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珊珊  石亚锋  邵哲 《疾病监测》2019,34(5):460-463
目的分析2014-2017年浙江省余姚市居民死因构成和减寿情况,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余姚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死因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PYLL率(PYLLR)等指标。结果2014-2017年余姚市年均死亡率为739.9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5.49/10万;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832.53/10万,标化死亡率484.60/10万,女性年均粗死亡率为649.51/10万,标化死亡率386.28/10万,男性整体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81.589,P<0.001);死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234.41/10万)、呼吸系统疾病(136.09/10万)、脑血管病(99.82/10万)、心脏病(90.47/10万)和伤害(74.33/10万),前5位死因合计占总死因的85.84%;前5位死因PYLL为79 305.00人年,AYLL为13.01人年,PYLLR为26.49‰,其中伤害对寿命损失最大。结论余姚市居民死亡以恶性肿瘤为主,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需要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交通事故死亡情况. 方法 对房山区居民2003-2013年的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描述交通事故死亡情况,使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等指标来评估交通事故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 结果 2003-2013年期间房山区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为1382人,粗死亡率为16.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69/10万.去死因期望寿命为80.42岁,去除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后,预期寿命可增加0.42岁.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为58 386.5人年,标化潜在减寿年数为55 693.33人年. 结论 交通事故死亡是威胁房山区居民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交通事故伤害的预防,制定合理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山东省高密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布情况,了解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分年度、性别、年龄描述恶性肿瘤死亡人群分布情况。结果 2005-2014年高密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64.99/10万(男性为214.20/10万,女性为115.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95.42/10万(男性124.84/10万,女性65.60/10万);15岁以后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35岁以后,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肛门癌;恶性肿瘤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151 785.00人年,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数为71 100.00人年。结论 恶性肿瘤成为危害高密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提高人群防癌、抗癌意识。  相似文献   

4.
史珊珊  邵迪初  邵哲 《疾病监测》2017,32(12):970-975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浙江省余姚市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1-2015年余姚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以及PYLL率(PYLLR)等指标。结果 2011-2015年余姚市伤害死亡率为73.20/10万,标化死亡率为52.86/10万;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为意外跌落(28.50/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14.39/10万)、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12.98/10万)、淹溺(5.48/10万)和自杀(5.20/10万);0~岁儿童少年组以淹溺(6.61/10万)为主要伤害死因,15~岁中青年组伤害死亡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12.25/10万), 65岁老年组伤害死亡以意外跌落为主(178.40/10万),PYLL为25 563.50人年,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21.63人年,PYLLR为6.77。结论 伤害是浙江省余姚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造成巨大的寿命损失,需要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伤害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卢湾区1993~2004年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一  徐静依 《疾病监测》2005,20(9):495-499
目的分析上海市卢湾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变化及趋势,为制定地区肿瘤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4年卢湾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993~2001年的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2002~2004年的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进一步计算各种恶性肿瘤YPLL(潜在减寿年数)及YPLL'(标化减寿年数)。结果1993~2004年卢湾区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总体趋势有所上升,且一直占死因顺位的第二位。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性比值比为1.34~1.55。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居前6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肠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12年间,白血病、肠癌、乳腺癌上升趋势明显,而胃癌、食管癌、肝癌则有所下降。YPLL分析结果显示,1993~1996、1997~2000、2001~20043个时期对卢湾区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为肝癌(标化YPLL分别为2855.77、2701.91、1797.39)。结论1993~2004年卢湾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呈缓慢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肺癌、胃癌、肝癌、肠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等是威胁人群的主要肿瘤,而其他一些癌种如白血病在青壮年人群中的死亡率上升趋势较快,应重点加强人群中这部分肿瘤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该地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7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期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 抽样进行死因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构成比等指标分析疏附县户籍居民肿瘤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 结果2017年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66.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05/10万。 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食管癌(死亡率16.41/10万),占24.75%,随后是胃癌、肺癌、白血病、肝癌,分别占17.82%、6.93%、5.94%、4.95%。 30岁以后恶性肿瘤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5 ~ 70岁组达到峰值,死亡数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1.78%,7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2017年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恶性肿瘤为全人群死亡第5位死因,食管癌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新疆疏附县恶性肿瘤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崔琮琪  谷鑫  王海东  周脉耕  谭吉宾 《疾病监测》2013,28(12):1007-1011
目的 分析2006-2010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死亡资料及人口资料均来自2006-2010年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1个监测点,覆盖全国人口的比例约为6%,2006-2010年总监测人口为365 204 390人年。根据死因监测数据集死亡资料和人口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YPLL)。结果 2006-2010年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4.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2.61/10万,全死因构成比为21.95%,YPLL为449.85人年/10万,SYPLL为386.37人年/10万。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1.82/10万,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0.61/10万,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6.71/10万,女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0.78/10万。2006-2010年脑血管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48/10万,中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7.27/10万,西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0.95/10万。东、中、西部脑血管病死亡研究比较,东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处于低水平、低速增长阶段,中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处于高水平、低速增长阶段,西部地区脑血管病死亡处于低水平、高速增长阶段。结论 2006-2010年我国脑血管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呈上升趋势,男性脑血管病危害大于女性,农村大于城市,中部地区最为严重,西部地区脑血管病对健康的危害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8.
周莹  周艳丽  高源 《疾病监测》2017,32(8):696-699
目的 掌握2006-2015年北京市东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理2006-2015年东城区居民结直肠癌死亡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结直肠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东城区居民结直肠癌年均粗死亡率为18.80/10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APC=6.82%,t=-7.721,P0.001),标化死亡率为9.98/10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PC=3.25%,t=-4.440,P=0.002)。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高于女性(U=3.127,P0.01)。东城区结直肠癌PYLL为22 882人年,潜在减寿率(PYLLR)为2.38,AYLL为14.68人年。PYLL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APC=4.81%,t=-4.930,P0.001),PYLLR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APC=4.60%,t=-4.840,P=0.001),AYLL无明显变化趋势(t=1.223,P=0.256)。结论 东城区结直肠癌死亡率及PYLL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男性健康的影响大于女性,提示继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在5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结直肠癌筛查。  相似文献   

9.
邢燕  金岿立  夏弟明  黄铮  何艳红 《疾病监测》2011,26(11):899-902
目的研究浙江省湖州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湖州市2个疾病监测点资料,采用ICD-10进行恶性肿瘤编码分类,分别计算2006-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年龄特点以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06-2010年湖州市恶性肿瘤发病率258.35/10万,死亡率163.64/10万,男性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为肺癌、胃癌、肠癌、肝癌和乳腺癌,死亡前5位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和食管癌;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平均发病年龄为62岁,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预防控制以老年人为主,青少年时期要注意白血病;恶性肿瘤减寿前5位为肺癌、肝癌、胃癌、白血病和肠癌,减寿顺位与死因顺位不一致。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湖州市居民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多部门的重视和配合,制定可行的防治对策。有针对性的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早期的筛查,是降低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邵颖 《疾病监测》2016,31(9):761-765
目的 分析2010-2013年锦州市城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据,研究其死亡的状况及特征,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分类,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标准进行死亡率的标化,计算主要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YPLL)、减寿率(YP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结果 2010-2013年锦州市城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341.7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8.55/10万,占全死因比例为50.97%,YPLL为13 222.50人年,YPLLR为13.52,AYLL为3.51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男性死亡率为382.71/10万,女性死亡率为302.0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P0.05);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65岁以上人群中明显上升;心脏病居心脑血管疾病死因顺位之首,脑血管病居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减寿顺位之首,2010-2013年脑血管病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锦州市处在较高水平,是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应把中老年人作为疾病预防的重点人群,启动高危人群干预项目,并在全人群长期坚持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的双向策略来消除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肺癌一直高居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首位,阐明居民肺癌死亡状况及趋势变化对于制定防治策略十分必要.目的分析徐州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特征、死亡趋势及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设计回顾性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单位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象1990~2003年徐州市城区所有肺癌死亡病例3 890例.方法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专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等指标统计分析,描述1990~2003年徐州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特征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肺癌的粗死亡率.②潜在寿命损失年.③减寿率.结果①14年间,肺癌总计死亡3 890例,占恶性肿瘤总死亡数的27.43%,②年平均死亡率为28.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88/10万,居民肺癌死亡潜在寿命损失年合计24 230人年,③减寿率为1.19/1 000,标化减寿率为1.45/1 000,每例肺癌死亡造成潜在寿命损失6.23岁;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x2=575.70,P<0.01),男女性别比为2.311,20岁以后男女性年龄别死亡专率均呈指数关系递增.结论肺癌是威胁徐州市区居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较大,暴露于环境中致癌物量与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故应积极启动对其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7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期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计算伤害死亡率。 抽样进行死因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指标分析疏附县维吾尔族伤害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共调查死亡个案866例。 伤害死亡率为78.13/10万,占全死亡人数的13.74%,标化死亡率为79.20/10万。 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07.13/10万和48.10/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2.99/10万和44.19/10万。 伤害死亡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为3 978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40.00%。 伤害前3位死因依次是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溺亡。 1 ~ 岁组主要伤害死因为意外溺亡、意图不明的溺亡和道路交通事故;5 ~ 岁组为意外溺亡;15 ~ 岁组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跌倒;45 ~ 岁组为道路交通事故和跌倒;65 ~ 岁组为跌倒、道路交通事故和砸死。结论疏附县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且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壮年,伤害PYLL构成比较高,伤害已成为疏附县居民早死和劳动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组的主要伤害死因各异,应对不同年龄组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艳  刘庆敏  付文  刘冰  任艳军  徐珏 《疾病监测》2020,35(5):446-450
目的了解2006 —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COPD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6 — 2018年杭州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COPD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杭州市居民COPD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6 — 2018年杭州市居民COPD粗死亡率为74.1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55/10万,标化死亡率的APC为–9.52%,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 男性COPD粗死亡率为82.65/10万,高于女性的65.67/10万(χ2=860.713,P<0.001),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9.24%和?9.88%,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 农村标化死亡率为49.14/10万,城市为41.54/10万,APC分别为?8.06%和?10.15%,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且农村高于城市(χ2=8 487.052,P<0.001)。 2006 — 2018年,除<35岁和35~44岁组以外,各年龄段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2006 — 2018年期间杭州市居民COPD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应将农村、男性、老年人群作为COPD死亡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20年青海省调查地区居民死亡特征,掌握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2020年青海省死因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青海省居民总死亡率为613.60/10万(标化率813.94/10万);城市死亡率为607.79/10万(标化率722.26/10万);农村死亡率为647.95/10万(标化率844.03/10万);牧区死亡率为580.08/10万(标化率854.70/10万);牧区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农村,城市最低。 居民前6位的死因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报告死亡数的87.0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3.66%;主要慢性病PYLL占总PYLL的48.25%。 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9.87%,城市为15.74%、农村为21.12%、牧区为21.02%。 居民期望寿命为73.97岁,男性71.90岁、女性76.27岁。  结论   4类慢性病已成为青海城市、农村和牧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和PYLL是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主要目标,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按照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方案,对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开展以恶性肿瘤死亡为重点的死因回顾性调查,分析因主要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及其死亡构成。结果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人群恶性肿瘤两年平均粗死亡率为90.3/10万,年龄别标化死亡率为97.2/10万;恶性肿瘤是珠海市户籍人群总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死因,占总死因的比例为21.8%;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9.7/10万和71.6/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u=10.3,P<0.01);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增高的趋势;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其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0.9/10万、18.0/10万、8.7/10万、8.2/10万、8.1/10万。结论珠海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珠海市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癌种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等。  相似文献   

16.
刘峰  朱妮  邱琳  郁会莲 《疾病监测》2016,31(11):957-961
目的 了解陕西省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4年陕西省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居民死亡情况相关指标。结果 2014年陕西省居民总死亡率为579.10/10万,经死因回顾调查数据校正后死亡率为668.6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2=193.02,P0.05),不同年龄段的死因各有特点。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是造成2014年陕西省居民死亡前5位的原因。期望寿命男性为74.20岁,女性为79.26岁。而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则是导致2014年陕西省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前5位的疾病。结论 影响陕西省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提示慢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点关注并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自贡市居民2001~2009年伤害死亡原因,为自贡市制定伤害防制策略、措施及提出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1~2009年自贡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对死因别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9年自贡市伤害累计报告死亡10 957人,粗死亡率38.13/10万,标化死亡率36.07/10万。伤害死亡率以65岁以上老年人最高。前6位伤害死亡原因依次是:溺水、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合计占伤害死亡的76.55%。伤害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334 325.50人年,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PYLL)为34.67年,PYLL率为11.63‰,男性PYLL率高于女性。结论自2006年以来,自贡市居民伤害死亡呈上升趋势,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伤害死亡已成为影响自贡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自贡市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曾晶  邓颖  季奎  胥馨尹  张新 《疾病监测》2020,35(6):503-507
目的对四川省常住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 — 2018年四川省3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死亡数据。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 采用SAS 9.4软件计算分年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结果2014 — 2018年四川省居民死亡率分别为677.93/10万、694.56/10万、702.67/10万、705.29/10万和703.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55.26/10万、562.55/10万、529.57/10万、531.39/10万和502.10/10万,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四川省居民分系统前3位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排名前3位的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或肾脏病,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排名前3位的为肺癌、肝癌和食道癌,均有下降趋势,仅胰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四川省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虽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且居全国前列,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胰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5)中国分省结果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西藏的上报结果,进行死亡率、构成比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分析。 结果 2015年西藏居民粗死亡率为672.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 146.81/10万),男性高于女性。 3大类疾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76.27%),其次为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14.64%)和伤害(9.13%)。 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70岁组死亡率最高,为8 676.14/10万,5 ~ 14岁组死亡率最低,为83.94/10万。 居民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以三级医院为主,死亡地点以家中死亡为主。 结论 西藏居民死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各年龄别、性别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不同,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0 –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结直肠癌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0 –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因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等指标对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从2010年的14.40/10万上升至2015年的17.58/10万,上升22.08%(男性上升28.75%,女性上升14.14%);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从2010年的9.67/10万升至2015年的9.76/10万,上升0.93%(男性上升5.34%,女性下降4.64%);结直肠癌去死因期望寿命从2010年81.05岁增至2015年82.25岁,对期望寿命的损失从2010年0.24岁增至2015年0.30岁;结直肠癌造成的每10万人YLL从2010年154.75人年升至2015年173.06人年,上升11.83%(男性上升19.71%,女性上升2.19%)。 结论 北京市结直肠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对期望寿命的损失及造成的疾病负担逐年增加,提示结直肠癌是影响北京市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