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建设,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是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前瞻性办学理念及准确的办学定位是创造办学特色的前提和基础,建设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核心,培养特色人才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自动化学院办学思想及定位特色的讨论,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重点思考和论述了自动化学院办学思想和特色的形成要素,以及办学过程中面临的若干现实问题,提出了“凝聚办学思想,强化定位特色”的发展模式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侯亮 《硅谷》2009,(16)
现代工业背景下,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校企联合办学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格,而且对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形成高职办学特色等有着重要作用。实现校企联合办学需要建立通畅的合作渠道,建构"共享、双赢"的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4.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特色专业是办学特色的基础和核心,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例,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四个方面分析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5.
工程与艺术相结合,依托纺织学科办出专业特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家俊  向霞 《包装工程》2002,23(6):126-127
首先介绍了浙江省包装产业概况,浙江工程学院开设包装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和办学思路。根据包装工程学科特点提出工程与艺术相结合,根据学科基础提出依托纺织学科,发挥优势,形成自己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特色建设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根据江苏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和船舶行业特色,形成了具有船舶特色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建设的实际,对地方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团队建设、科研工作、工程教育平台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办学特色形成不是靠课程的差异,主要是教育的新观念、新思维以及教学的方法。观念的更新使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教学的方法有助于学习专业内在意识与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要想在高职教育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高职教育的性质与功能都是由课程具体呈现的,因此课程质量是重中之重。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将成为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对高职教育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是在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新体制、新机制的办学实体,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互相结合形成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同样要面对培养什么样人才,怎样培养等问题。独立学院设置艺术学科是新的尝试,因此制定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本文介绍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和培养方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逐渐重视与大力扶持,全国上千所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规模也随之与时俱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艺术专业起步较晚,发展快,在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因此,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办学特色,是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的定位及其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凤华  袁莉 《包装学报》2011,3(2):78-82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差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实践教学定位或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理解的偏差,严重制约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应该是"共同目标,共同平台,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基于此认识,提出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以工科为例构建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正确关系,遵循实践认知规律,明确了以专业现代技术应用与开发为主线贯穿实践教学体系的始终,采取了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化的体系结构。提出的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原则体现了对实践教学定位的认识和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发挥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使教育达到一种和谐的、理想的状态。转型期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实现教育的和谐与现代化的统一。具体来说,转型期教育现代化所追求教育的和谐、理想状态即实现教育实然与应然的统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以及教育“人为”和“为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包装学院包装教育特点(之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苏远 《包装工程》2004,25(1):149-150
主要介绍了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包装学院的包装教育定位和课程设置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讨论包装工业与包装行业管理的不同内涵,提出包装管理的十个主要方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论述我国高等包装工程教育应开设的四个专业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图学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毛昕  黄英 《工程图学学报》2004,25(3):96-100
分析了建国以后我国图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全局的观点和战略的角度,就图学教育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地位与特色、图学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和质量战略等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地位、结构合理、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和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取向的图学教育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包装工程的学科结构分析及跨学科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宝丰 《包装学报》2010,2(4):79-83
为提高包装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运用交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该专业的学科内涵及特征,对其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出分析和评价,确定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和教学内容,同时引入学科交叉度指数的定义式对包装工程的不同课程体系的学科交叉状态进行量化分析,并指出包装行业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改革创新,构建新型的跨学科教育模式和体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定位、特色及适应广东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介绍了该专业保持长期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Engineering management(EM) i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accompanying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have a systemic research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rientation on China's EM educa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onnot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gap of their differ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gained causes between them.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ining system of 35 authenticated universities with the progra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which had received the certification from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ssessment Committe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under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China by 2014. With a web survey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education at these universities,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isciplinary attribu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three suggestions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胡新明  徐伶俐  范梓伊  林峰 《包装工程》2021,42(10):138-143
目的 在倡导融合教育和全纳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从人文关怀和伦理价值的视角探索学龄前视障儿童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和玩享权利的玩教具产品实现形式,以期改善玩教具配套的现实困境.方法 通过分析学前视障儿童触觉训练教育干预概况、梳理学前视障儿童感知特征、剖析触觉训练玩教具现状及问题,以教育补偿中的触觉训练为根本,提炼出系统易用、玩教一体、包容平等的设计原则,并分别以模块化设计、情趣化设计和包容性设计为设计方法展开构思和创意,从系统、宏观的角度围绕学前视障儿童的触觉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要素展开系列化玩教具设计实践.结论 为学前视障儿童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补偿提供产品保障,使之充分感受到世界的温暖和人性的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