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空多层绝热管道漏放气速率是考核管道绝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其漏放的因素有抽空机组本身的泄漏情况、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氮气置换、抽空周期等.到目前为止,真空多层绝热管道的生产工艺没有明确的标准及规范,为得到较为优化的生产工艺,论文介绍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氮气置换技术,对其进行了理论与试验分析,研究了氮气置换的注氮温度、注氮时间、注氮次数对真空多层绝热管道的影响,通过理论与实践总结出氮气置换相关参数的优化值,为进一步工艺理论规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真空淬火处理由于其设备复杂,造价昂贵,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的外热式真空热处理工艺,只要将装有工件的马弗罐抽真空,置于加热炉中加热,保温一定时间后,然后在氩气保护下进行淬火,即可达到真空淬火的目的。文中还介绍了生产设备,并给出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真空热处理,尤其是金属制品在真空中加热,油气中淬火是国际六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的技术,无氧化、无脱碳、无污染、变形小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该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真空热处理工艺基础性研究(1)探讨了真空残余气体组成和实现无氧化加热的条件,为真空热处理设备的设计和制定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2)研究了钢件在真空中加热的透烧过程和加热时间的计算问题。(3)探索了工件在真空加热,油、气中淬火冷却后的变形规律。(4)探索了真空渗碳时碳黑的沉积规律以及减少和消除碳黑的措施,同时开发出可烧碳黑炉村、电极,并获国家实…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在国内的自动变速器生产企业主要采用低压真空渗碳线来进行齿轮的渗碳和淬火,低压真空渗碳线基本可替代传统的气氛渗碳自动线。通过灵活配置渗碳加热室和淬火室的数量来满足产能和节拍的需求,并能够整合清洗、预氧化和回火等工序形成一条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热处理生产线,操作工只需上料和下料,实现快速的热处理生产。1.低压真空渗碳工艺过程低压真空渗碳通过预抽真空,零件在加热室中被加热到奥  相似文献   

5.
真空热处理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空热处理是指金属制件在真空或先抽真空后通惰性气体条件下加热,然后在油或气体中淬火冷却的技术。由于真空热处理时,工件基本不氧化,钢件不脱碳,采用通气对流加热方式还可使加热均匀,减少表面和心部的温差,从而也减少畸变。目前它已成为优质工模具不可或缺和首选的热处理工艺。更为可贵的是,真空热处理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环境的物质,从而被大家公认属于清洁生产技术范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空热处理已成为当前先进热处理生产技术的主要标志。 当前真空热处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流加热、高压气淬、低压渗碳、离子渗碳、乙炔渗碳等诸方面。为了使热处理同行在生产技术改造中能正确了解和掌握真空热处理的发展趋势,从而能适当选择、推广应用。本文就这些技术发展的特点分别加以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针对齿轮等车辆传动件常用的气体渗碳工艺存在工艺时间长、能耗大、污染严重等弊端,进行感应加热内热式真空渗碳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缩短了渗碳时间,渗碳速度是普通气体渗碳速度的3~5倍,降低了能源和渗碳气体的消耗,简化了炉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氮气N2-甲醇CH3OH是最具代表性的氮基气氛,可广泛地应用于保护加热和气体渗碳工艺。 氮气在高温(〈1000℃加热时和钢铁不发生任何反应,即不氧化、不脱碳、也无还原和增碳作用,是一种中性气体。)当温度超过700℃时,甲醇按下式进行裂解反应:  相似文献   

8.
航天产品发射筒主要用于导弹运输和贮存,发射筒内部装配有导弹导轨、导弹、弹上电缆网及其他精密元器件,导弹运输与贮存对于发射筒需要特定的环境要求。针对现有的XX型号发射筒充氮设备置换工艺性能不佳问题,基于Fluent数值分析方法,仿真充氮设备在不同参数(充气压力、放气压力、保压时间)下对发射筒进行置换工艺时所需的时间和氮气消耗量;再利用GA-BP神经网络对各参数进行拟合,建立多输入多输出数学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寻找最优解,满足最小的置换工艺时间与氮气消耗量;最后调整充氮设备置换工艺的各个参数进行工程验证。实验表明,充氮设备多参数优化后对发射筒置换工艺时间减少,氮气消耗量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省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污氮气体是一种氮气占绝对比重,氧气、氩气、氦气、氖气等气体占比极小的空气分离工艺所需气体。污氮电加热器是一种常见的加热污氮气体的空分设备,在进口处污氮气体温度很高的工况下,接线腔内温度更高,对电缆等零部件的寿命影响较大;在潮湿恶劣环境下,接线腔内铜排、电加热管等导电零部件易凝结露水,影响绝缘性能。鉴于此,创新设计了一种能够防止过热和潮湿的污氮电加热器接线腔,并对其技术方案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盐炉淬火变形较大和残盐腐蚀问题,有许多工厂以真空热处理代替了一部分产品零件的盐浴热处理。有关技术资料要求:在真空油淬时,当工件在真空中奥氏体化后,要向炉内回充高纯氮气或氩气,使炉内油槽的油面有不低于26.7kPa的气体压力,以保证真空淬火油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但是,在我厂开始推广应用真空热处理时,我们发现有些工件即使不回充高纯氮气  相似文献   

11.
真空渗碳     
有些零件需要获得很薄的渗碳层,如果采用一般的气体渗碳工艺是很难达到的,这是由于工件在气体渗碳炉中是在气体气氛中加热升温的,边加热边渗碳边扩散,难以使渗层控制到很薄的程度,但是采用真空渗碳,由于工件是在真空中随炉升温,当达到渗碳温度后再通入渗碳气氛,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活化  相似文献   

12.
真空回潮机工作情况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回潮是制丝工艺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步骤,首先对回潮箱抽真空,待达到规定值后,再喷入水雾使烟包回潮。分析了真空回潮控制原理和工艺指标,着重分析了影响回潮效果的两个系统(抽真空系统和加潮系统)的工作情况,得出三级四段式真空系统和底部加潮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氮气一直被认为是热处理气氛运用方面的一种理想的基础气体。因为氮气对大多数金属呈现隋性。把氮气与其它活性气体混合的想法已经引起很大的兴趣。例如把氮气加入所需的适量的氢。但是,与气体燃料制造的气氛相比,对包括热处理在内的大多数公司所需的数量而言,人们觉得氮气还太昂贵。表1给出了引自1966年的典型数字的例子。尽管如此,氮气确实得到不少运用,它通常运用于需要高纯度的地方。例如用于气冷式真空热处理过程,电子工业中的炉内钎焊,贵重的产品或材料的热处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全面介绍钢水真空处理的控制系统构成,重点论述蒸汽泵抽真空、真空室加热、顶枪控制、合金料投入等控制子系统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肖琼 《机电信息》2013,(18):108-109
阐述了220 kV银湖变电站#2主变压器安装前检查、抽真空排氮、真空加热注油、附件安装等一系列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对膜盒灌油的质量要求很高。原来灌油是采用“自流法”,效率低,质量差,后来自制了真空灌油机,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经过分析,找到了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原因是抽真空时间和排气管径。决定用“瞎子爬山法”对排气管径由原来的φ6开始进行优选,结果经过二次试验,用φ18管  相似文献   

17.
刘伟  耿发旺 《机电工程技术》2012,41(8):50-53,221
目前各总装分厂分体空调器室外机抽真空工序完成后,真空度是否达到灌注工艺要求,需对接到灌注机上灌注时才能检测到,存在灌注真空不良和二次强行灌注等隐患,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灌注机检测真空度的真空计与真空规管每年计量一次,真空计与真空规管在此期间损坏,外机的真空度是否达到要求难以保证.因此通过自主开发抽真空自动检测报警装置,彻底解决灌注机真空度无法得到有效可靠保证及有效可靠监管这一难题.实现有效监管、目视化管理,建立空调室外机真空度的防火墙,保证灌注前系统真空度达到工艺要求,杜绝强灌,消除质量隐患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也减少了返工概率,缩短生产抽真空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需抽真空保护粉针剂的特殊性,阐述了全压塞抗生素瓶抽真空压塞装置(以真空压塞机为重点)及其工艺,凸显了国内外此设备独有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北京易西姆工业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卧式双室真空渗碳气冷油淬炉”加热室炉胆比容小,使用多层复合隔热屏,保温性能优越,蓄热损失小。加热元件由鼠笼式的石墨棒组成,外观构成八角形,快速升温,热效率较高。冷室和热室之间装有复合绝热密封门,通过此门的启闭可保热室真空状态,同时又起到隔热功能,减少热量的损失,相对有效地缩短了冷室长度,节约冷却氮气消耗量。  相似文献   

20.
高温高压及抽真空试验装置针对军工领域硅晶片或其它元件,为检验其可靠性,模拟高温高压及真空恶劣环境下试验需求而研发,以获得被试件各关键数据并进行分析,确保产品可靠性。它集温度系统、压力系统、抽真空系统合为一体,即在同一容器里可模拟完成高温、高压、真空多种测试环境。它解决了之前被试件不能在同一容器内同时完成高温高压及抽真空试验,即不能全面分析试验样品在综合复杂工况下的试验数据,进而影响到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试验装置为可拆式连接方式,方便试验样品的放入和取出,容器腔隔层嵌装加热元件,占空间小、加热迅速、均匀、传热效果好,加热元件由带PID控制模块控制,使温度控制精度高,具有较强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