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潮灾害是三大海洋灾害之一,它恶化海洋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造成的海洋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是赤潮灾害减灾防灾的重要内容之一.赤潮灾害在本质上仍属自然灾害,依据赤潮灾害的危害特点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内涵,阐述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定义,就赤潮灾害危险度评估和海洋社会经济易损度评估两方面内容,论述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提出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海洋灾害一直是困扰着海域及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是深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为此,从灾害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海洋灾害系统的风险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在过去的15年中,工程性防灾减灾措施已经使海洋灾害灾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中国海域海事活动不断增多、海岸带经济密度快速提高,大大增加了海域及海岸带承灾体对海洋灾害风险的暴露,又由于海岸带及近海海域污染加重,海洋生物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使中国海域面临的灾害风险趋于上升.此外,还讨论了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体系,提出从海洋灾害系统角度,加强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以促进海洋及海岸带地区由政府、企业、社区共同组成的综合减灾范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灾害链因体现了灾害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海洋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的问题,以6种海洋灾害为例,开展海洋灾害链构建及应用研究。通过对6种海洋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危害后果的全面梳理,建立了海洋灾害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分别构建了6种海洋灾害链,同时归纳得到海洋灾害影响特征,建立了综合海洋灾害链。最后探讨了海洋灾害链在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为海洋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的区划研究,旨在反映海岸带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适宜程度。提出了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的概念,构建了以海岸带灾害地质类型为基础的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值。将我国海岸带划分为2882个评价单元,利用海岸带灾害地质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地貌图等数字化图层,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将我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稳定性划分为5级,即基本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段和极不稳定岸段。其中,基本稳定岸段分布于我国杭州湾以北;不稳定岸段分布于福建广东交界地带和台湾岛西部;极不稳定岸段分布于台湾岛东部;较稳定岸段和较不稳定岸段则交错分布于我国海岸带其余部分。  相似文献   

5.
分析我国海洋生态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海洋生态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对策。研究发现,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继续完善我国海洋生态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2加大我国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报技术的研发力度;3设计一个职能分工、协调运作、快速响应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4建设一支政府领导的、社会全员参与、信息共享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5从经济、生态、人文、社会等多维角度出发,建立我国海洋生态灾害应急管理效果评价体系及灾后恢复重建体系。  相似文献   

6.
台风多要素信息及灾情状况是海洋牧场各方急切想掌握的,而应用于海洋牧场灾害预警专报服务还未见报道,基于此开发了海洋牧场台风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小程序.结合wx.request请求获取第三方要素数据与自建云数据库访问灾情数据.搭建海洋牧场台风灾害预警预报服务的层次结构体系构架,推出海洋牧场气象要素预警预报、海洋牧场水文要素预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75年海城地震后山东地震工作队虚报的蓬莱地震为例,讨论了灾害心理对地震预报行为的影响.笔者在做了大量调查后,归纳和讨论了各不同层次人员的灾害心理,进而分析了它们相互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我们认为,在震前,群众的灾害心理产生的社会行为,会对科技人员和决策者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的预报决策心理发生倾斜,作出错误的判断.最后,文章提出了克服灾害心理对预报决策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事件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灾害发生后,灾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灾后工程建设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地区进行抢险救援、恢复重建和风险防范的过程。这其中涵盖了灾后工程的评估、规划、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且防灾减灾基础薄弱,每年由气候、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污染、交通事故等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平均每年因各类灾害死亡的人数逾十万人.各种灾害不断破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9,(3)
灾害链可用于描述灾害之间的传递与放大效应,在自然灾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危化品技术灾害频发的现状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的严重后果,分析了危化品技术灾害特点并对比危化品技术灾害链与自然灾害链的区别,提出了危化品技术灾害链概念。将危化品技术灾害链分为"自然灾害→危化品技术灾害"、"危化品技术灾害→健康灾害"、"危化品技术灾害→社会灾害"及危化品技术灾害不同类型间的灾害传递四类子链并进行了具体分析,最终构建了危化品技术灾害总体灾害链,为危化品技术灾害预测及全面管理危化品技术灾害带来的灾害后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