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是来源于基底细胞层或皮肤附属器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紫外线(UV)是最关键的环境原因,BCC临床表现以及病理表现多种多样,皮肤活检在确诊以及评估BCC复发方面至关重要。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原发或复发、浸润程度以及患者自身状况所决定,手术切除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除此之外,非手术治疗包含光动力、药物、放疗、电灼术、冷冻、激光及局部注射治疗也是较常用的方法,本文对基底细胞癌诊断以及相关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周斌  吕国庆 《新疆医学》2010,40(11):71-72
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虽然其恶性程度较低,但由于肿瘤细胞的多向分化性,以及组织结构和生长方式不同,其临床外观和组织病理形态多样,易出现混淆和误诊,现收集我院病理科自1997年4月~2010年2月外检材料中41例BCC和2例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观察,探讨该病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127例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其中42例的皮肤镜特点.BCC临床类型主要为结节溃疡型(54.3%)、色素型(37.8%)及浅表型(7.9%).病理分型中结节囊肿型占比最高(70.9%).皮肤镜检查可见蓝灰色卵圆形巢、树枝状血管、枫叶状结构、轮辐样结构等特征性表现,亮红白色无结构区和细短毛细血管扩张主要见于浅表型BCC.色素型及浅表型BCC误诊率较高,皮肤镜可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 PR)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GRPR与BCC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皮肤、45例不同临床及病理特征患者BCC标本中GRPR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标本中阳性表达3例(15%),BCC组中23例(5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病程BCC组间GRP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组中的表达低于<60岁组,侵袭性基底细胞癌(IBCC)中的表达高于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NIB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PR在B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可能与BCC侵袭、浸润机制有关,但关系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120ctn (p120连环蛋白)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20ctn在30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p120ctn细胞膜着色,呈线状强表达.BCC中细胞膜表达较弱,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细胞浆内表达.结论 p120ctn异常表达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皮肤基底细胞癌9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及病理表现呈多样性,易引起误诊和漏诊.我们通过分析总结95例BCC,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诱因进行探讨,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基底细胞瘤,侵蚀性溃疡,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65%~75%.基底细胞癌由Kropecher于1903年首次报道,病因不清,与长期日光暴晒有关.近年来发病有增高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多样性易被误诊及漏诊,笔者对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皮肤性病科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以色素痣样皮损为表现的经病理诊断为基底细胞癌的23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临床病理特点及诱发因素.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病理明确诊断为BCC的病例.结果 共收录BCC患者104例,其中男52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1:1.发生在头面部101例(97.12%),肿瘤多为单发.104例基底细胞癌中,临床诊断与病理报告不符的有28例(26.92 %).BCC病理分型以实体型多见,达51个(49.04%),且在性别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C发病以中老年为主,好发于暴露部位,说明紫外线照射是BCC发病的重要因素.BCC容易出现误诊,建议及时做病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基底细胞癌的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基底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皮肤镜检查资料及病理诊断资料,总结皮肤镜下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皮肤镜检查分为结节溃疡型39例、色素型8例、浅表型8例、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5例。组织病理分型为结节囊肿型37例、浅表型6例、腺样型2例、色素型4例、硬化型4例、角化型7例、微小结节型2例。②皮肤镜检查中结节溃疡型患者病理检查以结节囊肿型为主,皮肤镜检查中色素型、浅表型与病理检查色素型、浅表型基本一致。结论基底细胞癌的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关系密切,通过皮肤镜表现可初步判断BCC病理类型,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皮肤基底细胞癌(BCC)临床与病理进行观察,并分析其诱发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6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患病诱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根据皮肤损害分型中,有36例为结节溃疡型,13例为色素型,5例为浅表型,9例为硬斑型,1例为纤维上皮瘤型.在肿瘤发生部位中,62例为头面部暴露部位.结论 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诱因中,紫外线为主要诱因.通过进行扩切病变部位进行植皮术,或者进行旋转皮瓣后,可达到根治目的,也可使其保持美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明胶酶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组织、10例BCC、30例SCC组织石蜡标本中明胶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明胶酶的表达在SCC...  相似文献   

12.
皮肤癌组织中PTEN与 Fa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PTEN与Fas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23例BCC、25例SCC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TEN 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BCC和SCC组织中PTE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1%和20.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90.0%,P<0.05).BCC和SCC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3.0%和8.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60%,P<0.05).BCC和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Fas相关(P<0.05).结论:PTEN和Fas异常低表达可能与BCC和SCC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可能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BCC和SCC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初步了解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在我区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0月间皮肤SCC和BCC 264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病变发生于头面部195例(73.9%),躯干11例(4.2%),四肢20例(7.6%),外生殖器部位38例(14.4%)。SCC多为溃疡型、菜花样或结节肿物,BCC多为结节溃疡型皮损。SCC误诊为孢子丝菌病3例、皮肤结核2例、疣4例、瘢痕1例等。BCC误诊为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5例,黑色素瘤2例,鳞癌5例。100余例BCC和SCC患者,按部位和面积大小分别采取了扩切病变部位后植皮术或临位皮瓣进行BCC根治术,均达到即彻底治疗又保持美观的满意效果。手术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需要临床医生丰富的经验和病理诊断的支持,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病例,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MMP-2和TIMP-4在15例BCC及1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BCC癌旁间质MMP-2表达较正常皮肤真皮增高(t=6.71,P<0.01),癌旁间质TIMP-4表达较正常皮肤真皮增高(t=8.65,P<0.01),癌旁间质TIMP-4/MMP-2比值较正常皮肤真皮增高(t=2.52,P<0.05)。部分BCC癌细胞有MMP-2表达,未见癌细胞有TIMP-4明显表达。正常人皮肤表皮无MMP-2和TIMP-4表达,正常人皮肤真皮仅见MMP-2和TIMP-4的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结论MMP-2的表达可能与基底细胞癌的生长和侵袭有关;TIMP-4可能抑制MMP-2的活性,从而抑制BCC的侵袭和转移;TIMP-4/MMP-2比值升高可能是抑制BCC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颜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多相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SCC、20例BCC、1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GST-π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不典型增生皮肤、SCC、BCC组织中GST-π mRNA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20%,70%,80%,GST-π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0%,90%,90%.SCC与BCC组织中GST-π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P均<0.05).结论:GST-π可能与SCC和BCC的发生发展有关,是SCC和BCC发生过程中的早期酶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癌,是发生在表皮基底细胞或皮肤附件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BCC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颜面等暴露部位,生长缓慢,以局部浸润为主,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美容要求的逐渐提高,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与美容修复被视为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及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激酶抑制蛋白-1(P27kip1)和周期素 D1(Cyclin 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7例BCC、23例SCC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27kip1 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BCC和SCC组织中P27kip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0%和26.1%,低于正常皮肤中的95.0%(P<0.05);BCC和SCC组织中 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0%和78.3%,高于正常皮肤中的0.0%(P<0.05);在BCC和SCC组织中,P27kip1与Cyclin D1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P27kip1异常低表达和Cyclin D1异常高表达可能协同参与BCC和S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老年人常见的皮肤肿瘤—鳞状细胞癌(BCC)与基底细胞癌(SCC)的生物学行为的异同。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6例SCC、30例BCC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桥粒芯糖蛋白1(Dsg1)和E-钙黏着蛋白(E-cad)的表达。结果Dsg1在BCC和SCC中的表达均显著减弱或完全消失;E-cad在SCC中的表达显著减弱,而在BCC中的表达却为阳性。结论BCC和SCC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与Dsg1的低表达有关,SCC易发生转移的特性与E-cad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是来源于基底细胞的低度皮肤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较常见,转移率低,但局部破坏性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延长、户外活动日益增多、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其患病率不断上升,加之BCC皮损的多样性,误诊率较高,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BCC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无创性初筛的选择。为了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BCC的治疗主要以安全切除和防止复发为主要目的。治疗方法多样,根据肿物的特点及个人体质情况决定,包括手术、冷冻、激光、外用药物治疗、化疗、放疗及联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领域基底细胞癌的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底细胞癌(BCC)是最常见的皮肤肿瘤之一,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发病部位、皮损外观特点做出初步诊断,还可以通过皮肤镜等无创检查手段进行图像分析与拟诊,最终依据组织病理结合临床信息确诊。近年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利用机器视觉对图像进行自动识别与分析成为可能。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通过深度学习大量临床、皮肤镜、组织病理图片资源建立人工神经网络,辅助专业医师对疑难病症做出分析判断,有助于提高皮肤肿瘤的早期诊断水平、增强基层医师诊治能力、减轻病理专科医师工作负担。本文现就国内外AI领域对BCC的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