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时识别与保护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吻合(UA-OAa).方法 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UAE)前后子宫动脉造影显示UA-OAa的DSA资料.结果 1 056例UAE患者中68例104侧卵巢动脉在栓塞前(后)子宫动脉造影时逆向显影,左侧OA显影47例、右侧OA显影57例,都呈Razavi-Ⅰ型吻合.20例左侧子宫动脉和27例右侧子宫动脉达到肌瘤动脉栓塞,而UA-OAa保持.68例UAE治疗后在1~2年的追踪期内无一例发生卵巢功能衰竭,33例超声复查其吻合通畅组(n=24例)与吻合阻断组(n=9例)在追踪期间(5.9±3.0,1~12个月)肌瘤缩小率(分别为60.63±23.59%和53.27±2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性子宫动脉栓塞可保持UA-OAa,是UAE治疗子宫(腺)肌瘤可供选择的血管造影栓塞终点.  相似文献   

2.
动脉内溶栓治疗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10例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动脉内溶栓治疗,开通率100%。讨论其适应证、禁忌证,溶栓剂的应用,操作技术,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净松  陈超  赵卫  张祥  李斌  潘文秋 《工业加热》2018,(11):1068-1071
【摘要】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与DSA观察,为介入手术中基底动脉穿支动脉识别与手术风险评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体解剖方法取成人头颅标本14例,观察记录基底动脉各穿支动脉解剖特点;选取无后循环血流相关疾病脑血管DSA造影患者20例,采用精确延迟曝光行椎动脉旋转和3D- DSA基底动脉造影,并于2D、3D旋转,3D重建成像阅片中结合解剖学基础识别和统计穿支动脉。对比分析穿支动脉解剖和DSA所示结果。结果 DSA显示脑干供血动脉长旋动脉为平均0.6支/侧,解剖结果为1.6支/侧(P<0.05)。DSA显示基底动脉顶端丘脑穿动脉为平均2.2支/侧,解剖结果为2.9支/侧(P<0.05);脉络膜后内侧动脉0.6支/侧,解剖结果为0.9支/侧;长旋动脉0.4支/侧,解剖结果为1.0支/侧(P<0.05)。结论 DSA对基底动脉穿支动脉显示尚未达到解剖水平,但对穿支动脉识别有重要作用,可根据其起源和形态评价手术风险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张强  郭子义  李彬  王志伟  李晓光 《工业加热》2015,(12):1090-1094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隐动脉入路置管行兔肝肾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经股动脉入路比较,探讨其替代股动脉入路的可行性。方法 VX2肝肾肿瘤荷瘤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经股动脉置管组(n=8)和经隐动脉置管组(n=16)。观察隐动脉体表分布及变异。分离动脉,22 G套管针穿刺血管,置入0.018英寸微导丝及5 F微穿鞘管,连接Y阀完成鞘管置入。DSA测量隐动脉、股动脉及髂动脉直径。比较两组游离血管耗时、留置鞘管耗时、鞘管置入深度、置管成功率以及切口感染率、跛行发生率。结果 91.67%(22/24)兔体表可明显观察到隐动脉。两组均成功置入鞘管。隐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比较,游离血管耗时、鞘管置入深度、切口感染率、术后7 d和14 d跛行发生率分别为(367.30±37.30) s对(978.20±156.30) s、(20.20±2.60) mm 对(58.60±9.50) mm、0%对37.50%、6.25 %对62.50%、0%对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鞘管耗时、术后1 d跛行发生率分别为(42.80±9.90) s对(43.60±7.0) s、70%对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动脉、股浅动脉、股总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直径分别为(1.29±0.12) mm、(1.91±0.27) mm、(2.18±0.15) mm、(2.22±0.13) mm、(2.39±0.15) mm。结论 兔隐动脉位置表浅,变异率低,管径可置入5 F微穿鞘管;经其置管便捷省时、创伤小、并发症低,可取代股动脉作为兔肝肾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置管路径。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讨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动脉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进行超选择插管并采用钢圈配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治疗。结果动脉造影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染色等。栓塞治疗30例,止血成功23例(其中7例行第2次栓塞),成功率76.7%。最终转为外科手术10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灌注尿激酶25万~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8例中4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个月后视力达0.1~0.3者3例,高于0.3者1例.其中1例从光感提高到0.25,1例从术前0.1提高到0.6,1例从术前指数提高到0.3.3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1例从术前指数下降至光感.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伴肢体瘫痪.结论早期应用超选择眼动脉溶栓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但应注意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11.
【摘要】 尽管不少研究已证实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但是其也仍存在一定的失败率。研究表明手术的失败主要与子宫的侧支动脉供血相关,且其中以卵巢动脉最为常见。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性,本文将卵巢动脉对子宫肌瘤动脉栓塞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 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动脉溶栓方法的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23例,成功再通率为92%(23/25),尿激酶组患者则为18例,再通成功率仅为60%(18/30)。术后平均NIHSS(脑卒中量表)及ADL(日常活动量表)评分联合治疗组(1 h 分别为8.6 ± 2.5和20.0 ± 4.6;24 h分别为9.0 ± 1.8和17.0 ± 2.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组(1 h分别为7.5 ± 2.0和28.0 ± 3.5;24 h分别为8.1 ± 2.0和24.0 ± 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8 ± 8.4)万u和(35.3 ± 11.6)min,尿激酶组分别为(50.4 ± 15.3)万u和(55.7 ± 13.3)min, 前者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早期应用动脉内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大型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采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3例,支架植入联合GDC栓塞5例.结果 GDC栓塞治疗3例获得致密栓塞1例、大部栓塞2例;支架植入联合GDC栓塞治疗5例获得致密栓塞4例、大部栓塞1例.结论采用支架植入联合GDC栓塞治疗为提高大型眼动脉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及保留载瘤动脉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咯血患者锁骨下动脉造影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肺咯血患者,在完成了以支气管动脉为主的胸主动脉各分支动脉栓塞治疗后,再进行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其中A组:4例为1次以上动脉栓塞治疗后再次行栓塞者(2例行单侧造影,2例行双侧造影),B组:16例结合胸片及胸部CT所示的病变部位行单侧造影(右侧10例、左侧6例),C组:18例双侧造影.判定造影结果分以下3类:正常(-),小分支紊乱、增生(+),明显出血动脉(++).对造影明确有明显出血血管的部分患者进行栓塞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出血阳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通过23例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例分析,总结顺行开通失败后选择腘动脉穿刺逆行辅助开通股浅动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23例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经患肢对侧股总动脉逆行穿刺“翻山”后顺行开通股浅动脉失败,改行患侧腘动脉穿刺逆行通过股浅动脉闭塞段,以穿针技术将导丝插入对侧动脉鞘中并引出体外,形成工作导丝环;再经对侧动脉鞘沿导丝依次行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后扩张,完成股浅动脉开通。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有效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静息痛消失,3例伴发足趾坏疽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见坏死足趾均已自行脱落,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经腘动脉逆行穿刺辅助开通股浅动脉闭塞是有效且可行的,可避免血管旁路移植术引起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院内病死率。对手术者手术经验和技术也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选择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溶栓治疗12例中央动脉血栓形成致视力障碍患者.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正确诊断,早期应用超选择局部溶栓、扩血管并尽可能应用较大剂量溶栓药物,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姚晔  张文龙  李琼  王嵩 《工业加热》2016,(11):1002-1006
【摘要】 目的 评估仰卧位顺行再通失败后,股腘动脉双通路技术在股浅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顺行开通失败后改经腘动脉逆向穿刺并配合顺行开通术的股浅动脉CTO患者36例,术前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其中11例有静息痛,5例足趾缺血性溃疡;股浅动脉平均闭塞长度为(88.4±5.6) mm,平均踝-肱指数(ABI)为0.52±0.12。手术均先采用经对侧股动脉穿刺顺行开通,失败后取仰卧位结合透视或路径图导引下经腘动脉逆行穿刺,导丝逆行通过闭塞段进入真腔后再作闭塞段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症状及血管通畅率。结果 36例患者均通过股腘动脉双入路开通闭塞段动脉,共植入支架68枚,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无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夹层、动静脉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间歇性跛行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1个月超声随访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术后6个月有6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但无明显症状;术后12个月27例中有13例支架内再狭窄,其中3例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复查造影后予以球囊扩张,症状得到缓解。11例术前静息痛患者术后缓解,术后1、6个月随访中未再出现静息痛。5例足部溃疡患者中2例术后1个月内愈合, 3例术后3个月内完全愈合。ABI由术前0.52±0.12改善至术后1 d 0.83±0.16(n=36,P<0.05),术后1个月0.82±0.12(n=36,P<0.05),术后6个月0.75±0.10(n=36,P<0.05),术后12个月0.68±0.13(n=27,P<0.05)。结论 股浅动脉CTO患者仰卧体位下经股动脉顺行和腘动脉逆行开通闭塞段技术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确切,是股浅动脉CTO治疗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肱动脉逆行穿刺行支架成形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解剖肱动脉后逆行穿刺,行支架成形术治疗15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结果15例均有锁骨下动脉窃血表现,MRA或DSA显示锁骨下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所有病例在放置Wallstent或Palmaz支架后脉搏搏动恢复,临床症状消失,造影显示血管及支架恢复通畅,近期疗效满意。随访3~30个月均通畅,无症状复发。结论使用解剖肱动脉后逆行穿刺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更符合局部血管解剖特点,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在胆道术后胆道出血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3月至2009年8月16例胆道手术后动脉出血的临床资料,先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改用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并采用明胶海绵和钢圈对出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该组病例中1例死亡,15例采用选择性动脉栓塞,随访8个月~3年无再次出血。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胆道手术后动脉出血具有安全、微创、止血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利用抽瘪的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于颈内动脉远端充盈微球囊,抽瘪球囊沿微导丝通过血栓再退至血栓近端注入尿激酶,尿激酶最大剂量为50万u.结果 5例患者中3例获得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均获得良好疗效.未见颅内出血并发症.结论 采用抽瘪的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足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