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建设部有关工程勘察设计信息化建设“十五”规划要求,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从数值计算、力学分析、三维设计与仿真、虚拟现实及与之相配套的数据管理、网络系统平台等几方面,进行信息化技术平台的构建,并形成一个集决策服务、办公管理、项目管理、协同设计管理、工程图档管理为一体的集成化应用系统平台。通过前期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了我院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流程化管理,是生产过程系统化管理的科学方式。以项目为核心、集勘察设计过程管理、生产运行管理、技术质量管理、档案信息管理为一体的勘察设计生产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使生产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轨道,每个勘察设计项目从接受委托开始就进入管理系统,处于受控状态,直至产品交付,每一个环节在系统中都留下可供查找的信息,管理人员随时可利用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作为决策依据。新疆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流程管理系统通过近几年的运行,有效降低了设计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法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借鉴作用,该系统在勘察设计行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勘察设计行业进入成熟期,创新对于勘察设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勘察设计企业在高度关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重视管理创新。本文试从组织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勘察设计企业创新管理的可能做法进行探讨。组织管理创新组织管理创新的主要目标是提升组织效率,即如何通过组织的变革持续提升管理效率、技术创新效率、生产效率。因此,在管理组织、技术研发组织、生产组织方面可以进一步推进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及标准化方法,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科研工作中的信息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共享机制,使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不同部门能够持续地充分共享科研信息,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成功解决了科研工作中的由于信息非对称占有而引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人们用数字信号在网上交换邮件、传递资料、讨论问题、阅读、写作和发布信息。网络下的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象设计院一类的现代科技型企业,无论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还是企业内部网(Intranet),其网络资源对于计划统计、合同谈判、设计流程、质量管理、市场分析、企业决策、办公自动化和图档管理等各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是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综合科技类指导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宣传党和国家对勘察设计行业的方针、政策,贯彻建设部中心工作精神为宗旨,以促进勘察设计技术发展,提高勘察、规划、设计整体水平,公布勘察设计企业或单位科技成果,传播技术经济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为主要任务。除勘察设计行业外,本刊还深受建设行业各级领导和一些中小型企业集团高层决策者的青睐。本刊在勘察设计的方方面面为他们的创业发展提供咨询和帮助。本刊设置的栏目有:文件选登、体制改革、CAD工作站、智能设计、工业工程、资质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专家纵谈,  相似文献   

7.
勘察设计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遵循理论与实际相合的指导思想,从知识管理的理论出发,围绕勘察设计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综合运用管理学、战略管理、生产营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知识,分别从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信息平台四个方面对勘察设计企业知识管理模式进行系统论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推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工程勘察设计企业5年保护期已过,国内工程勘察设计市场上即将迎来全球化时代,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对最重要生产要素——人力资源——的争夺也已经拉开序幕。面对国外优秀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国内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保住优势,并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文从国内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实际出发,重点阐述了建立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等,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勘察设计》2004,(9):63-63
中国加入WTO以后,设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日趋规范,如何将整个设计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全方位实现信息化,并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已经成为影响设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但目前设计企业由于缺乏高效的管理和控制的有力手段,无法及时管理日常工作中生成的图档数据,也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设  相似文献   

10.
水电顾问集团北京院是中国水电行业最早成立的大型勘测设计研究院,也是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北京院管理信息系统是由理正第二代管理信息系统和微软MOSS2007系统全面集成的综合系统,主要包括:企业信息门户系统、综合办公、知识图档、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技术质量、项目管理系统、Exchange邮件系统、LCS消息系统。尤其在生产项目管理方面摸索出一套针对大型项目管理的计划分级编制、审批、执行、汇总、变更的应用模式,并对设计过程进行了有效控制。本项目顺利实施得益于我院对信息化项目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也充分体现了理正第二代管理系统平台在系统规划、系统集成、系统快速开发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1.
南岭成矿带前寒武系为金、铁、锰、磷及铅锌的赋矿层位,近年来由于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应用,建立了较为清晰的年代地层格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前寒武系岩石地层序列在湘黔桂赣粤交界地区存在同物异名现象,不利于地质矿产图的编制,需要重新厘定完善。本文以武陵运动构造面为界,将南岭成矿带大地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按中元古代至青白口纪早期、青白口纪晚期至震旦纪划分出不同地层区。早期划分出两个地层区—扬子与华夏地层区,晚期同属于华南地层区,依据处于盆地不同位置,再划分为六个地层分区。本文重点对湘黔桂交界地区的青白口系上部层位、赣湘桂地区南华系和震旦系进行了梳理,初步形成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不再采用部分岩石地层单位,以便于编制该地区地质矿产图。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区广泛分布中元古代地层,自中元古代长城纪起,华北陆块在结晶基底形成之后,进入了稳定的盖层发展阶段.从岩相古地理特点、构造演化方面探讨了辽宁地区中元古代长城系—新元古代青白口系的形成与演化.其中,长城系为晋宁旋回的第一个盖层,发生了两次海侵;蓟县系—待建系为晋宁旋回的第二盖层,组成了海进—海退—海进序列;青白口纪时期,受郯庐断裂影响,古地理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辽东半岛形成了新的盆地,辽西、辽北继承了前期构造格局,构成了第三盖层.  相似文献   

13.
从含油气系统到成藏油气系统—油气系统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不同研究重点,油气系统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含油气系统阶段、复合含油气系统阶段和成藏油气系统阶段。这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源控”到“藏控”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指导油气勘探从粗放到精确的认识过程。以油气藏为研究中心、侧重于油气运移和成藏的成藏油气系统的提出使我们对油气藏的刻画更为精确、定位更为准确,并为油气勘探走向精确勘探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油气系统概念是油气地质研究中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怎样用系统化的思想研究复杂的油气成藏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实验室模拟岩溶地下水系统泉流量衰减过程的基础上,针对建模过程中存在的有色噪声问题,提出利用Cochrane-Orcutt迭代法与自相关相容协方差识别和消减建模过程中有色噪声,确定裂隙-管道介质岩溶泉衰减流量具有三阶自相关特征,并成功建立裂隙-管道介质中岩溶泉流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方程,提高了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新元古界划分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陆松年 《地质论评》2002,48(3):242-248
2001年4月正式出版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中将新元古;界从二分三分,自下而上分别为青白口系、南华系和震旦系。本文首先介绍了震旦系重新定义的背景和必要性。由于近些年国际末元古界分会酝酿在新元古代末期新建一个系,而多数学者的意见是该系的下界应置于冰碛层之上,即大致相当于我国陡山沱阶的底部。鉴于此,在1999年12月初断代工作组会议期间,晚前寒武系工作组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对震旦系重新定义,并决定将原震旦系解体,原上统代表重新定义的震旦系,原下 统独立新建一个系,命名为“南华系”。由于震旦系的再分,新元古界也从二分变为的三分,重新界定的震旦系包括原上震旦统灯影组和陡山沱组,南华系包含了原下震旦统南沱组和莲沱组。笔者认为南华系标准剖面的候选剖面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上覆有震旦系下部陡山沱组及其相当层位的地层,该地层与南华系顶层之间沉积记录的缺失应是最少的。②剖面中应包括寒冷性气候的冰川沉积记录,虽然在全国性南华系地层对比中,冰成岩层不是绝对的对比标志,但为有利于全球化对比,我国南华系候选标准剖面应将冰成岩层包括其内;③剖面中应出露莲沱组(约750Ma)或与其时代相近层位(休宁组、志棠组等)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与莲沱组之间不应存在长期的沉积间断,且底部年龄不小于800Ma,也不大于850Ma;④剖面中有良好的区域的、全国的,甚至洲际间的地层学对比标志,有较高的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其它方面的研究水平;⑤剖面的连续性好、露头清晰、交通方便,且周围的自然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report is to explain geochemical and stable isotopes trends in the Brazilian unit of the Guarani Aquifer System (Botucatu and Piramboia aquifers) in S?o Paulo State, Brazil. Trends of dissolved species concentrations and geochemical modeling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role of cation exchange and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s in downgradient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chemistry. Loss of calcium by the exchange for sodium drives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s and results in Na–HCO3 type of groundwater. The cation-exchange front moves downgradient at probably much slower rate compared to the velocity of groundwater flow and at present is located near to the cities of Sert?ozinho and águas de Santa Barbara (wells PZ-34 and PZ-148, respectively) in a shallow confined area, 50–70 km from the recharge zone. Part of the sodium probably enters the Guarani Aquifer System. together with chloride and sulfate from the underlying Piramboia Formation by diffusion related to the dissolution of evaporates like halite and gypsum. High concentrations of fluorine (up to 13.3 mg/L) can be explained by dissolution of mineral fluoride also driven by cation exchange. However, it is unclear if the dissolution takes place directly in the Guarani Aquifer System or in the overlying basaltic Serra Geral Formation. There is depletion in δ 2H and δ 18O values in groundwater downgradient. Values of δ 13C(DIC) are enriched downgradient, indicating dissolution of calcite under closed system conditions. Values of δ 13C(DIC) in deep geothermal wells are very high (>–6.0‰) and probably indicate isotopic exchange with carbonates with δ 13C about –3.0‰. Future work should be based on evaluation of vertical fluxes and potential for penetration of contamination to the Guarani Aquifer System.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新元古界生物多样性及上元古系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全球上远古系命名上存在的分歧,从整个元古界系级单位划分命名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未元古纪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提出了交示上远古用多细胞后生生物(包括各种微体和宏体的多细胞、植物)首次大量的,以多样化和物色化形式广布全球这一重要事件给予正式命名,称其为“后生生物系(纪)”,简称为“后生系”(Metabiotian)这一新的命名方案不仅符合国际地层季员会1989年通过的前寒武系划分方案中关于元古界系级单位划分命名的基本精神,而且充分体现了未元古纪全球生物发展演化的重要特色,同时有利于消除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争用各自的地名来命名上元古系所造成的分坡。  相似文献   

18.
国际埃迪卡拉系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埃迪卡拉系为国际地层表新增的新元古界最上部的系级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剖面被确定为南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山脉依诺拉马河剖面,其底界点位(GSSP)选定为埃拉逖那冰成杂砾岩(Elatina diamictite)之上盖帽碳酸盐岩努卡利那组(Nuccaleena Formation)的下界(Gradstein et al.,2004;Knoll et al.,2004)。我国修定后的震旦系与埃迪卡拉系完全相当,底界以南沱冰碛岩之上盖帽碳酸盐岩的下界为界。本文综合国际地层委员会新元古代地层分会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埃迪卡拉系年代地层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概要介绍,以期引起国内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汪正江 《地质论评》2008,54(3):296-306
作者在分析黔东新元古代早期沉积时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Sturtian冰期、南华系底界、青白口系年代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沉积(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高涧群、芙蓉溪群、丹洲群、下江群、登山群、历口群等)时限为740~820Ma,是南华纪冰期前的非冰成沉积,是Rodinia裂解机制下的填平补齐沉积;而青白口系沉积可能是与Rodinia形成相关的板块碰撞机制下坳陷盆地沉积,南华系是与国际成冰系相对应的冰期沉积,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第一个盖层,因此,将板溪群、下江群等归入南华系或青白口系均不合理。由此提出了“板溪系”概念,它包括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一套楔状地层。结合目前华南裂谷盆地开启年龄和南华纪冰期的起始年龄,板溪纪的时限暂定为850~740Ma。 板溪系的提出不仅将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南华系划分对比问题,同时也必将有利于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冰期形成等关系的研究和相关重大气候、环境巨变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分析黔东新元古代早期沉积时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Sturtian冰期、南华系底界、青白口系年代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沉积(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高涧群、芙蓉溪群、丹洲群、下江群、登山群、历口群等)时限为740~820Ma,是南华纪冰期前的非冰成沉积,是Rodinia裂解机制下的填平补齐沉积;而青白口系沉积可能是与Rodinia形成相关的板块碰撞机制下坳陷盆地沉积,南华系是与国际成冰系相对应的冰期沉积,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第一个盖层,因此,将板溪群、下江群等归入南华系或青白口系均不合理。由此提出了"板溪系"概念,它包括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一套楔状地层。结合目前华南裂谷盆地开启年龄和南华纪冰期的起始年龄,板溪纪的时限暂定为850~740Ma。板溪系的提出不仅将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南华系划分对比问题,同时也必将有利于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冰期形成等关系的研究和相关重大气候、环境巨变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