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局部淋巴管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6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VEGF-C表达,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VEGF-C在正常宫颈上皮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61.11%和72.06%,从正常宫颈上皮组到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C表达明显升高(P<0.0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VEGF-C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明显正相关(r=0.199,P=0.048),VEGF-C阳性表达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F=4.112,P=0.04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VEGF-C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显著正相关(r=0.288,P=0.017),VEGF-C阳性表达者微淋巴管密度显著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F=6.488,P=0.013).VEGF-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表达与增殖指数及微血管密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增殖指数:r=0.085,P=0.489 微血管密度:r=0.181,P=0.139).VEGF-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间质浸润深度无关(P>0.05).VEGF-C阳性表达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的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VEGF-C阴性表达者(P<0.05),而VEGF-C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VEGF-C阴性表达者(Log rank检验,P=0.0357).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VEGF-C过度表达可能促进局部淋巴管生成及肿瘤转移,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NA结合蛋白Musashi2(MSI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临 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组织、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和126例宫颈鳞状 细胞癌组织中MSI2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预后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宫颈 鳞状细胞癌和30例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MSI2的相对表达量。结合患者随访资料,分析影响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 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正常宫颈组织(7.5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28.33%)和宫颈鳞 状细胞癌组织(61.90%)中MSI2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FIGO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HPV16感染及Ki67 高表达者MSI2阳性率更高(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SI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 旁正常宫颈组织(0.80±0.09 vs. 0.24±0.06,P<0.05)。生存分析显示,MSI2阳性表达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 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Log-rank χ2=6.413,P<0.05),FIGOⅠ+Ⅱ分期、无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时间较长(均P<0.05)。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SI2阳性表达、FIGO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均 P<0.05)。结论 MSI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进展转移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ER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R3在28例宫颈正常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的表达,并检测其中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PI)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ER3在NCE、CIN及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3/28)、22.2%(8/36)及54.4%(37/68).HER3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和NCE组(P<0.05).HER3在SCC组表达分别与PI及MVD显著正相关(PI:r=0.375,P=0.002;MVD:r=0.273,P=0.024).HER3在SCC组表达分别与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有否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及生存率无关(P>0.05).FIGO分期为Ⅱ期及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者,其HER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FIGO分期为Ⅰ期及组织学分级在Ⅱ级以内者(P<0.05).结论 HER3过度表达可能上调宫颈鳞癌细胞增殖及间质血管新生,可能促进宫颈鳞癌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I(PD-L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与喉鳞癌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观察组)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PD-L1及IL-10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PD-L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56.67%)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33%);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NM分期)、T分期、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分区、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2)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63.33%)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00%);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L-10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T分期、肿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分级、肿瘤分区、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3)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L1、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5).结论 (1)PD-L1与IL-10的高表达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相关,两者参与了肿瘤的发展及转移;(2)免疫卡控点的调控和抑制性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PD-L1与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协同参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免疫逃逸;(3)联合检测PD-L1与IL-10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喉鳞癌的临床评估有一定价值;为喉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张笑盈  董稚明  赵瑞力  郭艳丽  邝钢 《河北医药》2010,32(18):2492-2494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 ,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1和TIMP-1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MMP-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1 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TIMP-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IMP-1 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MMP-1和TIMP-1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有关,检测癌组织中的MMP-1和TIMP-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喉鳞状细胞癌的转移、TNM分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黏蛋白(MTDH)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TDH和Ki-67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TDH为65%;正常膀胱组织中无MTDH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Ki-67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47% vs.6%)(P<0.05).MTDH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MTDH和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MTDH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在原发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法(streptomycin avidia-biotin-peroxidase complex,SP)检测32例原发性卵巢癌组织中Ets-1的表达和MVD值。结果卵巢癌组织中Ets-1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Ets-1的表达和MVD值与原发性卵巢癌的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ts-1阳性表达率和MVD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癌组织中Ets-1的表达和MVD值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s0.43(P〈0.05)。结论检测Ets-1的表达和MVD值可作为了解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杨永国  丁岚  梅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64-64,66
目的:探讨p16、p63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LSIL10例、HSIL20例)和20例SCC中的p16、p63和Ki-67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p63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具有增殖活性的鳞状上皮,在CIN和SCC中具有明显的强表达,其中在CIN病变中p63表达与CIN分级呈正比。②p16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CIN和SCC病变中呈阳性表达,且p16的表达率与CIN的分级呈正比。③Ki-67表达率与鳞状上皮细胞的病变程度呈正比。结论:p16、p63、Ki-67联合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桩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CE组)、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6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组织桩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其中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PI)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桩蛋白在NCE组、CIN组及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1%、52.78%及83.82%,SCC组桩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CIN组和NCE组(均P〈0.05)。桩蛋白在SCC组表达与FIGO分期和脉管浸润有关(P〈0.05),FIGO为Ⅱ期及有脉管浸润者,其桩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FIGO为Ⅰ期及无脉管浸润者(均P〈0.05)。桩蛋白在SCC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有否盆腔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PI、MVD及生存率无关(均P〉0.05)。结论桩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可能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周林艳  罗居东  严菊芳  万美珍 《安徽医药》2018,22(11):2165-2167
目的 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SP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分析两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USP4和MMP2的表达。结果 USP4和MMP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4%,44.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0%,4.3%。它们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0.0%,90.7%,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47.5%,56.1%。在浸润深度≥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2.2%,83.8%,在<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为29.2%,37.5%,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且USP4和M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USP4和MMP2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P16、Ki-67在原发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原发宫颈腺癌36例,宫颈腺体上皮内肿瘤(CGIN)14例及正常宫颈组织10例中CEA、P16、Ki-67的抗体表达的情况。结果CEA、 P16、Ki-67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P16、Ki-6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监测三者指标有助于原发宫颈腺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idkine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7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15例癌旁胰腺组织中Midkine的表达.结果 Midkine在7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4%(50/70),而在癌旁胰腺组织中未见表达;Midkine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idkine表达阴性组累积总体生存率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dkine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Fax、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10例及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 NCE)9例中COX-2、Fax、Ki-67的抗体表达的情况。结果 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70%-90%,而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x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P〈0.05);Ki-67在宫颈癌、CIN与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Fax、Ki-6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乳腺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Ki6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4个乳腺癌病变,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肿瘤标本Ki-67表达情况,并分析乳腺癌超声特征与组织学分级及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 (1)该组乳腺癌肿块Ki-67阳性表达率为73.1%( 76/104).(2)82个浸润性导管癌肿块(IDC)中,Ⅲ级IDC肿块直径≥2 cm及出现Ⅱ~Ⅲ级血流的比率高于Ⅱ级及Ⅰ级IDC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Ki-67阳性表达的乳腺癌肿块直径≥2 cm、肿块内有微钙化、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的出现比率高于阴性表达的肿块(P< 0.05).(4)Ⅲ级IDC肿块的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Ⅱ级和Ⅰ级IDC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组织学分级及Ki-67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中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和Ki67在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3例妇科肿瘤患者和同期内在我院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35例正常患者的宫颈组织为研究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组织芯片技术以及原位杂交方法等。结果病理宫颈组织(除CINⅠ以外)中检测出的HPV16阳性率均比正常宫颈组织高(P<0.05)。病变宫颈组织中CINⅡ、CINⅢ、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的h TERT表达以及Ki67表达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浸润鳞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显著高于原位癌组织中的h TERT表达量(P<0.01)。浸润鳞癌、原位癌的Ki67表达量比正常宫颈组织中的Ki67表达量检测值高(P<0.05)。HPV16阳性患者h TERT表达显著高于HPV16阴性患者(P<0.01),且HPV16感染情况与h TERT表达情况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72)。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16感染情况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r=0.092)。此外,在病理宫颈组织中h TERT表达与Ki67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396)。结论 HPV16感染可能导致CIN的发生并逐步发展为SCC,而HPV16感染后组织中h TERT、ki67表达会发生改变,通过h TERT、ki67指标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癌前发现,对治疗和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膜联蛋白Ⅰ(annexin-1,Anx-A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nx-A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Anx-A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高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结论Anx-A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肝癌的发生与演变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移消失蛋白B基因(MIM-B)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MIM-B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不同临床参数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在乳腺癌中MIM-B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表达与肿物大小、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年龄、病理类型、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细胞增殖核抗原以及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无关(P〉0.05)。结论 MIM-B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并可能是乳腺癌中晚期的有效预测指标,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硒结合蛋白-1 Caspase-3 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硒结合蛋白(SBP)-1、Caspase-3、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BP-1、Caspase-3、Ki-67在7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选取2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20名正常子宫内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中SBP-1、Caspase-3、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100%、5%;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SBP-1、Caspase-3、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72%、60%;在子宫内膜癌中分别为60%、50%、74%。SBP-1、Caspase-3、Ki-67分别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与组织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Caspase-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无关(P>0.05),与组织病理分级有关(P<0.05)。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无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SBP-1与Caspase-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5),SBP-1与Ki-67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14,P<0.05),Caspase-3与Ki-67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23,P<0.05)。结论 SBP-1、Caspase-3、Ki-67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组织的标记物,其相关性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宫颈炎组织1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不同分级组织53例和宫颈鳞癌15例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和Ki67表达。结果宫颈鳞癌和CIN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表达明显高于子宫颈慢性炎症组织;细胞周期素D1表达与CIN分级程度成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与CIN分级程度成正相关,在宫颈鳞癌中有显著性(P<0.01);Ki67在细胞周期D1阳性表达组的标记指数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细胞周期素D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宫颈CIN及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Ki67与CIN及宫颈鳞癌发生有关,细胞周期素D1及Ki67与CIN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m23-H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情况,为GISTs的预后判断提供新的病理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nm23-H1和Ki-67在52例GISTs(转移组17例,非转移组35例)中的表达情况,对二者与Fletcher分级、临床指标及与GISTs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m23-H1和Ki-67表达与Fletcher分级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GISTs肿瘤部位及细胞类型均未见相关(P>0.05)。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nm23-H1阳性细胞数<50%的病例数与>50%的二组(50%~75%,>75%)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增殖指数<5%的病例数与>5%的两组(5%~10%,>10%)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m23-H1和Ki-67阳性表达例数进行统计比较,二者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nm23-H1可能是预测GISTs有无转移的有效标记物;联合检测nm23-H1和Ki-67表达,估计GISTs预后可能是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