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性油墨胶体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水性油墨的胶体化学特性及水性油墨在新闻纸表面的成膜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性油墨的胶体化学特性为:pH值8.7,表面张力39.71 mN/m,接触角84.9°,平均粒径154nm,Zeta电位-37.9 mV。碱液再溶解水性油墨粒子的平均粒径184 nm,Zeta电位-18.7 mV。水性油墨印刷成膜性好于油性油墨,且水性油墨主要吸附在纸张表层纤维上。  相似文献   

2.
林泽  孙宇梅  彭洋  曹雁平 《食品科学》2012,33(15):75-78
通过改变麻渣胶体体系pH值及加入一定浓度的Al3+溶液,改变体系ζ电位及胶粒粒径,研究ζ电位对麻渣胶体体系聚沉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H值为3.0时,麻渣胶体体系的ζ电位趋近于零;溶液Al3+浓度为0.02mol/L左右时ζ电位趋近于零。ζ电位趋近于零时,胶体粒子处于等电态,溶胶最容易絮凝和聚沉,胶粒粒径最大。  相似文献   

3.
无机盐化合物对旧报纸脱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杰  韩卿  刘焕彬 《中国造纸》2004,23(12):11-13
考察了在旧报纸(ONP)脱墨过程中添加无机盐化合物后脱墨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浊度、吸光率、透射率几种参数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Zeta电位等参数的变化与脱墨浆残余油墨量及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无机盐化合物对脱墨分散体系中油墨粒子的脱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脱墨体系的Zeta电位、浊度等参数与脱墨浆的质量性能之间存在较好的函数关系.3种无机盐化合物对脱墨浆残余油墨量和白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CaCl2>Al2(SO4)3>MgCl2.  相似文献   

4.
牛乳中酪蛋白的分离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牛乳高速离心得到的酪蛋白为原料,配置成不同pH的溶液,进而研究了样品的Zeta电势、电导率、黏度、平均粒径和稳定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酪蛋白溶液的Zeta电势值(绝对值)、电导率值和黏度值都是随着pH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平均粒径值是先减小后增加,在pH6.2时有最小值,为26.03nm;溶液的pH为5.8~6.6时,体系较稳定。初步认为,当pH<7时,降低pH会导致胶体磷酸钙的溶解,使得体系的平均粒径变小;继续降低pH会导致静电斥力的减小,酪蛋白会发生凝集,平均粒径增大,体系也会变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浆料中无机电解质/阳离子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PAE)的浓度,采用德国Mütek公司SZP-10型Zeta电位仪测量对比浆料Zeta电位及电导率的变化,研究无机电解质对含PAE浆料Zeta电位及电导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Na+/Ca2+/Mg2+浓度的增加,浆料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下降;随着导电离子浓度的增多,浆料电导率逐渐升高。随着PAE用量的增加,浆料的Zeta电位逐渐增加,当用量达到一定值后,Zeta电位的电性发生反转,由负变正,再继续增加PAE用量后,浆料Zeta电位继续升高。PAE用量固定在1%时,随着Na+/Ca2+/Mg2+浓度的增加,浆料的Zeta电位逐渐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混合办公废纸(MOW)脱墨过程中添加几种无机金属盐来改变脱墨分散体系的胶体特性(用Zeta电位、接触角、吸光率、透射率等参数来表征),进一步探讨了胶体化学环境的变化与脱墨浆残余油墨量及白度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无机金属盐后取得了适宜的胶体化学环境,这对脱墨分散体系中油墨粒子的脱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三种无机金属盐对脱墨浆残余油墨量和白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MgCl2〉Al2(SO4)]〉CaCl2。其中,添加氯化镁(2.0%)时残余油墨量减少了67.37%,白度增加了4.9%。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聚合物对混合办公废纸脱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在混合办公废纸(MOW)脱墨过程中添加阳离子聚合物后脱墨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接触角、吸光率、透射率等几种参数的变化,探讨了这些参数变化与脱墨浆残余油墨量及白度值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阳离子聚合物对脱墨分散体系中油墨粒子的脱除有促进作用,脱墨体系的Zeta电位、接触角等与脱墨浆的性能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关联性.3种阳离子聚合物对脱墨浆残余油墨量和白度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CPAM>PAC>CS.其中,当添加用量0.05%的CPAM时,残余油墨量减小66.77%,白度增加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以辛烯基琥珀酸(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OSA)淀粉为乳化剂,植物甾醇-卵磷脂-牡丹籽油凝胶为芯材,制备了4种水包油型牡丹籽油凝胶乳液,其分散相平均粒径在1~4μm, Zeta电位在-31 mV左右。以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研究了pH值(3~9)、热处理(40~100℃)、盐离子种类(Na+、Ca2+、Al3+)及离子强度(100、200、300、400、500 mmol/L)对凝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酸处理后,油凝胶乳液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显著增大(电位绝对值减小),而弱碱条件对乳液粒径无显著影响,Zeta电位则逐渐减小(绝对值增加);在pH 3~9,4种凝胶乳液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Na+、Ca2+、Al3+)及其添加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凝胶乳液分散相粒径和Zeta电位增大,其中Al3+的影响最为显著,Ca2+次之,而Na+的影响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乳液粒子微观特性(平均粒径、电位、离心沉淀率等)考察不同稳定剂、体系pH以及贮存时间对全营养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胶体对全营养乳液的粒子特性影响不同。微晶纤维素对全营养乳液体系的平均粒径、黏度的影响不大,微晶纤维素最适宜浓度为0.6 g/L。结冷胶浓度与全营养乳液的平均粒径成反比,与粘度成正比,结冷胶最适宜浓度为0.1 g/L。胶体浓度(结冷胶和微晶纤维素)对于全营养乳液的电位影响不明显。采用杀菌釜灭菌时,pH为6.68时全营养乳液平均粒径最小,离心沉淀率为1.79%,体系比较稳定。常温货架期实验显示全营养乳液平均粒径、电位、pH变化主要在货架期前60 d发生,乳液中粒子等特性变化到一定的程度,进而影响到全营养乳液的稳定性。货架期105 d以后,全营养乳液粒子特性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TMP树脂模型物的胶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脂肪酸、树脂酸、三油酸甘油脂为模型物,模拟了马尾松TMP造纸过程中造成树脂障碍的主要成分。通过对比研究马尾松TMP树脂和混合树脂模型物的胶体粒径分布与Zeta电位特性,对模型物的模拟可行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各组分模型物的胶体粒径,重点探讨了pH值、温度、电解质浓度对各模型物胶体颗粒表面电荷、分散质粒子的存在形式和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性油墨在烟包凹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暗影和实地不实等问题,改善其印刷适性,以实现规模化印刷生产。首先,调整油墨配比,采用IGT对水性油墨和溶剂型油墨进行印刷适性实验,验证其能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其次,通过调整版滚筒网穴深度、镀铬层厚度、油墨黏度、刮刀、p H值等,对烟包条盒进行了试生产,并统计分析了各批次工序的废品率及投入产出率。结果表明:水性油墨较溶剂型油墨废品率略高,投入产出率略低,水性油墨印制的烟包能够符合烟厂要求。因此,为了满足环保的需要,凹印水性油墨可以用于规模化烟包印制生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颜料分散性对水性塑料凹印油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墨颜料分散性一直是高档水性油墨研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本实验采用合适的颜基比和助剂制备水性塑料凹印油墨基墨,再用与基墨有良好相容性的调稀树脂和助溶剂进行调稀,通过改变油墨研磨时间来改变油墨分散效果,制备出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不同的油墨样品,从而研究油墨颜料的分散性对水性塑料凹印油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墨颜料分散性变好,即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油墨黏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此外,油墨颜料分散性较好时,水性油墨在塑料表面的附着力较高,且颜料分散性对油墨印刷样张的光泽度以及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色密度值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涂料印花存在的手感和牢度难以兼顾的问题,以蓖麻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丁酸缩聚,再以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封端剂,制得具有优异分散性、耐水性、黏结牢度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在加入纳米颜料后制得蓖麻油基紫外光固化水性涂料墨水。研究并分析了蓖麻油含量对乳液粒径、固化胶膜性能、耐水性等的影响及原因。随后以涤纶平纹织物为代表,对比表征了蓖麻油基紫外光固化水性涂料墨水喷墨印花织物表面形貌和硬挺度、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蓖麻油质量分数为42.1%时,喷墨印花织物具有良好的柔性和色牢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环保型水性树脂在印刷及涂料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溶剂型油墨相比,由于水性油墨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较低的干燥速度,容易发泡,pH稳定性及不同的黏度特性,使水性油墨的研制非常困难。但随着化学和印刷工业的发展,水性油墨将逐步取代溶剂型油墨。本文以内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等水性树脂为原料,正丁醇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二甲基乙醇胺为pH调节剂,通过溶液聚合的方式得到丙烯酸树脂。合成的丙烯酸乳液与纳米二氧化硅通过乳液聚合的方式得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水性丙烯酸乳液,并且利用此乳液制备水性油墨。通过动态光散射仪与电子显微镜来研究粒子的分布及表面形貌,并且还研究了油墨在玻璃板上的附着力及油墨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用紫外吸收光谱评价UV喷墨油墨颜料分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根据分散系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峰强度的变化评价分散系中粒子分散状态的新的评价方法,用试验配方设计原理设计了不同颜基比的UV喷墨油墨配方,制备了具有不同分散性的UV喷墨油墨样品,测试了油墨样品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和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颜基比对UV喷墨油墨的分散性具有较大影响,当颜基比为2∶1时,能够获得分散性能良好的油墨样品;颜料粒子分散性对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峰强度有影响,颜料粒子以较小的粒径分散时,体系具有较强的吸光能力,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值大,紫外吸收光谱吸收峰的变化与颜料粒径大小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不同的研磨树脂、颜基比、分散剂等影响因素,制备出分散性最优的柔印水性墨;研究不同成膜树脂配制的油墨的印刷性能并对附着力、色密度、光泽度、表面张力等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获得了印刷适性较优的水性柔印油墨。结果表明:选用研磨树脂96和分散剂750,在颜基比1.25∶1时分散性最佳;根据3种成膜树脂复配实验的结果,当成膜树脂813∶S-2916=63∶37时,研制出的油墨具有分散性好、附着力好、色密度高、光泽度高等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接触角测试比较了水溶性和溶剂型油墨印刷后接装纸表面润湿性能的差异,通过卷烟卷接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接装纸的卷接适应性和卷接的卷烟质量,并运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分析了影响卷烟质量和卷接效果的原因,结果表明:①水溶性油墨印刷的接装纸表面润湿性能优于溶剂型油墨印刷的接装纸;②溶剂型油墨印刷的接装纸接装适应性优于水溶性油墨印刷的接装纸,且在卷接成卷烟后,出现外观缺陷的卷烟比例明显低于水溶性油墨印刷的接装纸;③为提高水溶性油墨印刷的接装纸的卷接适应性,需增大印刷后接装纸表面的接触角或改善胶水性能,从而保证接装时接装纸表面有足够的胶水来满足粘接需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吸附动力学、热力学模型对不同种类和级分的纸浆纤维进行水性油墨颗粒的吸附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适用于描述水性油墨颗粒的吸附过程;对于不同级分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SBKP)纤维,水性油墨颗粒在P50/R100级分上具有最大吸附量,比R30级分多1 mg/g,其吸附速率在初始阶段比R30级分的快2倍;油墨颗粒在针叶木热磨机械浆(TMP)纤维上的吸附量比在SBKP纤维上的明显减少,最大吸附量的降幅为0.8 mg/g;两种纸浆中的油墨颗粒在纸浆纤维上的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等温吸附,该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不同级分的SBKP纤维中水性油墨在R30级分纤维上有最大吸附焓变,P50/R100级分纤维上有最大的吸附熵变。  相似文献   

19.
油墨种类及特性对废纸可脱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旧报纸、激光打印废纸及静电复印废纸油墨的不同,探讨了油墨种类及特性对废纸脱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旧报纸的油墨成膜性差,碎解时油墨容易剥离和分散,形成的油墨粒子粒径很小,容易重新沉积在纤维上,妨碍油墨的有效脱除;激光打印墨粉的成膜性好,熔融固化在纸张表面后形成较厚的成片油墨膜,碎浆后的油墨粒子呈较大的片状,脱除较困难;静电复印用显像剂在纸张表面固化后会形成连续成片的油墨膜,废纸碎浆后的油墨粒子为尺寸较大的扁平片状颗粒,但加强机械作用可将其分散得相对较小,通过浮选可有效除去.  相似文献   

20.
在印刷中,白色油墨通常作为打底油墨,白墨的遮盖力对表层图文再现起着关键性作用。油墨分散性是影响其遮盖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油墨分散性与遮盖力的关系,通过改变油墨制备工艺,制备分散性不同的白色水性油墨样品。测试油墨的粒径大小及其分散状态,将油墨涂布在遮盖力测试纸上,测试遮盖力以及墨膜表面形貌,分析白色水性油墨分散性对遮盖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散性好的油墨颜料颗粒分散均匀,没有团聚现象,遮盖力好;反之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