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颖  晏继梅 《现代护理》2005,11(11):825-826
目的探讨上颌窦穿刺后新的止血方法。方法将110例进行上颌窦穿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穿刺点压迫止血,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腔填塞棉片止血。对两组患者同样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比较两种止血方法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实验组止血时间最短6分钟,最长16分钟,平均8.47分钟,其中〈10分钟39例,10~20分钟16例;对照组止血时间最短8分钟,最长20分钟,平均14.15分钟,其中〈10分钟10例,10~20分钟45例。实验组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9.97,P〈0.01。结论穿刺点压迫止血法效果优于鼻腔填塞棉片止血法,上颌窦穿刺拔针后宜采用穿刺点压迫止血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鼻孔出血气囊压迫止血疗效及护理。方法70例后鼻孔出血患者,35例采用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35例采用传统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对照组)。两者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种填塞方法均能达到止血目的。但采用气囊压迫止血患者,疼痛、全身反应明显低于凡士林纱条组。两组对照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采用气囊压迫止血,操作简单,疗效好,患者痛苦少,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llen试验阴性并经桡动脉路径行介入治疗患者280例,按止血方法随机分为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170例和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110例,对比分析两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压迫侧拇指血氧饱和度、术侧手掌肿胀程度及压迫处局部皮肤缺血坏死情况等。结果: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止血效果为100.0%、常规组9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初始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两组术侧手掌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手远端血供均无影响;术后常规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P<0.05),两组均无压迫处局部皮肤缺血坏死、严重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对经桡动脉路径介入术后止血效果好,压迫时间短,手肿胀发生率低,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介入治疗术后不同止血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需经股动脉行肝脏介入治疗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绷带沙袋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股动脉途径行肝脏介入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皮下瘀斑、皮肤水泡及破损。两组患者在止血时间、制动时间、术后护理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皮下瘀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是值得推广的方法,但要注意预防穿刺处皮肤发生水泡和破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应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的止血效果.方法:将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610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常规组291例和实验组319例,常规组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实验组采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时间、术肢手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局部组织坏死及过敏情况等.结果: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P<0.01);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常规组12例患者对绷带过敏,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对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效果好,压迫时间短,切口易观察,手部肿胀发生率低,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使用自制压迫腹带压迫切口止血的效果和优点.方法 选取90例腹股沟疝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自制压迫腹带压迫止血,对照组使用普通沙袋压迫止血,观察2组患者使用后的切口压迫效果、切口渗血情况及患者使用后的反馈意见.结果 与普通沙袋压迫止血相比,使用自制压迫腹带压迫切口止血效果好,患者舒适度高(P〈0.01).结论 自制压迫腹带压迫切口止血效果好,患者舒适度高,并具有不易滑脱、便于清洗且符合院感要求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马倩  轧春妹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72-2074
目的评价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对肝癌介入患者术后股动脉穿刺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住院肝癌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在介入术后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带进行止血;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手工压迫加沙袋压迫止血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压迫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以及局部渗血、血肿形成、皮肤瘀斑、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带后,穿刺部位止血时间以及制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局部渗血和血肿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压迫局部皮肤瘀斑情况,观察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带止血整体效果优于常规手工方法,但是会因压迫力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皮肤损伤,提示及时松解将会减少局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充气止血绷带联合壳聚糖敷料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入路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3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充气止血绷带止血,试验组应用充气止血绷带联合壳聚糖敷料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压迫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压迫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应用充气止血绷带联合壳聚糖敷料压迫止血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充气止血绷带止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压迫止血法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绷带压迫止血组和动脉压迫止血组,并对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动脉压迫止血器组腰背酸痛、术肢疼痛、腹胀、排尿困难、烦躁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绷带压迫止血组(P<0.05),而术后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TAE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恰当的压迫止血方式,为减少皮下渗血和血肿、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分别采用透明胶带纸卷压迫止血法与指压纱布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进行压迫止血,并对两种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止血时间、出血量及皮下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指压纱布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止血时间、穿刺...  相似文献   

11.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童辉  肖竣  佘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30-1031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2例经股动脉介入检查术后的患者,将手工压迫止血175例作为对照组,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227例作为试验组;另117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术后即刻压迫止血的61例患者作为治疗即刻组,术后2h压迫止血的56例患者作为治疗2h组。比较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检查术后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术后2h压迫止血组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治疗即刻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止血时间,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在介入治疗术后2h应用可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脑血管造影术(DSA)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传统绷带压迫法止血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传统绷带加压包扎止血组(76例)和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鞘管部位渗血、血肿形成、迟发出血、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腰背酸痛、术肢疼痛、腹胀、排尿反射及烦躁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减少术后穿刺局部的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患者卧床时间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适宜的压迫止血时间。方法54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患者,使用TRBand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按止血减压时间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180例,观察三组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的并发症。结果B组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肢体远端紫绀、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A、c组少(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皮肤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将我院实施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充气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桡动脉穿刺点不良情况、穿刺侧手指发绀或肿胀情况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不良情况(出血和血肿、麻木、桡动脉闭塞、皮肤破损等)发生率,穿刺侧手指发绀或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采取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安全性及舒适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压迫止血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弹力绷带加纱布块压迫止血法,观察组给予无菌棉球加创可贴结合指压法。观察比较两组1年内动静脉内瘘止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菌棉球加创可贴结合指压法可有效缩短血液透析患者止血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保护动静脉。  相似文献   

16.
自制弹力绷带用于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损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恢复活动、并可缩短住院时间等。为了配合该项技术,有效方便地进行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2005年5月,笔者设计制作了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弹力绷带,经过200例患者的使用,效果满意,现将其材料与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方法:为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止血,分别为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纱球直接指压法,为每位患者连续采用每种方法10次,共520次.比较两种方法的压迫止血效果.结果:两种压迫止血方法止血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2,P<0.01;χ2=6.24,P<0.05).结论:纱球直接指压法止血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简单、安全、有效的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不同填塞方法治疗后鼻孔出血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鼻孔出血病人采用不同填塞法疗效的差异。方法:分析1998-2003年间228例后鼻孔出血患者,116例采用气囊压迫止血法(研究组),112例采用传统锥形凡士林纱栓子填塞止血法(对照组),两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种填塞方法均能达到止血目的,但采用气囊压迫止血法的患者主观症状和反应明显轻于用传统锥形凡士林纱栓子填塞者。结论:采用气囊压迫止血,操作简单,疗效好,病人痛苦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压迫器在肝功能衰竭患者股静脉置管拔除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股静脉置管的20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股静脉置管拔管后采用自制静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压球按压加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压迫止血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迫止血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静脉拔除后采用自制静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降低出血并发症发生,止血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0例患者术后采用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桡动脉止血装置加压时间根据患者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药物的使用情况调整。本组均止血成功,局部并发症包括疼痛、血肿、迷走反射、神经及皮肤损伤。结论:桡动脉压迫止血装置能安全止血且不影响患者活动,把握合适的压力和压迫时间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