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在人胎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胎肺上皮细胞发育、分化及其肺功能建立中的作用.[方法]由孕妇自愿捐献的胎龄为10~34周胎肺组织37例及生后28 d内正常肺组织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P-A的表达.[结果]SP-A在胎肺发育第10周已开始表达,定位于上皮细胞胞浆,发育早期主要表达于高柱状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随着支气管的发育分化,由呼吸道的近端逐渐向远端迁移;到原始肺泡期稳定表达于AECⅡ及其前体细胞,其反应强度增加不明显,出生后SP-A阳性反应较出生前明显增强;纤毛细胞和Ⅰ型肺泡细胞无表达.[结论]在胎肺发育的过程中,SP-A的分泌反应着肺泡上皮细胞发育成熟,出生前大多以储存状态为主,或称为待分泌状态,出生后快速分泌,与适应出生后执行功能的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异常改变与许多肺部疾病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吸入尘粒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入尘粒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的作用谢尔凡,杨宗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是维持正常肺功能的基础。肺泡表面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远大于体表面积。吸入尘粒中直径小于1μm者可到达肺泡,通过直接作用于肺泡表面细胞外PS使其失活;干扰细胞内、外PS代谢,使其...  相似文献   

4.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4个不同浓度的氯气染毒组,染毒10 min,6 h后行血气分析,取右肺中叶组织测湿干重比W/D和上叶组织行病理切片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右肺副叶组织Claudin-3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测右肺下叶组织Claudin-3 mRNA及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与对照组相比,(42.00±3.18)mg/m3及以上浓度氯气染毒组大鼠肺组织Claudin-3蛋白表达水平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大鼠肺组织Claudin-3 mRNA、Occludin mRNA表达水平也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鼠吸入氯气后肺组织Claudin-3、Occludin表达减少可能是ALI肺水肿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surfactant,PS)对小鼠全氟异丁烯 (perfluoroisobutylene ,PFIB)吸入性肺损伤的防护效果 ,以期寻找预防PFIB中毒的有效药物。方法 小鼠PFIB染毒前 2h经气管给予不同剂量的PS制剂 (含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 ,DPPC)。采用静式全暴露法染毒PFIB 5min ,观察 48h内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的活存率、肺含水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 ,BALF)中蛋白含量。结果 预防给予 3个剂量的PS制剂 (DPPC 2 5mg/kg、 5 0mg/kg和 10 0mg/kg)均能显著提高PFIB中毒小鼠的存活率 (P <0 0 1) ;DPPC 5 0mg/kg剂量组 ,在中毒后 16h和 2 4h小鼠肺含水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5 ) ,在中毒后 16hBALF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外源性PS对小鼠PFIB吸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氧化性气体对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维持正常肺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高浓度氧、臭氧、二氧化氮等氧化性气体既可通过直接作用破坏表面活性物质的组分和结构,引起肺功能障碍,又可损害肺泡Ⅱ型3,引发脂质过氧化,释放活性氧化谢产物等,进一步干扰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和功能,加重肺损伤,本就氧化性气体对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吸入氯气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不同浓度[(10.28±1.73)、(42.00±3.18)、(102.00±6.96)、(160.14±6.87)mg/m3]氯气染毒组,每组8只,动式吸入染毒10min,6h后行血气分析,取肺组织测湿干重比(W/D)和病理切片观察,用ELISA方法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MP-9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方法测肺组织MMP-9mRNA相对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大鼠BALF中MMP-9蛋白和肺组织MMP-9mRNA水平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氯气染毒浓度的增加,大鼠BALF中MMP-9蛋白和肺组织MMP-9mRNA水平均持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表达改变可能是大鼠吸入氯气致ALI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痰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associated protein A,SP-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PD试验、结核抗体的相关性,探讨痰中SP-A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101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85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及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痰中SP-A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结核组痰SP-A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及COPD组痰SP-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检测结果绘制ROC曲线确定痰SP-A的Cutoff值为0.12;其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为40.60%,特异性88.00%,诊断准确性62.37%;菌阳肺结核组痰SP-A与痰排菌量有相关性。结论检测痰SP-A水平对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A的研究现状,主要是其结构和功能,细胞内的合成和代谢以及其基因的结构和转不调控,SP-A与临床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吸入对苯二甲酸粉尘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动式吸入对苯二甲酸粉尘后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的含量,各实验组染尘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8.93,274.45和618.12mg/m^3。结果显示中,高剂量实验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均较对照组减少,提示吸入对苯二甲酸粉尘可影响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用大肠杆菌内毒素静脉注射诱发兔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同时肠外营养(PN)液输注持续48h。两个PN组的热、氮及液体量均相等,全糖组能源由葡萄糖供给,糖脂组由脂肪乳剂和葡萄糖供给。结果显示,糖脂组肺系数、白蛋白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支气管肺泡灌...  相似文献   

12.
金敏  张小妮  陈超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2950-2952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新生儿气道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的影响,探讨其在机械通气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使用机械通气新生儿设为机械通气组,31例未使用机械通气新生儿设为非机械通气组,动态观察机械通气组患儿在机械通气后1 h、24 h、48 h、72 h气道灌洗液中SP-A在各时段的变化,非机械通气组也以同样时段气道灌洗液,用W estern dot b lot免疫印迹法检测气道灌洗液中SP-A水平。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相关性分析应用直线相关公式计算关联系数r值。结果:机械通气组患儿气道灌洗液中SP-A水平显著降低,与非机械通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且SP-A水平与使用机械通气天数相关。机械通气后48 h气道灌洗液中SP-A水平出现明显变化,提示机械通气后48 h患儿可能开始出现肺损伤。结论:动态观察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灌洗液中SP-A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测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发生,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光气中毒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急性光气中毒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唐治华,王家政,丁树标,许祥裕双饱和磷脂酰胆碱(DSPC)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功能成分,它对维持肺泡稳定、调节肺顺应性和防止肺水肿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DsPC含量的原发或继发改变是多种肺损伤发生的重要环节[1]。...  相似文献   

14.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环境-职业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近二十余年来的不断研究 ,已证实肺不仅是一个呼吸器官 ,而且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谢功能的器官。肺参与许多活性物质的合成、释放和代谢 ,从而在器官生理功能的维持和调节 ,以及某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肺的脂质代谢 ,特别是磷脂代谢 ,是肺代谢中最活跃的部分 ,其中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对维持肺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许多疾病 ,包括环境 -职业性疾病都可产生PS的代谢障碍和失活 ,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PS的性质及功能192 9年 ,VonNeergaar最早提出肺内可能存在PS。直至195 7年 ,Pattle和…  相似文献   

15.
肺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是肺表面活性蛋白之一,对髓磷脂合成和表面活性物质形成不可缺少,在肺表面活性物质正常功能发挥中起着关键作用。SP-C对生后呼吸的适应和调节至关重要,且能减轻炎症反应。SP-C缺陷与肺部疾病发病相关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P-C参与了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新生儿期严重的肺疾病,如肺间质性病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这些疾病直接影响新生儿患病率与生存率。目前有关SP-C遗传缺陷研究更是少见,本文就SP-C的功能,正常分子结构、遗传缺陷及分子病理,遗传缺陷与肺部疾病发病的关系,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以及SP-C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加深人们对SP-C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airation syndrome,MA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雾化吸入PS治疗12例MAS患儿,其中8例接受PS2次,2例接受PS3次。结果 给予首剂PS15min后患儿青紫迅速消失,皮肤转红润,经皮测定血氧饱和度(TcSaO2)升高,30min后患儿低氧血症迅速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和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PO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重复应用PS后亦有相似的疗效。结论 PS能有效地改善MAS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重复应用PS可巩固和加强疗效。  相似文献   

17.
N2O4对大鼠心钠素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四氧化二氮(N2O4)的毒理学作用,以改进的静式吸入染毒方法进行大鼠N2O4急性染毒,观察其血浆和肺内心钠素(ANP)及肺表面活性物质(L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染毒大鼠血浆ANP水平明显升高,肺内ANP水平显著降低,LS含量亦显著减少。从代谢特征的分析提示: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乃N2O4直接损伤肺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岁以内的重症肺炎患儿70例,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常规吸氧、吸痰、抗感染、镇静、强心、利尿等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剂量40~70mg/kg/次,用前予无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加温至37℃,使用气动雾化装置经面罩随呼吸吸入,吸入时间15min。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心率、血氧饱和度、肺部湿罗音的消失时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h,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12、24h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胸片治疗组用药6、12、24h肺透亮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严重程度明显减轻。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儿重症肺炎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诱发早产的相关因素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和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2例(应用组)胎龄28~36周,体重950~2 850 g的早产儿,在生后6 h内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其呼吸症状的改善情况,疗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组的死亡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21.15%)(P<0.01);应用组呼吸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疗程缩短(P<0.05)。结论:早产与孕期感染,寒冷季节,宫内情况异常关系较大。同时,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明显降低其死亡率,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矽尘暴露时间对于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SP)A、B、C、D的影响,为矽肺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染尘组和相应对照组,每组30只.染尘组大鼠经气管灌注50 mg/ml的粉尘1 ml,左右两肺各0.5 ml;对照组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染尘后第3、7、14、21、28天分别获取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 清和BALF中SP-A、SP-B、SP-C、SP-D的含量.同时检测肺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14、21、28 d染尘组大鼠BALF中SP-A含量及各时点染尘组大鼠BALF中SP-D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7、14、21、28 d染尘组大鼠BALF中SP-B含量及14、21、28 d染尘组大鼠BALF中SP-C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4、21、28 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A含量及7、14、21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B含量及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C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染矽尘时间的延长,血清中SP-C含量呈增加趋势,有时间-效应关系(r=0.618,P=0.042).与对照组比较,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D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尘时间的增加,血清中SP-D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有时间-效应关系(r=-0.731,P=0.016).与对照组比较,3、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肺组织中HYP含量升高,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肺组织中T-AOC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大鼠BALF中SP-C的含量与肺组织中HYP呈正相关(r=0.803,P=0.045);BALL中SP-D的含量与肺组织中HYP呈负相关(r=-0.867,P=0.033).BALF中SP-A、SP-B含量与肺组织中HYP无相关(r=0.416,P=0.28;r=0.592,P=0.071).BALF与血清中SP-D含量的均呈下降趋势,呈正相关(r=0.870,P=0.034).BALF与血清中SP-C含量均增加呈正相关(r=0.539,P=0.046).染尘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观察可见,肺泡间隔逐渐增厚,尘细胞浸润,有少量胶原纤维分布,至28 d时,出现尘细胞结节.结论 矽尘导致大鼠BALF中SP含量改变,血清中SP-C、SP-D的水平可作为矽肺早期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