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自然条件万家寨水电站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内,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8个梯级中的第一个,左岸为山西省偏关县,右岸为内蒙古准格尔旗,河段两岸邻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华北的主要能源基地。库区河道以拐上为转折点,拐上以上为平原型河道,比降平缓约为1/7500,拐上以下至龙口99km为峡  相似文献   

2.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龙口河段尾部,左岸是山西省偏关县和河曲县,右岸为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枢纽坝址距上游已建的万家寨水利枢纽26km,距下游已建的天桥水电约70km,对外交通便利。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2)型。枢纽主要由大坝、电站厂房、泄水建筑物等组成。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900m,坝顶全长408m,最大坝高51m,水库总库容1.96亿m3,工程总投资27.15亿元。电站装有4台单机容量为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3.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干流托克托一龙口河段尾部,左岸为山西省忻州市的偏关县和河曲县,右岸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枢纽坝址距上游已建的万家寨水利枢纽26km,距下游已建的天桥水电站约70km,对外交通便利。枢纽为Ⅱ等、大(2)型工程,主要由大坝、电站厂房、泄水建筑物等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900m,坝顶全长408m,最大坝高为51m,水库总库容为1.96亿m3,总装机容量为420MW,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为13亿kW·h。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当前西部黄河上规模较大、投资较多的梯级  相似文献   

4.
基于黄河特殊水沙情势和社会经济背景,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学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特点与沿黄湿地生态特征,识别了河道整治工程的生态影响因素,分析了黄河潼关至三门峡段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对黄河湿地的不利影响和积极作用。结果表明:黄河潼关至三门峡段河道整治工程对沿黄湿地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为短期可逆影响,影响程度和范围有限;工程运行期多为长期有利影响,对维持黄河湿地生态稳定、保护珍稀水禽栖息地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1.河段概况黄河河曲段位于中游北干流段,上自龙口峡谷,下至天桥水电厂坝前,全长70km。龙口以上为峡谷段,河宽200~400m。龙口以下河道豁然开宽,最宽处达1500m,河心沙洲接踵。至河曲水文站以下,河面变窄,一般在500m以内。北园(~#6断面)至曲峪(~#15断面)的26km河段内有5个连续弯道,最大弯  相似文献   

6.
曹金刚 《人民黄河》2004,26(4):38-39
沁河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素有“小黄河”之称,河势游荡多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治理,特别是没有具体整治参数。在介绍沁河下游河道概况、水沙特性的基础上,对沁河下游河势相对稳定的石荆桥以下24k。河道治理数据重点进行了分析,并借鉴与沁河相近的漳河河道整治经验,提出沁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参数为:整治流量600m^3/s;整治河宽200~300m;排洪宽度为两堤间现有宽度。  相似文献   

7.
山东地处黄河最下游,艾山以下又系窄河段,因此对宽河道的整治十分关心。山东黄河河务局“对黄河下游宽河段河道整治的意见”已送给各位专家审阅,不再重述。现仅就窄河道淤积形势和宽河道的整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恩惠 《人民黄河》2000,22(9):22-23,25
系统介绍了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利用河工模型开展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演变、河道整治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适应性,河道演变规律及历次河道整治规划治导线的检验与修订试验成果。通过对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指出河道整治设计流量以选取4000m^3/s为宜;东坝头以上河段河道整治河宽可降为1000m、东坝头以下可降为800m,潜坝过水后应计入或部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水利》2013,(3):185
5月29日23时,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二期导(截)流工作顺利结束,工程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下一步枢纽工程蓄水和首台机组发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流龙口总宽度约80m,龙口水深约4.5m,龙口流速约为2.8m/s。此次截流任务由葛洲坝项目部承担,共投入30台自卸汽车,  相似文献   

10.
沁河下游采砂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沁河下游河道采砂、河势、实测断面等资料为基础,分析采砂对河道的影响,研究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采砂方案和基于采砂控制的畸形河势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受采砂影响,现状水平设防水位与1982年实测值相比,五龙口至丹河口河段水位平均偏低约3.12 m,丹河口至徐堡河段水位平均偏低约1.69 m;沁河下游河道治理流量采用600 m3/s较为合适,与之相适应的河道横断面采砂宽度丹河口以上为250 m,丹河口—石荆桥河段为300 m,河道平均采砂深度按3 m控制,五龙口—石荆桥河段可开采砂总量约为850万m3;基于采砂控制的畸形河势治理措施能够逐步改善、消除畸形河势,改变沁河下游洪水期被动抢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荆江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荆江河道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已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两岸堤防、已建护岸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及河道的稳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的防洪、航运、生态与环境以及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利用长江防洪实体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  相似文献   

12.
枢纽采用分期导流的方式施工,先围左岸泄水建筑物坝段,河水由右岸束窄的河床泻泄 ;第二期围右岸电站厂房坝段,河水由左岸泄水建筑物坝段的临时导流底孔和导流缺口渲泄。一、二期上、下游横向围堰皆采用心墙式复全土工膜作防渗体,两侧填石渣的围堰型式,纵向围堰为混凝土围堰。二期上游围堰截流以立堵方式单向进占,龙口宽87.5m,实测截流流量范围为675m^3/s-345m^3/s,龙口合龙流量345m^3/s,单  相似文献   

13.
丁坝群在调整宽浅河床地形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北槽中整治建筑物的布置形式,在潮汐往复流水槽中进行了丁坝群不同布置形式的概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深水区的单侧丁坝群对宽浅河床地形的调整作用大于浅水区:双侧丁坝群的联合作用能调整深水区的平面位置;合理地选择治导线的放宽率,能有效地调整深槽平均水深的沿程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荆江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荆江河道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已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两岸堤防、已建护岸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及河道的稳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的防洪、航运、生态与环境,以及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采用长江防洪实体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初期不同时期荆江重点险工段调关弯道的冲淤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河势调整趋势。研究成果可为该段河道的治理和河势控制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三峡水库下游河道面临着水沙条件和河床演变的新变化,以及防洪、航运、发电、供水、生态等多目标协同治理的新需求,亟需深入开展三峡水库下游水沙输移与河道演变规律、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方面的研究,促进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融合。针对上述3个重要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当前研究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的方向与内容,包括三峡水库下游河道水沙通量变化的时空变化趋势、不同河型河道重塑过程与水沙输移的互馈机理、受损河道边坡生境修复技术、堤岸生态改造技术以及生态友好型河道治理方法与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由于沿江河道治理、航道整治、桥梁建设等人类活动以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南京以下沿程潮波发生变形,现行的基面需要重新计算与复核.通过收集沿程各站潮位资料,并利用一维数学模型对资料进行插补延伸;根据所得的沿程各站潮位资料,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等手段对南京以下基面进行计算,比较现行基面与本次计算基面的差异.研究表明,南京以下现行的基面是可行的,且对船舶的航行是偏安全的,利用现行基面所测量的海图、地形图及研究成果可信有效.  相似文献   

17.
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河道整治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近期河道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河段在防洪、岸线利用、河势稳定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两岸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两套整治方案,运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手段,对整治方案进行了比选、优化,并提出了可行的推荐方案,使其有利于该河段及下游河段河势稳定及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浏阳河朝正垸急弯河段为例 ,采用MIKE21水动力平面二维水流 -泥沙模型先进行率定 ,综合考虑长沙枢纽运行后湘江水位抬升对浏阳河下游的顶托与浏阳河不同频率洪水的叠加作用 ,采用该模型对上游直线段、弯段、下游直线段的水文变化、流速变化及冲淤情势进行多工况模拟.结果表明 :对于弯曲河道尽管改造拓宽弯曲段 ,在凸岸水流流速增大 ,可能存在冲刷 ,凹岸局部会产生淤积 ,在近邻弯曲下游段凹岸局部还会产生水位壅高.结果可指导本河段防洪规划设计 ,对类似工程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安桥工程利用1号导流洞单洞分流下进行大江截流,截流流量为829 m3/s,龙口最大落差4.72 m,最大流速达7.15 m/s,截流段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在截流模型试验各种工况的试验成果基础上,结合截流的现场地形条件、分流特点、截流填筑材料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后确定了上、下游土石围堰一次断流、右岸2条导流洞全年导流和60 m宽戗堤右岸单向进占立堵的截流方案,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20.
以黄河什四份子弯道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2020年度的凌情监测影像及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河流弯道冰水动力学行为特征。结果表明:上宽下窄的河道形态是造成弯道卡冰的主要原因,流凌-封河阶段,弯顶节点工程对水流的顶托作用促进了上游回流区的形成;受弯道离心力作用,河冰聚集于河道凹岸一侧,并在回流区堆积形成冰桥,从而缩小了断面过冰面积,河道逐渐封冻;弯顶下游流速大且来冰量少,形成清沟,主流向河中发展;冰塞堆积于弯顶上游凹岸主河槽内,水流被挤压至凸岸非冰塞区,弯道主流易位;在稳封期,河道冰水动力特征基本不再变化,在解冻开河期,凸岸非冰塞区流速较大,主流区冰盖优先解冻且沿主流输移,回流区冰盖最后消融,河道主流逐渐恢复至畅流阶段,整体呈复归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