》1999,22(5):30-31,34
结合生产中模具的使用情况,介绍4Cr5MoSiV1钢制模的C-N-S三元共渗实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袁章福  潘贻芳 《化工冶金》1997,18(4):289-294
在150kW等离子体装置中,制取脱硅锆(ZrO288.60%~96.90%)和稳定型氧化锆(ZrO291.54%,MgO5.39%)探讨了温度,时间和配碳量等对脱SiO2率的影响,建立了Si-C-N-O系和Zr-C-N-O系相平衡图,从理论上说明不具备生成Si3N4的热力学条件,而在等离子体炉内的小区域具备生成ZrC和ZrN的条件,这些结论得到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Si、Na掺杂量的W-(Ni,Fe)高比重合金进行了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俄歇能谱(AES)分析,探讨了Si、Na掺杂在W-(Ni,Fe)及W-W界面所发生的反应,以及此类反应对合金显微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Si、Na掺杂使合金出现孔隙并在W-(Ni,Fe)界面出现层状SiO2夹杂相,SiO2与液相Ni、Fe的低润湿性以及Na的挥发性是造成这种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稀土对低温固体B-C-N共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硼-碳-氮-稀土(B-C-N-RE)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并与硼-碳-氮(B-C-N)共渗工艺及共渗层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适当范围内,稀土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B-C-N共渗相比,B-C-N-RE共渗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提高。本文对B-C-N-RE共渗的机理及稀土元素的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