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患者2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并胆道支架植入。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胆道开通时间分别为(8.7 ± 0.7)和(6.2 ± 0.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4 ± 0.8)和(8.7 ± 0.5)个月,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但是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胆道开通时间明显延长,对于125I粒子条联合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使用自制专用病号裤联合自制弹性加压盐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10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50)和对照组(n =50),对照组用简易盐袋压迫穿刺点和穿一般病号裤,观察组用自制弹性加压盐袋压迫穿刺点和穿专用病号裤,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舒适度、腰背部痛、满意度。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评估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评估患者舒适度、腰背部痛及满意度,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血并发症(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P<0.05);观察组术后舒适(80.2±6.0)%明显高于对照组(71.8±5.8)%(P<0.05);观察组腰背痛(5.0±1.0)%明显低于对照组(5.4±1.1)%(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联合使用上述两项自制护理用具,可以减低穿刺点出血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患者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在肝癌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护理和应用程序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碘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的患者54例,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6)。治疗组给予患者门脉主干癌栓125I粒子植入术及TACE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的TACE治疗,对出院患者随访半年。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分析。提示护士术中应于穿刺门静脉植入粒子时加强巡回,重视患者主诉,做好急救准备;术后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注意放射防护,结合患者检验结果和具体治疗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出院患者给予个性化的延续性护理。结果 治疗后半年的影像资料统计显示两组肝内病灶及门脉主干癌栓的客观缓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和P<0.01。两组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反应均为肝区疼痛和发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前1~3 d及术后2个月的血常规及肝功能状况等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治疗组1例发生胆道出血,经过积极对症处理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粒子血管内植入联合TACE对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进行治疗安全有效,而综合护理及预见性护理能够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估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2只新西兰大白兔门静脉主干植入VX2肿瘤细胞株,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n=16)和对照组(C组,n=16)。治疗组、对照组兔MPVTT中分别植入125I粒子串、无放射性粒子串,术后定期监测兔一般情况、体重、实验室检查变化,术后2周治疗组、对照组各处死8只兔,作病理学检查。余下兔饲养至死亡作尸检,对比两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Ki- 67标记指数、凋亡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评估该疗法的有效性。结果 近程放射治疗后每个观察时间点均表明,对照组兔体重下降更加明显,两组兔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平均MPVTT体积为分别为(565.4±220.9) mm3、(2 269.9±437.0) m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Ki- 67蛋白指数分别为(4.14± 1.84)%、(33.82±6.07)%,凋亡指数分别为(6.51±1.92)%、(0.91±0.2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9.50±2.37) d、(27.38±1.22) d,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MPVT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联合下腔静脉放射性支架植入治疗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61例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放射性支架采用125I粒子条捆载裸支架的方法,共对33例患者采用此方法(A组),28例患者植入裸支架(B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对原数据进行后随机化分析以减少选择性偏倚,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均采用内科对症处理。A组患者较B组显示更长的生存期优势,A组中位生存时间(203.0±28.1) d, B组(93.0±24.3) d(P=0.006),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4对)A组(200±31) d, B组(66.0±23) d(P=0.019),A组水肿缓解率97.0%,B组为96.4%,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支架植入与肿瘤客观有效率为患者预后好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支架植入对治疗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安全有效,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氟?蛳1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蛳 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蛳 PET/CT)对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 方法 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I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蛳 FDG Micro?蛳 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瘤体标本进行胸苷激酶1(TK1)检测细胞增殖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治疗前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周,125I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 ± 0.20和0.02 ± 0.0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 ± 1.49和0.59 ± 0.18)和空载粒子组(分别为3.78 ± 1.67和0.57 ± 0.21),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5I粒子植入组TK1阳性染色指数为37.86 ± 1.7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4.01 ± 1.48)和空载粒子组(62.88 ± 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125I粒子植入组的凋亡指数为23.78 ± 2.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99 ± 1.32)和空载粒子组(8.36 ± 1.6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18F?蛳 FDG Micro?蛳 PET/CT能有效监测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35例患者为治疗组,与单纯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该类患者3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客观有效率60.0%(21/35),获益率85.7%(30/35);对照组客观有效率53.8%(21/39),获益率84.6%(33/39),两组客观有效率及获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4,P=0.894);治疗组疾病无进展期平均12.2个月,对照组平均8.6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间隔时间延长了3.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组复发率40.0%(12/30),对照组57.6%(19/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8)。治疗组治疗前后KPS平均值为72.4分和82.7分,对照组为68.9分和79.1分,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39),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结论 对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采用125I粒子植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但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可以降低肿瘤复发,提高疾病无进展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16例无法手术或放疗的MESCC患者,在CT引导下行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根据肿瘤大小植入粒子数6~45颗,粒子活度0.50~0.80 mCi,肿瘤匹配周缘剂量(MPD)为80~140 Gy。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卡氏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身体功能状态。结果 16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治疗前(4.2±2.1)分下降至治疗后1个月(2.1±1.3)分,卡氏评分由治疗前(66.25±16.28)分提高至治疗后3个月时的(74.69±17.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保留率和恢复率分别为81.3%和50.0%。治疗后随访1~20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MESCC可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是一种可选择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与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 11例为A组,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10例为B组。A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2~3周行TACE,以后根据复查结果按需行TACE。B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未行任何放、化疗。结果 A、B两组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总胆红素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靶病灶进展率(PD)分别为9.1%、18.1%、36.4%和10.0%、30.0%、70.0%,A、B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胆道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8.68±1.06)个月和(6.15±1.12)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靶病灶进展率降低,胆道通畅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125I放射性胆道粒子支架及TACE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 对72例接受 TACE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 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脏原发灶;40例(B 组)仅行TACE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脉癌栓情况、生存期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Kaplan- Meier 法分析生存时间。结果 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210 d(A组)及141 d(B组),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广泛癌栓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