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不当或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手术病人的皮肤损伤,一旦发生既增加了病人不必要的痛昔,又有可能造成医患纠纷。因此,分析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手术安全的重要构成,应当予以重视。手术病人皮肤损伤比较多见的有电刀灼伤、碘酊灼伤及术中压疮等。  相似文献   

2.
对本院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63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除1例中转开腹患者,其余162例均成功完成LC术,手术时间44.6±12.7min,术后住院时间3.6±0.7d;术后并发症共计7例(4.3%),其中胆管损伤2例,胆漏3例,出血2例,结石残留并发感染1例。LC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多数源于病例选择不当或术中操作失误等可控因素。重视术前、术中、术后的影像学检查和监控,谨慎选择病例,加强术者专业技能培训,是预防LC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11年来开展LC12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结果胆道损伤8例,胆道损伤发生率0.66%。损伤原因为:病理性异常5例,解剖变异2例,技术因素1例。结论规范腔镜医师培训,提高腔镜操作技术,严把手术质量关,避免自信盲目,重视解剖变异、病理性异常的术式选择是防止LC胆道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院地处海拔 36 5 8m的拉萨市 ,自1991~ 2 0 0 1年我院共处理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 12例。现就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 ,均为世居藏族 ,男性 4例 ,女性 8例 ,年龄 35~ 6 6岁 ,平均 40 1岁。发病原因 :12例患者均患胆囊结石 ,其中  相似文献   

5.
许琳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114-115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实施胸、脑、普、矫外科手术8050例,对手术体位安置中较常见的护理不当致3例副损伤的部位、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道手术胃肠道损伤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10月到1998年6月,共行腹腔镜胆道手术4600例,发生胃肠道损伤5例(011%)。其中,胃损伤1例(0022%),十二指肠损伤2例(0044%),横结肠损伤2例(0044%)。分别于术中和术后早期发现,采取中转开腹和腹腔镜或再次腹腔镜处理,均取得满意效果。从而提出,对于腹腔镜外科医师,必须要有熟炼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手术结束时,要重视对手术创面的全面仔细检查。损伤发生后,应及时正确处理,以减少病人痛苦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代妇产科手术常见副损伤的发生特点,找出近年来妇产科手术常见副损伤的原因,以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5年妇产科手术常见副损伤(主要有输尿管瘘、膀胱瘘、肠损伤和切口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近十年妇产科手术常见副损伤原因变化。结果:2006~2010年造成膀胱瘘的原因主要为会阴侧切术,输尿管瘘的原因主要为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011~2015年造成膀胱瘘的原因主要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造成输尿管瘘的原因主要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肠损伤及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我院腹腔镜的开展,开腹手术造成的损伤已明显下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造成妇科手术副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惠珍  钟晓珊  陈丽娇 《全科护理》2012,10(13):1167-1168
分析手术体位采用截石位病人引发副损伤的原因,包括周围神经的损伤、皮肤压伤、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体位性低血压、下肢血栓的形成、肩部疼痛等,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再手术原因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近期再手术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LC术后近期再手术7例临床资料。结果:LC术后近期再手术原因:腹腔内出血2例,胆漏2例,肝外胆管损伤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胆囊癌术中漏诊1例。结论:完善术前检查,规范手术操作与加强术后观察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再术率。  相似文献   

10.
体位安置在手术中十分重要.本文就常见的手术体位安置问题展开讨论.主要介绍各种常见体位如何正确安置,及这些常见体位有时引起损伤的原因及如何避免由于体位问题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996年至2007年28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11例胆管损伤的原因,损伤的部位进行探讨。其中解剖病理因素7例,操作因素4例。损伤部位:胆总管6例,肝总管4例,右肝管1例。结果9例经中转开腹8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支撑。1例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加支撑。LC术后因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再手术发现胆管损伤2例,其中胆总管及肝总管损伤各1例。1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支撑。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术加T管支撑。结论掌握好中转开腹时机是避免LC胆管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无胆管损伤的经验。结果:胆管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及客观原因,包括胆道局部病理因素,解剖异常及电灼伤等,规范和细致的操作,术中胆道造影可有效的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提高医生对胆管损伤的警觉性,从引起胆管损伤的原因着手,术中解剖清晰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越来越被广泛地用于临床,随着手术难度增加,手术并发症也相应增多〔1〕。据国外文献报道,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22%~1.54%〔2〕。Brosens等〔3〕综合了1990年至2002年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消化系统损伤的相关文献,报道诊断性腹腔镜及小型腹腔镜手  相似文献   

14.
胆道疾病是常见病,常需手术治疗。而在各种腹部外科手术中,以胆道手术的再手术率最高,又由于其再手术原因复杂,手术方式繁多,故胆道再手术已成为胆道外科的一个特殊问题。本院1995年2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胆道再手术患者78例,现将其再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组腹腔镜手术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的应用在妇科,外科以及胸外科等领域.总结了我科近年来开展的657例腹腔镜手术,其中就出现出血并发症的22例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科1994年2月∽1997年2月,经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LC)580例,无1例发生肝外胆管损伤。本文就LC胆管损伤预防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被公认为胆囊手术的金标准。随着LC的普遍开展,有关胆管损伤的报告越来越多,因而对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十分重要。我院自1999年10月 ̄2005年6月,为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428例,其中发生胆管损伤8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预防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胆管损伤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5 ̄67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史1 ̄20年;其中在前B超提示萎缩性胆囊炎2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伴颈部结石嵌梗2例。1.2胆管损伤类型胆总管横断伤2例,肝总管损伤…  相似文献   

18.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年多来的425例腹腔镜手术病例情况。结果:中转开腹13例,中转开腹率3.1%。其中止血困难5例,未预计的卵巢恶性肿瘤3例,输尿管、膀胱损伤2例,盆腔严重粘连2例,腹膜代阴道失败1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大血管损伤止血困难;未预计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损伤;盆腔严重粘连;实施新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中5例为双极电凝热损伤输尿管,3例由于钳夹子宫动脉误夹导致输尿管损伤,1例在缝合阴道侧后壁时损伤膀胱入口处输尿管。9例经适当处理后均痊愈。结论妇产科医师必须熟悉局部解剖,提高术者手术技巧,防止过多的电凝止血,适时中转开放手术可以减少输尿管损伤的发生。输尿管损伤后应尽早恢复输尿管的通畅性,保存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1.1 原因 头静脉沿胸大肌、三角肌问沟走行,在锁骨下方穿喙锁筋膜进入腋静脉,由于三角肌前缘及胸大肌上缘组成肌问沟是潜在的,并有皮下脂肪覆盖,所以实际上并不明显,如果在肩锁部下方脂肪组织中盲目寻找头静脉,不仅容易将其损伤而且还可能损伤与头静脉伴行的淋巴管,破坏了上肢淋巴回流的辅助通路.使上肢淋巴回流受阻而发生或加重上肢的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