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在临朐樱桃园的田间使用效果,2021年在樱桃园悬挂迷向丝,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监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并比较不同数量迷向丝的迷向效果以及蛀梢防效等。结果表明,樱桃园梨小食心虫4月初—7月均有发生,其中4月26日和6月14日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数量最多,诱捕数量分别为33、38头/诱捕器。300根/hm2迷向丝的处理迷向率最低,450、600根/hm2迷向丝的处理迷向率差异不显著,均在89%以上。使用迷向丝蛀梢率明显低于对照区,使用迷向丝对蛀梢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根据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关键时期,悬挂450根/hm2的迷向丝可基本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2.
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是克拉玛依果树的主要害虫,利用性诱剂监测这3种害虫在生态果园的消长动态,分析其种群发生规律,为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防治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3种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年发生世代分别为:梨小食心虫3~4代、李小食心虫3代、苹果蠹蛾2代。  相似文献   

3.
蟠桃是一四三团重要的园艺作物,近年来,由于果农防治害虫方法不当,使梨小食心虫等害虫危害逐年加重,通过引进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和迷向丝,初步建立了适合于一四三团特点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用性诱剂对库尔勒香梨园中的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成虫发生动态进行测报研究。结果表明,用性诱剂测报梨小食心虫成虫和苹果蠹蛾成虫的发生高峰期灵敏度高,测报准确,能够为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最佳防治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性诱剂对阿克苏地区香梨园中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进行了为期3年的监测,目前初步认定,在阿克苏地区香梨园中危害较大的食心虫主要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对香梨园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性诱剂监测的诱捕效果进行对比,初步表明梨小食心虫为阿克苏地区蛀果害虫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6.
朱文雅  张烨  李唐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5):154-15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在山西省运城市的发生规律和性诱剂诱捕的田间防治效果,利用性诱剂三角形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并对两种性诱剂诱捕器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有3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6月15日—7月1日,第二个高峰期在7月23—29日,第三个高峰期在8月28日—9月3日。性诱剂诱捕的防治效果调查表明,两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防治均有效果,且三角形诱捕器效果较好。本研究明确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在运城地区的发生动态及性诱剂诱捕的防治效果,为运城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预测预报及绿色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阿拉尔垦区开展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澳福姆)防治梨树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迷向率达到95%以上,对蛀梢防效达到100%,蛀果防效达到95%以上,性迷向素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防治桃树梨小食心虫新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并明确哪几种新型的农药可以对桃树梨小食心虫起到防治效果,以及研究施药的适宜期,安排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桃树梨小食心虫成虫高峰期后的3~5 d,使用甜核苏云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0.6%楝素乳油100倍液及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 000倍液,可以有效地防治桃树梨小食心虫,也可以用来防治折梢和蛀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找到适时有效的防治时间,采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诱杀防治。结果表明,性诱剂准确预报出梨小食心虫在库尔勒二十九团1年发生5代,成虫有5个羽化高峰期。通过诱杀防治,可有效地降低羽化的成虫数量,减少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同时,预测发生期能及时确定化学防治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对梨树分别悬挂1个、2个和3个迷向管防治梨小食心虫与不悬挂迷向管的梨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梨树上悬挂2个迷向管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在香梨生产阶段,梨小食心虫危害是导致香梨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第三师五十三团大力发展香梨产业,梨园面积不断扩大,为有效防治梨小食心虫对香梨果品的危害,生产安全的香梨果品,在五十三团开展利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预防梨园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不仅可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进行监测,同时也可对梨小食心虫进行有效控制。在相同生产管理条件下的梨园内,采用水盆式诱捕器诱虫效果优于粘板式诱捕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库尔勒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并详细介绍了性诱迷向剂的产品性能、使用方法、使用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200 g/L氯虫本甲酰胺悬浮剂、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菊马乳油进行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氯虫本甲酰胺悬浮剂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为研究可为郑州地区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的科学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日前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诱芯制作的不同诱捕器诱捕郑州桃园的梨小成虫,研究了其发生动态、危害特点、对诱捕器的选择性及诱捕器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郑州地区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发生6代,其中3、4世代种群数量最为庞大,第1、2世代间界限明显,后面4个世代存在明显世代交替;梨小以幼虫危  相似文献   

15.
正为给苹果小卷叶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在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不同苹果园中研究了性诱剂和糖醋液2种方法对苹果小卷叶蛾的监测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方法诱集到的苹果小卷叶蛾成虫动态都呈现出一年4代的发生规律,且趋势一致。不同果园中性诱剂和糖醋液对苹果小卷叶蛾的诱集量均差异显著,性诱剂诱集总量最高是糖醋液诱集总量的5.95倍,且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昆虫性诱剂防治大豆食心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明确人工合成的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对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和控制作用,为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用人工合成性诱剂监测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性诱剂诱捕法可作为大豆食心虫田间虫情测报的一种适用工具。通过定点定期的田间诱捕观察,明确了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动态,为适时防治提供铱据。在田间应用大豆食心虫性诱剂防治害虫时,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即提高了防虫效果,又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 利用人工合成大豆食心虫性诱剂进行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左右,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天津市桃小食心虫发生面积为11.43万亩次,虽经大力防治但在果园残留有一定越冬虫源。综合气象等因素,天津市植保植检站预计2013年全市桃小食心虫仍将呈中等程度发生,部分管理粗放的果园将偏重发生。6月上旬的越冬幼虫出土期和6月下旬开始的一代幼虫孵化期是两个主要的防治适期。为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可结合监测适时施药。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梨小食心虫在山东龙口当地1年发生3~4代,其钻蛀性强,防治适期难以掌握,危害极重,严重影响着当地的果业生产。为了探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态环保的防治技术,山东省龙口市植物保护站研究人员于2015年4月14日至9月15日分别在龙口市徐福街道东王村张久泉试验地的梨园(第1处试验地)和新嘉街道河王村王守江的苹果园(第2处试验地)用性迷向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性信息素控制害虫是无公害农业生产者的一种方法,引进日本产复合搅乱剂-A的迷向法控制苹果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卷叶蛾等几种主要害虫试验,无论是连续二年还是当年的处理,其危害率都较对照降低40%~90%,且复合性信息素一次处理,简便易行。引进的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性诱剂进行的大量诱捕防治试验,也取得一定效果,特别是诱蛾量高于国产性诱剂的诱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