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5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提出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1]。上海市卫生局制定的《2006—2012年上海市消除麻疹行动方案》中,要求到2012年,将上海市的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但从2001年起,上海市受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郑州市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郑州市2012-2014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郑州市
2012-2014年报告麻疹病例219 例,<1 岁儿童占57.08%,≥20 岁成年人占27.40%;1 次免疫史者占
1.83%,≥2次免疫史者占0.91%,无明确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者占97.26%。结论 <1 岁儿童和≥20
岁成年人是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控制院内感染,开展大年龄组的
强化免疫,尤其是提高孕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是控制与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9 0689 03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泰州市各年龄组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结合麻疹发病情况,探索泰州市麻疹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 2013-2015年在泰州市高港区不同乡镇共采集1209例对象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监测 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 年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2.38% ~ 95.45%。各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 岁组最高(95.45%);0~ 月龄组最低 (12.38%)。麻疹IgG 抗体中位数8~月龄组和1.5~岁组、15~岁组和25~40岁组两个年龄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其他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月龄组最高(1664.43IU/L);0~ 月龄组最低(29.08 IU/L)。麻疹发病率与对应年龄组麻疹免疫水平相关。结论 2013-2015 年麻疹免疫水平监测结果显示, 8~17月龄及15岁及以上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低,同时疾病监测显示,1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发病率较 高。因此,为降低人群麻疹发病水平,泰州市需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加强疫情监测和 控制,加强重点人群麻疹疫苗的接种。 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疫苗;免疫;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7 0493 04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省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麻疹发病率也明显升高。我县2007年发生麻疹17例,发病率只有4.1/10万,但2008年发病160例,麻疹发病率上升至38.2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以下和15岁以上人群。为了查明原因,我们开展了母婴麻疹抗体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母婴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母婴及5~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的观察,了解本地新生儿胎传抗体水平,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为制定基础免疫最适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母亲及其所生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50%,GMT774.59和78.50%,GMT408.93;新生儿麻疹胎传抗体远高于5~8月龄.不同月龄的婴儿阳性率及GMT随月龄的增大出现下降趋势.结论:建议可将麻疹初免月龄提前,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提高婴儿胎传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婴儿母传抗体衰减情况,为探讨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制订免疫措施。方法 在宁波市余姚、象山县选取0,3,6,8和9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G抗体。结果 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0%,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890.18。6和8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只有4.1%,0.8%,GMRT分别为4.17,1.59。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母亲抗体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769,表明婴儿抗体有无及水平与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结论 6,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很低,几乎无保护作用;降低小月龄麻疹发病,必要时应对6月龄婴儿实行初免以提高保护率,同时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卢湾区本市育龄妇女和新生儿的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对卢湾区妇幼保健院的本市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采集产妇和新生儿血样进行麻疹抗体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复种史不同的2组女性,母体和婴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与抗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育龄期妇女进行麻疹类疫苗的复种,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麻疹抗体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其新生儿麻疹抗体的水平,降低成人与婴儿的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 ,全国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比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周岁内婴儿麻疹病例较前些年有所增加 ,尤其是没到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起始月龄婴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占麻疹发病总数的 8%~ 1 0 % ,而且多数集中在 5~ 9月龄。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方法 ,了解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其相互关系 ,论证对育龄妇女进行免疫的必要性。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在四平市医院门诊随机选择 2 4~ 30岁产妇和其孩子配对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项目包括产妇年龄、免疫史等。婴儿出生时采足跟血 2ml,母亲采血 2ml,分离血清冷冻待用。1 2 检验方法 :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配对研究母亲及其分娩新生儿的麻疹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询低月龄婴儿麻疹高发的原因,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式,采集母亲外周血2 ml和分娩时脐带血(代表新生儿出生时的水平)2 ml,同时在婴儿3、5、7月龄时随访动态观察,采用德国IBL公司试剂ELESA方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 结果 孕产妇及新生儿脐带血的麻疹抗体滴度分别是:Max孕妇=6 522,Min孕妇=62,Med孕妇=834.5和Max脐带=6 233,Min脐带=61,Med脐带=76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39)。母亲及婴儿脐带血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48%和86.21%,血清抗体保护率分别为50.00%和46.55%。母婴麻疹血清抗体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83,P<0.01),婴儿脐带血抗体水平随母亲抗体水平的升高而升高(χ2=42.85,P<0.01)。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3月龄时为29.27%,5月龄时为5.88%,7月龄及以后全阴。母亲保护性抗体阳性者的婴儿脐带血保护性抗体阳性率(89.66%)比母亲保护性抗体阴性者的(3.45%)高(χ2=20.06,P<0.01)。不论母亲是否有保护性抗体,3月龄及以后各月龄时婴儿的麻疹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均为0。 结论 目前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低且衰减速度快,7月龄时已经全部转阴,3月龄时婴儿胎传抗体已无保护性。育龄期妇女孕前麻疹抗体水平对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有直接影响,孕前接种麻疹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婴幼儿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国斌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794-1795
目的了解临武县城区儿童麻疹抗体水平。方法于2005年5—7月对临武县城区5个调查点的儿童分:6月龄、8月龄、10月龄、2岁、3岁、4岁6个年龄组采集指尖血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检测血清300份,麻疹IgG抗体阳性190份,阳性率63.33%,抗体滴度≥1:800的有153人,显性保护水平为51.00%。不同年龄组血清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1:800的人数及有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儿童人数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月龄、8月龄儿童IgG抗体水平不足以保护儿童免受麻疹病毒的感染,建议在麻疹局部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无免疫史的6月龄、8月龄前儿童进行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自贡市8月龄内婴幼儿受母亲抗体水平的影响,为制订预防8月龄内儿童感染麻疹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自贡市妇幼保健机构内随机抽取187名0~8月龄内婴幼儿及其母亲,对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母婴血标本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母亲抗体阳性率为69.5%,达到保护性水平占21.4%。母婴抗体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婴儿抗体随母亲抗体水平上升而上升。结论提高母亲抗体水平有利于提高婴幼儿抗体水平。无论是自然免疫和接种过疫苗的育龄期妇女都应进行麻疹疫苗的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1 ~ 14岁健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水平情况及其消减趋势,预测成年人群发病风险,为针对性制定麻疹强化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上海市某城区医院收集2016-2018年儿科门诊及住院病历中1~ 14岁上海市户籍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浓度,并予以...  相似文献   

1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4):313-315
摘要:对北京市怀柔区2013-2014年麻疹、风疹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例疑似患者中,麻疹106 例,阳性率60.23%,风疹14 例,阳性率7.95%。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成年人,阳性构成比73.58%,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20~30岁成年人,阳性构成比57.14%。2013年无麻疹患者,2014年麻疹患者迅猛增加,麻疹、风疹的发病高峰均在3~5月。流动人口的麻疹阳性检出率高于本地户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5.815,P=0.016)。麻疹患者中免疫史不详和无疫苗接种史病例分别占83.96%、14.15%。北京市怀柔区2014年麻疹的发病呈现明显回升,且发病人群呈现成年人为主的趋势,风疹发病年龄主要在育龄高峰期,建议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提高对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2):116-119
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14 年隆林县麻疹病例疫情资料,为防控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4 年隆林县网络直报疑似麻疹病例116例,发病率16.83/10万,检测116份血清样本,麻疹IgM 阳性58份(50.00%),风疹IgM 阳性2份(1.72%),麻疹核酸检测41份,阳性15份(36.59%),发病5~15d后麻疹IgM 阳性率最高58.54%。大部分乡镇均有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 高峰期在9 月。58 例麻疹确诊患者中, 男性34 例,女性24例,性别比1.42∶1;6 月龄至5 岁38 例(65.52%),<14 岁麻疹患者54 例(93.10%);其中散居儿童40 例(68.97%)。未免疫、1 剂、2 剂、免疫史不详麻疹确诊患者IgM 阳性率分别是69.23%、60.00%、40.00%、18.18%。结论 隆林县麻疹疫情呈高度散发态势, 应加强麻疹常规免疫,做好查漏补种,扩大免疫覆盖范围,定期开展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确保免疫接种效果,保障隆林县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新生儿麻疹、风疹疫苗的预防接种以及育龄妇女麻疹、风疹疫苗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492对产妇及其新生儿,采集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5 ml,使用德国维润/赛润(virion/serion)麻疹、风疹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风疹IgG抗体。结果 产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3%,抗体活性的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1 264.3;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2.5%,GMT为1:151.0。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6%,GMT为1:1 684.3;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4.3%,GMT为1:203.8。母婴麻疹(Z=-5.622,P<0.001)、风疹(Z=-4.625,P<0.001)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新生儿抗体水平均高于母亲。母婴麻疹(r=0.924,P<0.001)、风疹(r=0.945,P<0.001)抗体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母传麻疹、风疹抗体存在浓缩效应,婴儿麻疹、风疹抗体水平随母亲抗体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加强对育龄妇女麻疹、风疹疫苗的接种,以提高新生儿母传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有效降低低月龄婴儿的麻疹及风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然和人工免疫状况下母婴麻疹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鄂州市2015年1月-2018年1月分娩的母亲及其婴儿,分为自然免疫组(母亲曾患麻疹)、人工免疫组(母亲曾接种麻疹疫苗),采集母亲及婴儿0、3、5、7月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然、人工免疫组母亲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9.0%(x~2=11.2,P0.0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 182.6mIU/mL、517.8mIU/mL(t=18.9,P0.05)。两组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88.0%(x~2=12.3,P0.05),GMC分别为1 965.5mIU/mL、847.1mIU/mL(t=16.9,P0.05);3月龄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6%、57.8%(x~2=25.2,P0.05),GMC分别为503.5mIU/mL、202.5mIU/mL(t=14.3,P0.05);5月龄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5%、0.0%(x~2=75.6,P0.05),GMC分别为221.6mIU/mL、85.3mIU/mL(t=23.6,P0.05);7月龄儿阳性率分别为91.4%、0.0%(x~2=59.9,P0.05),GMC分别为203.6mIU/mL、75.1mIU/mL(t=33.6,P0.05)。母婴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94,P0.05)。结论母亲通过麻疹疫苗接种较自然感染获得的麻疹抗体水平低,不能为婴儿在初次免疫前提供保护。建议对育龄女性常规开展麻疹抗体检测,低抗体水平者在婚前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827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人群麻疹IgG阳性率为72.4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500;6岁组和18月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0.48%、89.47%,<8月龄组及30岁组阳性率最低,为56.34%、57.02%,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和50岁组,分别为1:978、1:811,较低的是30岁组和<8月龄组,分别为1:254、1:370;常住人群与流动人群、男性与女性麻疹IgG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有发生麻疹病例的血清学基础。应加强血清学监测,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梅州城区儿童、青少年麻疹抗体水平状况,以探索对本病更好的免疫预防措施。我们于1997年12月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选取城区五个不同方位调查点,每点各取5~18岁在幼儿园和学校就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分四个年龄组...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目的 描述宁波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伤害(roadtrafficinjury,RTI) 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伤
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宁波市某急救中心2010-2014 年所有RTI急救数据描述宁波市中心城区
RTI人群、时间和伤害部位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0-2014 年,宁波市某急救中心共救治
RTI15419人,平均每2.8h发生伤害1人。男女性别比为1.35∶1,平均年龄41.76岁,89.08% 伤亡病
例为15~64岁人群,65岁以上人群伤亡比例呈逐年缓慢增加趋势。RTI急救人数2012年前后呈先上升后
下降趋势,不同年份RTI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30.67,犘=0.000)。7 月份RTI发生人数最多
(9.70%)。一周内工作日与休息日两者RTI伤亡构成比为1.09∶1, 周一RTI发生人数最多(14.8%)。
1 天中RTI人数随时间变化呈“M”型,16~17 时最高。多部位损伤为RTI发生最常见部位(29.14%),
急救时已死亡中49.14%为头部损伤。结论 宁波市中心城区RTI发生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征,需根据
高发时段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加强高危人群交通安全教育,建议开展RTI预防、救治和管理的综合干
预措施研究。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征;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9 0686 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