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一变革反映在经济制度上不外乎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演变。春秋中期鲁国推行“初税亩”,可以说是当时经济制度嬗变的集中体现。因此,“初税亩”既为当时所注重,亦为后世所瞩目。关于“初税亩”的缘由、内涵与性质,史学界在以往曾作过相当深入的研讨,认为实行“初税亩”的缘由主要是籍田制经营方式对统治者来说已无利可图;“初税亩”的主要内涵是改籍为税,履亩征;“初税亩”的性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正式确立。对此,近年来已相继有文章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定论似不尽合历史之真实。但是这种质疑多半是在肯定以往对“初税亩”的缘由及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富有启迪,于认识“初税亩”的历史真实仍有相当的距离。由此,本文拟对“初税亩”及相关问题作一阐述,并以此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税收是一种古老的财政收入形式。对于中国税收的起源问题意见颇不一致。对此,我们谈几点意见。(一) 目前税收起源问题的观点在中国税收起源问题上,最流行的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从国家出现以后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就有了税收。持这一观点的,不但现在占多数,古代也有。孟子说过:“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他就是把夏贡和战国中期的什一税视作同类的。认为夏朝存在税收的观点,可以说是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观点了。现在把税收的起源划在夏朝的同志,他们的主要论点是:税收“是在国家出现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税理士”制度已有77年的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制度在日本的近现代化过程中,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上以及在税收的稳定性上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和探讨日本的“税理士”制度,对搞好我们的税收工作或许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战后四十年德国①经济的稳定发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税收体制则是保证和促进这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考察德国税收体制的主要内容及功能,对于我国建立和逐步完善一种适合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型税收体制,是有借鉴意义的。一、德国的税权划分和三级分税体制一般认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律规定对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从而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由法律所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史学家论及夏朝的财政收入形式,多用孟子对滕文公的一句回话:“夏后氏五十而贡,……皆什一也”作为高度的概括。认为夏代实行农夫每家耕种五十亩用贡的制度,生产者把收获物的十分之一缴纳给政府。笔者几经多方考证,认为孟子之言值得怀疑。一、历代有人怀疑“夏后氏五十而贡”。孟子住在宋国的岁月,因他的社会声望很高,滕文公为了将来更好地执掌政权,在出访楚国时,路经宋国特意去会晤他。遗憾的是,这一次晤谈的细节未见史书详叙,只知道滕文公对这次的孟子讲话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滕文公曾反问孟子:“世子疑吾言乎?”这就是明显的例子。再如宋朝杰出的史学家朱熹曾经断言:“什一之法,……亦恐不能有定论也。”①到了近现代,对孟子解释三代财政史事持否定观点者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前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以挽救祖国危亡为目标的伟大群众斗争,它表明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表明一个具有现代科学和民主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走上了我国的政治舞台。在这场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民主革命阵营。他们经过艰苦的选择而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偶尔翻阅《世界博览》杂志,无意间看到一则“加拿大人的纳税观”的短文,颇受启示,觉得对增强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不无补益。文章写道:每年的4月30日,这一天是加拿大人年度的最后一个纳税目,纳税人必须赶在当晚12.戈钟以前把应纳税款寄出去,否则就要受罚。国家有电脑系统,能随时了解每个人的收入情况。并称税收与加拿大人关系密切,每家商店、餐馆的价目表上都写着“另附7%联帮税和8%省政府税”的字样。这就是说,加拿大人买任何东西都要附带给国家上税。而商店、餐馆对每一笔交易都开具发票,注明顾客的纳税额.所以不用担‘C税…  相似文献   

8.
上海锦章图书局石印的《绘图千家诗注释》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再版的《千家诗》,其中所收南宋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的全文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注释说:“半亩方塘,言其小也。”“‘谓’设为答词。”“‘源头’水有本源而长流不竭也。”清嘉庆丙子年(1816年)家塾藏板《注释千家诗》中收集的朱熹《观书有感》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本书的注释说:“半亩  相似文献   

9.
《诗经》里的《国风》,崇尚自然、真挚,直抒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也许是从民间汲取营养的“农民诗歌”的最初作品.数千年来,多少无名的农民诗人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被誉为“庄稼汉诗派”的“农民诗歌”创作一时兴起,从此,中国文学史有了“农民诗人”这个称呼. 中国第一个“农民诗社”——“春泥诗社”兴起于青岛平度这片热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让青岛平度这片古老的土地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春泥诗社”出现后,使整个平度都具有了抒情的特质.张文华、张素兰、崔瑞青、刘成爱、刘旭良、王奎高、郑书联、于兆杰……这些农民诗人创作的诗歌充满着向上的朝气,就像大地上的庄稼,自然而朴素,蓬勃而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曾以盛产“紫老红烟”而名扬四海的江西广丰县,近几年来,非常重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很受农民欢迎。为给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到该县进行了调查。广丰地处赣东北部,东邻浙江,南毗福建,是个人多地少的县。近几年,人多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1992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已达292114人,而可耕地面积却减至302758亩,劳动力人均耕地只剩下1.04亩,按照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必须达到9亩才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东京大学的副教授猪口孝在1987年11月22日的“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了题为“活力社会的四大改革”的文章。文章认为,日本社会活力的减退令人担心,为了维持日本社会的活力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对现在的税收、企业、教育和土地等制度进行改革一、税收制度的改革。作者认为,目前的以所得税和法人税等直接税为中心的现行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前,印度比哈尔昌巴兰地区爆发了一场靛蓝农民反对英国种植园主的抗租斗争。这一斗争得到了印度社会舆论广泛的同情和声援。1917年春天,从南非回国后不久的甘地,在靛蓝农民的大声疾呼下,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在比哈尔发动了第一次“坚持真理”运动。这次斗争的成功,为20年代初甘地发动的大规模反英斗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与渊源义乌市位于浙江中部,全市面积1100平方公里,有81万亩山,23万亩塘库水面,36.62万亩耕地,全市人口62万,人均耕地仅0.6亩。义乌市开发较早,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但在经济上却历来贫困落后。义乌小商品市场产生的渊源是义乌历史上早就出现的“敲糖帮”。早在清初时期,义乌农民就有“敲糖换鸡毛”的活动,他们利用农闲季节,挑起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对“万历援朝”战争的考察、梳理,可以为进一步探究东亚朝贡体系提供微观意义上的理解素材与分析框架. “万历援朝”战争在国际关系意义上是明王朝为维护其治下东亚封贡体系政治秩序而进行的一次战争,这里既有中朝两国对集体安全原则的政治实践,同样,交战双方战略行为的政治动因、东亚封贡体系的制度及价值内涵也反映在战时外交、地缘政治和文化认同等一系列国际关系概念中.因此,国际关系理解途径能够完成对历史研究的学术补充,此次战争所蕴含的东亚封贡体系内在机理(如等级制、礼制、文德)与大国权力博弈要素亦能在这样的视野下完成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留下一座桥,这边多来那边少,少的倒比多的多,多的倒比少的少"。这是中国流传很广的一个谜语。谜面形象地描述了我国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这种计算工具由筹码记数法发展而来,在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就是算盘。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中国的算盘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几十年前,珠算和算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徐建春新近撰文,对西湖的形成原因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具有新意的解释——西湖的形成原是6000年前一条古太湖的河口湾“遗迹”塑造的大自然“杰作”。徐建春在论文中回顾了历史上关于西湖成因之谜的诸家学术论点:最迟到了唐宋年间,就有人认为西湖是由海湾演变而成的。1909年日本人石井八万次郎的“浙江杭州附近地质调查概报”上推断西湖是个“火山岩阻塞湖”。而最早用科学原理试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物业税立法的具体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莉 《社科纵横》2010,25(1):80-81,88
税收作为国家剥夺纳税人财产的合法手段强调严格的税收法定,即必须通过相应的立法才能征税,而且一税一法。因此,我国的物业税应该完善实体规定和程序规定,以保障纳税人权利。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税理士制及借鉴杨忠海路丽一日本的税务代理制度始于明治维新时期,迄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史。日本的税理士制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健全和完善的税务代理制度,它不仅在日本的税收征管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为日本的税收征管工作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与世界上其他实...  相似文献   

19.
义县有一座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的陵寝,一千年前中国北方有一位契丹女杰,大辽皇太后萧绰,就长眠在这里. 义县有一条古老的河,河水流入渤海,一千年前有一位流落北国的大宋将军,在河边告别身为契丹公主的妻子,乘船回到故乡. 这座山叫医巫阊山,这条河叫大凌河.一眼千年,时光穿越,古老的契丹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后,而这山、这河仍在执着地诉说着一千年前古老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展的最高峰,具有典型的意义。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深入探讨,而对于关系到这次运动盛衰兴亡的经济、物质方面,却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试图就太平天国“耕田、铸钱、取粮三大政”(太平天国浙江桐乡县试文题,见沈梓:《避寇日记》,《简辑》,第4册,第148页)之一的粮食问题,作一初步探讨。1 中国是个传统的以农立国的大国,维系这个庞大古老国家的生存与繁衍的基础是粮食。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却不是占有者。他们长期处在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剥削的地位上,平时要维持生计也是困难的。丰年粮足,农民可以勉强生活。但遇到荒年,许多农民都会贫困破产,被迫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