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茶藨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藨子,又称醋栗,虎耳草科茶藨子属,落叶灌木,高1~3米。生于山坡林下岩石旁和山谷溪边灌木丛中。茶藨子属植物分布很广,在全世界共有160多个种,著名的黑加仑,只是茶藨子属众多种类中的一种。中国茶藨子属植物初步确定为59种30变种,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均有广泛的分布,主要有刺茶藨、红果茶藨、黑果茶藨、天山茶藨、高茶藨、小叶茶藨、石生茶藨等7种,其中黑果茶藨、红果茶藨的分布最多,当地居民有收集其果实制作果酱食用的传统。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干旱等种种原因,野生茶  相似文献   

2.
黑加仑是虎耳草科,茶藨子属植物.主要有东北茶藨Ribes.mandsc huricum(Maxim)Kom、兴安茶藨R.nigrum L.和水葡萄茶藨R.procumbens Pall和毛茶藨R.pubescens Hedl.等.茶藨子多分布于山麓、沟壑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下.黑加仑是该属植物的俗称,一般称其黑色的浆果为黑豆果.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长白山区茶藨子属植物种质资源,对东北茶藨子和长白茶藨子两个品种进行了不同激素、不同水平嫩枝扦插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激素、不同水平处理,两品种间扦插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不同激素、不同水平处理,对两品种扦插成活率影响极显著,以清水对照、吲哚丁酸钾50×10-6和100×10-6处理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甘肃省茶藨子属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综合分析,已查明,甘肃茶藨子属植物有21种和5个变种,果实食用、加工或作育种材料.本文阐述了茶藨子属植物在甘肃的分布、生境、果实经济性状及用途,提出了开发利用途径和可持续利用建议.目的是为果树栽培、食品加工、医药、园林绿化等部门合理开发利用甘肃茶藨子属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茶藨生柱锈菌致病性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互接种的方法对华山松疱锈病、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茶藨生柱锈菌的致病性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只能侵染其本地的转主寄主植物东北茶藨子;(2)华山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能转主侵染多种不同地区的茶藨子植物;(3)所有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锈孢子均不能转主侵染东北茶藨子;(4)初步认定马先蒿属植物不是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转主寄主。  相似文献   

6.
茶藨子属植物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分布较广、种类很多。除了栽培种黑穗醋栗(黑豆果)和红穗醋栗外,还有十多个野生种生长在山区和半山区,主要有东北茶藨、兴安茶  相似文献   

7.
以伊春带岭当地的野生东北茶藨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的物候观测,来达到深入了解伊春带岭东北茶藨子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适应性,从而为该野生资源的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3年由新疆阿勒泰地区引进2个红果茶藨子品种。建立试验园,通过物候观测及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引进品种生育期比东北茶藨(ck)生育期早3~5d。从春季萌动到秋季落叶230d左右,果实初花期至果实成熟期54~60d左右。  相似文献   

9.
茶藨子属(Ribes Linn.)植物绝大部分处于野生生长状态,其资源数量和分布区正逐年减少,研究其生理特性和保护亟待加强。文中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茶藨子属植物的抗逆性表现及其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分析了低温、高温、干旱、盐碱、病害等逆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发现许多逆境能诱导其形态结构、代谢特点(水分状况、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茶藨子属植物通过生长发育调节、代谢调节、渗透调节等几种方式增强抗逆性。在掌握茶藨子属植物生长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逆境生理,可为该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黑醋栗,属茶藨子科,茶藨子亚属,俗名称黑豆,是多年生浆果灌木。黑龙江省的海林、尚志、阿城等县和我省延边地区已有大面积栽植。通化地区也从1981年开始引进栽培。黑豆的果实汁液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更高。每100克含维生素C120—180毫克。种子含油率16%以上,可以榨油。叶子是盐渍黄瓜等咸菜的良好调味剂。茎杆、根部都含有大量维生素,可以说黑豆全身都是宝。  相似文献   

11.
黑穗醋栗属虎耳草科茶藨子属(Rebits)小灌木果树。其果实为浆果,黑色呈穗状。果实营养丰富,含糖10%-16%,含柠檬酸及苹果酸1.8%-3.7%,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以Vc和Vp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最为丰富,其中以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达到1400mg/1000g鲜果左右,高于苹果等其他果树几十倍,是加工果汁、酿造果酒、制作果酱、果脯的上好原料,其种子油中所含的r-亚麻酸具有降血脂的特殊功效,在医药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2.
茶藨子的药用价值:茶藨子的根、叶、果实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赖氨酸、谷氨酸、素氨酸等十二种氨基酸,还有花青素、亚麻酸以及黄酮类成分,该类成分具有软化血管、降血脂、调血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红松疱锈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1940年平塚直秀在小兴安岭森林中的东北茶藨子叶上,采到柱锈菌的冬孢子堆,定名为 Cronartium ribicola,并判断它的锈孢子可能产生在当地的红松与偃松上。1960年东北林学院潘学仁在小兴安岭带岭的东北茶藨子叶上采到柱锈菌的冬孢子堆,其后笔者多次在带岭、朗乡等地采到同类标本,都定名为 C.ribicola,并推测其锈孢子寄主为红松,然而都未经人工接种试验证明。 1976—1978年,笔者用红松上的锈孢子向马先蒿及茶藨子接种,虽然得到阳性结果,但因在茶藨子叶上只产生了夏孢子堆而未产生冬孢子堆即被旱死,所以菌种仍未确定。为了证实红松上的锈孢子,对马先蒿和茶藨子的寄生关系,1979年在黑龙江省鸡东县宝泉林场,进行了多次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质类型、生根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对东北茶藨子嫩枝扦插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土=2∶1作为扦插基质,250×10-6mg/m L浓度的ABT生根粉,速蘸10 s,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可达66.7%。此外,东北茶藨子分株繁殖效果较好,秋季分株成活率达93.5%。  相似文献   

15.
高茶蔗(Ribes altissimum Turcz.),哈萨克语为荷孜勒哈特,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茶藨子属(Ribes)落叶灌木,主要分布在阿勒泰、青河、富蕴、福海、哈巴河等地.果实为紫红色,富含各种维生素、糖类和有机酸等,可供生食、制作药品、果酒、饮料、糖果和果酱等,可提取维生素的原料,不仅具有较...  相似文献   

16.
香茶藨子(Ribes odoratum Wendl.)属于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茶藨子属植物,原产于美国,现东北、华北多有栽培,具有重要的经济、观赏价值。实验得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外植体为茎尖,最佳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组合为KT2.0mg/L+2,4-D1.0mg/L,最佳愈伤组织增殖激素组合为KT0.5mg/L+NAA0.3mg/L,愈伤组织增殖时,最佳培养基固化剂为植物凝胶。  相似文献   

17.
五裂茶藨子(Ribes mereri Maxim)为虎耳草科落叶灌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良好的观赏价值,值得在林业产业、园林中推广应用。本文以五裂茶藨子硬枝为材料,进行了生根解剖方面的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五裂茶藨子为诱发根原基,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和维管形成层交界处,解剖中愈伤组织没有发现根原始体,且在扦插过程中观察到皮部生根,五裂茶藨子属于皮部生根类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置不同的浸种时间、覆沙厚度、播种时间、播种量等处理,对五裂茶藨子进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五裂茶藨子播种出苗率的影响差异显著,以凉水浸泡48h、4月29日播种、播种量为3.0g·m-2、覆沙厚度0.2cm为五裂茶藨子播种出苗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茶藨子扦插生根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找出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生根的联系。结果表明,插条扦插生根与酶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处理的五裂茶藨子插条的PPO活性均呈极显著差异,五裂茶藨子插条和狭果茶藨子插条的PPO活性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且狭果茶藨子的PPO活性均高于五裂茶藨子。  相似文献   

20.
黑豆果,又名黑穗醋栗,黑果茶藨子,属于茶薦子科茶藨子属的落叶灌木。株高一至二米,枝条粗壮、无刺。叶片近圆形,掌状三裂或五裂,基部心形,叶宽五至十厘米,叶缘有不规则锯齿。五月中旬开花,花序总状下垂,有四至十朵钟状花,花瓣白色。七月中旬,果实开始成熟。果实球形,黑色,具有特殊清香气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