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依照本文构建的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气象干旱标准,借助ArcInfo、Envi等分析工具,采用TRMM卫星3B42和3B43数据集对我国2010年年初气象干旱进行分析。得出:1)2010年3月,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广西旱情十分严重,甘肃、湖南等地旱情也比较严重。2)截止2010年3月底,西南五省除重庆外,均未出现旱情缓解趋势,旱情可能继续发展。分析结果表明:TRMM降雨数据的气象干旱监测效果较好,可应用于我国大尺度气象干旱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TRMM降雨数据的西南地区特大气象干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本文构建的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气象干旱标准,借助ArcInfo、Envi等分析工具,采用TRMM卫星3B42和3B43降雨数据集对我国2010年年初气象干旱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3月,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广西旱情十分严重,甘肃、湖南等地旱情也比较严重;截止2010年3月底,西南5省除重庆外,均未出现旱情缓解趋势,旱情可能继续发展。同时说明TRMM降雨数据的气象干旱监测效果较好,可应用于我国大尺度气象干旱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3.
区域旱情指标是准确判别旱情等级,有效进行防旱抗旱的重要依据。为做好旱情实时评估,避免或减轻管理性干旱所造成的损失。以山西长治市为例,从引发干旱灾害受自然地理、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因入手,分析了区域旱情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以农业旱情、旱灾损失情况和抗旱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区域农业旱情受灾程度进行了评定,划分了干旱易发地区;以历年旱情过程分析,解释了应用农业旱情指标和降水距平指标进行干旱等级划分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地域分布、年际、年内变化特征的分析与实时旱情的实践与验证,提出了以水文干旱指标与实时农业旱情相结合的方法作为评价该地区的旱情指标,使干旱程度的描述能力更强、防旱抗旱减灾的依据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干旱监测指标作为干旱研究的基础与关键,仍存在缺乏有效的分类与使用等问题,为进一步明晰旱情监测指标分类及旱情监测指标分析的不足,通过对旱情监测指标的科学梳理与总结,系统的对旱情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归类工作,将旱情监测指标分为气象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生态干旱指标及综合干旱指标,总结和对比了现有旱情监测指标分类和指标本身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基于干旱研究的未来发展诉求,提出了探索指标深度广度、完善指标动态监测功能、强化指标时空耦合性、耦合多模型多模式干旱体系、耦合多变量干旱监测体系、推进遥感旱情指标监测和提升大数据旱情监测平台构建能力等未来可能发展趋势,为当前进一步开展旱情监测、预测、预警和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2010年秋至2011年夏,江苏省降雨持续偏少,上游来水异常偏枯,秋冬春夏四季连旱,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期最严重气象干旱。为科学评估旱情等级,应用《旱情等级标准》(SL 424-2008)中的评估指标,对江苏省2010~2011年旱情进行评估;用农业旱情等级与相应区域内因旱人饮困难数、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连续无雨日数、作物缺水率、土壤墒情的旱情等级作为区域内综合旱情等级评估标准,确定区域内的旱情等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降水距平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和降水百分位指数,应用于2009-2010年云南特大干旱,分析3种指数应用效果,并探讨其适用性.结果显示:3种干旱指数计算结果与实际干旱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其中降水距平指数应用情况相对较好,在干旱发展阶段吻合程度相对较高;标准化降水指数与降水百分位指数在区域平均尺度上的评估不存在差异,使用时取二者之一即可.基于目前对3种指数的分析,以单一的气象干旱指数进行旱情监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需引入综合干旱指数应用于旱情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考虑与干旱有关的参数,在利用MOIDS数据的MYD11A2以及MYD13Q1产品构建及VCI和TCI数的同时,结合风云二号卫星降水数据,利用这3种数据构建归一化旱情状态指数SDCI模型,模型的权重系数通过与农业受旱率的关系来确定。然后分别以VSWI和SDCI指数作为旱情监测指标,分析桂西北2010年3月中下旬的旱情,并与实际旱情资料进行比较判断哪个指数更优。结果表明,利用VSWI以及SDCI在桂西北地区进行遥感旱情监测均是可行的,能直观体现出旱情级别的空间分布情况,但SDCI指数能更好的反映区域旱情。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外常用的旱情遥感监测指标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未来旱情遥感监测的发展方向。目前,虽然干旱遥感监测指标较多,在局部区域的旱情监测中有较为理想的运用,但是从全球乃至全国来说尚无一个统一的干旱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若要准确监测和模拟干旱过程,必须对气-水-土-植被的综合耦合过程进行研究,建立旱情监测机理模型。从而,开展遥感技术与其他专业模型的耦合研究、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旱情立体监测网、研制综合遥感监测指数,是未来旱情遥感监测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干旱指数是研究地区旱情动态特征、科学评估干旱风险的重要依据。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哈巴河地区1962~2014年间降水、气温、蒸发等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基于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研究了该地区干旱演变特征,根据实测历史旱情,分析了该指数在哈巴河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近53 a来,该地区降水与气温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而潜在蒸发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气候正逐步变得湿润;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指数皆可监测旱情变化,且与记载的流域实际旱情相符,在哈巴河地区均有较高的适用性。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为其他气候相似区的旱情监测与预警、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综合农业干旱预测模型,以旱情监测系统数据为基础,选择降雨、土壤相对湿度、气温等主要干旱监测指标,以辽宁葫芦岛市2009年和2011年旱情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干旱预测模型分析的旱情结果与实际旱情拟合效果较好,能够满足旱情预警要求,为抗旱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基于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数据和降水信息,结合地面实测数据进行区域的旱情监测。搭建了基于网格技术的MODIS数据处理平台,对遥感数据进行前期加工,利用水文气象信息,通过分析和选取合适的干旱因子构建遥感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建立了干旱综合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初步实现了MODIS数据自动处理和旱情分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喆  谭德宝  张穗 《人民长江》2012,43(8):84-87
推动遥感干旱监测技术的业务化运行,对水利抗旱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从土壤水分监测、植被状况监测和多维光谱特征综合监测3方面简述了国内外遥感干旱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深入分析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在水利抗旱减灾业务化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对象、遥感数据源和研究方法等,并在卫星遥感数据源、遥感干旱监测方法、遥感干旱监测应用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应用建议,以期推动遥感干旱监测技术在我国水利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干旱遥感监测技术发展动态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干旱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和造成经济社会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及时发现干旱并准确预报旱情发展动态,对抗旱减灾至关重要。本文在简述国内外遥感技术总体发展态势基础上,从干旱监测的遥感数据源开始,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干旱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以及发展状况,包括土壤含水量的遥感反演法、热惯量法、冠层温度法、植被指数法、微波遥感法等。提出了加强我国干旱遥感监测技术研究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干旱遥感监测的全面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卫星实时降雨产品的出现为开展大范围干旱监测提供了可能。然而,卫星遥感降雨通常存在误差大、数据序列短等问题,限制了卫星降雨自身在干旱监测诊断方面的应用。本文通过误差矫正,将TMPA-RT卫星降雨数据无缝"拼接"具有长期历史序列(1961—2016年)的地面观测产品(CN05.1),以弥补卫星遥感数据序列短的不足。借助上述"拼接"的实时降雨序列,通过估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雨指数(SPI)来实现干旱的实时监测诊断。以干旱频发的辽宁省为研究区,对比评估了矫正前后TMPA-RT产品在干旱识别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在辽宁省近半数地区,TMPA-RT原始数据与CN05.1地面观测两者存在明显的降雨误差(10 mm/月);经过误差矫正,TMPA-RT数据能够重现同期地面观测的降雨量及年际变化。基于3个典型干旱月的评估结果表明,基于TMPA-RT矫正数据与CN05.1"拼接"得到的序列能够重现观测的干/湿空间分布,准确监测辽西地区的干旱状况;而原始的TMPA-RT数据难以提供准确可靠的干旱信息。将上述框架实际应用于2011—2016年干旱监测,评估发现该框架不仅能合理地重现辽宁省干旱情况,还能提供不同等级干旱的面积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国干旱风险遥感监测结果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减灾中心汇总的2009年全国各地实际发生的旱灾灾情为依据,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对云参数法干旱风险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评估。简要介绍了云参数法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用该模型对比分析了全年全国总体旱灾风险监测情况,并针对旱灾事件具有时序性的特点,提出了干旱风险遥感监测平均强度的概念,利用该指标评定了2009年中几次旱灾事件风险遥感监测的精度。结果表明,云参数法干旱风险遥感监测模型有着较好的干旱风险预警能力,在时间、空间尺度上都有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李纪人 《水利学报》2016,47(3):436-442
本文回顾了随着水利事业发展与时俱进的水利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及其实际应用发展的历程。阐述了水利遥感在涉及防灾减灾的洪涝灾害、旱情和涉水地质灾害监测评估、洪水预报预警;涉及水资源监测保护的卫星遥感降水量预报、土壤含水量与蒸散发量遥感估算、地表水体监测、地下水监测、水环境监测和地表水体保护;涉及生态保护的生态环境监测、水土保持和灌溉面积调查、河道与河口变化监测和治理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分析了水利遥感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水利遥感的发展必须以应用需求为驱动,以实现为业务工作提供服务为发展目标,加强遥感技术在水利业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是水利遥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准确获取区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和变化对于水文过程模拟、洪旱灾害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遥感技术为大区域地表土壤水分连续观测提供了机遇。尤其,被动微波遥感具有诸多优势,被认为是进行大区域表层土壤水分连续监测的最有潜力的手段。国内外学者对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为了更好了解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分析被动微波反演的土壤水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从被动微波遥感卫星技术发展、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和卫星辐射计被动微波土壤水分产品3个方面总结了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遥感监测方法可对不同类型的洪水灾害开展业务化遥感监测分析。总结了业务化洪水遥感监测分析需要的多源数据,提出了业务化洪水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方法,阐述了应急监测准备、卫星影像处理、水体提取、受淹分析、指标计算、监测成果归档6个技术步骤,并在2020年长江鄱阳湖和淮河中游大洪水业务化监测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可为洪水监测提供多方位信息,提供水体范围、淹没面积、房屋耕地等影响评价的信息,为水旱灾害防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的洱海水域面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作为区域地表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区域的水资源环境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遥感技术,以2010年ETM+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之后,通过应用缨帽变换、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NDWI)和增强型水体指数(EWI)3种方法,分别对云南省大理州洱海2010年的水域面积进行提取,比较方法准确性。通过对比效果得出,针对取洱海水域面积3种方法提取效果都非常好,其中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法能够更为准确而且快速的提取出水体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