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源泉,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理念,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道德品质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文精神.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活动、平台建设、环境营造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融合,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个当代青年的责任,在新媒体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社会各界不断探索的问题。刘波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一书,针对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偏差现象,从社会、学校、青年学生三个角度,科学解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旨在为培养高校青年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相坛 《中国教师》2020,(3):106-10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积淀传承下来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智慧结晶。现在,年青一代的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情感认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在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带领学生深层次的体会,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学习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德育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发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娜 《文教资料》2020,(6):74-7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标志和智慧结晶.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探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三个途径,以期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大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标识,是支撑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蕴含类型丰富、内涵深刻的思想观念与精神价值,是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挖掘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责任。学校需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其文化内涵、精神特质转化为滋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沃土,让学生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增长见识,塑造讲仁爱、守诚信、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88):99-100
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材各个板块都设计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课程,须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解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深化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沃土,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兴旺发达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是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和内在需求。翻译专业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应从认知、情感态度以及行为层面提升翻译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喻明达,田厚安,汪保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蕴涵的深厚育人资源需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情况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我校文学院将书法艺术作为衔接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支点,构建了“思政+书法”协同育人模式,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践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筑牢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三字”基本功等专业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高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体,以丰富教育载体和健全保障机制为两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润疆”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新疆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路径更加多样。文章通过调查南疆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情况,分析高校在传承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足和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为新时代南疆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赓续、弘扬发展提供思路,增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形成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做了探索和实践:以中职语文课程为载体,开发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合理使用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为抓手,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张林 《语文学习》2020,(4):34-3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不断传承与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效地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结合文本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内化、传承和发展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环境下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能够实现两个过程的双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不竭动力,也是构建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为学生群体服务的,所以这两个过程有着相同的目标。在网络环境下,探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路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绝大多数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见微知著,使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此,本文基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析,略谈《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散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然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多元文化的渗透,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日渐淡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少。青少年群体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要推动者,更应学习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出发,以中小学校为立足点,以期探寻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丰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两为”原则,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相结合等路径,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探讨了高校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通过加强古代文学类课程建设、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校外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等多种渠道实现高校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