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分析1例结核性脑膜炎(TBM)、脑脊髓膜炎合并多发性脑硬死病例,探讨发病原因及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及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性脑膜炎"病史,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诊断。结果病例主要诊断为"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合并多发性急性脑梗死"。颅内结核感染是病因之一。结论 TBM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TBM和脑脊髓膜炎合并双侧颈内动脉系统多发性脑梗死少见,且脊髓膜炎所致脊髓橫贯性损害症状易掩盖脑梗死的体征,临床易漏诊,诊断应注意排除SLE脑病、脑炎和结核瘤的可能,可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6(ESAT-6)和特异度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的动态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9例(TBM组)和非结核性脑膜炎53例(对照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ESAT-6和CFP-10水平。结果 TBM组患者ESAT-6、CFP-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AT-6诊断TBM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9.5%、90.6%、0.922。CFP-10诊断TBM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87.2%、86.8%、0.894。随着疾病的进展,TBM患者ESAT-6、CFP-10水平逐渐下降,且治疗3个月后,TBM组患者ESAT-6、CFP-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AT-6和CFP-10可以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ESAT-6)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评价,为尽早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其中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70例为TBM组,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0例为非TBM组;两组患者均常规腰椎穿刺,取脑脊液(CSF)样本及外周血样本(PB),通过免疫组化法对CSF样本以及PB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样本中ESAT-6、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以及腺苷脱氨酶(ADA)的表达。结果 TBM组、非TBM组CSF白细胞计数5×106/L患者阳性率分别为51.43%、54.29%;蛋白含量0.45g/L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5.71%、61.43%;脊液糖含量2.5mg/L患者阳性率分别为60.00%、54.29%;氯化物量120mol/L患者阳性率分别为52.86%、45.71%,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BM组、非TBM组患者脑脊液AD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57%、18.57%;PP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86%、14.29%;ESAT-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14%、1.43%,与非TBM组患者相比,TBM组ADA、PPD以及ESAT-6表达阳性率均显著提高(P0.05)。对于TBM组患者,脑脊液ESAT-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ADA、PPD表达阳性率(P0.05)。TBM组脑脊液及外周血中ESAT-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14%、42.86%,与外周血相比,脑脊液ESAT-6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ESAT-6在TBM患者脑脊液中高度特异性表达,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结核性脑膜炎(TBM)非典型病例的发生率升高,而导致诊断延误和治疗不当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对本病非典型临床表现的认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重点就近年来国外对非典型TBM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实验室特异性诊断和治疗等研究概况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结核性脑膜炎(TBM)及非TBM患者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及其动态变化,评价ESAT-6在TBM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临床诊断的40例TBM患者(TBM组)及40例非TBM患者(对照组,其中化脓性脑膜炎9例,病毒性脑膜炎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例,脑囊虫病3例,神经梅毒1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除常规检查外,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ESAT-6,并进行比较。结果 TBM组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4%,对照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8.5%判定为阳性,<8.5%判定为阴性,则IBM组ESAT-6阳性35例,对照组阳性4例,ESAT-6诊断TBM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0.0%。TBM组30例入院前未行抗结核治疗者在抗结核治疗2周后复查脑脊液中单核细胞内ESAT-6,治疗前阳性率为93.3% (28/30),治疗后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早期检测单核细胞内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诊断TBM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动态观察ESAT-6阳性细胞百分率对TBM病情判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检测脑脊液结核抗体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TBM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临床确诊TBM病例30例为研究对象,并选择35例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为对照组。收集每个病人在首次腰穿的脑脊液和当天的静脉血标本,用胶体金标记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脑脊液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清的检测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脊液的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8.57%;血清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77.14%。脑脊液与血清的检测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此种混合抗原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诊断TBM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林琳  高扬  刘国辉 《现代医院》2007,7(3):21-22
目的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收治的8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86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9例,好转22例,死亡5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手段较多,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早期、联合、足量、长期、分阶段抗结核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照研究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为两类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2015年医院诊治的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临床资料各5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血浆及脑脊液中氯化物、蛋白、糖、腺苷脱氢酶、乳酸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浆及脑脊液氯化物、乳酸浓度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腺苷脱氢酶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血浆蛋白浓度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与血浆氯化物比值、乳酸比值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蛋白比值、腺苷脱氢酶比值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氯化物、蛋白、腺苷脱氢酶、乳酸浓度及比值存在一定差异,对两种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照研究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为两类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2015年医院诊治的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临床资料各5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血浆及脑脊液中氯化物、蛋白、糖、腺苷脱氢酶、乳酸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浆及脑脊液氯化物、乳酸浓度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腺苷脱氢酶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血浆蛋白浓度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与血浆氯化物比值、乳酸比值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蛋白比值、腺苷脱氢酶比值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氯化物、蛋白、腺苷脱氢酶、乳酸浓度及比值存在一定差异,对两种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脑膜引起的颅内非化脓性炎症,是常见且后果严重的肺外结核病,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病原学的检出率低,临床常因早期诊断困难而延误诊治,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对于TBM的治疗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研究TBM的早期诊断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仍主要是脑脊液的检测,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测等,近年来发展的改良抗酸染色及脑脊液的PCR检测提高了脑脊液中结核菌的检出率,对疾病的早期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结核杆菌T细胞检测及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等新方法也为TBM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TBM的早期诊断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