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海马区血红素氧化酶 1(HO 1)的表达 ,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7日龄SD仔鼠 72只 ,随机分为HIB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观测两组在不同时间点海马区HO 1mRNA及蛋白阳性细胞数量变化 ;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检测凋亡的脑细胞。结果  1.HIBD组右侧海马HO 1mRNA表达 4h开始升高 (P <0 .0 5 ) ,12h达高峰 ,4 8h开始略有下降 ,72h后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HO 1蛋白表达与HO 1mRNA表达变化规律相一致。 3.凋亡检测发现 ,HIBD组右侧海马 12h凋亡细胞数增加 ,2 4h已有明显细胞凋亡 (P <0 .0 1) ,72h凋亡细胞减少 ,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HO 1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 ,可能参与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脑内 μ calpain的活化、其他相关因子表达变化的时程及相互关系 ,进一步研究HIBD的发病机制。方法 HIBD模型采用改良的Rice法。应用Westernblot法半定量测定缺氧缺血 (HI)后 0、1、2、4、12和 2 4h大脑皮层和海马μ calpain、c Fos、c Jun、HSP70和HSP2 7的表达。蛋白浓度测定采用改良的Bradford法。结果 新生大鼠HI后 μ calpain裂解为 76和 80两个片段 ,两者比值在HI后显著提高 ,以海马更为明显 ,其中皮层在 2 4h、海马在 12h达到高峰。c Fos在HI后 2~ 12h海马显著高于皮层 (P <0 0 5 ) ,2 4h海马却低于皮层 (P <0 0 5 ) ;c Jun则 0~ 1h海马高于皮层 (P <0 0 5 ) ,4h以后皮层均高于海马 (P <0 0 5 ) (其中 12h差异无显著意义 )。c Fos和c Jun在HI后呈上升趋势 ,无论皮层或海马均在 2~ 4h达到高峰 ,以后渐下降 ,但 2 4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 ,c Fos在 1,2 ,4 ,12和 2 4h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c Jun在 0 ,1,2 ,4 ,12和 2 4h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HSP70在HI后 0h皮层显著高于海马 (P <0 0 5 ) ,1h海马显著高于皮层 (P <0 0 5 ) ,4h后皮层又均高于海马 (P <0 0 5 ) ;HSP2 7则HI后 1~ 2 4h海马均显著高于皮层 (P <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机制。方法  5 6只 7日龄SD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组。制备HIBD并再灌注模型。多普勒监测血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 (p CREB)在HIBD不同再灌注时期海马区的表达。Thionin染色及Turnel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HIBD再灌注 3、2 4h仔鼠右侧海马各区p CREB表达达高峰 ,7d后降至对照组水平 ;对照组两侧 p CREB有基础表达 ,但无差别。检测凋亡发现 :右侧海马锥体细胞在HIBD再灌注 2 4h后已有明显凋亡 (P <0 .0 1) ,但 7d后神经元无明显丢失。假手术组海马极少数神经元凋亡。结论 p CREB可能是神经元HIBD后修复、存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缺氧缺血新生猪脑线粒体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实验性缺氧缺血后新生猪不同时段脑线粒体DNA8003bp损伤,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能量代谢障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将3日龄新生猪(n=5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实验0,24,48,72h组。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置于8%氧气2h制作HIBD动物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取各组动物左侧大脑海马区皮质提取脑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LXPCR方法扩增检测200bp及8003bpmtDNA片段。PCR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以积分光密度(IOD)值表示。结果:8003bp片段缺氧缺血后0hIOD值22.616±2.276较对照组56.995±0.317显著降低(P<0.05),24h时IOD值为27.719±0.309和48h为49.491±3.233,有所恢复,仍低于对照组(P<0.05),72h时IOD值为55.972±2.23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氧缺血后新生猪脑海马区神经元mtDNA发生断裂性损伤,72h恢复至正常水平。缺氧缺血性mtDNA损伤可能与缺氧缺血情况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下降及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雄激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新生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HIBD对照组(32只)、雄激素干预组(32只)(与模型制成后即刻注射丙酸睾丸酮25 mg/kg),与HI后6、24、48 h,7 d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在各组大鼠皮质和海马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新生大鼠海马及皮层均有Bcl-2和Bax表达,但Bax表达较微弱;在HI后6 h Bcl-2表达开始呈阳性反应,HI后24 h Bcl-2表达明显增多,72 h后达高峰,7 d后逐渐减低;Bax的表达在HI后24 h达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7 d后维持在低水平;雄激素干预后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时程与缺氧缺血对照组相似;HI后6、24、72 h,Bcl-2在皮层和海马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5,0.01),HI后7 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雄激素组Bax的表达水平在HI后24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HI后6、72 h,7 d两组Bax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雄激素可抑制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与雄激素上调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脑缺血时c-fos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特点,探讨c-fos蛋白表达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关系。方法48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42只。给动物吸入含有920mL/L氮气和80mL/L氧气混合气体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分别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0.5、2、4、12、24、48、72h)断头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及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在HIBD后立即出现,2h达到高峰,持续至4h渐减低并持续至72h,各时间点阳性凋亡细胞的出现与c-fos蛋白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c-fos蛋白强表达于HIBD新生大鼠的海马缺血区和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与神经元的存活或死亡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雄激素对缺氧缺血后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探讨雄激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6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对照组和雄激素干预组。通过结扎左颈总动脉和吸入8%氧气和92%氮气的混合气体制备新生鼠HIBD模型。假手术组仅做颈正中切口,游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不行低氧处理。雄激素干预组在模型制成后即刻注射丙酸睾丸酮(25mg/kg)。缺氧缺血(HI)后6h、24h、72h、7d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在各组大鼠皮质和海马表达的动态变化。HI后6h、24h、48h断头取脑制作脑匀浆,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左脑的皮质及海马可见少量Bcl-2蛋白和Bax蛋白免疫阳性细胞表达,与HIBD对照组和雄激素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雄激素干预组HI后6h、24h、72hBcl-2蛋白在皮层和海马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BD对照组(P<0.05或0.01)。雄激素干预组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在HI后24h显著低于HIBD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Bax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别。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对照组HI后6h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HIBD对照组HI后24hSOD活性降至最低值,MDA含量升至最高。雄激素干预增加了SOD活性,雄激素干预组HI后6h、24h、48hSOD活性均明显高于HIBD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雄激素干预亦导致了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雄激素干预组HI后6h、24hMDA含量均明显低于HIBD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P<0.05、P<0.01)。结论:雄激素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表达以及通过减少抗氧化剂的消耗和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减轻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存活机制。方法  5 6只SD 7日龄鼠随机分入假术对照组、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组。制备HIBD模型。多普勒监测动脉血流。免疫组织化学测磷酸化的CREB、c Jun在海马区的表达。Thionin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结果 HIBD再灌注 3、2 4h仔鼠右侧海马各区p CREB达高峰 ,7d后降至对照组水平 ;对照组两侧p CREB有基础表达 ,但无差异。c Jun 6h达高峰 ,2 4h稍降 ,48h又升高 ,7d后显著降低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对照组两侧低表达。再灌注 2 4h右侧海马CA1区神经元已有明显凋亡 ,但 7d后神经元无明显丢失。假手术组海马极少数神经元凋亡。结论 CREB磷酸化可能经信号转导调节c Jun的表达促进神经元损伤后修复。这对保护CA1区锥体神经元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的脑组织葡萄糖、ATP及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HIBD模型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常温恢复组 (IN)和亚低温干预组 (IH) ,同时设常温对照组 (NC)和亚低温对照组 (HC)。各组动物在缺氧缺血结束后不同时间点 (0 ,2 ,6 ,2 4 ,4 8,72h)断头取脑 ,测定脑匀浆葡萄糖含量、ATP含量及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结果:脑糖在缺氧缺血0h明显低于对照组 ,缺氧缺血 2h后即恢复正常。IN组脑ATP含量及SDH活性先行下降 ,以后逐渐恢复 ,72h达高峰 ;IH组从缺氧缺血 6h后或 2h起ATP及SDH活性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IN组。ATP含量与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15 ,P <0 .0 1)。结论:亚低温可减轻HIBD鼠线粒体SDH活性下降 ,改善能量代谢 ,增加脑ATP合成 ,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a-A/K通道相关分子谷氨酸受体1(GluR1)及谷氨酸受体2(GluR2)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后海马组织中表达以及在自噬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日龄SD新生大鼠60只,随机分为HIBD组和假手术组,于HIBD造模后0、1、6、24、48、72 h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luR2、GluR1及自噬标记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结果 HIBD组6 h后脑组织即出现水肿,可见点状软化坏死灶。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HIBD组的GluR2表达水平均下降,而GluR1、Beclin-1、LC3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BD组海马组织中LC3、Beclin-1、GluR1和GluR2蛋白表达水平在HIBD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5~701.14,P均0.01)。GluR2蛋白表达于HIBD后1 h即开始下降,6 h下降较明显,24 h达最低点;GluR1、Beclin-1及LC3表达于6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48 h仍持续较高水平;上述蛋白表达均在72 h逐渐恢复。结论 Ca-A/K通道相关分子GluR2及GluR1在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组织自噬性死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HIBD 6 h、12 h、24 h、48 h、72 h组,每组6只.观察脑组织大体病理学改变.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结果 (1)新生大鼠HIBD后12~48 h脑水肿明显,可见点状软化坏死灶.(2)假手术组大鼠MMP-9 mRNA表达水平极低,HIBD组大鼠在缺氧缺血6 h表达开始增高,24 h达高峰,此后渐渐下降,但72 h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假手术组大鼠TIMP-1 mRNA表达水平极低,HIBD组大鼠在经历缺氧缺血6、12、24h,TIMP-1 mRNA表达水平有微弱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48 h后TIMP-1 mRNA表达下降到假手术组水平(P>0.05).(4)MMP-9 mRNA/TIMP-1 mRNA比值在假手术组接近1:1,HIBD组缺氧缺血12 h后比值升高,在48 h达到高峰,72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可诱导MMP-9 mRNA表达,而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的失衡可能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RNA及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TJ)蛋白occludin mRNA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36只新生7日龄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及HIBD 3h、6h、24h、48h、72h组,每组6只.观察HIBD后结扎侧大脑半球的大体形态变化,同时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测定脑皮层组织MMP-9 mRNA和occlud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新生大鼠HIBD后24~48 h结扎侧大脑半球脑水肿明显.(2)对照组大鼠MMP-9 mRNA表达水平极低(0.793 3±0.0859),在HIBD 3h组其表达开始增高(1.153 3±0.1291),24h达高峰(3.488 3±0.1759),72h仍维持较高的水平(1.6250±0.1157),与对照组比较,HIBD各时间点MMP-9 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对照组大鼠occludin mRNA表达水平较高(21780±0.0773),在HIBD 3h组其表达开始降低(1.718 6±0.1168),24h降至最低(0.9066±0.0602),72h仍维持较低水平(1.5966±0.0799),与对照组比较,HIBD各时间点occludin 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4)缺氧缺血后各时间点MMP-9mRNA的表达与occlud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γ=-0.815,P<0.05).结论 脑缺氧缺血后MMP-9表达升高,TJ蛋白occludin表达减少,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模型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发生后不同时段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结扎新生 7日龄大鼠右颈总动脉后放入 8%低氧舱 2h制成HIBD模型 ,应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缺氧缺血 (HI)后 1、4、18、2 4、4 8、72h及 7d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I后各HI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72hHI组凋亡率又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 .0 5 ) ,表明HI后 7d内各组大鼠心肌均存在超出正常凋亡 ,尤以 72hHI组凋亡率最高。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 1h~ 7d内心肌细胞均存在明显凋亡 ,以HI后 72h更明显 ,提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保护心肌减少心肌凋亡的治疗应至少用至生后 7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抑制剂3(MDL 28170)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新生7d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及钙蛋白酶抑制剂.3治疗组(MDL组),分别于HI后6、24、72h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μ-calpain mRNA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μ-calpain及caspase-3活性蛋白表达,TUNEL法观察大脑皮质凋亡细胞数;并计数HI后24h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数。结果脑缺氧缺血后μ-calpain mRNA在6h即增高,24h达到高峰(P〈0.05);μ-calpain蛋白质的活化片段76000与总片段80000比值6h即高于对照组(P〈0.05),24h达到高峰(P〈0.01),72h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caspase-3活性蛋白质在HI后24h达到高峰(P〈0.01),72h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损伤侧大脑皮质凋亡细胞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多,24h达到高峰,72h与对照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时HIBD组CA1区神经元死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予MDL 28170干预后,MDL6h及24h组μ-calpain及caspase-3活性蛋白质表达、凋亡细胞数均较同时间点HIBD组减少(P〈0.05),同时24h CA1区神经元死亡数明显减少(P〈0.05);MDL28170虽然能降低μ-calpain mRNA的表达量,但与HIBD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HI后μ-calpain基因及蛋白质表达增加,参与了HIBD的发生;钙蛋白酶抑制剂-3可通过抑制μ-calpain及caspase-3蛋白质表达,对抗细胞坏死和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海马p-CREB c-fos表达的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7d龄SD新生鼠7窝(每窝选用8只,共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氧缺血脑损伤组。经弹性管穿线阻断右颈总动脉3h,低氧(8%O_2和92%N_2混合气)1h,制备HIBD模型。3h后剪开扎线予再灌注,彩色多普勒监测右侧颈总动脉血流。免疫组化检测磷酸化的CREB和c-fos在不同时间点(再灌注3h,6h,12h,24h,48h,72h和7d及假手术后24h)海马区的表达。Thionin染色观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HIBD再灌注3h,24h新生鼠右侧海马p-CREB表达达高峰,7d后下降至假手术组水平;c-fos表达6h达高峰,24h稍降,48h又升高,7d后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 0.01)。Thionin染色发现:再灌注24h右侧海马CA1区已有明显的凋亡,但7d后神经元无明显丢失。结论:缺氧缺血再灌注后CREB磷酸化可能经信号转导调节c-fos的表达,这对保护损伤侧海马锥体神经元,尤其是敏感的CA1区神经元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12-16]  相似文献   

16.
HIBD新生大鼠活性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24h内脑组织活性Caspase-3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HIBD组 ,HIBD组分别观察到缺血缺氧后3h,6h,12h,24h。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活性Caspase-3的表达。结果:随时间推移缺血缺氧后24h内活性Caspase-3阳性染色由细胞质性转向细胞核性,活性Caspase-3阳性染色细胞明显皱缩。HIBD组受损侧枕部皮质区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于缺血缺氧3h增多,6h有所下降,12h再次增多,并于24h达高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或 0.01);海马回CA1区 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则随时间延长而增多,并于24h达高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 或 0.05)。Western Blot方法亦示HI后3h开始损伤侧脑组织中出现Caspase-3表达,6h时表达减弱、12h再次增高。结论:以活性Caspase-3作为HIBD导致脑细胞凋亡的指标,可观察到HIBD后24h内凋亡二次增多的动态变化现象,为掌握 抗凋亡制剂治疗HIE 的时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修复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4只,建立HIBD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及NGF干预组各28只。神经生长因子干预组腹腔内注射NGF(6000U/kg/d),缺氧缺血组同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GF对新生大鼠HIBD后不同时间内Nestin及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12、24h,3、7、14d,NGF干预组在大脑皮质、海马和室旁区的Nestin表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且高峰提前到3d。HIBD后即刻、3、12、24h及3d,NGF干预组在大脑皮质、海马区VEGF的表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且高峰提前到3h。结论NGF对HIBD具有神经修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nestin及VEGF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