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结果按照中医药理论,所列举的常用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均为80%以上,且毒副作用小,有些中成药还具有改善肾功能,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等作用。结论按照中医药理论,中成药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外治几个方面综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近况。指出中医药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有显著疗效。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自由基毒素、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长期高血压容易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给患者肾、心功能带来很大的影响,最后造成多种器官衰竭。我国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尤其在近年来,采用现代医学技术和中医治疗相结合,掌握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及用药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对高血压病多靶点作用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奕富 《医药世界》2007,(8):111-112
中医药降压作用虽然有效,但远不及西药降压效果来得确定。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又是明显的。其优势在于多系统、多方面、多靶点的治疗作用,在降压同时还兼顾其他病理环节。笔者温习相关文献,兹就中医药对高血压患者多靶点治疗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血压现状的分析,运用系统科学和泊肃叶定律肯定了血黏度在高血压发病中的重要性,结合临床并突出中医药特色及优势,阐述针对血黏度环节的治疗方法—降黏降压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探讨中医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5)和中医药治疗组(n=65)。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口服卡托普利进行治疗,中医药治疗组6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的有28例,有效的有22例,无效的有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显效的有34例,有效的有26例,无效的有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药与中医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历史悠久,尤其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显著提高了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为之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特有疾病,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目的和原则是防止子痫,降低母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回顾了3例中医辨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医案,通过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施治以祛邪消因,恢复机体平衡,使妊娠得以正常运行,验证了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其中的治疗机制,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进展很快,并能结合现代医学对脑出血病理机制的研究,阐明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理论基础。脑出血病人临床恶化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出血后脑水肿,甚或形成脑疝。现就中医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中医药治疗的价值.方法 于本院就诊的:16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中医药治疗组(n=102),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卡托普利治疗,中医药治疗组予以卡托普利口服加上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8%(47/62),中医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0.2%(98/1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足中医辨证治疗,针对性选方用药能够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血压控制率,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与中药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现已成为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患病率不断升高.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症状较多,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单纯西药治疗有局限性,中医药治疗兼顾患者众多症状,且极少有不良反应,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目前中医对其研究颇有建树.中医认为肾乃女子之先天,肝乃女子之本,基于该理论,结合众多医家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院的高血压患者3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长效钙拮抗剂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68例,有效63例,无效19例,有效率占87.33%;对照组显效70例,有效59例,无效21例,有效率86.00%。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压效果方面比较,治疗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西医治疗高血压效果差,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高血压长期疗效甚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服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适宜技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结论: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血压恢复正常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和氨氯地平片联合治疗对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为全面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220例1级、2级高血压患者,经过2周的安慰剂洗脱后,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银杏叶和氨氯地平组)和西药组(氨氯地平组),疗程6个月,采用高血压患者QOL量表进行治疗前后问卷测试。结果两组病例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能提高患者QOL,中西医结合组的QOL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QOL,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过程中果蔬的作用。方法将32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治疗组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果蔬作为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血压下降水平,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同醇和LDL—C的下降水平,HDL—C的升高水平以及患者的疗效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01%,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X^2=21.47,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明显,LDL—C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HDL—C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8.31,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果蔬,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史上未见高血压病之病名,经中西医专家总结根据其临床症状,将本病一般归纳于中医中"眩晕"、"头痛"病,老年人多见于"眩晕"病。眩晕一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多集中于中老年人,根据"无虚不作眩"的理论,笔者跟随导师李洁主任医师,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70例,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通道是瞬时受体电位亚家族的一种具有多种激活机制的非选择性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TRPV1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中药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激活或抑制TRPV1通道的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潜力。本文综述TRPV1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以及中药基于TRPV1通道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中医血液科住院的肾性高血压90例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西药降压治疗及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尿蛋白及肾功能均有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降压效果及肾功能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尿蛋白两组患者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5.56%,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只有68.8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效果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4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对比研究分组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对观察组(72例)高血压患者选择西医+中医利水法进行治疗;对对照组(72例)高血压患者选择传统西医治疗方法;观察对比SBP、DBP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BP以及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临床开展西医+中医利水法治疗,患者SBP以及DBP水平下降明显,可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