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高炉长寿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高炉寿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也出现数十座高炉发生炉缸事故或异常侵蚀破损。高炉长寿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高炉要实现长寿除需要保障炉衬、炉体材质和建筑施工质量外,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关键,高炉生产操作监控维护是基础。基于对多座高炉长寿技术应用状况和高炉炉缸的破损调查,从设计、操作等多方面对炉缸破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长寿炉缸设计的优化原则和实现炉缸长寿的生产操作、监测、维护及管理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宝钢3号高炉一代炉役的生产时间、累计铁产量和单位炉容铁产量都已经创造了国内高炉的新纪录,实现了高效长寿。回顾3号高炉长寿和生产历程,分析了长寿设计中的教训和经验,解析了高炉设计与操作方式、技术和习惯之间的匹配关系,探讨高炉长寿设计改进技术方向。结合3号高炉操作实践,论证了3号高炉长寿操作维护成功技术和经验,同时,从高炉长寿角度,剖析了高炉设计和操作之间的潜在关系,为高炉长寿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考察法国,德国,荷兰的高炉炼铁生产及长寿技术,介绍其目前高炉生产,原料管理,高炉操作,高炉长寿等较先进的技术特点以及为实现高炉长寿而采用 不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宣钢4号高炉长寿设计与生产实践工作。高炉从整体设计与耐材选择,长期稳定控制,炉缸维护三方面入手,从设计施工到操作管理,建立完善的高炉长寿管理机制,实现了高炉长寿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首钢高炉采用的多项高效长寿技术及取得的应用效果,并对高炉内型、炉缸内衬结构、冷却体系、自动化检测、生产操作管理等技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郝志忠  吴钢生  汪进刚  王玉英 《钢铁》2005,40(10):21-24
介绍了包钢炼铁厂近10年来的生产实践及取得的技术进步。包钢炼铁厂充分利用铁、烧合并后管理上的便利条件,强化高炉操作,使包钢炼铁生产维持在较高水平。包钢炼铁技术进步包括烧结矿、球团矿、焦炭、煤粉的产质量,高炉操作制度调整及管理.高炉安全停炉及开炉之后快速达产.高炉长寿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包钢4号高炉实现了连续7年不中修的长寿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宝钢大型高炉长寿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宝钢炼铁工作者在掌握大型高炉操业技术的同时,对高炉长寿工作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宝钢特点的大高炉生产操作与长寿维护系统技术,实现了2号高炉一代炉龄15年以上和3号高炉单位炉容产铁已达12000t/m~3(还在生产中)的高炉长寿目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从高炉设计、高炉生产操作、炉役后期高炉维护及冷却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四号炉长寿的主要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产与长寿控制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成城 《钢铁》2005,40(1):8-11
宝钢高炉克服了原燃料劣化等不利因素 ,改进操作技术 ,合理调整操作制度 ,开发出高富氧率控制技术 ,不仅较好地解决了高炉透气性难题 ,而且产量取得突破性进展 ,利用系数达到 2 .5 t/ (m3· d)以上 ;同时 ,高炉长寿技术也取得较大进步 ,开发出多项高炉长寿维护技术 :影响高炉长寿的炉缸侧壁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达到在线快速更换高炉冷却壁。阐述了 2 0 0 4年宝钢高炉高产与长寿方面取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杨冬梅 《钢铁研究》2007,35(2):53-58
基于大型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实践,分析和总结攀钢在高炉长寿方面的技术进步,找出攀钢高炉长寿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为改进高炉长寿工作指出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俊宇  魏小珍 《河北冶金》2000,(2):36-37,58
文章分析了宣钢高炉生产和长寿现状及存在问题后提出了提高宣钢高炉寿命途径:改进炉缸炉底结构和材质改善原料结构。加强技术操作,制定合理冷却制度,知时护炉等。  相似文献   

12.
韩世星 《山东冶金》2001,23(6):12-14
铸管公司在生产实践中一直致力于小高炉长寿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同时重视炉役后期的操作与维护,把精料入炉稳顺炉况作为炉役期的重点工作,使高炉生产实现了长寿高效的目标。在没有中修的前提下,1^#高炉一代炉役达到接近9年的水平,每立方米有效容积产铁达7203t。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攀钢冶炼钒钛磁铁矿大型高炉近10年,针对炉前用耐火材料等相关技术设施与高炉冶炼强度的提高存在匹配上的缺陷,制约了高炉技术指标的优化。对此,进行了实验室研究探索与工业试验相结合,对有水炮泥进行性能改进的同时,并成功地开发出了适用单铁口和双铁口使用的环保型无水炮泥,高性能有水炮泥,垫沟料,主沟浇注料等新型炉前用料。同时引进国内较先进的炉前设备和设施,改进铁口和主沟、砂窝子等相关设施的维护处理技术,满足了近几年来高炉强化冶炼条件下对炉前工作的适应性要求,促进了高炉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优化提高。  相似文献   

14.
曹海 《河北冶金》2014,(1):35-37,45
马钢2#(2500m3)高炉在保持稳定顺行的基础上,为了降低炼铁成本,生产中实施降低焦比提高煤比攻关。通过分析原燃料质量对高炉生产的影响、摸索高炉操作炉型的变化和长期生产实践表明:抓好精料工作是搞好高炉顺行,降低焦比提高煤比的有效途径;上下部调剂相结合,优化炉内操作高炉顺行为基础;提高风温和富氧喷煤相结合是提高煤比的保障。2012年10月份起高炉煤比达到并稳定在160kg/t,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炉炉身砖衬、冷却设备破损严重状况,借高炉换大钟检修机会,1998年7月在湘钢3号高炉炉身中上部实施喷涂造衬,取得高炉安全生产,延长寿命,改善技术经济指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唐钢公司3#高炉扩容后,炉前出铁严重制约高炉强化冶炼的情况,通过对铁口灌浆、组合砖改造、优化炉前操作、调整装料制度、加强烟尘治理和管理,铁VI工作状况日趋稳定,从而保证渣铁能及时地排出,把炉前对炉内的影响降到最低。为高炉生产的持续稳定提供了条件,保证高炉的强化冶炼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宁钢1号高炉长寿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建立高炉长寿管理体系,加强操业和作业管理,强化炉体维护,高炉长寿管理由被动防守变为主动预防,实现了在不控制冶炼强度、不加钛矿等护炉剂的情况下,侧壁温度安全受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立刚  张伟 《河北冶金》2014,(11):40-43
分析了承钢1#高炉因为采用非通用设计,导致高炉存在操作炉型不稳定、冷却设备寿命短、铁水沟过长、铁损高等不足。介绍了大修中采取接近操作炉型的设计炉型、炉体高温区采用铜冷却壁、炉缸采用优质炭砖+陶瓷杯的砌砖结构、电动平车运输铁水等措施,消除了一代炉役中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石钢近几年高炉渣相的控制措施、渣相的变化及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认为在高炉生产中合理控制渣相是石钢高炉实现长期稳定顺行和生产技术指标不断进步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德军 《钢铁》2016,51(10):78-83
 在对鞍钢焦炭质量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焦炭强度、热态性能、化学组成、粒度及质量波动等对高炉冶炼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对高炉风口焦炭的实际取样与研究加以验证,指导高炉操作实践;同时,系统地掌握焦炭质量、焦炭质量对高炉冶炼的影响、焦炭质量的评价方法等;尤其是利用“风口取样”,掌握焦炭在炉内的变化规律和炉缸工作状况,为高炉操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焦化厂低成本生产出符合高炉运行要求的焦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