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辛伐他汀的调脂抗炎作用,我们对62例冠心病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前后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2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本院2005年1月~2005年12月的门诊患者,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4.4±9.1)岁。平均病程(5.2±2.1)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塞12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除外各种急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系统疾病及肝功能损害者。1.2治疗方法患者每晚睡前口服辛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6131,10 mg/片)20 mg,连续服用30…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中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又一危险的临床征候群,选择合适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97年3月~1997年12月,应用血脂康对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UAP伴高脂血症患者43例,分为治疗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55±7岁)、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3.
李世春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28-12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临床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50例,其中男100例,女50例,平均年龄60±4岁,病程1个月~8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男85例,女15例;对照组50例,男15例,女3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全部病例均符合1989年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并经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除外AMI。  相似文献   

4.
秦开秀  凌宗秀 《重庆医学》2000,29(6):544-544
ox -LDL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1 ,2 ] ,本文旨在探讨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冠心病心绞痛型合并高血压患者其血浆中ox -LD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对确诊心绞痛的 32例患者的分型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男 18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71.6 5± 9.5 0岁 ,范围 5 3~ 88岁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19例(男 10例 ,女 9例 )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例 (男 6例 ,女 7例 ) ,单纯心绞痛未合并高血压者 2 2例 (男 9例 ,女 13例 ) ,心绞痛合并高…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0月~2000年10月,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按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诊断与分型[1]。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4~75岁,平均(61.46±9.92)岁;病程1~24年,平均(7.45±6.54)年;稳定型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轻度15例,中度14例,重度1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8~78岁,平均(64.4±7.81)岁;病程1~20年,平均(7.96±3.96)年;稳定型心绞痛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轻度19例,中度10例,重度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类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HD患者血浆CRP水平,在CHD组中单支病变22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3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结果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CRP水平也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CRP水平与冠心病(CHD)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对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4例,并与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的44例进行对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的88例患者均符合2008年10月出版的《内科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44例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6~81岁,平均(62±10)岁;病程1个月~15年;属稳定型心绞痛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伴发低血压6例,心律失常19例.心功能工~Ⅱ级33例,Ⅲ级11例.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6~79岁,平均(60±10)岁;病程1.5个月~16年;属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伴发低血压9例,心律失常17例.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以下简称不稳定型心绞痛)常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前驱信号,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病理过程复杂,西医治疗棘手。近年来,我们在温阳益气法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7例患者,男39例,女8例;平均年龄61.05±6.8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分类: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2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1例,自发性心绞痛14例,其中包括6例变异型  相似文献   

9.
王宇晖  陈春霞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1):1052-1053
目前公认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是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子 ,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者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 C-反应蛋白 ( C- RP)含量 ,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均为 2 0 0 2年 2月至 2 0 0 2年1 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和门诊体检者。冠心病入选按 WHO诊断标准。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 SA)组 36例 ,男 2 6例 ,女 1 0例 ,年龄 5 6.8± 7.6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组 :2 1例 ,男 1 3例 ,女 8例 ,年龄61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脂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男11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3±10.7)岁。150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5例,稳定型心绞痛47例;并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血中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比健康人明显增高(P0.05),而D-二聚体的增高不明显(P=0.07)。结论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检测3项指标均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院对116例心绞痛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C-RP)定量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定性检查,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6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其中稳定型心绞痛50例(A组),男25例,女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6例(B组),男32例,女34例;两组年龄均在55~65岁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技术(CTA)在评价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入选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8)岁I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3例【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57±6)岁】;不稳定型心绞痛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60±4)岁1。CTA检查通过回顾性心电图门控方法进行。患者平均心率(58±5)次/min。在CTA检查中以4mL/s的速度静脉注入120mL的Omnipaque300造影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进行评估。结果1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癍块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202±54)Hu,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23±19)Hu(P〈0.叭)。结论CTA在评价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院住院冠心病、心绞痛病人40例。所选病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的诊断标准。排除感染、急慢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A组),平均年龄(56±10)岁,稳定型心绞痛20例(B组),平均年龄(56~11)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以上患者均行常规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是心脏内科急症,可发展为AMI,常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探讨UAP的有效治疗新途径我院试用大剂量灯盏花素(商品名:龙津,云南创立生物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2月~2005年8月入院的UAP患者80例,均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大剂量灯盏花素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剂量灯盏花素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1±6.0)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8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所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ACC/AHA2000年指南标准。均伴有胸痛、胸闷。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6—78岁,平均6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男19例、女11例),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  相似文献   

16.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2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2±6.50岁,平均病程3.73年,心绞痛类型;劳累性心绞痛50例,自发性心绞痛10例;病情程度:轻度11例,中度40例,重度9例。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8±7.83岁,平均病程3.21年;心绞痛类型:劳累性心绞痛52例,自发型心绞痛8例;病程程度:轻度13例,中度39例,重度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诊断标准:按照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本文主要对我院65例 NIDDM 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NIDDM 患者血糖、血脂与冠心病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65例患者均采用 WHO 标准诊断为 NIDDM和冠心病,其中不合并冠心病组为 A 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0.58±10.12岁,平均病程3.84±2.72年;合并冠心病组为 B 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5.87±11.2岁,平均病程4.12±3.86年;正常对照组为 C 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53.64±12.36岁。2.方法:所有病人于清晨肘静脉取血,测定空腹糖化血红蛋白(HbAI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82-84,88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CRP、TNF-α和血脂的表达水平,探讨CRP、TNF-α、血脂三者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血清中CRP、TNF-α和血脂的表达水平。结果 ELISA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CRP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LDL-C和TG含量也有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CRP、LDL-C和TG含量有所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HDL-C和TC水平与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TNF-α和血脂可能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CRP、TNF-α和血脂含量,对了解患者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易发展为AMI,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探讨UA治疗新途径,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取得了一定疗效。自2005年以来,我们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1979年WHO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分类标准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冠心宁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62±6)岁。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3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5例,自发…  相似文献   

20.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 ,静滴前列地尔 (PGE1 )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变化 ,结果治疗效果可靠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文 42例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男 3 2例 ,女 1 0例 ,年龄 62~ 87岁 ,根据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其中 ,低危险组 2 0例 ,中危险组 2 1例 ,高危险组 1例 ;伴有原发性高血压 9例 ,2型糖尿病 6例。治疗 患者均接受硝酸脂类、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 ,其它ACEI、钙离子拮抗剂、降糖药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在常规治疗 3~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