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参阅相关文献,系统论述了活血化瘀法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总结为13法;行气活血、补气活血、养阴活血、温阳活血、化痰活血、利水活血、解毒活血、软坚活血、祛风活血、通腑活血、平肝活血、补肾活血、止血活血。只有灵活运用,方能作到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
浅谈张仲景对活血化瘀法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起着开创性的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医学典范,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在活血化瘀方面的认识,为后世活血化瘀这一独特的疗法奠定了基础。本文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活血化瘀方荆,按其功能和作用归纳为:益气活血法、行气活血法、养血活血法、温阳活血法、泻热活血法、解毒活血法、消痈活血法、止血活血法、祛风活血法、通痹活血法、通经活血法、利水活血法、消症活血法等十三类,以展现张仲景在活血化瘀疗法中的高深见解和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沈艳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9):640-641
介绍唐红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经验。论述了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清热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理气活血法、养阴活血法、温阳活血法、化痰活血法等活血化瘀六法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丛煌  花宝金 《北京中医药》2010,29(10):766-767
中医药是食管癌综合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本文探讨了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食管癌的理论依据,认为正气亏虚为食管癌发病之本,痰、瘀为基本病理因素.在临床应用益气化痰活血法过程中,应根据食管癌发病的不同阶段,正邪主次的不同,或以益气扶正为主,化痰活血为辅;或益气化痰活血并举,或以化痰活血为主,益气扶正为辅,灵活运用.同时进行了验案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阳活血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建军  章艳茹  陈一江 《光明中医》2008,23(10):1632-1632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对通阳活血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指出在通阳活血法为基本法则的基础上辩证地加减治疗心血管疾病必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活血散”在内病外治中的临床应用胡钢*主题词活血散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胆石症内病外治活血散为我院多年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的常用协定处方,具有活血祛瘀、消肿定痛之功效。我院内科采用祖国医学内病外治原则,治疗多种痛证,取得了满意疗效。兹将临床应用情...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除禀赋不足,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外,近年来,还提出了瘀血理论。本文论述了瘀血在糖尿病的形成及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从理论上为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了依据。并根据仲景活血化瘀的方法,结合糖尿病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提出了益气活血法、通下活血法、理气活血法、活血扶正法、温阳活血法、清热活血法等6种活血化瘀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而且结合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仲景各种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血清药物化学方法以及先进的UPLC-Q TOF/MSE技术对凉血活血方含药血清进行研究,初步鉴定了大黄素、芍药苷、羟基茜草素及紫草萘醌类化合物四个成分,分别来自方中的大黄、赤芍、茜草及紫草。揭示了凉血活血方的体内部分化学成分,为凉血活血胶囊的制剂工艺再优化及作用机理阐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活血灵汤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体系,为活血灵汤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C18柱(4.6 mm×250 mm, 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5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对10批活血灵汤样品进行测定,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建立了活血灵汤的标准指纹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及确认。结果:10批活血灵汤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不低于0.98,共标定了20个共有峰,6个峰得到化学确认。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易行,重复性好,反映了活血灵汤中的成分,可作为活血灵汤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活血灵汤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体系,为活血灵汤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C18柱(4.6 mm×250 mm, 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5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对10批活血灵汤样品进行测定,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建立了活血灵汤的标准指纹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及确认。结果:10批活血灵汤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不低于0.98,共标定了20个共有峰,6个峰得到化学确认。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易行,重复性好,反映了活血灵汤中的成分,可作为活血灵汤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观察发现正虚血瘀作为肝纤维化的病理因素为各医家的主要共识,根据这一共识,治疗上多以活血化瘀兼以补益正气为主。从清热利湿、益气活血,疏肝健脾、益气活血,软坚散结、益气活血,扶正固本、益气活血四个方面总结、归纳了近年来益气活血法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满意。未来有必要借助科学技术,寻求适合肝纤维化的中医分型量化指标,确立统一规范的分型标准,使用药针对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魏天谊  姜惟 《吉林中医药》2014,(2):130-131,156
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辨证论治,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瘀阻脑络证,药用红花、川芎、桃仁等;化痰通腑法治疗痰热腑实证,常用大黄、胆南星等;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证,选黄芪、党参等;针对痰瘀互结,毒损脑络证予清热解毒法,配伍夏枯草、野菊花等;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证,常用制何首乌、淫羊藿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皮下脂肪瘤的疗效。方法:皮下脂肪瘤临床多见,以"行气活血化瘀"立法,起到行气散结、化瘀消肿的功效。结果: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内治皮下脂肪瘤,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结论:行气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皮下脂肪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效。被誉为补气健脾之要药,临床上常用于气虚乏力、脾虚泄泻等疾病,已为医者所熟知。近年来,研究学者围绕其补气、健脾、利水功效机制已有较全面的认识。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首载黄芪"逐五脏间恶血",表明本品兼有活血作用。目前,对于本品活血作用机制阐释,中医常基于"补气活血""气行血行"理论进行论证,但并不等同于本品无活血作用。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文献中对黄芪的记载,发现其活血作用应用广泛。综合传统方剂与现代方剂中有关其活血作用的应用,本品在方中行活血通络、活血利水、活血扶正作用,尤能体现其活血作用。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在有关瘀血病理指标的分子机制中,黄芪有很好的调控作用,表明黄芪有活血作用,但未深入探究,存在研究价值。该文从历代文献对黄芪活血功效的论述、黄芪活血作用的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深入探讨其活血作用机制,以期扩展黄芪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从"肾病"气虚与血瘀的病因病机、益气活血法治疗"肾病"的体会等对益气固本、活血化瘀治疗肾小球疾病作了初探。指出:益气法能提高人的正气,活血法能消除瘀滞,增加肾血流量,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16.
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治疗中,除阴虚阳亢者外,治疗大法应先预补培元以本,在此基础上,祛瘀化痰,散风通络,并酌加行气之品以调畅气机,使精充气足,痰瘀得清,虚风得散,络脉得通,气血畅行,则诸症自愈,补肾培元,化痰祛瘀,散风通络应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重要治法,此外疏肝行气亦应预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益气活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回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ACS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病历40例。结果ACS的主要证候是气虚血瘀;治疗方法突出了益气活血的主要治则。结论ACS病机特点属本虚标实。中药益气活和血药物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下调MMP-2、MMP-9的基因表达,抑制纤维斑块内ECM降解,起到稳定纤维斑块作用。这些机制可能是益气活血中药在临床有效性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病久失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多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及肝肾亏虚证等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9.
检索近5年的文献,对应用以活血法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常用治法如活血行气法、活血养血法、活血益气法、活血祛痰法等均取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补气温阳通脉法治疗胸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锐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2):160-161
探讨以补气温阳通脉法治疗胸痹的机理及方法。首先分析了胸痹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虚实并见,法当标本兼顾,并以振奋阳气为主,达到使血行瘀散、阴寒自消的目的。治疗当以补气温阳、温通心脉、标本同治为法。临床运用时,当随证加减,如:益气为主,温阳为辅;益气温阳,宣痹通络;益气温阳固脱;益气养阴,安神宁心;益气温阳,活血通腑;益气温阳,活血利湿。可收益气生血、气旺血行、脉通化瘀及振奋阳气而使阴闭自消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