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07,(12):30-31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中医在看病时,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收集和掌握病人所反映出来的病情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并对这些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这一过程,称为"辨证"。根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临床文献探讨糖尿病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探讨糖尿病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性。方法: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代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献中四诊信息的规律性。结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糖尿病四诊信息可以分为四类: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的中医特征性描述、疾病诊断不太相关的全身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无关的舌脉象。症状出现频率高的是疾病诊断相关症状。运用聚类分析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类为3类,能分别代表中医脾肾气虚、肺胃热盛,心脾两虚、胃热炽盛和肾阴亏虚、胃热炽盛证候类型。若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为10类,则分别代表中医治疗糖尿病辨证过程中证候分类的常见症状或舌脉象的组合。结论:从统计学角度出发,糖尿病现代文献中的中医四诊信息具有规律性,同时该规律性与中医学辨证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中医药治疗肾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探讨肾炎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性。方法: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肾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献中四诊信息的规律性。结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肾炎四诊信息可以分为四类: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的中医特征性描述、疾病诊断不太相关的全身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无关的舌脉象。症状出现频率高的是疾病诊断相关症状。运用聚类分析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类为2类,能分别代表中医气阴两虚、外感风邪和气阴两虚、外感风寒证候类型。若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为10类,则分别代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辨证过程中证候分类的常见症状或舌脉象的组合。结论:从统计学角度出发,肾炎现代文献中的中医四诊信息具有规律性,同时该规律性与中医学辨证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疾病必然通过一定症状和体征反映出来。辨证即是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认识其实质,以做出诊断和指导治疗。但是,许多疾病可以出现歪曲、颠倒、掩盖着疾病本质的症状和体征。在真象和假象交互错杂的情况下,如何识别假象?这是中医辨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疾病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假象,是有客观根据的。例如:假寒真热是由于内热过盛,阳气闭郁而不能布于四末,所以出现手足湿  相似文献   

5.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判定疾病病位、病性、用方用药和转归的一项重要指证,而在看诊中往往重视问诊,而对舌诊的认识往往比较粗浅,将舌诊作为体系在疾病治疗中直接进行辨证处方用药的报道鲜而甚少。中医舌诊“舌-证”理论,是依据舌象,结合疾病下的体质情况,归纳出病证病机和用方用药规律的一门理论体系。本研究通过“舌-证”理论方法分析不同舌象下的证型,指导痤疮疾病的辨证施治和遣方用药,探讨其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的“症状体征”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尚无中医症状的分类标准,本文在分析中医症状体征分类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依据中医临床诊疗过程特点,将症状体征按照信息来源分:四诊类症状体征、中医仪器诊察类症状体征、体质诊察类体征三大类,以期为完善中医临床术语系统的分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医四诊的延伸——隐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四诊合参历来是中医作为临床辨证论治的依据。然而这一传统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诊察病情的全部需要。如临床有经四诊检查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经现代医学检验却结果阳性的病人。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遂出现了以中医理论结合西医学检验结果和参照西医诊断学进行辨证论治,大大地提高了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特别对隐症病人有证可辨,深化了中医自身的辨证论治水平。笔者认为隐症是四诊的延伸,是对中医辨证论治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这是中医进步的体现,也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然结果。1 隐症相对于…  相似文献   

8.
诊断学技能考核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接触病人,如何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如何正确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的方法发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而学会分析和鉴别生理表现或病理表现,从中得到诊断疾病的某些线索或提出可能发生的疾病。因此,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体格检查等技能。  相似文献   

9.
中医源于原始社会,中国医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现阶段社会进入了高科技发展时代,中医如何顺应高科技发展趋势而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是中医界人士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中医诊断的发展,应在“四诊”的基础上与现代检测手段相结合,将会给中医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内经》奠定了中医四诊的理论基础,察色、听声、问病、切脉是诊法中最主要的四个方面,后辈总结为望、问、闻、切。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医学中卓越成就之一。公元三世纪,王叔和著书《脉经》,把脉象归纳为二十四种,宋…  相似文献   

10.
交感论     
“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是中医诊断学的理论依据;“外象而内感者也”,则是丰富多采的中医卫生学与治疗学的指导思想。内外交相感应的理论,指导着祖国医学的摄生养性、疾病预防、临床诊治,是中医心理学理论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三大医学的渗透与融合。有诸内必形诸外祖国医学认为,内在的本质必然以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见其表以知其里”,因此对表象进行仔细的观察与检查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四诊(望、问、闻、切)的手段,对外在的表象(症状、体征)予以收集、归纳与分析,找出其规律性的内核,见外知内”,从而得知内在的本质,这是四诊的依据。朱丹溪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望色:喻昌说:“人之五官百骸,赅而存  相似文献   

11.
不要忘记中医四诊合参 我们知道,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种主要的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中的一种。脉象对中医之于身体生理和病理状况的认识,对病征辨别、判断,包括对疾病预后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脉诊经验,获得了许多独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是四诊,但现在的望、闻、问、切诊疗手段有很大不足,就是不能了解一些体表表现不明显而体内明显改变的疾病情况,虽然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但现阶段来讲,很多疾病的早期体表并没有明显变化。有时疾病在体表的变化不典型,具有诊断和辨证意义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出现不全或未出现,使我们现有的诊断辨证论治很困难,甚至无法进行诊断。这时只有通过延长观察时间以收集更多的资料或进行试探性治疗。因此望、闻、问、切诊疗手段之不足,限制着对一些疾病的某些体内情况的了解,非常影响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如有时疾病初起或实质损害不严重时,临床症状不明显,四诊就很难了解疾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哲学认识论主张一切认识都只能从现象开始,从现象人手,透过现象才能抓住本质,这是认识的一般规律。因此,重视现象的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要求。就疾病认识而论,不论中医还是西医,也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症状体征都是必须重视的诊断依据。因此,中医也好,西医也好,都对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进行过详细的描述。就西医而言,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4.
716例消化性溃疡病舌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镇奇  林纯良 《广东医学》1997,18(12):834-835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探讨溃疡病舌象情况,把舌诊和内窥镜检查结合起来,观察了716例经内镜证实的溃疡病患者的舌象,现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对960例接受纤维内镜检查患者,均于检查用药前进行舌象观察,并把纤维胃镜诊断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716例列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男562例,女154例,年龄14~74岁。2结果716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舌象见表1、表2,。表1消化性溃疡病舌体表现(n=716)表2消化性溃疡病舌苔表现《n二716)3讨论舌诊是中医四诊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中医归于“胃肤痛”、”‘痞满”、“”腹胀”等范畴的…  相似文献   

15.
症状在中医、西医及其他任何医学都应该是相通的,虽然存在种族、地域、习俗、环境、时空、语言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但其共性是主要的,在某一学科或特定情况下更是如此。症状是各种医学相互交流的基本“元素”。中医学症状是病人自我感觉不适的主诉及医者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表现,应能反映出各症在部位、时间、性质、程度等方面的特点。中医症状、体征是中医诊病、辨证过程中重要的和主要的依据,此有别于西医,其准确性和规范性尤为重要,是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症状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元素,是中医临床诊治的基础,中医病证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陈瑛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135-1136
诊断学是医学基础过渡到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尤其检体诊断学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是“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充分体现的学科。如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提高就显得格外重要。学生能力体现在诸多方面,如问诊时,学生与病患及其家属交流的能力,对各种不同病人问诊技巧的运用能力,对不同学科、不同疾病的特殊问诊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记录书写能力,体格检查时,学生对正常体征的认证能力,异常体征检出能力,辨别真伪能力,四诊掌握运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接触患者,如何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如何正确地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的方法发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而学会分析和鉴别正常生理表现或异常病理表现。从中  相似文献   

18.
试论脏腑辨证细化分型之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脏腑辨证细化分型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脏腑生理病理认识的基础上,对脏腑功能失调后所产生的临床表现加以综合分析进行辨证,并结合临床实际在传统脏腑辨证的基础上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证候特征性差异进行进一步分类归纳,细致分型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准确把握病机的,更为具体深入的辨证方法。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石,以藏象学说为核心,充分认识脏腑的生理病理,详细客观分析判断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以及其内在的客观规律。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脏腑辨证细化分型之必要性,以供同行商榷。1从五脏层次理论和辨证层次观谈脏腑辨…  相似文献   

19.
无症状性脑梗死是指有脑梗死影像学特征,但无脑梗死的症状及体征,或症状轻微未被病人认识,包括头部CT检查发现与已知中风症状、体征无解剖学关系的梗死灶。随着头部CT及MRI的广泛应用,无症状性脑梗死日渐增多,被认为是中风的早期病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回顾分析2002~2007年我科住院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无症状脑梗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8):I0001-I0001
中医舌诊是中医学望诊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它通过观察舌象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据此辩证施治。但传统的舌诊教学都是依靠教师的文字描述和少量的图片教授,造成学生印象不深,教学效果欠佳。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堰医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网络版多媒体舌象诊断系统,是应用于中医临床及中医学院校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诊断产品。我们遵循现代中医舌诊原理,结合我国中医舌诊发展趋势和特点,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制作了这套多媒体舌象诊断系统,它能满足临床需要,同时可用于教学,使舌诊教学更加直观,学生更有兴趣,有助于客观评价学生舌诊基本功能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