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院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的菌种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假丝酵母菌属的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89株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居第1位,占57.2%;热带假丝酵母菌第2位,占18.5%;假丝酵母菌属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4%~18.2%;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为100.0%.结论 临床对疑为真菌医院感染患者,务必进行病原学培养,以早期发现病原性真菌和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属临床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VITEK-32半自动细菌检测分析仪,YBC鉴定卡片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所分离的1003株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占第1位,占58.9%,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3.4%;假丝酵母菌属在痰液中检出率最高,占49.2%,其次为尿液,占24.6%;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敏感率仅为0.9%,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也只达到79.8%。结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种类增多,耐药性增加,对易感患者应重视监测,加强其免疫力,预防假丝酵母菌属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假丝酵母菌性肺炎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病例筛选严格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假丝酵母菌属分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89株假丝酵母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63.5%,热带假丝酵母菌居第2位,占16.4%;189株假丝酵母菌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16.7%,其中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显示了100.0%的抗菌活性。结论临床对疑为真菌性肺炎的患者必须及时进行真菌培养,以早期发现病原性真菌和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深部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TB-FUNGUS 3药敏自动分析系统对ICU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检出假丝酵母菌属103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63.1%);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9.4%)。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依曲康唑耐药率分别为1.9%、3.9%、10.7%、11.7%、23.3%。结论:ICU患者深部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对依曲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最低。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老年病房2010年6月-2011年6月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290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7.7%,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4.3%;真菌分离率较高的科室为呼吸科;检出真菌标本痰液占78.6%,尿液标本占10.1%;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分别为99.0%和98.4%。结论老年病房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感染率较高,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6月各病区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375株假丝酵母菌,采用VITEK 2Compact系统进行菌种鉴定,采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375株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第一位,为65.60%,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5.2%和6.13%。其科室分布以ICU(21.87%)和产科(20.80%)为主,主要分离自尿液(32.00%)和生殖道(22.92%)。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耐药率≤7.72%),热带假丝酵母菌对唑类的耐药率较高(45.61%~52.63%),6种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均高度敏感。结论假丝酵菌属的感染种类不断增多,重症患者和老年人易感,白色假丝酵母菌依然是主要的致病菌。应重视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体内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预防与控制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某院住院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假丝酵母菌属的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科码嘉显色培养基和API 20 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进行假丝酵母菌属的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用ATB FUNGUS3,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判读。结果 4年间住院患者共检出假丝酵母菌属199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120株),占60.3%;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9株),占14.6%;光滑假丝酵母菌(25株),占12.6%。药敏结果显示,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2.0%,4.5%,10.1%,13.1%,对依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为23.6%。结论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假丝酵母菌属对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依曲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最低,但其毒性较大。应加强对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预防与控制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225株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病因,分析真菌及药敏性。方法收集近2年住院患者分离出的假丝酵母菌属,用API20C AUX或ID32C作菌株鉴定,用ATB FUNGUS 3药敏板条做药敏试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标本检出率最高,占66.67%;假丝酵母菌属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率>83.3%,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率较低,特别是唑类抗真菌药对非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更低,均<66.67%;感染者以老年人且合并各种基础疾病者最高。结论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率增高;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与基础疾病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医院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病原性真菌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假丝酵母菌属;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197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检出5种假丝酵母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75.1%,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9.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5.6%,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均占5.1%;5种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4%~22.3%。结论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病原真菌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重视假丝酵母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医院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为防范重点科室患者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从真菌室分离到的假丝酵母菌属178株作为鉴定对象,采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属显色培养基鉴定菌种分布,以及微量稀释法检测对氟康唑的敏感性,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8株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绿酵母菌为主,共140株占78.7%;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最高,敏感率为97.9%,其次为伏立康唑96.4%,伊曲康唑敏感率最低为82.1%,其他假绿酵母菌属也对氟康唑的敏感率最高。结论医院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氟康唑敏感。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研究本院临床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实验室诊断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断真菌感染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各病区送检标本中鉴定出的758株条件致病性真菌的分类、药敏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来自病人的痰液标本、血液标本、体液及脓液等,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62株(74.14%),近平滑假丝酵母菌88株(11.61%),光滑假丝酵母菌49株(6.46%),热带假丝酵母菌38株(5.01%),新型隐球菌13株(1.72%)和其他假丝酵母菌8株(1.06%)。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皱褶假丝酵母菌和新型隐球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及伏立康唑耐药率较低(<10%),对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10%);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10%)。对164例高度疑似系统性真菌感染或真菌菌血症患者同时进行真菌培养和G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0.37%和76.83%。结论 假丝酵母菌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不同类型的假丝酵母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因此快速而准确地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假丝酵母菌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胞瘤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13.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预防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出真菌,然后接种在科玛嘉显示培养基进行显色,并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20CAUX酵母菌鉴定到种,利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进行MIC法药敏试验。结果湖南省肿瘤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期间,真菌感染来源的主要病区依次是胸部内科(35.2%)、重症监护病房(29.0%)、老干内科(17.4%);真菌感染的标本主要来自痰(69.6%),其次,尿液占9.2%,大便和分泌物各占7.4%、6.8%;在500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4.6%,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25.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9.2%、克柔假丝酵母菌8.2%;500株真菌中,23.08%白色念珠菌(63/273),30.0%非白念(68/227)对5-氟胞嘧啶不敏感;30.8%非白念(70/227)对氟康唑不敏感,其中87.8%克柔念珠(36/41)对氟康唑耐药;17.2%非白念(39/227)对伊曲康唑不敏感;8.4%非白念(19/227)对伏立康唑不敏感;8.8%非白念(20/227)对两性霉素B不敏感。所有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临床感染的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有上升趋势,药敏结果显示非白念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常规开展真菌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监测,可以为预防真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2 305份痰标本共检出真菌415株(18.0%),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占68.0%(282/415)。体外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最低(4.6%)。分离出的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泌尿生殖道念珠菌感染情况及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我院普妇科、阴道炎科、阴道感染科的781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细菌及真菌培养,并就真菌阳性的标本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781例标本中,共检出念珠菌阳性120例,阳性率15.4%;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伊曲康唑(16.7%)、氟康唑(12.5%)、咪康唑(5.8%)、5-氟胞嘧啶(3.3%)、酮康唑(2.5%)、两性霉素B(0)。结论妇科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有所上升。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ICU感染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ICU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病原菌采用VITEK-32金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K-B纸片扩散法相结合,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检测结果.结果 1632例血培养阳性237例,检出病原菌256株,检出阳性率为14.5%;其中革兰阳性菌110株占43.0%,革兰阴性菌86株占33.6%,真菌60株占23.4%,革兰阳性菌以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敏感率为100.0%,革兰阴性菌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除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外,其他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均较敏感,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均较敏感.结论 医院ICU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范围比较广,耐药性差异较大,对血培养分离株进行早期监测和耐药性分析非常必要,可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临床感染菌菌谱及其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感染中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5年5月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并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出的1 584株细菌中,前4位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6%)、克雷伯菌属(13.0%)、大肠埃希菌(10.0%)、白色念珠菌(9.9%);G-杆菌对氨苄西林(86.7%)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头孢噻吩(79.5%)、美洛西林(75.7%);最敏感的是美罗培南(2.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9.0%)和磷霉素(29.1%);G 葡萄球菌属除万古霉素外,对其他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高于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主要为屎肠球菌(EF),对青霉素类和红霉素类耐药较严重。结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和运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假丝酵母的感染情况,分析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真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假丝酵母感染患儿标本77例,进行菌株的分离、鉴定。并从患儿年龄、基础疾病及标本来源、检出病原菌种类、菌株药物敏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患儿的平均年龄为6岁。标本主要来源于咽拭子,白假丝酵母的分离率最高(63.6%),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和其他假丝酵母。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较高。其中,白假丝酵母对AmB、5-FC、氟康唑(FCZ)及伊曲康唑(ICZ)的敏感率依次为100.0%、91.9%、83.7%、69.4%;对ICZ、FCZ、5-FC的耐药率依次为4.1%、2.0%、2.0%。结论:儿童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最多见,分离菌株对FCZ和ICZ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并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进行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9.
周小明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89-1091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发生。方法对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622例老年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197份阳性标本进行病原学及药敏分析。结果 197份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202株病原菌,有6例为混合感染;感染率最高的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0.6%)、肺炎克雷伯菌(12.4%)、大肠埃希菌(8.42%)、鲍氏不动杆菌(5.4%)、鲁氏不动杆菌(4.46%);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球菌高度耐药,只有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结论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真菌感染也不容忽视,临床应及早进行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牟娜  甄娜  刘磊  吕琛  张长庚 《现代预防医学》2020,(14):2663-2666
目的 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继发院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 2016年1月 - 2019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 264 例肺癌化疗后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标本进行真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结果 264例患者共分离出31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91株(29.26 %)、革兰阴性菌186株(59.81%)、真菌34株(10.93%)。264例患者中,47例(17.80 %)为混合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混合真菌和两种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1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28.5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20.45%,15.91%和27.2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为0%。 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混合感染不容小觑,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必要时多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