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机械通气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临床高危因素,为早产儿PVH-IV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应用机械通气的205例早产儿,根据生后3~7 d床旁头颅B超检查结果分为PVH-IVH组(n=84)和无PVH-IVH组(n=121),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PVH-IVH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宫内窘迫、重度窒息、自然分娩、孕期感染、胎膜早破≥8 h、机械通气≥7 d、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等9个因素与机械通气早产儿PVH-IVH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出生体重<1500 g(OR=2.665)、宫内窘迫(OR=2.177)、重度窒息(OR=5.653)、孕期感染(OR=4.365)、VAP(OR=2.299)是机械通气早产儿PVH-I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宫内窘迫、重度窒息、孕期感染、VAP与机械通气早产儿PVH-IVH发生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以预防PVH-IVH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前双亲体重指数(BMI)和母孕期体重增值及其交互作用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定期产检并足月单胎分娩的孕妇1 127例,收集其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值、孕前丈夫BMI、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信息,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前父母BMI和母亲孕期体重增值之间的相关性及两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1 127例足月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检出25例(2.22%),巨大儿检出43例(3.82%)。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三组双亲孕前BMI值、母亲孕期体重增值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前双亲BMI值、母亲孕期体重增值呈低度正相关(r=0.097~0.322,P < 0.05);母亲孕前低体重可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RR=4.17,95% CI:1.86~9.38);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孕期体重增值超标可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分别RR=3.59,95% CI:1.93~6.67;RR=3.21,95% CI:1.39~7.37)。未发现母亲孕前BMI与孕期体重增值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交互作用。结论 孕前双亲BMI和母亲孕期体重增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而母亲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值之间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重度窒息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6家医院作为研究现场。收集2016年1~12月在该16家医院出生的活产婴儿2229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重度窒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2294例活产新生儿中,733例(3.29%)诊断为新生儿窒息,其中轻度窒息627例,重度窒息10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低、孕期贫血、绒毛膜羊膜炎、羊水异常、脐带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以及民族为土家族的新生儿或早产出生、低出生体重者重度窒息发生率较高(P < 0.05)。结论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母亲文化程度低、孕期贫血、绒毛膜羊膜炎、脐带异常、羊水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民族为土家族、早产出生、低出生体重可能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和汉族足月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的危险因素的不同,为预防和控制LBW 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13 年3 月至2014 年6 月间足月LBW 新生儿 87 例为病例组(汉族38 例,维族49 例),同期足月正常体重儿186 例为对照组(汉族92 例,维族94 例),进行"低出生体重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维汉族新生儿LBW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维族LBW 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汉族(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父亲饮酒(OR=2.472,P=0.015)、吸烟(OR=2.323,P=0.007)、母孕期并发症(OR=14.377,P<0.001)、孕次(OR=2.995,P=0.001) 是汉族新生儿LBW 发生的危险因素; 父亲饮酒(OR=1.968,P=0.007)、母孕次(OR=1.953,P=0.005)、母孕期并发症(OR=10.283,P=0.002)、室内环境不良(OR=1.367,P=0.027)是维族新生儿LBW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维族和汉族足月LBW 新生儿的体格发育状况有差异.维汉族新生儿LBW 的发生在传统因素,如父亲饮酒等不良行为、孕母孕次和孕期并发症等上比较一致,但室内环境因素在维族新生儿LBW 的发生中也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亲产时发热伴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我院)产科建卡、母亲产时发热(体温峰值≥38℃)、胎龄≥37周、单胎的新生儿,根据我院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标准[生后12~24 h血常规WBC≥50×109·L-1和(或)CRP≥20 mg·L-1,或生后24~48 h WBC≥30×109·L-1和(或)CRP≥8 mg·L-1)]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从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母亲体温峰值,产前血WBC数和CRP,是否硬膜外麻醉,是否合并其他感染高危因素[B族链球菌(GBS)阳性、羊水Ⅲ°或羊水异味、胎膜早破≥18 h],分析产时发热母亲新生儿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323例新生儿进入分析,感染组123例,对照组200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体温>38.8℃(OR=11.89,95%CI:3.21~67.12)、产前血WBC>13.1×109·L-1(OR=6.50, 95%CI:1.87~78.25)、GBS阳性(OR=7.91 ,95%CI:1.77~22.13),羊水Ⅲ°或羊水异味(OR=33.1,95%CI:3.34~101.56)和胎膜早破≥18 h(OR=15.12,95%CI:5.72~67.39)为母亲产时发热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感染与母亲产前体温峰值、血WBC数相关。母亲产时发热且合并其他感染高危因素者,新生儿感染风险升高。硬膜外麻醉虽会引起母亲产时发热,但可能并不增加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围生期颅内出血 (ICH)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探讨ICH的早期诊断、预测及预防等问题。对 2 6 1例围生期足月窒息新生儿于生后 5d内进行头颅CT检查 ,并从母孕期并发症、围生期缺氧、Apgar评分及新生儿临床表现等方面统计分析ICH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2 6 1例中诊断ICH者 5 7例 (不包括产伤性ICH) ,发生率为 2 1.8%。母孕期并发症、宫内窘迫或宫内窘迫并出生时窒息、5minApgar评分≤ 6分与ICH的发生显著相关 (P <0 .0 1) ,构成围生期窒息发生ICH的高危围生因素 ;性别、胎次、出生体重及不同分娩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超未成熟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原因、相关影响因素及转归情况.方法 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NICU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03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及超未成熟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母孕期病史、新生儿出生时情况、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103例患儿存活67例,死亡36例,存活率65.0% (67/10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胎膜早破等为发生超未成熟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因素,影响两者的转归因素包括胎龄、性别、出生体重、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P<0.05).长期住院的存活患儿后期易并发贫血.死亡直接原因前4位包括肺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 加强高危妊娠监测管理,预防早产,加强NICU超未成熟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管理,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是提高两者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ICU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至2012年入住我院NICU的256例新生儿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新生儿感染病例中,常见的是肺部感染、血流感染和肠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感染病例初期表现有: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咳嗽、发热、青紫、反应差、黄疸等.新生儿感染组患儿的出生体重(P=0.000)、胎龄(P=0.000)、胎膜早破(P=0.019)、置胃管(P=0.057)、气管插管(P=0.000)及肠外营养(P=0.000)均为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白杆菌最为常见,其感染初期症状以呼吸系统表现最为显著.感染与胎龄、低出生体重、胎膜早破、侵入性操作(置胃管、气管插管)、肠外营养等因素有关,而与性别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小于胎龄儿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类型胎儿体格发育(出生体重,身长,头围)情况及小于胎龄儿相关因素,自1999年5月-2000年12月,对在我院分娩的单胎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424对,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显示:小于胎龄儿(SGA)36例,发生率为8.5%,适于胎龄儿(AGA)294例,大于胎龄儿(LGA)94例,SGA组除出生体重外,身长,头围三项指标均低,与AGA组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0.001),影响SGA体格发育Logistic回归分析:最主要危险因素为母孕早期剧吐,被动吸烟,贫血,羊水量过少和母患妊高征,母亲身高,文化程度,胎盘重量与胎儿体格发育呈正相关,SGA组新生儿生后五天内发病率最高为33.3%,与AGA组的2.7%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因此,防治常见妊娠合并症,加强孕期营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将有助于降低SGA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根据Apgar评分<7分;出生体重<2500克,产时有感染,明显的产伤史,严重先天畸形,高胆红素血症为高危新生儿的诊断标准。探讨了高危新生儿与孕母高危妊娠及产科异常情况的关系,结果显示:高危新生儿发生率为16.6%。孕母多胎妊娠,产前出血,先兆早产等高危妊娠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等异常产科情况,高危新生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上述因素者(P<0.01)。提出诊断标准便于基层医院对高危新生儿做到重点观察和监护。对如何降低高危新生儿的发生和死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减少早产儿PDA 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住院治疗的136 例诊断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hs-PDA)的早期早产儿(胎龄≤ 32 周)设为病例组,按1:1 的比例从同期住院的早期早产儿中按匹配病例对照原则抽取136 例无hs-PDA 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及胎龄。收集可能与PDA 发生有关的新生儿基本情况、母亲孕期及围产期情况等资料,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PDA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生后24 h 内血小板计数减低及低出生体重与hs-PDA 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OR=2.368)及生后24 h 内血小板计数减低(OR=0.996)是hs-PDA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及生后24 h 内血小板计数减低会增加早期早产儿hs-PDA 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极早产儿产房复苏插管影响因素以降低插管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极早产儿455例,依据复苏时是否插管分为插管组(79例)和非插管组(376例),分析复苏插管的影响因素。结果 极早产儿中复苏时插管发生率为17.4%(79/455)。非插管组胎龄、出生体重及剖宫产出生、延迟脐带结扎(DCC)、出生时间在复苏质量改进后、孕母产前足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胎膜早破 > 18 h的比例高于插管组(P < 0.05),而孕母妊娠糖尿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例低于插管组(P < 0.05)。孕母产前足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和DCC是极早产儿复苏时插管的保护因素(分别OR=0.368、0.222,P < 0.05),而胎龄小、出生体重<750 g、孕母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是极早产儿复苏时插管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对胎龄小、预估出生体重 < 750 g、孕母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的极早产儿,分娩时应该做好气管插管的充分准备;孕母产前足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和DCC应用能够降低极早产儿复苏时插管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住院早产儿校正年龄1岁时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及追赶生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450例住院早产儿及200例健康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幼儿1岁时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将早产儿按照发育情况分为体质量追赶生长满意组(360例)和不满意组(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200g)早产儿肺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科住院、出生体重≤1200g、住院期间发生肺出血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同期住院、相同体重范围非肺出血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孕期及新生儿期特点,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肺出血影响因素,了解肺出血新生儿的近期预后.结果 肺出血新生儿(肺出血组)71例,对照组364例.肺出血发生于 3d 以内者57例(占80.3%),肺出血组胎龄(28.2±1.7)周、出生体重(936±192)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9.5±2.1)周,(1033±134)g,t分别为4.776、-5.145,P<0.01].肺出血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76.1%)、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76.1%,其中≥2次使用率9.9%)、动脉导管未闭(PDA)(66.2%)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2%、30.8%(4.1%)和38.7%,χ2值分别为33.457、28.970(4.074)和32.798,P<0.05].肺出血组产前类固醇激素治疗率(21.1%)亦明显低于对照组(41.2%,χ2=10.177,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DS(OR=3.739,95%CI 1.383-10.113,P<0.05)、PDA(OR=2.206,95%CI 1.205-4.093,P<0.05)及5 min Apgar评分<7(OR=2.851,95%CI 1.191-6.828)是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体重大(OR=0.998,95%CI 0.996-1.000,P<0.05)及母孕期应用激素 (OR=0.432,95%CI 0.224-0.834,P<0.05)是肺出血的保护因素.肺出血组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及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16.9%、12.7%及18.3%)明显高于对照组(5.8%、4.4%及2.2%,χ2值分别为36.824、7.520及33.568,P<0.01).肺出血组病死率(49.3%)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4.0%,χ2=46.634,P<0.01).结论 多种围生期因素与肺出血有关;预防早产及产前类固醇激素治疗有助于预防肺出血;肺出血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Ng PC  Kwok AK  Lee CH  Tam BS  Lam CW  Ma KC  Chan IH  Wong E  Lam DS  Fok TF 《Pediatric research》2004,55(1):114-119
This longitudinal prospectiv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ituitary-adrenal responses and severity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in 92 preterm,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 or = 30 wk gestation. The human 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stimulation test was performed on these infants at D 7 and 14 of postnatal life.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severity of ROP and gestational age (r = -0.53, p < 0.0001), birth weight (r = -0.56, p < 0.0001), Apgar score at 1 min (r = -0.27, p < 0.05), Clinical Risk Index for Babies score (r = 0.48, p < 0.0001),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 = 0.48, p < 0.0001), oxygen dependency (r = 0.48, p < 0.0001), and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r = 0.49, p < 0.0001). The stage of RO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basal and peak plasma ACTH (r > -0.22, p < 0.05) and peak serum cortisol (r = -0.21, p = 0.05) at d 7. Multivariate analysis us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indicated that the two most influential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stages of ROP (> or = stage 3) were i) birth weight and ii) oxygen dependency at 28 d of life or at 36 wk postconceptional ag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early endogenous or stimulated pituitary-adrenal responses are not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vere ROP. Low birth weight and prolonged oxygen exposure are likely to b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gree of damage inflicted on the retin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患儿为病例组(n=29),按照1:3比例匹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患儿作为对照组(n=87),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患儿共162例,其中病例组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出生体重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越高(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P < 0.05),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35岁、使用多巴胺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病例组中16例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10 μg/kg)治疗,甲状腺功能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高龄、应用多巴胺是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用药剂量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患儿为病例组(n=29),按照1:3比例匹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患儿作为对照组(n=87),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患儿共162例,其中病例组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出生体重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越高(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P < 0.05),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35岁、使用多巴胺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病例组中16例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10 μg/kg)治疗,甲状腺功能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高龄、应用多巴胺是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用药剂量适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暴露未感染(HIV-exposed uninfected,HEU)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探讨母亲HIV感染对HEU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云南省4家妇幼保健院专案管理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41名0~18月龄HIV感染母亲所生未感染HIV,即HEU婴幼儿作为HEU组,以性别、年龄、出生方式、出生体重、胎龄为配对条件,按1∶1配对141名健康母亲所生婴幼儿,即无HIV暴露、无HIV感染(HIV-unexposed uninfected,HUU)婴幼儿为对照,应用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Griffiths Development Scales-Chinese Edition,GDS-C)评估运动、个人-社会、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表现(视感知空间整合能力)5个领域发育情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母亲HIV感染对HEU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结果 HEU组听力语言和表现2个领域迟缓检出率显著高于HUU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V暴露增加了婴幼儿听力语言(OR=2.661,95%CI:1.171~6.047)和表现(OR=2.321,95%CI:1.156~4.658)2个领域迟缓发生的风险(P<0.05)。 结论 母亲感染HIV可对其分娩的未感染HIV婴幼儿听力语言和表现领域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9):967-97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支持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其不良结局。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山东新生儿协作网中3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出生的出生胎龄 25~31+6周极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临床救治情况和结局。根据生后初始无创CPAP的结局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 1 040例,其中男577例(55.5%),女463例(44.5%);出生胎龄25~28+6周195例(18.8%),29~31+6周845例(81.2%);出生体重<1 000 g 81例(7.8%),出生体重≥1 000 g 959例(92.2%)。失败组138例(13.3%),成功组902例(86.7%)。出生胎龄 25~28+6周、29~31+6周的初始无创CPAP失败率分别为24.6% (48/195)、10.7% (90/8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小的出生胎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需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2次、吸入氧浓度>0.30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18、1.847、4.003、6.712、1.948,95%CI:0.590~0.873、1.130~3.018、2.435~6.579、3.160~14.259、1.189~3.192,均P<0.05);失败组的病死率和新生儿肺出血、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脑室内出血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功组(OR=4.436、26.393、1.998、4.545,95%CI:2.106~9.344、9.690~71.885、1.031~3.875、1.615~12.795,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CPAP失败主要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出生胎龄较小、母亲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RDS、需用PS≥2次以及吸入氧浓度>0.30的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