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能导致病死率的增加。贫血的管理是CKD患者管理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多种因素参与了肾性贫血的发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相对不足是重要因素之一。肾性贫血的治疗 经历了最早期的输血治疗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到EPO联合铁剂的治疗阶段,但仍然有相当部分患者表现 为EPO低反应性,最常见的原因是铁缺乏,其次是合并炎症和感染。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 的诞生开启了肾性贫血治疗的新纪元。HIF-PHI与传统治疗手段不同,它可以通过稳定低氧诱导因子(HIFs)调控 EPO基因的表达,改善铁的代谢,尤其适用于炎症状态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肾性贫血是CKD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增高。目前主要
的治疗方法为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及铁剂联合治疗。但是国内目前临床上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仍然较低。积
极寻找ESA低反应原因并给予纠正,避免ESA及铁剂过量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须得到重视。新型治疗药物如低氧
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为肾性贫血治疗带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CKD)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贫血又进一步增加CKD患者CVD的风险。“心-
肾-贫血综合征”的概念应运而生,指出了三者共存并相互影响的关系。改善CKD患者贫血有助于减低CVD风险,但
还应注意把控合理的血红蛋白(Hb)靶目标数值、避免过高Hb带来的血栓事件,同时在需要使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
成素(EPO)或静脉铁剂时应积极寻找影响药物效果的潜在因素并纠正,以避免过度使用上述药物带来的潜在CVD风
险增加。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为新一代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其通过生理性升高EPO、改
善EPO受体及减少铁调素而纠正贫血,同时还通过下游多种低氧反应元件基因改善糖脂代谢,有望在纠正贫血的同
时带来更多的心血管获益。此类药物进入临床时间尚短,还需要更大量的来自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4.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加速肾功能进展,并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促红细
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是目前临床一线治疗方案,但仍有患者疗效欠佳。影响肾性贫血治疗可能的因素包括铁缺乏、继
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炎症状态、透析不充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应用、纯红细
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作为新一类口服药物,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得到证
实,其长期应用的副反应及耐受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肾性贫血是CKD患者常见并发症,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增高。目前主要 的治疗方法为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及铁剂联合治疗。但是国内目前临床上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仍然较低。积 极寻找ESA低反应原因并给予纠正,避免ESA及铁剂过量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须得到重视。新型治疗药物如低氧 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为肾性贫血治疗带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是导致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传统
改善肾性贫血的治疗手段如红细胞生成刺激剂、补充铁剂等治疗达标率低。主要原因在于肾性贫血病因复杂,受多
因素影响,尤其炎症、铁稳态失衡。因此,明确慢性肾脏病炎症与贫血关系,可以为改善炎症状态下肾性贫血提供新
的治疗思路。文章总结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炎症状态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中国透析患者贫血治疗达标率较低。纠正贫血状
态,对于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肾性贫血中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
应用及治疗目标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及铁调素拮抗剂等新型治疗肾
性贫血药物。建议临床医生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CKD)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贫血又进一步增加CKD患者CVD的风险。“心- 肾-贫血综合征”的概念应运而生,指出了三者共存并相互影响的关系。改善CKD患者贫血有助于减低CVD风险,但 还应注意把控合理的血红蛋白(Hb)靶目标数值、避免过高Hb带来的血栓事件,同时在需要使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 成素(EPO)或静脉铁剂时应积极寻找影响药物效果的潜在因素并纠正,以避免过度使用上述药物带来的潜在CVD风 险增加。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为新一代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其通过生理性升高EPO、改 善EPO受体及减少铁调素而纠正贫血,同时还通过下游多种低氧反应元件基因改善糖脂代谢,有望在纠正贫血的同 时带来更多的心血管获益。此类药物进入临床时间尚短,还需要更大量的来自真实世界的临床数据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9.
心脏与肾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使得心肾综合征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贫血不仅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
并发症之一,在心力衰竭患者中亦非常常见,因此称之为心肾贫血综合征。贫血会显著增加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和死
亡风险,并促进肾脏病进展,增加肾脏替代治疗的风险。在心肾贫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及铁
缺乏等均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对于心肾贫血综合征的治疗也应重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补充、低氧诱导因子-脯
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及补铁治疗。目前在心肾贫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
需要更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正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一般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是肾性贫血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铁代谢紊乱、铁调素水平增高、感染、炎症等亦与肾性贫血有关。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EPO类似物(ESA)联合铁剂注射等来治疗肾性贫血。但ESA可能具有引起高血压、脑卒中和血管  相似文献   

11.
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增
加。伴随CKD的进展,围透析期的患者死亡风险达到峰值,并与贫血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管理围透析期贫血
是降低CKD病死率的关键环节。文章将围绕评估、预防以及治疗等要素总结围透析期贫血的管理要点,以期为临床
医生更好地管理围透析期贫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肾脏病(CKD)被公认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其危害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位列第三。肾性贫血(RA)是CKD患者重要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加重肾功能衰竭、导致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手段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然而还存在许多因素制约治疗效果,其中导致EPO低反应/抵抗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铁。在使用EPO类药  相似文献   

13.
氧气对生命至关重要,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通路的发现揭示了机体适应氧气变化的新
机制。缺氧情况下,机体感受到氧气不足,HIF像一个开关,激活体内众多基因转录,使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由于许
多疾病与缺氧相关,对HIF的认识也可能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机遇。目前针对HIF通路研发的
HIF稳定剂已应用于临床肾性贫血的治疗。考虑到HIF调节的下游靶基因在包括能量代谢、细胞保护、脂质代谢、血
压调节和血管生成等病理生理过程均具有重要作用,靶向调节HIF通路还可能为炎性贫血、缺氧性肾脏病、慢性肾脏
病相关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缺氧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启发。文章对HIF通路多重作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变异性对初始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并探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和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EPO)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大连瑞凯尔肾病医院行初始血透且患有肾性贫血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线和随访12个月时的化验检查结果,检测尿尿素及血清尿素浓度计算RRF。每3个月复查血红蛋白(Hb)水平,以Hb的残余标准差(Res-SD)代表血红蛋白变异性。按12个月RRF下降中位数分为RRF下降慢组[<1.60 mL/(min·1.73 m2)](35例)和RRF下降快组[≥1.60 mL/(min·1.73 m2)](35例);按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分为HIF-PHI组(24例)和EPO组(46例)。比较RRF下降快组与下降慢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及治疗药物对血红蛋白变异性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RF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12个月,RRF下降慢组的Hb Res-SD显著低于RRF下降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7...  相似文献   

15.
重视肾性贫血患者静脉铁剂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已20余年,在临床应用中,确实纠正了大部分患者的贫血,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临床发现不少患者应用足量EPO仍无法使Hb及Hct达到或维持于目标值,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EPO低反应性或EPO抵抗,其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机体缺铁。缺铁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摄入不足、隐匿的胃肠道出血、血液透析(HD)患者透析器和血路中血液残留、反复采帆、应用rHuEPO铁需要量增加以及服用磷酸盐结合剂十扰铁的吸收。合理补充足量铁剂不但能显著提高EPO的疗效,而且能减少EPO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肾性贫血是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并发症。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铁缺乏、铁代谢紊乱是肾
性贫血难以纠正的重要原因。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初治时都应该进行铁代谢评估,常用指标包括转铁蛋白饱和度和
铁蛋白,并且在启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纠正铁缺乏。正确有效的补铁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促红细胞生成
素刺激剂使用剂量,且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补铁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评估获益和风险。  相似文献   

17.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加速肾功能进展,并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促红细 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是目前临床一线治疗方案,但仍有患者疗效欠佳。影响肾性贫血治疗可能的因素包括铁缺乏、继 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炎症状态、透析不充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应用、纯红细 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作为新一类口服药物,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得到证 实,其长期应用的副反应及耐受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金英顺  陈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1):1563-1564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体内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补充外源性EPO可有效治疗肾性贫血,明显改善CRF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公认的方案是NKF-K/DOQI推荐的治疗方法,但对大剂量每周一次用药尚缺乏经验。顾勇等采用大剂量EPO每周一次用药治疗肾性贫血能使患者较高的Hb水平维持于理想范围,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我院用大剂量rHuEPO治疗肾性贫血,以期了解其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中国透析患者贫血治疗达标率较低。纠正贫血状 态,对于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肾性贫血中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 应用及治疗目标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罗沙司他及铁调素拮抗剂等新型治疗肾 性贫血药物。建议临床医生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CKD进展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纠正贫血对于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成功克隆和基因重组的成功,使肾性贫血的治疗进入崭新的时代.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确定肾性贫血治疗中血红蛋白(Hb)目标值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结合临床研究、指南的变迁和临床经验谈谈肾性贫血治疗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