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病因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对37例经胃镜、结肠镜均未发现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资料。结果胶囊内镜对OGIB检出率89.2%(33/37),诊断阳性率56.8%(21/37)。患者顺应性良好,本组仅1例出现胶囊滞留,余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的、简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临床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感任何不适,其中6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7.3%。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老年人小肠病变检查,以其安全,操作简便,影像记录全面、能进行全小肠段检查的优点,成为老年人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70例,上述患者均行消化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通过幽门时间为(56.3±4.9)min;胶囊内镜在小肠内检查时间为(294.1±39.4)min;胶囊内镜在体内工作时间为(534.4±40.7)min。本组70例患者中,38例患者检出病变,病变检出率为54.3%。其中13例患者有两种以上病变。结论胶囊内镜能够较好的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相关病因做出诊断,诊断价值高,且安全,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临床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感任何不适,其中6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7.3%。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老年人小肠病变检查,以其安全,操作简便,影像记录全面、能进行全小肠段检查的优点,成为老年人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2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21例行胶囊内镜检查,肠道血管畸形9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息肉2例,空肠炎症1例,阴性7例,病变检出率为66.7%(14/21例)。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安全,无创伤性,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胶囊内镜在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敏  范红  何旭  周雁  王芸  万平 《云南医药》2007,28(3):215-2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在16例患者中检出小肠病变13例(81.26%),其中明确出血原因或部位者10例(62.5%),3例发现病变但不能肯定出血是否与此有确切关系。在明确出血原因或部位的10例病人随后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6例行剖腹手术,结果与胶囊内镜诊断所提示的出血部位或原因相吻合,另有2例近期内无消化道出血病人未检出病变。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特别是近期有活动性出血病人有较高的检出率,安全无创,可以作首选的检查方法,结合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可弥补其检查中的不足,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4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共检出病变37例,阳性检出率为88%。包括血管畸形27例,小肠间质瘤1例,新鲜出血3例,小肠溃疡4例,小肠多发异常隆起1例,小肠钩虫病3例,小肠憩室1例,非特异性炎症11例,其中14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病变。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以来,能够较好的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相关病因做出诊断,其安全性高、顺应性好,并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耐受性、并发症。方法对6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45例胶囊内镜下发现异常,36例明确为出血病灶。包括克罗恩病15例,间质瘤5例,晚期肿瘤3例,新鲜出血10例,血管瘤3例,62例受检者均耐受良好,6例出现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率,易耐受,胶囊滞留是其主要并发症,易发生于克罗恩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应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0例。结果 30例患者中,检出病变24例,其中小肠溃疡10例,小肠腺瘤2例,腺癌2例;血管病变3例,寄生虫1例,小肠息肉2例,肠结核1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3例。检查阳性率80%。结论 OMOM胶囊内镜安全,无痛苦,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优于既往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道血管畸形5例,小肠克罗恩病4例,小肠间质瘤4例,小肠溃疡1例,回肠非特异性炎1例,病变检出率为75%(15/20)。部分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13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75例,非老年组62例,采用胶囊内镜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老年组患者小肠转运时间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血管病变阳性诊断率高于非老年组,而克罗恩病阳性诊断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检查手段中胶囊内镜安全性及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宇龙  王农荣  程海涛 《江西医药》2011,46(10):921-923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胶囊内镜检查组和小肠造影检查组,进行病变阳性检出率的分析比较。结果胶囊内镜检查组检出病变55例,阳性检出率79.7%(55/69),小肠造影检查组中,共发现小肠病变7例,阳性检出率为11.5%(7/61)。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指经过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后病因仍未明确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于小肠病变所致。由于解剖特点和检测手段的限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尤其是小肠病变)一直是消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笔者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门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77例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3例经胃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胰腺肠癌相关抗原(CA199)偏高等3组患者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诊断分析结果。结果 123例均完成检查,其中3例(2.4%)出现胶囊滞留,其他胶囊均排出体外。共检出小肠病变81例(65.9%),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阳性率为78.9%,慢性腹痛腹泻组阳性率6 1.6%,不明原因消瘦或CA 199偏高组阳性率为6/12。结论胶囊内镜对可疑小肠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腹泻患者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检查过程相对安全、舒适、无创,但使用过程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2A型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评价胶囊内镜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受检者进行了18次胶囊内镜检查,成功18次,成功率为100%。未见并发症出现。胶囊内镜在胃内平均滞留时间为36min,小肠内滞留时间平均为344min,18例在检查结束后胶囊内镜顺利排出体外。检出16例小肠病变,包括小肠肿瘤,小肠黏膜糜烂,克罗恩病,小肠黏膜血管扩张,空肠活动性出血,小肠静脉瘤。病变检出率为88.9%。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检查成功率高,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阳性率较小肠气钡造影、血管造影为高,且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产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4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共检出病变39例,包括血管畸形22例,小肠肿瘤5例(间质瘤2例,小肠癌2例,淋巴瘤1例),新鲜出血3例,小肠多发及孤立溃疡3例,小肠钩虫病2例,小肠糜烂2例,Meckel憩室1例,结肠息肉1例。结论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率可达84.8%,安全且易被患者接受,成为了这类疾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肖红英 《北方药学》2012,(10):108-109
目的:总结42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对患者检查前指导、做好物品准备及术中配合、对术后护理进行有效干预,探索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进行的42例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42例患者中,检查出有阳性结果的共25例,本组病员阳性率为59.5%。42例患者胶囊均自然排出体外,无滞留体内并发症发生。结论:OMOM胶囊内镜作为4代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也至关重要,关系到病员能否顺利通过胶囊内镜检查。护士熟练掌握胶囊内镜工作原理,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检查成功的必要条件[1]。  相似文献   

18.
柏健鹰  王沂芹  郭红  张朋彬  王雷  樊超强  叶秋  赵晓晏 《重庆医药》2009,38(15):1921-1922,1925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354例患者因黑便或便血就诊。其中152例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202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病变检出率为82.24%(125/152),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1.78%(145/202)。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P〈0.05)。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因诊断准确率(85.1%)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31.2%)(P〈0.01)。除2例患者未完成胶囊内镜外,其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诊断价值,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但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8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分析其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及临床意义.结果 胶囊内镜的总阳性检出率为36.00%(46/128),A组和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8.62%(17/29)和2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耐受性、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血管畸形4例,小肠肿瘤3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为空肠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空肠胃黏膜异位1例),小肠钩虫病1例,检查阴性2例,出血影响观察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病灶检出率较高,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作为该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