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黑斑息肉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9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儿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9例均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其中6例反复出现腹痛,8例有消化道出血,5例有不同程度肠梗阻。5例有胃内息肉,5例有小肠息肉,8例有结肠息肉,均为典型的错构瘤样息肉。经单纯内镜治疗4例,手术治疗5例,手术切除受累肠段同时加内镜摘除散在息肉1例。1例患儿母亲患有胃息肉,其余均无家族史。获随访3例,1例胃内残留息肉,2例未见异常。结论儿童期黑斑息肉综合征诊断较为容易,胃及结肠息肉多行内镜下切除术;小肠息肉因易发生出血、肠梗阻,而内镜治疗易致肠穿孔及出血,宜手术治疗,切除息肉密集肠管,对散在息肉术中宜配合内镜逐个摘除,或切开肠壁摘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7例肠息肉继发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儿中,男17例、女10例,中位年龄5岁(11个月~16岁),中位病程3 d(4 h~13年),中位住院时长9 d(5~14 d)。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其次为恶心、呕吐。27例患儿均给予空气灌肠整复,17例成功,其中回结型肠套叠4例,结结型肠套叠13例;10例整复失败,其中回结型2例,结结型3例,小肠型5例,均予手术治疗。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组结结型肠套叠比例较高,失败组小肠型肠套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5例患儿经肠镜及手术探查,最后确诊结肠息肉18例,小肠息肉7例;黑斑息肉综合征(PJS)9例。16例患儿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幼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组小息肉(1.5~2.5 cm)比例较高,而PJS组巨大息肉(≥4.0 cm)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JS是导致肠套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7.82,95%CI:1.16~52.69,P=0.035)。结论儿童肠息肉≥1.5 cm时易继发肠套叠,PJS可增加肠套叠复发风险。结结型肠套叠易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但应尽早行肠镜切除息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鼻内镜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治愈18例,好转 5例,无效2例,有效率92%,且无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幼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s,JP)是儿童便血的常见病,而幼年性息肉病,又称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juvenile polyposis syndrome,JPS)是十分少见的疾病,薛娟等[1]报道儿童肠息肉591例,其中幼年性息肉581例(98.3%),幼年性息肉病4例(0.6%),黑斑-胃肠道息肉病3例(0.5%)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3例(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输尿管息肉所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至2006年收治的13例输尿管息肉所致梗阻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4岁;左侧12例,右侧1例;10例表现为剧烈间歇件腹痛,伴血尿、呕吐,1例为单纯件血尿,2例于体检时发现;所有患儿均行B超、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IVP)、动态性同位素(DTPA)检查,结果均提示中至重度肾积水,梗阻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或输尿管上段部位.均切除病变段输尿管、行输尿管肾盂吻合或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手术及术后病理检企均提示为输尿管息肉造成的梗阻性肾积水,术后随访12例恢复正常,1例因术前患肾功能较差,术后持续肾功能下降而行患肾切除.结论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为良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患肾区较剧烈的疼痛,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充盈缺损.积水严重者应手术治疗,以离断法肾盂成形术为主,包括息肉段输尿管切断加肾盂输尿管吻合术或息肉段输尿管切断加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联合无瘢痕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空气灌肠复位后, 再行无瘢痕微创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或电子结肠镜手术)切除病理性诱发点的19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按照引起继发性肠套叠的原因分为两组:一组为结肠息肉所致(9例), 均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其中7例经电子结肠镜切除息肉, 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息肉。另一组为非结肠息肉所致(10例), 其中7例为继发性小肠套叠, 3例为继发性回结型肠套叠;5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5例套叠肠管明显缩短;10例均采取经脐单孔腹腔镜探查术, 术中找到病理性诱发点后, 提出已复位肠管或腔镜下复位后提出病变肠管, 切除病理性诱发点。结果 19例均经无瘢痕微创手术切除病理性诱发点, 其中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12例, 电子结肠镜手术7例, 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结肠息肉9例, 梅克尔憩室6例, 小肠息肉2例, 回盲部淋巴瘤1例, 回盲部囊肿型重复畸形1例。19例均痊愈出院, 随访5~36个月, 无一例肠梗阻、复发肠套叠发生, 腹部均无可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7~2005年收治33例小儿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1例,左侧27例,右侧5例,双侧1例。就诊年龄5~14岁,平均9岁,病程1个月至5年,平均1年7个月,发病年龄4~12岁,平均7岁。结果33例患儿行手术治疗,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肾脏积水为输尿管息肉造成梗阻所致,术后6~12个月行IVP检查,肾积水缓解或减轻,腹痛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至18年未见息肉复发。结论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以男孩多见,且以学龄儿童为主,多发生在左侧,临床表现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积水类似,但腹痛较剧烈,积水多不重。治疗根据息肉的位置及大小决定手术方案,包括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肾盂输尿管吻合,及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一输尿管吻合。  相似文献   

8.
经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摘除小儿大肠息肉—附15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结肠镜对151例小儿大肠息肉进行了高频电凝摘除术,结果显示,高频电凝摘除小儿大肠息肉明显优于丝线结扎,手术摘除等传统治疗方法。尽早地摘除小儿大肠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主要探讨消化内镜金属夹在小儿外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范围和价值.方法 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Pentax EC3430/EG2540型、Olympus CF260/GIF260型小儿电子消化内镜,运用Olympus金属夹闭器、内镜金属夹及活检钳等器械,诊治小儿外科疾病269例.结果 269例患儿在内镜下共置放消化内镜金属夹889枚,平均每个患儿3.3枚.其中①诊治消化道出血24例:Mallory-Weiss综合征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7例,胃异位胰腺症2例,胃肠道血管畸形2例;应用消化内镜金属夹结扎缝合止血,术中止血效果满意;②诊治胃肠道息肉209例:幼年性大肠息肉和幼年性大肠息肉病196例,家族性息肉病6例,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7例;合计摘除息肉289枚,其中一次内镜下完成息肉摘除术157例,占75.1%,分次内镜下完成息肉摘除术52例,占24.9%;52例分次手术均为息肉体直径≥2cm或蒂直径>1cm者,术后1个月内镜复查均临床治愈;③辅助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36例,辅助经肛门改良Soave Ⅰ期根治术17例.结论 消化内镜金属夹是小儿外科疾病内镜诊疗过程中安全有效工具之一,可有效的治疗消化道出血、息肉和预防穿孔等并发症,并可辅助诊治先天性巨结肠症.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肠息肉的病理研究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 5年 4月至 1998年 10月 ,我院儿科共收治小儿肠息肉 591例 ,其中直肠结肠幼年性息肉 (juve nilepolypsofcolorectum ,JP) 581例 ,幼年性息肉病(juvenilepolypsis,JPs) 4例 ,黑斑 -胃肠息肉病即P J综合征 (Peutz Jeghersyndrome ,PJS) 3例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 ,FAP) 3例。复习文献 ,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 ,本文重点综述小儿肠息肉的病理研究及处理。1 命名及分类  小儿肠息肉的命名及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结肠结肠镜检查对儿童结肠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收治590例结肠息肉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59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较多(男:女=2:1),平均年龄(4.7±2.5)岁,绝大多数患儿以大便带血为主要症状(554例,94%),部分患儿伴有其他症状,如反复发作性腹痛(51例,8.6%),息肉经肛门脱出(52例,8.8%)以及腹泻(12例,2.1%)。40例患儿(6.8%)有贫血,其中4例重度贫血患儿结肠镜检查前予输血治疗。本组单发息肉522例(88.5%),多发息肉68例(11.5%)。息肉位于乙状结肠272例(46.1%),直肠224例(38.0%),其余结肠94例(16.0%)。仅4例发生并发症(4/590),包括2例结肠穿孔,2例出血,经治疗后均痊愈。病理学分析结果:幼年性息肉544例(92.2%),Peutz-Jeghers息肉20例(3.4%),幼年性息肉病17例(2.9%),错构瘤7例(1.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例(0.17%),炎性息肉1例(0.17%)。结论结肠息肉是儿童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息肉可分布在结、直肠全程。儿童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症状,全结肠结肠镜检查是必要的,可以直接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并对炎性肠病等疾病起到协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小儿直肠息肉大多数采用手术切除或徒手摘除,近十余年来在肠镜下息肉圈套电凝切除较为普遍。我们自1990年至今,使用内痔套扎器套扎治疗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52例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2~13岁,平均5.2岁,病程3 d~5年,平均3.5个月。主要症状:45例(86.5%)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结肠息肉的内镜、病理特点及内镜治疗进行探讨总结。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9年9月肠镜检出并肠镜下切除的儿童结肠息肉121例临床资料,患儿采用Olympus PCF240I电子肠镜行全结肠检查,Olympus UES-30高频电凝电切摘除结肠息肉治疗。结果121例结肠息肉患儿皆因便血就诊,部分伴有黏液便,病程1周~8年。其中单发息肉94例(77.7%),2枚息肉6例(5.0%),多发性息肉21例(17.3%)。其中结肠息肉病5例,息肉直径0.3~4cm,形态山田Ⅰ型~Ⅳ型,病理为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息肉样形成和管状腺瘤。121例以山田Ⅳ型、幼年性息肉为主,其中结肠息肉中幼年性息肉共107例(占88.4%)。5例结肠息肉病中发现1例息肉恶变。115例在全身麻醉下行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息肉是儿童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中若出现便血、贫血或直肠息肉脱垂、肠套叠等表现时,应及时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若幼年性息肉合并腺瘤或为腺瘤性息肉,需定期结肠镜复查,或有便血应随时复查。结肠息肉病者在内镜下切除有困难时,建议行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Peutz-Jegher's综合征5例,其中4例经手术证实,2例有明显家族史。1例有黑色素斑点而无胃肠道症状,经随访七年后手术证实有多发性肠息肉存在;另一例拒绝手术,十年后死于肠息肉癌变。作者就遗传学上的基因“多效性”与“外显率”原则结合病例进行探讨,认为有些患者表型正常而实际为基因携带者。鉴于本病有恶变可能,故随访及早期发现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皮肤疾病     
420446 Peutz—jeghers 综合征9例报告刘纹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7(3):231~232,1984该组9例(男1、女8),年龄为5~29岁,发病年龄2~13岁,有家族发病史3例。息肉发生于直肠1例、空回肠3例,空结肠1例、空肠1例。2例无息肉,1例未查。患者均先发生色素斑点,常见部位为唇、口周及口腔粘膜。息肉者多采用手术治疗,原则上应以内科治疗为主。(于永芳)420447 限局性皮肤萎缩唇裂腭裂畸形一例报告赵德明中华皮肤科杂志17(3):223~224,1984男性,足月自然分娩,父母未接触过放射性有害物质,母妊娠3个月时高烧服过“退热片”。体检:双侧完全性唇裂及上腭裂。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腹腔镜辅助下小肠镜切除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08—2018年收治的21例难治性消化道息肉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小肠镜下深部息肉切除术。结果21例患儿中男童14例,女童7例,平均年龄(7±2.1)岁。病因: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15例,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样息肉1例,单纯小肠息肉5例。病理检查结果:错构瘤8例,幼年型息肉9例,腺瘤性息肉1例,增生性息肉3例。临床表现:反复发生肠套叠16例,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16例经术前腹部B超明确诊断,5例经CT明确诊断。21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小肠镜息肉切除术,其中2例为十二指肠水平段息肉,3例为高位结肠息肉,其余均为小肠息肉。共切除息肉143粒,最大者5 cm×4.5 cm,均留标本送病理检查。术中1例广基巨大息肉5.5 cm×5 cm无法内镜下切除改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因巨大息肉予钛铗缝合3例,钛铗止血5例,术中穿孔较大转行腹腔镜下修补术2例。结论多学科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消化道多发息肉可获得满意疗效,仅有极少数患儿需外科手术治疗。该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是值得推广的联合微创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镜下息肉形态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电子肠镜检查确诊并行镜下息肉摘除术的193例结肠息肉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93例患儿中,男131例,女62例,平均年龄(4.61±2.16)岁。病程最短平均(7.29±8.30)个月(1周~4年)。结肠息肉以便血(98.97%)、腹痛(17.10%)、肛门肿物突出(13.47%)为主要临床表现。193例患儿共发现结肠息肉197枚;其中4例各有2枚息肉,其余均为单发息肉。左侧结肠息肉188枚(95.43%),右侧结肠息肉仅9枚(4.57%)。巨大息肉(1.5cm)61枚(30.96%),大息肉(0.6~1.5cm)119枚(60.40%),小息肉(≤0.5 cm)17枚(8.63%),按息肉大小分组,三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病程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病理类型以错构瘤性息肉为主,占98.69%,炎性息肉仅占1.31%,未见腺瘤性息肉及恶变性息肉。结论便血、腹痛和肛门肿物突出是儿童结肠息肉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结肠息肉对患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便秘及过敏性疾病可能是结肠息肉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肠息肉的大小与患儿年龄、性别及病程长短等因素无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金属止血夹用于儿童粗蒂息肉切除的经验并对其应用技术、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利用富士 2 0 0型电子结肠镜、富士XQ2 0 0圈套器以及止血夹推送装置 (HX 5QR 1)和金属钛止血夹 (MD 85 0 ) ,对 5例直径 >1 0cm粗蒂息肉 ,采用止血夹钳夹结扎加电凝切除法 ,即利用止血夹钳夹息肉近基部蒂柄 ,完全阻断息肉血流 ,再行圈套电凝电切。本组 5例术前进行肠道准备 ,手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 ,术后收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共切除息肉 6枚。其中横结肠息肉 2枚 ,降结肠息肉 4枚 ;幼年性息肉 3枚 ,腺瘤性息肉 3枚。所有息肉均完整切除 ,无出血及穿孔并发症 ;术后患儿症状消退。结论 金属止血夹能有效防止粗蒂息肉切除中的出血和穿孔并发症。内镜下金属止血夹加电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胃肠粗蒂息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直肠息肉大多数采用电灼切除或经肛门切除,并发症较多。我院自1990年3月~2000年10月对56例小儿直肠息肉行硬化剂局部注射加缝扎治疗(以下简称注扎治疗),方法简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56例患儿,男34例,女22例;年龄2岁~12岁,其中5岁~10岁41例,均因便血就诊。其中单个息肉52例,2颗息肉3例,3颗息肉1例,全部为带蒂息肉,息肉直径均小于1.5cm。息肉位于直肠下段32例,直肠中段18例,直肠上段6例,术后病理回报:幼年息肉41例,腺瘤息肉7例,炎性息肉8例。1.2治疗方法术前做好患儿思想工作,使其有充分准备。将5ml~10ml开塞露注…  相似文献   

20.
小儿结、直肠广基息肉的内镜下套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结、直肠带蒂息肉可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方法进行治疗 ,但对于广基息肉 ,高频电凝切除受到限制。我们从 1998年 4月开始采用内镜结扎方法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1998年 4月~ 2 0 0 2年 4月本院经结肠镜检查的患儿中 ,发现结、直肠无蒂或亚蒂息肉 43例 ,男 3 2例 ,女 11例 ,年龄 4~ 12岁。主要表现为大便带血。直肠息肉 3 5例 ( 47枚 ) ,乙状结肠息肉 5例 ( 5枚 ) ,降结肠息肉 3例( 3枚 ) ,息肉直径 0 .7~ 2 .0cm。所有息肉在治疗前均取活检送病理排除恶性病变。二、治疗器械 能安装多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