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儿单纯性血尿的临床和病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儿单纯性血尿有肾穿刺活检资料的50例。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者17例,镜下血尿伴发作性肉眼血尿29例,单纯发作性肉眼血尿4例。病理结合临床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炎10例,局灶节段性增生性肾炎2例,IgA肾病13例,薄基底膜肾病15例,遗传性肾炎2例,高钙尿症3例,乙肝病毒相关肾炎1例,轻微病变2例,肾小球形态基本正常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隐匿性肾炎的临床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特点及其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肾活检的323例隐匿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和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323例隐匿性肾炎患儿中,单纯性血尿229例,单纯性蛋白尿19例,血尿伴蛋白尿75例。肾组织病理改变类型包括:轻微病变103例(31,89%)、基本正常74例(22.91%)、IgA肾病(IgAN)73例(22.60%)、薄基底膜病(TBMN)27例(8.36%)、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18例(5.57%)、局灶增生性肾炎(FPGN)10例(3.10%)、膜性肾病(MN)8例(2,48%)、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舢)8例(2.48%)、微小病变(MCD)1例(0,31%)、IgM肾病(IgMN)1例(0.31%)。单纯性血尿组中肾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的比例较血尿伴蛋白尿组明显偏高(P〈0,01);血尿伴蛋白尿组中IgAN的比例高于单纯性血尿组和单纯性蛋白尿组(分别P〈0.01、P〈0.05)。IgAN的Lee分级:单纯性血尿组中Ⅰ、Ⅱ级85.00%,Ⅲ级及以上15.00%;血尿伴蛋白尿组中Ⅰ、Ⅱ级58.10%,Ⅲ级及以上41.90%,明显高于单纯性血尿组(x^2=6.47,P〈0.05)。结论:儿童隐匿性肾炎的病理以轻微病变、基本正常、IgAN为常见表现,血尿伴蛋白尿患儿病变较单纯性血尿患儿为重。  相似文献   

3.
儿童孤立性血尿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孤立性血尿的肾组织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8年间我科肾活检的251例孤立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和临床资料。 结果 肾组织病理类型:轻微病变(ML)93例(37.05%),基本正常62例(24.70%),IgA肾病(IgAN)52例(20.72%),薄基底膜病(TBMN)17例(6.77%),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16例(6.37%),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5例(1.99%),局灶增生性肾炎(FPGN)5例(1.99%),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1例(0.40%)。镜下血尿组中IgAN比例低于肉眼血尿组(16.48%比31.88%,P < 0.05);两组IgAN Hass分级Ⅰ、Ⅱ级(83.33%比95.45%,P > 0.05),Ⅲ级(16.67%比4.55%, P >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5例(共检测102例)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患儿中,IgANⅢ级比例显著高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14.28%比0%,P < 0.01);FSGS和FPGN比例高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20.00%比1.49%,P < 0.01);轻微病变比例显著低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28.57%比58.21%,P < 0.01)。 结论 儿童孤立性血尿肾脏病理以轻微病变、基本正常、IgAN为常见类型。镜下血尿组中IgAN比例较肉眼血尿组低。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组病理类型较正常组为重。  相似文献   

4.
80例持续性镜下血尿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持续性血尿患者肾组织活检的指征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80例持续性镜下血尿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51例,年龄12~74岁,平均30.4岁。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80例患者可分为3组。Ⅰ组:单纯持续性镜下血尿54例;Ⅱ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微量蛋白尿20例;Ⅲ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间歇性肉眼血尿6例;这些病人经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均为肾性血尿且肾功能正常。肾组织活检IgA肾病18例,肾小球病变轻微及未见明显病变3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6例,肾小球球性硬化9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80例患者中6例电镜示肾小球薄基底膜,值得注意的,在54例单纯镜下血尿患者,30例(56%)呈肾小球病变轻微或肾小球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不伴蛋白尿和肾功能正常的持续性下血尿患者可暂不行肾活榆检,直至出现蛋白尿或伴间歇肉眼血尿时再作肾活检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已往研究证实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GN)的肾组织中存在HBV DNA,而非HBV- GN患儿的肾组织有否存在呢?为此,我们对HBV-GN 及非HBV-GN的小儿肾脏病肾组织同期地进行HBV DNA的检测。 一、材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为HBV-GN 14例,非 HBV-GN 24例.其中肾病综合征9例,血尿待查6例, 肾小球肾炎6例,IgA肾病2例.紫癜性肾炎1例。病理 类型膜性肾炎11例,系膜增生性肾炎11例.膜增生性 肾炎5例,轻微病变5例,其他分别为局灶增生性肾炎 3例,弥漫增生性肾炎2例,1例未见肾小球。 我们应用微量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各种小 儿肾脏病的肾组织中HBV DNA。该法优点为可观察 DNA的存在状态,排除血污染可能,且采样不多,适合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继发性。肾小球性。肾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遗传背景、免疫复合物介导、HBV直接感染及自身免疫紊乱等有关。肾脏病理改变以膜性肾病(MN)最多见,其次是膜增生性。肾炎(MPGN),其他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局灶增生性肾炎,轻微病变及新月体肾炎等也有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的AS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表现。结果18例患者中,9例呈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表现,5例呈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1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3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血压增高,14例血压正常。24h尿蛋白定量平均为(1.17±1.39)g。15例肾功能正常,3例肾功能异常患者血肌酐平均为(153.2±36.8)umol/L。8例患者血清IgA水平升高,10例c反应蛋白升高,13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且血清IgA水平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707,P=0.001),血清IgA水平和ESR呈正相关(r=0.858,P〈0.001)。病理检查结果发现15例为IgA肾病(其中10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并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2例为局灶增生性肾炎,1例为局灶增生坏死性肾炎,1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例为膜性肾病,1例为局灶增生性肾炎伴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1例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有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者均有服中药史。结论AS相关性肾损伤的病理改变多样,但主要为IgA肾病,也可表现为膜性肾病、局灶增生性肾炎和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病,其肾损伤可能与AS疾病本身和(或)治疗用药相关。  相似文献   

8.
薄基底膜肾病(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TBMN)在儿童与成人并非少见,临床上易误诊为无症状血尿、隐匿性肾炎、急性肾炎,肾活检光镜检查:易误诊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肾小球轻微病变。现将我们收治的33例儿童TBMN和37例成人TBMN的临床病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其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Alport综合征(AS)肾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分型、病理特点及误诊情况分析。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65例AS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织取自本院肾脏手术部分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Ⅳ型胶原α链进行免疫荧光分型,肾组织切片分析病理特点,进一步分析误诊情况。结果:65例AS患者均出现血尿症状,孤立血尿12例,血尿伴蛋白尿49例,眼睛病变15例,听力异常14例,高血压4例,阳性家族史53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Ⅳ型胶原检测显示,XL-AS型53例(81.54%),AR-AS型12例(18.46%);经肾活检与电镜检测显示,65例AS患者中系膜细胞或基质增生61例,肾小管硬化21例,肾小管萎缩14例,肾间质增宽或纤维化8例,肾间质泡沫细胞31例,基底膜分层撕裂或网格状改变43例,基底膜厚薄不一48例,毛细血管开放差或塌陷5例。65例AS患者中有29例被误诊,误诊为肾病综合征13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IgA肾病4例,薄基底膜肾病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结论:AS患儿大多数有血尿伴蛋白尿症状,以XL-AS遗传为主,主要病理特点为基底膜分层撕裂或网格状改变及基底膜厚薄不一,早期特异性不明显,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无症状性血尿患者肾脏病理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病理诊断的无症状性血尿患者60例,并根据肾活检病理结果将其分为IgA肾病组和非IgA肾病组,比较2组患者病理改变与临床指标(尿红细胞、血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白蛋白、血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清IgA、血清IgG、IgM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探讨IgA肾病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IgA肾病36例(占60.0%),非IgA肾病24例(占40.0%,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例,微小病变4例,膜性肾病3例,局灶增生型紫癜性肾炎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1例,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1例)。IgA肾病组肾小球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非IgA肾病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IgA水平是预测无症状性血尿患者发生IgA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39,OR=1.909,95%CI(1.034~3.525)],ROC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为0.703[95%CI(0.547~0.859)],最佳切点值为1.775 g/L。结论无症状性血尿患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为主,临床表现与病理损伤程度并不完全一致。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病变更明显,肾活检有助于诊断和预后评估。血清IgA水平可能是预测IgA肾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郑健教授益肾活血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血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单纯性血尿为儿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是指临床仅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镜下血尿,伴或不伴有发作性肉眼血尿,不伴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其他症状,部分病例常于体检时无意中被发现.据统计,儿童单纯性血尿病因复杂,有薄基底膜肾病、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遗传性肾炎、轻微病变、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高钙尿症等,常需肾活检方能明确其诊断.从中医角度出发辨证施治、确能收到良好效果.导师郑健教授从事小儿肾脏病教研20余年,学验俱丰,匠心独运,临证以益肾活血法论治该症,疗效显著.笔者受业于师,获益匪浅,兹将郑教授经验笔述于次.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52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目的研究IgA肾病(IgA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1992年11月~2003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病理室肾活检诊断的原发性IgAN520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分型关系的分析。结果520例IgAN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最常见,占346例(66.5%),其次是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分别占77例(14.8%)和66例(12.7%)。病理类型以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占186例(35.8%),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肾小球肾炎和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分别为116例(22.3%)、104例(20%)和63例(12.1%)。结论IgAN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具有一定特点。临床表现最常见为无症状性尿检异常,在病理上最常见的是局灶性肾小球病变类型。  相似文献   

13.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肾小球疾病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组织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多数病例通过体检发现,部分以活动(或劳累)后出现肉眼血尿、浮肿、泡沫尿、腰酸(或腰痛)以及排尿不适为表现,尿相差显微镜红细胞分类为肾小球源性或混合性血尿,且平卧位即出现尿检异常。临床表现为血尿合并蛋白尿11例,发作性肉眼血尿7例,肾病综合征4例,单纯血尿3例,单纯蛋白尿1例。肾组织病理表现多样化:IgA肾病9例,系膜增生性坚小球病变8例,局灶节段系膜增生性肾炎4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4例,膜性肾病1例。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肾小球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临床及病理均呈现多样性;当临床上遇到左肾静脉综合征不能解释的血尿及蛋白尿时.应积极进行肾活检,避免漏诊而延误病情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小球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以下5种: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glomerulonephropathy,MCD)、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包括IgA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非IgA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FSGS)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有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可能与不同的恶性肿瘤相关,比如膜性肾病多与一些实体肿瘤如支气管肺癌、胃肠道肿瘤或前列腺癌/乳腺癌关系密切[1],肾微小病变多与霍奇金淋巴瘤相关[2],肾细胞癌患者伴IgA肾病较常见[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炎、新月体肾炎以及淀粉样变肾病等合并肿瘤的病例也有报道.这里对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特点、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肿瘤相关性膜性肾病是否属于一种副肿瘤性肾病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为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内收治的20例毛细血管内增生为主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特征、肾脏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等。结果:20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2例(10.0%)、慢性肾炎综合征1例(5.0%)、肾病综合征17例(85.0%);中医证型中,气阴两虚证占60.0%、湿热证占75.5%、血瘀证占50.5%。肾脏病理诊断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IgA肾病6例(30.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5例(25.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狼疮性肾炎5例(25.0%)、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2例(10.0%)、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病2例(10.0%),除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增生外,伴有系膜增生20例(100%)、基底膜增厚8例(40.0%)、新月体形成12例(60.0%);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并随访1年以上,完全缓解5例(25.0%)、部分缓解8例(40.0%)、未缓解7例(35.0%)。结论:毛细血管内增生患者临床以肾病综合征多见,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挟湿挟瘀为主;除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外,常合并基底膜增厚及新月体形成;不同病因毛细血管内增生患者预后差别较大,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大多预后良好、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狼疮性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病大部分能完全或部分缓解,而毛细血管内增生性IgA肾病及毛细血管内增生性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治疗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肾损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方法 总结4例RA肾损害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均呈蛋白尿伴血尿,其中3例肾功能不全,组织病理为IgA肾病2例、节段系膜增生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各1例,文献报道临床表现以蛋白尿、血尿为主,可呈肾病综合征或伴肾功能不全,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和肾淀粉样变性多见。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系镇增生性肾炎最常见,临床表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疑为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活检资料。根据肾活检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肾病(DN)组和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RD)组,并对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50例(45.5%)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组蛋白尿、血尿发生率高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低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合并的非糖尿病肾病中,IgA肾病的比率最高为34%,其他依次为膜性肾病22.0%,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14%,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8.0%,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10%,高血压肾小球硬化4.0%,FSGS4.0%,新月体肾小球肾炎2.0%,狼疮性肾炎2.0%。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发生率45.5%,IgA肾病最常见。血尿、蛋白尿同时缺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强烈提示合并非糖尿病肾病。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肾活检是一项排除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本院近5年1224例肾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24例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的病理类型.结果 1224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年龄范围为4 ~ 82岁,男661例,女563例.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1.7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2.17%,小管间质疾病占5.07%,代谢相关性肾病占0.82%,移植肾占0.16%,未确定诊断0.0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占30.30%,其次分别为IgA肾病28.00%,膜性肾病17.5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0.50%,增生硬化性肾炎3.9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10%,新月体肾炎2.60%,微小病变性肾病2.5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60%.继发性肾损害最常见的继发肾脏病是狼疮性肾炎31.54%,其次分别是高血压肾损害27.52%,紫癜性肾炎13.42%,肾脏淀粉样变性11.4%,糖尿病肾病7.38%,乙肝病毒相关性肾损害2.68%,血栓性微血管病2.01%.结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IgA肾病次之.且IgA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另外,继发性肾脏病逐渐增多,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仍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多见.通过肾活检和临床病理讨论,不仅能明确疾病的病理类型,更重要的是指导临床治疗,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对疾病的预后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特征性的表现是IgA及IgG免疫复合物(ICs)弥漫性沉积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Ig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镜下血尿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虽然IgA肾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但约25%~50%的患者在确诊后25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