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取食不同香蕉品种的香蕉假茎象甲雌成虫产卵量有一定差异。以取食广东香蕉2号、泰国蕉和孟加拉龙牙蕉的雌成虫产卵量较高。取食巴西蕉、粉蕉和Saba大蕉产卵量较少。以广东香蕉 2号、泰国香蕉和孟加拉龙牙蕉等香蕉品种假茎为食料的香蕉假茎象甲实验种群趋势指数较大 ,以巴西香蕉为食料的较小 ,以粉蕉、Saba大蕉为食料的最小  相似文献   

2.
以拟南芥NPR1基因家族成员蛋白序列为查询序列,在香蕉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香蕉NPR1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枯萎病菌侵染下的表达分析。共鉴定得到15个成员,将其命名为MaNPR1~MaNPR15。理化性质、保守功能结构域、重要的氨基酸残基及motif分析结果与其他物种所报道的有较高的一致度。香蕉NPR1基因家族成员种内进化树、基因结构及结构域的分类情况呈现出高度一致,表明了香蕉NPR1基因家族成员间有着明确的分工。种间进化树显示香蕉的NPR1基因分为3个分组,每个分组都含有拟南芥NPR1成员。主栽品种巴西蕉(Musa acuminata Colla. AAA group′Brazilian′)易感香蕉枯萎病,从巴西蕉CK及巴西蕉受枯萎病侵染2 d的根系转录组数据中综合表达量及表达趋势选定8个成员,并在巴西蕉与抗(耐)Foc TR4品种GCTCV-119中验证其表达模式。基因MaNPR4及MaNPR11在抗感品种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达,在抗病品种GCTCV-119中随着Foc TR4侵染时间延长表达量不断增加,而在感病品种巴西蕉中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表明MaNPR4及MaNPR11参与香蕉抗枯萎病过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香蕉NPR1基因进行香蕉抗枯萎病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内为了解香蕉幼苗叶片结构和生理情况,采用在人工模拟盐胁迫环境下,利用EGTA(Ca~(2+)螯合剂)、TFP(CaM拮抗剂)、LaCl_3(Ca~(2+)通道阻碍剂)、外源Ca~(2+)等试剂来阻碍或增强巴西蕉和粉蕉幼苗钙信号转导途径,测定两个不同品种香蕉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质膜透性,同时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盐胁迫下,EGTA、TFP、LaCl_3等钙信号阻碍剂处理使巴西蕉和粉蕉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且使其质膜透性显著增加,加剧了叶片组织结构破坏,盐伤害加重,而粉蕉抗性强于巴西蕉,其抗性更敏感,但在盐胁迫下,外源钙能维持细胞外形促使香蕉幼苗叶片正常,使盐胁迫的伤害得到缓解。说明钙信号系统对外源钙缓解盐胁迫对香蕉叶片的伤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抗感品种香蕉植株中内生细菌与香蕉枯萎病间的关系,从而为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基于16S rRNA的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分析健康和感枯萎病香蕉植株不同品种各组织,以及香蕉植株不同发病时间根组织中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抗病品种"农科一号"植株根、假茎、叶片各组织中内生细菌的种类基本都比感病品种"巴西蕉"的相应组织中的要丰富。感枯萎病香蕉植株根、假茎、叶片各组织中内生细菌种类基本都比健康植株各组织的丰富。在植株发病前、发病初期、再到发病后一个月的不同时期,对于抗病品种而言,其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都基本保持稳定,而感病品种则变化幅度较大。同时发现不同品种不同组织的内生细菌的优势种群有所不同,且不同品种健康和发病植株都存在一些特有优势种群。【结论】香蕉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植株中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更丰富且更稳定;感枯萎病植株中的内生细菌种类比健康的丰富;而且不同抗性品种中健康和感病植株内的优势种群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蕉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王正询  林兆平 《遗传学报》1994,21(6):453-462
本文对芭蕉属正蕉组内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野生种和包括香蕉,大蕉在内的二倍体和三倍体食用栽培蕉,共18个材料进行了核型比较分析,对其中5个重要的栽培蕉品种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观察,从核型、染色体配对以及染色体 特殊分离行为等3个方面得到的证据表明,并非所有香蕉才同源三倍体,有一些香蕉品种的3个染色体组之间同源程度很低, 通过对一些特征染色体的分析,推测这种香蕉的单染色体组很可能来自BB野生蕉、大蕉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3个品种(AAA基因型)的淀粉颗粒形状及大小进行观察,并测定果实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风味物质的含量,以揭示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结果显示:(1)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淀粉颗粒的形状分别为不规则三角形、圆形、棒形,大小分别为8.20~35.70μm、6.90~29.80μm、5.47~23.80μm。(2)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总淀粉含量分别为(66.93±2.48)%、(90.38±2.46)%、(48.91±2.49)%;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0.48±1.09)%、(21.48±1.08)%、(14.67±1.10)%;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46.45±1.85)%、(68.90±1.25)%、(34.24±1.45)%;且3个品种总淀粉、支链淀粉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Vc含量分别为(15.54±1.10)、(17.63±1.14)、(16.76±1.03)mg/100g F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5.50±0.22)%、(15.67±0.30)%和(16.17±0.30)%;糖/酸比分别为2.75∶1、2.74∶1、3.15∶1;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3个品种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巴西蕉和宝岛蕉糖/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同一基因型(AAA)不同品种香蕉果实的淀粉形状、大小、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为解释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巴西蕉’和‘宝岛蕉’花芽分化期响应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侵染的转录组进行分析,获得了大量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以‘巴西蕉’和‘宝岛蕉’花芽分化期根部组织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测定了10个与特定抗病机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0个基因在‘巴西蕉’和‘宝岛蕉’花芽分化过程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量存在差异。与对照‘巴西蕉’相比,除laccase-4(A)基因在‘宝岛蕉’中的表达量明显下调外,laccase-4(B)、periplasmic beta-glucosidase precursor、glutathione-S-transferase Cla47、class Ⅲ peroxidase 136 precursor、peroxidase N、similar to T-phylloplanin、snakin-1、putative chitinase及cellulose synthase catalytic subunit 12等9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上调,其中peroxidase N基因的表达量呈极显著上调,相对表达量约为‘巴西蕉’的1 682倍。10个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宝岛蕉’花芽分化期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为进一步探讨‘宝岛蕉‘复杂的抗病防御反应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南天黄'' ‘中蕉9号'' ‘红香蕉''三个香蕉品种为材料,研究土壤淋施硒酸钠溶液对香蕉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叶片MDA、脯氨酸、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每株0.25、0.50 g施硒处理能显著促进三个香蕉品种株高的增长,对‘南天黄'' ‘红香蕉''基茎围的增长促进作用显著,对‘中蕉9号''基茎围促进作用不显著。(2)施硒对植株营养生长过程中叶片MDA含量的影响较小,仅在部分时间段MDA含量显著升高或降低; 每株0.25、0.50 g的硒酸钠处理能显著降低三个香蕉品种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施硒对香蕉叶片中硒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施硒浓度越高,叶片中硒含量也越高。(3)施硒能显著提高各香蕉品种单株产量,对‘中蕉9号'' ‘红香蕉''单果重促进作用显著,对‘南天黄''单果重促进作用不显著; 每株0.25 g施硒处理,‘中蕉9号''的单株产量为24.38 kg、单果重为165.86 g,分别比对照高出了12.80%、14.69%。(4)土施适宜浓度的硒酸钠能提高香蕉果实中维生素C、钾含量,‘南天黄'' ‘中蕉9号'' ‘红香蕉''三个香蕉品种施硒后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12.7、13.9、10.6 mg·100g-1,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72%、18.84%、29.39%; 钾含量最高可达349、279、397 mg·100g-1,比对照分别提高29.62%、33.28%、47.77%。(5)硒处理浓度越高,果实中硒含量也越高; 对照处理的香蕉果实硒含量未达到富硒标准,每株经0.25、0.50 g硒酸钠处理后三个香蕉品种的果实硒含量均达到富硒标准。综上认为,土壤淋施硒酸钠溶液能提高香蕉果实中的硒含量,促进香蕉植株生长、提升果实品质,且对降低叶片中MDA和脯氨酸含量具有一定影响,但对不同香蕉品种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富硒香蕉的生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野生蕉是香蕉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为了分离野生蕉中的抗病基因类似序列,根据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eotide binding site,NBS)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域设计简并性引物,以经过鉴定的抗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野生蕉(Musaacuminata)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过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了6个500bp左右的RGAs片段。其中有2个RGA(WNB1和WNB2)具有NB—ARC保守结构域特征,并且WNB1具有连续的ORF。其余4个RGAs(WST1、WST2、WST3和WST4)均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域特征,且WST3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抗叶斑病基因Xa21同源性很高。用半定量PCR分析枯萎病菌诱导后野生蕉叶片中RGAs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WNB1和WST3受枯萎病菌诱导后表达量增强,这表明wNB1和WST3的表达可能与香蕉枯萎病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与大蕉(Musa ABB cv. Dongguandajiao)抗枯萎病的关系,利用 RT-PCR 和 RACE技术克隆了大蕉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全长 cDNA。此 cDNA 长 1 300 bp,包含一个长为 1 191 bp,编码 397 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 PAL 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 89%,将此基因命名为 M-PAL。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大蕉中存在一个包含 4-5 个 PAL基因的基因家族,将此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pET32(a )中,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与推导的相一致,并且表达的蛋白质表现出 PAL 酶活性。对接种香蕉枯萎病菌 4 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bense (FOC) race 4 )后大蕉叶片中 M-PAL基因的转录谱进行研究表明,在接种枯萎病菌后,M-PAL基因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提高,因此推测 M-PAL基因的表达可能与香蕉枯萎病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从香蕉中克隆了一个水通道蛋白(AQP)基因MaPIP2-6。序列分析表明,MaPIP2-6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849bp,编码282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MaPIP2-6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其它植物中AQP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与水稻OsPIP2-6的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表明,MaPIP2-6基因定位在细胞膜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甘露醇和高盐胁迫处理下,MaPIP2-6基因在巴西蕉和粉蕉中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在处理早期表达量轻微下降,随后被诱导并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在低温和ABA处理下,MaPIP2-6基因在巴西蕉和粉蕉的表达趋势相反,低温处理47h时,巴西蕉的MaPIP2-6表达量显著降低,而粉蕉无显著变化,但在其他时间点,巴西蕉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粉蕉显著降低。ABA处理下,MaPIP2-6基因在巴西蕉被诱导,而在粉蕉被抑制。研究认为,MaPIP2-6可能参与了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MaPIP2-6基因的功能鉴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芥蓝miR156a家族进化特性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RNA广泛参与植物的发育过程。芥蓝形态多样,叶片发育因品种而异。为了解miR156a家族的进化特性及其在芥蓝叶片发育中的表达模式。该研究对芥蓝miR156a成员及其前体pre miR156a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芥蓝叶形的差异,并采用qRT PCR方法分析芥蓝不同组织部位中pre miR156a的表达水平、以及叶形相似的芥蓝品种‘翠宝’和‘改良香菇’中不同类型叶片的pre miR156a成员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芥蓝miR156a家族成员和pre miR156a 3p_1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二级结构预测发现pre miR156a每个成员均能形成茎环结构并包含2~3个miR156a成员序列;靶基因预测显示miR156a 5p和miR156a主要靶向SPL,而miR156a 3p_1则靶向CTPS等不同的基因。(2)‘翠宝’和‘改良香菇’芥蓝的叶形最为相似,qRT PCR分析显示,pre miR156a在‘翠宝’营养生长期的叶片中高度表达。(3)pre miR156a成员在‘翠宝’和‘改良香菇’不同类型叶片中差异表达,pre miR156a主要在成熟叶和菇叶中表达,而pre miR156a 3p_1和pre miR156a 5p在第一片真叶中表达量更高。(4)靶基因分析的结果在不同品种中呈现不同趋势,‘翠宝’成熟叶中SPL10/15高表达,SPL2表达量降低;‘改良香菇’中SPL10在成熟叶和菇叶中表达降低,SPL15在菇叶中高表达,SPL2在不同类型叶片中表达无差异。研究认为,miR156a成员及其靶基因SPL2/10/15可能参与调控芥蓝叶片发育,不同品种中作用的靶基因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各品种芥蓝叶片发育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同源序列法克隆了中山大蕉中的MuNPR1-1和MePR-1基因,RT-PCR分析了MuNPR1-1和MePR-1基因对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的应答反应,结果表明抗病的中山大蕉幼苗叶片经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接菌诱导后,MuNPR1-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诱导后12 h达到最高,高表达持续到24 h,在72 h降到接近起始状态,病原相关蛋白MePR-1基因的表达在24 h达到最高,48 h开始下降,72 h又恢复到起始水平。而感病的粉蕉中MuNPR1-1在0、12和24 h无明显变化,在48-72 h表达增加,病原相关蛋白MePR-1基因的表达在0、12和24 h无明显变化,在48-72 h有增加,但表达强度低于中山大蕉。这表明了抗病的中山大蕉的MuNPR1-1基因对病原菌信号分子的反应比感病品种粉蕉敏感,有助于激活下游防卫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miRNA遍及生命体的发生、发育、分化和死亡的过程。它在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各个阶段中起到调控癌基因作用。miRNA在垂体腺瘤中异常表达,且影响垂体腺瘤的增殖、侵袭及凋亡情况。本研究通过探讨miRNA家族中的miR-26a在垂体腺瘤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垂体瘤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依据,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20例,取其组织及采集血清标本:年龄在20-74岁(平均50岁),术前均未进行任何治疗。既往无内分泌疾病的正常死亡人的垂体组织及其血清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方法分别检测垂体腺瘤病人和正常人组织及血清中的miRNA-26a的表达情况。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Mann—WhitneyU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iRNA-26a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2.30,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3.38,垂体腺瘤患者血清中miRNA-26a的表达表达量为25.04,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量为24.95,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垂体腺瘤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中miRNA-26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组织中miRNA-26a的高表达与血清学检测miRNA-26a的正常表达,为预防脑垂体腺瘤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miRNA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苎麻纤维伸长期和胞壁加厚、端壁溶合期的中苎1号苎麻韧皮组织为材料的miRNA芯片中筛选出3个差异表达的miRNAs:miR1450、miR156h和miR172b1.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3个差异表达miRNAs在4个苎麻纤维发育时期(苎麻纤维分生期,纤维伸长期,胞壁加厚端壁融合期和纤维成熟期)的韧皮组织以及花、叶、根和地下茎等组织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miRNA在苎麻纤维伸长期和胞壁加厚端壁融合期的表达量均为差异表达,进一步验证了芯片结果,其中mi1450在纤维成熟期表达量最高,在纤维伸长期的表达量最低;mi156h在花、地下茎、根和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4个苎麻纤维发育时期;mi172b1在纤维分生期的表达量最高,在花中的表达量最低.本研究建立了苎麻miRNA的茎环RT-PCR检测体系,为进一步研究miRNA在苎麻纤维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帝王蕉和粉蕉幼苗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种香蕉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多;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并未持续上升,而是重度胁迫低于中度胁迫,但仍高于对照和轻度胁迫。干旱胁迫后,除帝王蕉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外,帝王蕉根系可溶性蛋白质、粉蕉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在3个胁迫程度下增加幅度均大于叶片增加幅度,且粉蕉较帝王蕉更能适应干旱胁迫环境。本文将为香蕉抗旱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Southern杂交、ELISA分析等方法,研究了crylA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遗传与表达。结果表明,crylA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呈单位点显性基因遗传。crylA杀虫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不同株系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转基因玉米同一植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也明显不同,在叶片,苞叶等绿色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髓、花粉等非绿色组织中的表达量;在玉米叶片中的表达量随着发育期的推进有上升的趋势,在研究的3个转基因工程株系中,crylA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在R2、R3、R4代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cry1A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遗传与表达(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Southern杂交、ELISA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cry1A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遗传与表达。结果表明 ,cry1A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呈单位点显性基因遗传。cry1A杀虫蛋白在转基因玉米不同株系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 ;在转基因玉米同一植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也明显不同 ,在叶片、苞叶等绿色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髓、花丝等非绿色组织中的表达量 ;在玉米叶片中的表达量随着发育期的推进有上升的趋势 ;在研究的 3个转基因玉米株系中 ,cry1A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在R2 、R3 、R4代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Southern杂交、ELISA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cry1A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遗传与表达.结果表明,cry1A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呈单位点显性基因遗传.cry1A杀虫蛋白在转基因玉米不同株系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在转基因玉米同一植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也明显不同,在叶片、苞叶等绿色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髓、花丝等非绿色组织中的表达量;在玉米叶片中的表达量随着发育期的推进有上升的趋势;在研究的3个转基因玉米株系中,cry1A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在R2、R3、R4代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有机酸是影响香蕉果实风味的主要物质之一。本研究以不同基因型的巴西蕉(AAA)和粉蕉(AAB)果实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不同发育及成熟时期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及其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巴西蕉和粉蕉果实中均检测出8种相同的有机酸组分,此外巴西蕉中还检测到了酒石酸,而粉蕉中未检出。随着果实发育,巴西蕉总有机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而粉蕉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巴西蕉和粉蕉可食期果实各有机酸组分含量及其构成比例也存在明显差异。巴西蕉以积累奎尼酸、苹果酸和富马酸为主,三者占总有机酸的比例分别为23.84%、18.71%和17.09%;粉蕉以柠檬酸、奎尼酸和苹果酸为主,分别占总有机酸的34.10%、27.27%和16.75%。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香蕉果实风味形成以及有机酸代谢途径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