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病人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随即分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60例)及单独应用纳洛酮注射液对照组(58例),均辅以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苏醒成功率,以及GCS及GO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苏醒39例,苏醒率65%,对照组苏醒31例,苏醒率53.4%。治疗组苏醒时间平均为(58.42±13.71)天,较对照组(70.13±15.23)天明显减少(P<0.01)。GOS评分治疗组(4.81±2.19),明显高于对照组(8.37±3.21),(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病人可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苏醒率,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纳洛酮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患者意识变化、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远期预后率。结果:治疗组意识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治疗7d后GCS评分及3个月随访时GOS评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颅脑患者术后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意识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纳洛酮及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以七叶皂苷钠+纳洛酮+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甘露醇、纳洛酮+甘露醇对治疗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并作颅内压监测及GCS评分,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用药后颅内压(ICP)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2个对照组,且下降趋势明显。对照一组与对照二组相比无显著差异。GC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2个对照组,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照一组与对照二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叶皂苷钠、纳洛酮及甘露醇联合使用时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并提高GCS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各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联用纳络酮注射液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醒脑静组单用醒脑静注射液,纳络酮组单用纳络酮注射液.连用15d.观察3组患者治疗30d内的临床疗效、清醒率、清醒时间及随访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30 d内患者的清醒率、平均清醒时间及随访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优于醒脑静组及纳络酮组,醒脑静组与纳络酮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比单用醒脑静或纳络酮注射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亚低温组50例入院或开颅手术后开始用冰毯机持续降温,配合应用冬眠、镇静、解痉等措施,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入院后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36例气管切开,与亚低温组同接受脱水利尿和激素等常规治疗。2组患者伤后当天及第3,5,7天分别接受CT扫描检查,动态观察损伤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并判定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为68%(34/50),病死率为12%(6/50);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48%(24/50),病死率为28%(14/50)。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重型脑损伤病死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因临床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而使其抢救成为临床神经外科医师非常关注的一个课题。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及实验表明,大剂量纳洛酮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CO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2003年4月-2005年2月,本院采用大剂量纳洛酮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祛瘀开窍法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6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祛瘀开窍法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8分的颅脑损伤昏迷惠者12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香丹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10天,对照组62例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早期生命体征、GCS评分和后期格拉斯哥结果评级(GOS)。结果:治疗组心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意识转清醒率和后期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重残、长期昏迷、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祛瘀开窍法治疗可以促进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意识恢复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予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对照组40例单用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度酒精中毒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在重症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在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平均苏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应用中药能减少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方法 统计我院6a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数、发病率、病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占重型颅脑损伤的6 % ,病死率70例(40 .7% ) ,重残35例(2 0 .3% ) ,中残35例(2 0 .3% ) ,恢复良好32例(18.7% )。结论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纳洛酮4~12 mg加5%葡萄糖液250~500 mL分次或持续静滴;对照组给予纳洛酮0.8 mg加生理盐水静推,1~2次/d。观察2组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脑CT变化及进行GC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结果治疗组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颅内压降低明显。伤后3个月GCS及ADL评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明显降低颅内压,缩短患者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常规组(60例)和亚低温组(60例)2组对照比较,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伤后3~6个月根据GC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规组病死率低,恢复良好率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地采用亚低温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降颅压、止血药、神经营养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入液静滴;14d为1疗程。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提高恢复率,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14.
持续电针为主促醒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彭璠  陈泽奇  罗杰坤 《中国针灸》2010,30(6):465-468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电针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以内关为主穴的持续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后、3个月后苏醒率、苏醒时间,比较两组不同类型损伤患者的苏醒率及3个月后的整体康复疗效。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苏醒时间为(18.57±7.14)天、苏醒率为72.4%(21/29),对照组分别为(24.60±5.00)天、37.0%(10/2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3个月后,观察组苏醒时间为(25.04±16.68)天,亦短于对照组的(37.90±16.94)天(P0.05)。且观察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月后苏醒率显著高于同组非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及对照组同类型患者(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2.4%(21/29)明显高于对照组37.0%(10/27)(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以内关为主的持续电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尤其是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神志恢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合科素亚治疗隐匿性肾炎 (混合型 )的效果。方法  90例隐匿性肾炎 (混合型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应用参麦注射液加科素亚治疗 ;对照a组 30例单用参麦注射液治疗 ;对照b组 30例予科素亚治疗 ,观察 6个月。结果 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4 0 % ,7%和 17% ,总有效率分别为87% ,2 7%和 4 7% ,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参麦注射液配合科素亚治疗本病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菖芩Ⅰ号对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格拉斯评分(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4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菖芩Ⅰ号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的苏醒时间、苏醒率及3个月的苏醒时间和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菖芩Ⅰ号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神智恢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觉醒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u XH  He ZY  Fu X  Chen YH  Chen YL  Kang SJ 《中国针灸》2010,30(12):974-976
目的:探讨针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觉醒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电刺激组,每组51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为主;电刺激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FES),选择性地刺激患侧上肢肌肉。30天后比较两组的昏迷转清醒率、苏醒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患者昏迷转清醒率为82.4%(42/51),高于电刺激组的56.9%(29/51,P0.01),针刺组苏醒时间较电刺激组明显缩短(P0.01),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针刺干预能够加快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觉醒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功能性电刺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损伤中的作用,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患者伤后昏迷时间明显缩短,言语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GOS评分、言语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静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5、7 d BIS值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段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 d BIS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治疗第7 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增加BIS值,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有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急性原发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外伤后6 h入院的成年急性原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尼莫地平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GCS、GOS评分,颅内压,重残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GCS、GO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重残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有助于降低原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重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