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掺杂纳米Bi2WO6,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样品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采用XRD测试了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采用BET法测试了合成样品的比表面积,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Pb2+、Sr3+和Zr4+离子对纳米Bi2WO6的掺杂均能提高其催化性能,其中掺杂Pb2+、Zr4+更有效,且Pb2+在1%掺杂时效果最好,Zr4+在0.5%掺杂时效果最好。而且,光催化剂在光催化过程中性能稳定,不产生光腐蚀,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技术,制备了在室内光辐照条件下具有良好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可见光响应型铁掺杂TiO2光催化涂料.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活性光催化涂料中添加1%的纳米TiO2时,抗菌效果最好,光照24 h后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的杀菌率分别达到99.9%、97.2%、82%.采用致孔剂聚乙二醇6 000对光催化...  相似文献   

3.
可见光活性纳米TiO2光催化涂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技术,制备了在室内光辐照条件下具有良好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可见光响应型铁掺杂TiO2光催化涂料。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活性光催化涂料中添加1%的纳米TiO2时,抗菌效果最好,光照24 h后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球菌、黑曲霉的杀菌率分别达到99.9%、97.2%、82%。采用致孔剂聚乙二醇6 000对光催化剂改性后,能加快该涂料的抗菌性能,光照6 h后杀菌率就能达到99.9%。表明该涂料在室内可见光照射下具有较好的广谱抗菌效果,能抑制和杀灭多种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掺杂比的Cu2O/Bi2MoO6复合纳米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Raman)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等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以染料结晶紫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所合成产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Mo摩尔比为0.08的复合纳米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最高,可见光照射100min对结晶紫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5.60%。此外,探讨了Cu2O掺杂量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硫脲为掺硫前驱物,采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氨水的微乳液体系合成了掺硫的纳米TiO2粉体;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其光催化性能。烧结温度通过影响TiO2的晶型转变和颗粒尺寸来影响其光催化性能,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先是提高,然后迅速降低;在600℃烧结2 h时催化剂的降解性能达到最佳。掺杂硫可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先快速增加然后缓慢降低,当掺杂量为S/Ti(摩尔比)=0.01∶1时TiO2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最好。催化剂在用量较小时迅速提高TiO2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而后随着用量的增大反而降低,当催化剂用量为1.5 g/L时,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纳米Bi2O3/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光催化效果为评价标准,采用超声波作用下水解法制备Bi2O3/TiO2复合光催化剂,考察了水解条件和Bi2O3掺入量等制备条件对复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当水和乙醇的比例为4:1时所得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好;Bi2O3的掺入拓宽了TiO2对光的吸收范围,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掺入量(Bi2O3)为0.25%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复合光催化剂对多种水溶性染料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醋酸锌(Zn(CH3COO)2)和六水合硝酸铕(Eu(NO3)3·6H2O)为主要原料,氢氧化钠(Na OH)为沉淀剂,聚乙二醇(PEG2000)为矿化剂,柠檬酸为p H调节剂,采用水热法制备Eu掺杂Zn O复合纳米棒光催化材料粉体。用制备的粉体对制药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光照条件和掺杂比对其光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用XRD、TEM和EDS等测试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为160℃,时间为6 h,制备的3%Eu掺杂Zn O复合纳米棒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效果较好,在365 nm的紫外灯照射下150 min后,制药废水的脱色率达38.8%,COD的降解率达57.5%。  相似文献   

8.
以Bi(NO_3)_3·5H_2O为铋源,NH_4VO_3为钒源,通过水热法合成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BiVO_4,合成过程中通过控制表面活性剂Span60的添加量,考察Span60对BiVO_4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对制得的BiVO_4进行表征,并在氙灯(250~800nm)光源下,考察了BiVO_4对水中强力霉素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pan60添加量为2.5g时得到的BiVO_4样品(BiVO_4-3)形貌最为均一,且具有较好的光吸收能力,对水中强力霉素的光催化效果最好,氙灯照射120min时强力霉素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9.53%,可见BiVO_4-3对强力霉素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活性炭浸渍法制备了Bi-Ti-O体系光催化剂,并以XRD、SEM、UV-Vis DRS对其进行表征。以在紫外光照射下对甲基橙的降解评价其光催化活性,分别考察了不同Bi/Ti比及煅烧温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其光催化性能由粒径、吸光性能等共同影响。煅烧温度的提高使其在紫外区吸光性能有所下降,光催化活性相应降低。随着Bi含量的增加,在500℃时其禁带宽度有增加趋势,其形貌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温度的升高,也使样品逐渐烧结团聚,降低了其光催化活性。在Bi/Ti比为5∶5和7∶3,煅烧温度为500℃时,由于Bi2O3、Bi2Ti2O7和Bi4Ti3O12三相共生共存,其混晶效应使得在紫外区的吸收明显增强,相应地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浸渍法制备的新型纳米Fe3O4/Zr O2为催化剂,3,4-二氯三氟甲苯(3,4-DCBTE)为目标污染物,用Fe3O4/Zr O2-H2O2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对目标污染物进行降解,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和温度、pH、H2O2投加量和掺杂比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纳米Fe3O4/Zr O2作为催化剂的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对3,4-二氯三氟甲苯的处理效果极佳;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Fe3O4/Zr O2的催化效果不断提高;当pH降低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有明显提升,原始pH(pH=5.7)时反应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88.6%;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同样可以提高3,4-二氯三氟甲苯的降解效率;催化剂中Fe3O4∶Zr O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效果较其他掺杂比的催化剂效果更好,去除率最终可以达到96.82%;当H2O2投加量增加时,3,4-二氯三氟甲苯的降解效率先提高后降低,投加量为0.3 m L时去除效果最好,几乎可以完全去除目标有机物。以Fe3O4/Zr O2-H2O2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处理3,4-二氯三氟甲苯时,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