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关联规则算法,分析马培之治疗泄泻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马培之治疗泄泻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马培之先生治疗泄泻的用药经验。结果常用药物包括茯苓、山药、白术、甘草、白芍等;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山药、白芍","山药、甘草","山药、陈皮"等;置信度为1条件下的关联规则有3条:"沙苑子->山药"、"女贞子,牡蛎->山药"、"黑料豆,龙齿->山药"。结论马培之先生治疗泄泻经验丰富,多用补气健脾、收涩止泻之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马培之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马培之治疗中风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马培之治疗中风的用药经验。结果常用药物包括当归、白芍、天麻、续断、丹参等;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天麻、白芍","天麻、当归","天麻、桑枝","天麻、续断";置信度为1条件下的关联规则有多条:"天麻->当归"、"续断->当归"、"红枣->当归"、"陈皮->当归"、"黑料豆->当归"、"白蒺藜->当归"、"天麻,白芍->当归"、"天麻,桑枝->当归"、"白芍,续断->当归"、"白芍,红枣->当归"、"续断,红枣->当归"、"牛膝,续断->当归"、"牛膝,当归->续断"。结论马培之先生治疗中风经验丰富,多用行气活血、强筋健骨之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剖析珍珠的配伍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软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部颁标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及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西海洋中药资源普查收集的相关文献及实地应用材料。将上述来源的160首含珍珠的方剂创设数据库,分析上述方剂的常见主治病证、常用中药使用频数、药物药性、高频药物组合,对最主要的主治病证的配伍用药作对比分析。结果 珍珠方剂最主要的主治病证是“疮疡不敛、惊悸失眠、目赤翳障、皮肤色斑”;组方频数较靠前的是珍珠、冰片、牛黄、麝香、朱砂、琥珀、黄连、雄黄、甘草、茯苓、硼砂、僵蚕、白芷、炉甘石、青黛、儿茶、当归、人参、水牛角、白附子、黄柏、没药、乳香、龙骨、天竺黄、轻粉26味中药;以寒性甘味、归心、肝经之品为常用搭配药物;药物关联规则8个,分别是:冰片->珍珠,牛黄->珍珠,麝香->珍珠,朱砂->珍珠,牛黄->冰片,冰片、牛黄->珍珠,珍珠、牛黄->冰片,牛黄->冰片、珍珠,具有镇惊安神、开窍、熄风止痉的功效;治疗疮疡不敛时,珍珠主要与冰片、牛黄配伍研细如粉,外涂患处,起到解毒生肌作用;治疗惊悸失眠时,珍珠与牛黄、麝香、水牛角、人参、冰片、朱砂、天竺黄、甘草配伍内服可安神定惊;治疗目赤翳障时,珍珠与炉甘石、牛黄、麝香、熊胆、朱砂、冰片、琥珀、硼砂配伍,研极细末,外用点眼,明目消翳;治疗皮肤色斑时,珍珠与茯苓、当归、僵蚕、白芷、白附子配伍,可研粉调匀外敷,也可以汤剂内服,达到润肤祛斑之效。结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珍珠主治病证的基础上,明确了珍珠组方的高频药物、核心药物组合及药物性味归经,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使用牡蛎和煅牡蛎的中药处方治疗疾病的用药情况,为牡蛎和煅牡蛎用药规律的深入挖掘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医院门诊使用牡蛎及煅牡蛎治疗疾病的处方,共计4 352张。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运用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功能,分析牡蛎的治疗疾病、用药配伍、性味归经等规律。结果 在4 352张处方中,证型治疗方面,牡蛎以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证为主;煅牡蛎则以治疗脾胃气虚证为多。疾病治疗方面,牡蛎多用于不寐;煅牡蛎集中在胃脘痛。常用药物配伍方面,牡蛎与龙骨、柴胡等药配伍应用为多;煅牡蛎与柴胡、茯苓、煅龙骨等药配伍应用为多。牡蛎和煅牡蛎最常用的剂量均为30g。性味归经方面,牡蛎和煅牡蛎配伍用药多为性温、寒或平,味甘、苦或辛。但牡蛎配伍用药偏性寒(39.21%),归肝经(16.75%)、脾经(16.23%)、肺经(16.12%),煅牡蛎配伍用药偏性温(38.19%),归脾经(22.13%)、肺经(19.64%)。结论 利用该平台得出牡蛎和煅牡蛎的核心药物配伍和配伍用药规律,可为牡蛎及煅牡蛎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明宇  田振菊  刘鑫欣 《安徽医药》2023,27(12):2507-251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淑荣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李淑荣门诊部的病人的处方,整理筛选出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病人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 V2.5)统计用药频次、常见药物组合,另基于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法分析药物的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共筛选出257张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病的处方,涉及中药94味,用药频次共计1 944次,平均每张处方12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30次的中药共21味,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酸枣仁、当归、黄芪、甘草、远志、白术、茯神、首乌藤、木香、党参,主要功效为养心安神、补血益气。对方剂中药物进行功效分析,使用率在60%以上的为补益、安神、活血、理气、利水。对药物进行归经分析,频次最高的为脾经。基于关联规则共挖掘到常用药物组合45个,按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是酸枣仁-当归、当归-黄芪、白术-当归、当归-远志、酸枣仁-当归-黄芪;共得到用药关联规则29条,其中前5位为当归→酸枣仁、酸枣仁→当归、黄芪→酸枣仁、白术→酸枣仁、远志→酸枣仁,酸枣仁、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研究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平台创刊至2022年12月使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相关临床文献,收集中药组方,用Excel表格整理数据,统计药物的频数、性味归经,再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检索并整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文献,共纳入文献50篇,组方50个,含药物90味,药物使用频次为428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牛膝、当归、红花;药性以寒性药占比最高;药味以苦味药占比最高;药物归经以肝经最多。二阶关联规则分析出3个常用药对,分别为桃仁-当归、牛膝-赤芍、当归-赤芍;三阶关联规则出10个常用药物组合,桃仁-红花-当归、牛膝-红花-当归、桃仁-牛膝-当归是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高频聚类分析挖掘出4个聚类方,分别为:活血化瘀类:桃仁、当归、牛膝、赤芍、川芎、红花;补气活血类:丹参、黄芪;破血逐瘀类:水蛭;清利湿热类:芒硝、大黄。结论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患者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软坚散结之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该院”)中药饮片处方中细辛的用药规律,为中药饮片细辛在治疗皮肤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21年该院诊断为皮肤疾病、含有细辛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采集处方中的信息,对用药情况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 004张中药饮片处方,主要来源于皮肤科、中医科。细辛以入汤剂煎服为主,使用剂量为2~15 g,超剂量使用的处方有580张(占57.77%)。频数分析结果显示,细辛超剂量使用程度为2~5倍,未发现不良反应;使用细辛频数较多的证型诊断为寒湿证、湿热浸淫证以及脾虚湿盛证。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与细辛由强到弱关联的药物依次有细辛、桂枝与当归,细辛、桂枝与附片,核心药对主要包括细辛与桂枝、当归、茯苓、甘草。结论:基于处方用药分析,中药细辛在治疗皮肤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常与桂枝、当归、茯苓、甘草等配伍应用,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同时存在一定的超剂量使用情况。治疗皮肤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为中药细辛的合理配伍及安全剂量范围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利于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郑丽  刘明  孙雪林 《中国药房》2023,(5):591-594+619
目的 对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探究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整理并统计所有方药的信息,包括单味中药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利用R语言对各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68篇,涉及中药169味,总使用频次3 919次,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有黄芪、当归、白术、大黄、茯苓、熟地黄、党参、丹参、川芎,药物性味以温药、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肝、肾为主,功效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攻下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类结果划分为1、2、3层,其中黄芪和当归簇集分类始终相同。结论 肾性贫血治疗用核心组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其中黄芪和当归在核心组方中处于中心位置,不可或缺;用药规律主要以补气、养血、健脾和化湿等为主,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特点辨证论治,在核心组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黄力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中日友好医院黄力教授专家门诊处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专家处方的挖掘与探索。结果 共收集处方275首,涉及中药197味,累计用药频次4 317次。其中高频药物的药性以平、温、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所属中药功效以平肝熄风、补虚、活血化瘀、安神类为主,所属分类以平抑肝阳、补气、养心安神、活血调经类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用药核心配伍组合为"葛根-川芎-龙骨-牡蛎-天麻"。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重镇安神、活血通络类;平肝补肾类;健脾燥湿化痰类;养心安神、益气活血类。结论 黄力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用药多取甘辛平温之品,注重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同时兼顾活血理气、滋补肝肾、养心安神。总结其处方思路为:以核心药对川芎-葛根、龙骨-牡蛎为基础,配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佐以益气活血、养心安神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治疗骨质疏松症遣药组方关联规则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药复方遣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1995~2005年间有关治疗骨质疏松症的104首中药复方,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中药复方的单味药药名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和分析。结果: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104首中药复方中,使用频次前12位的依次为熟地黄、淫洋藿、山药、杜仲等。在关联规则集中,由2味药、3味药、4味药及5、6、7味药组成的关联规则分别有7条、6条、6条和8条。结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配伍主要验证了肾虚、脾虚、血虚3个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晓琴 《药品评价》2023,(4):484-48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药专利复方治疗痔疮的用药规律,为痔疮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痔疮治疗的内服专利复方,并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决策树分析等方法探究中药专利治疗痔疮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510件研究专利,涉及中药442味,累计使用5 108次。使用频次靠前的中药有地榆、甘草、槐花、黄柏、当归、大黄等。治疗痔疮的中药多为清热药、止血药、补虚药;以性寒、味苦入肝经或大肠经为主。关联规则共得到中药组合56项;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决策树分析得到槐花为最佳识别中药。结论 发现治疗痔疮的关键中药有地榆、甘草、槐花、黄柏、当归、大黄等;揭示了专利中潜在的组方规律,明确了槐花-地榆药对在痔疮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月经不调采用中药治疗的处方用药情况.方法:从2020年2月-2020年10月择取3150张月经不调中药治疗处方,统计分析处方用药情况,包括患者年龄、不同中药使用率、不同中药使用剂量、基础处方等.结果:统计结果显示:18~44岁患者占比最多;菟丝子、甘草、熟地黄、白芍、当归等单味药使用率比较高;当归+熟地黄、桃仁+红花、菟丝子+女贞子等药的使用率比较高;菟丝子、黄精、益母草、熟地黄、白芍等中药的使用剂量比较高.结论:在月经不调中药治疗中,我院用药较为合理,而且配伍灵活,可实现标本兼治目的,使中医辨证理论得到充分体现,将中药独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温阳法论治银屑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银屑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收录的临床研究文献,使用Excel 2019、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方剂71首,包含药物156味,药性以寒、温、平者最为多见,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多归肝、肾经。用药频次居前10位的中药为附子、桂枝、麻黄、当归、黄芪、白芍、丹参、防风、鸡血藤和牡丹皮;功效类型主要为补虚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关联分析显示,常见配伍为附子-细辛、麻黄-细辛、附子-细辛-麻黄、当归-川芎及当归-红花-桃仁等;聚类分析发现,将上述药物分为6类聚类效果较好。结论:根据病机特点,温阳法涵盖温阳益气、温阳散寒、温阳化瘀和温阳利水等范畴。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初步明确了中医温阳法论治银屑病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用药及新处方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整理、挖掘古代典籍和现代文献中促进创面修复的用药规律,为促进修复的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文献中记载的促进创面修复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在关于中医药促进创面修复的古籍文献中,纳入75首方剂和203味中药,促进创面修复的核心药物有乳香、甘草、当归、白芷、黄柏、没药等,用药种类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解表药、拔毒化腐生肌药为主。对16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4个聚类组合和15组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 创面修复方剂的用药规律以清热、活血化瘀、补虚、解表、拔毒化腐生肌为主,中医治疗创面应针对热病、血瘀、虚证、腐烂溃破、表证、中毒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21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 30的高频药物共28种,其中黄芪(143次,66.5%),茯苓(113次,52.6%),丹参(97次,45.1%),山药(86次,40.0%),当归(73次,34.0%)最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治疗的药物四气以寒(11次,39.2%)、平(10次,35.7%)为主,五味中甘味(23次,50.0%)为主,归经中肝经(16次,20.0%)、脾经(14次,17.5%)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912次,39.3%),活血化瘀药(307次,13.2%),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2种,因子分析中提取6个公因子。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多以甘温药黄芪(补虚药)为主,临床上可与苦寒药丹参,甘平药茯苓等组合使用,以及可随证配伍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16.
康凌汝  简小兵 《安徽医药》2020,24(3):572-575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研究分析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中药使用规律。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2007年 2月至 2019年 7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2009年 1月至 2019年 7月)、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2006年 1月至 2019年 7月)近 10年关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高频率的中药以及药物之间关联。结果通过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文献 146篇,共纳入 54个处方 95种中药。其中频数高的中药为牛膝、当归、淫羊藿、山药、黄芪、山萸肉、枸杞子、丹参、骨碎补、补骨脂、熟地,中药种类以助阳药、活血祛瘀药、补气药、养血药、祛风湿药为主,经聚类分析后得出 4类高频率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出两种中药相关的有 6条, 3种中药相关的有 26条。结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医治疗上使用助阳药的频数最多,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及补气药;药物之间配伍的原则多以温补肾阳为治法,兼以滋阴、养血、补气等治疗。  相似文献   

17.
颜正华教授是国医大师,著名中医药学家。他诊疗经验丰富,思辨特点鲜明,针对失眠一病,辨证严谨,用药平和,多以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之品配合使用,常用药物包括炒枣仁、夜交藤、生牡蛎、生龙骨等;常用药对包括"炒枣仁和夜交藤"(86.7%)、"炒枣仁和生牡蛎"(80.0%)、"炒枣仁和生龙骨"(73.3%)、"生牡蛎和生龙骨"(73.3%)、"夜交藤和生牡蛎"(73.3%)。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筛选中医治疗肺癌的方药,探讨中医治疗肺癌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分析中医治疗肺癌方药的主要文献来源、常用药物和药对、以及药物-药物关联性。结果:通过频数分析,总结了中医治疗肺癌方药的主要文献来源,筛选出了治疗肺癌常用中药及药对,并建立了不同药对与肺癌之间的关联性。结论:治疗肺癌的药物主要以补虚药为主,主要的药对包括人参与甘草、茯苓与人参、茯苓与甘草、白术与人参、黄芪与人参、陈皮与甘草等。同时,根据药物-药物关联统计,可以总结治疗肺癌常用药物的配伍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周影  周春根  江滨 《安徽医药》2024,28(5):1002-100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肛门病术后肛门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 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5月有关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肛门病术后肛门水肿的文献,将中药处方输入录入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进一步筛选后进行药物频数和用药频率统计,以及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和药物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252首,涉及药物152味,筛选出高频药物35味;用药频次较高的为苦参、黄柏、芒硝;药物功效以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为主;药性以寒、温、微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则以肝、心、胃经为主;归纳出关联规则分析出药物组合2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聚类群5个。结论 肛门病术后水肿的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随证佐以补虚、止血药。  相似文献   

20.
郭京艳 《中国药师》2006,9(11):1080-1080
香贝解忧丸为医院制剂,由黄芪、当归、白芍、制香附、女贞子等13味药物组成,具有补气补血、软坚散结作用。适用于肺癌及各种癌症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本文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处方中所含的主要药物黄芪、当归进行鉴别,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