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广东省肾脏病学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83年1月24~27日在广州召开。会上宣读和交流论文71篇。中山医一院肾内科报告了有关腹膜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经验,血液灌流救治急性药物中毒的临床研究成果;解放军177医院介绍用腹膜透析治疗毒蕈中毒,中山医一院儿科用腹膜透析抢救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疗法的改进邵阳市中心医院李准,曾艳萍,邓小华1990~1994年,我们应用改良腹膜透析疗法抢救急、慢性肾衰及急性药物中毒共1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150例中,急性肾衰43例,急性药物中毒7例,慢性肾衰5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疗效。方法 4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并MODS患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结果 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氯明显降低,血碳酸氢根离子、血钾离子及血钠离子全部得到纠正。结论 腹膜透析能有效地清除急性肾功能衰竭并MODS患者体内毒素,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提高存活率,是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并MODS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植管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是治疗急性与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药物中毒的有效方法。它具有简便安全的优点,适用于一般医疗单位与家庭病房。腹膜透析是将腹膜透析管(Tenckhoff导管),在局麻下,经腹正中线或旁正中线在脐下4-6cm处做一切口,将透析导管插至膀胱直肠窝(男性)或子直直肠窝(女性),灌入透析液,不断进行交换,通过扩散作用与透析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做好植管手术前后的护理,对保证患者顺利透析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1988年开展腹膜透析以来,共作手术5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最大年龄为72岁…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03年7月份开始腹膜透析治疗急、慢性肾功不全及药物中毒,现已累积完成腹膜透析27例,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2年9月-2004月6月,我科通过采用经皮穿刺快速置管腹膜透析术抢救了24例重症药物中毒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沈清瑞 《新医学》1989,20(9):459-460
几种透析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包括药物中毒)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几种方法。最常用的是透析疗法。透析疗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和腹膜透析(简称腹透)。近十多年来,这两种方法在技术上有所发展,并已投入临床应  相似文献   

8.
张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2):2378-2378
腹膜透析是抢救急性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危重患的极有效措施,但在缺乏血液透析、无腹膜透析管、腹膜透析液等条件下,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延误了抢救时机.为此,我们对急诊患采用单针穿刺腹膜透析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9.
小儿腹膜透析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薇 《齐鲁护理杂志》2001,7(4):264-265
腹膜透析是以腹膜作为半透膜 ,通过注入腹腔透析液与腹膜毛细血管间的弥散和渗透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在儿科由于多种原因 ,血液透析较成人困难。目前腹膜透析是改善肾功能衰竭患儿临床症状及治疗小儿药物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加强腹膜透析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3年 2月至 2 0 0 0年4月 ,我们对 14例患儿实施腹膜透析 ,男 6例 ,女 8例 ,2~ 11岁。肾功能衰竭 9例 ,药物中毒 5例。选用间歇腹膜透析 (IPD) 8例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 6例。均采取手术置管术 ,透析 36h~…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膜透析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取腹膜透析组作为实验组 ,常规药物治疗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它们的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腹膜透析组良好率 5 1.8% ,病死率 35 .7% ;对照组良好率 38.9% ,病死率 5 2 .7%。结论基层医院在抢救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时 ,腹膜透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抢救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5例刘虎育,刘霄近年来,我们应用腹膜透析成功地抢救了各种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2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诊断,依据1982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疗法的临床应用腹膜透析疗法(下称腹透)是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某些药物中毒的有效措施。对临床上一些危重病症,例如急性高尿酸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急性广泛性腹膜炎、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以及经积极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急性药物中毒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引流不畅是腹膜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常因引流不畅而导致腹膜透析失败,现将我院1985~1986年间13例病人,24次引流不畅的原因及处理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16~7岁,平均39岁。12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为毒蛇咬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中12例均采用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每日4次,每次2000ml,每次保留腹腔3-4小时,夜间灌入2000ml,保留腹腔内12小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腹膜透析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再生  黄锋先 《新医学》1999,30(5):286-287
1引言腹膜透析作为肾功能衰竭替代疗法的主要手段,是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最有效措施之一[1,2],而对于颅脑外伤、颅内出血合并ARF者,腹膜透析更为首选。中山市人民医院于1994~1998年共收治需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病例1500例,其中28...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即人工肾透析,是最常用最主要的血液净化方式。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和毒物中毒病人是一种较好的抢救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病人的寿命得以延长,有的甚至可延长达20年以上。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而且有发生非常迅速,并且危及病人的生命,现将我们在这方面的抢救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现有行之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自1946年Fine等第一次成功应用PD治疗急性药物中毒,PD技术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才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腹膜炎是PD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作者认为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发真菌感染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是全身营养状况、并存糖尿病、发病前2种抗菌药物同时应用、已存真菌感染病灶等.  相似文献   

17.
肾功能衰竭(RF)是临床危重症,尤其是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常导致生命危险。透析疗法,无论是血液透析(HD)还是腹膜透析(PD)均是抢救ARF的有力手段,透析疗法的应用,特别是早期透析,早期治疗,大大降低了ARF的病死...  相似文献   

18.
目前腹膜透析方法在不断改进、完善 ,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更适合于病人家庭透析或外出旅游透析 ,其操作方便、简单 ,而腹膜炎发生率极低。作者应用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方法治疗 4 9例患者 ,其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收集本院近 3年来住院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4 9例 ,均具有腹膜透析适应证[1] 。病因分别为 :急性肾小球肾炎 2 2例 ,慢性肾炎 11例 ,流行性出血热 8例 ,梗阻性肾病 2例 ,挤压综合征 2例 ,鱼胆中毒 3例 ,药物中毒 1例。另设对照组 34例 ,系本院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6月住院病例 ,腹膜透析适应证同上。病因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疗法(Hemodislysis简称HD)是目前抢救和治疗急、慢性肾衰的最佳疗法。但是,进行HD治疗的患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动脉通路,且血流量必须达到200~300ml/min。这样才能达到透析的效果,我院从1993年11月~1995年5月对急性药物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部分未做内疾手术或内疾手术未成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均采用四肢表浅动脉穿刺.穿刺例次达598例次,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1993年11月~1995年5月,进行HD治疗病人64例。接受直接动脉穿刺病人55例,占透析病人85.9%。其中急性药物中毒4例,穿刺次数8次…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国洪  杨志鹏 《新医学》2004,35(1):40-40
1引言 急性肾衰竭是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病死率高,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腹膜透析在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重视.为评价腹膜透析在急性肾衰竭中的治疗效果及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膜透析的可行性.本文回顾性分析10年来我院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25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单纯内科治疗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