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罗式易位是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 ,在新生儿中的出现率为 1/ 10 0 0 [1] 。患者由于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不平衡配子 ,因而常伴随不育、反复自然流产、死胎或生育染色体异常后代。通过观察出生儿的染色体情况得到的统计数字不能完全反映其配子生成的染色体分离规律 ,因为有一部分致死型的配子由于早期自然流产而不能被观察到。而通过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FISH)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大量精细胞的染色体情况[2 ] 。本文通过精子核FISH的方法对一罗式易位男性携带者进行其配子发…  相似文献   

2.
1 780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妊娠史的关系,为生殖中心自然流产病例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指导。 方法:培养淋巴细胞,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必要时加做C带分析,对1780例具有妊娠24周前自然流产史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57例,异常率为3.20%。其中平衡易位23例,罗氏易位14例,复杂易位3例,其它17例。流产1次、2次与流产3次及以上者,其染色体异常率频率分别为1.7%,2.3%和5.8%。结论:在自然流产病例的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易位是主要类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随着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而有升高的趋势。流产3次以上群体中,染色体异常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染色体易位是导致流产、不孕、胚胎停止发育和出生畸形儿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是染色体平衡易位。染色体平衡易位只是改变了断裂节段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不发生遗传物质的丢失和增加,通常不引起明显的遗传效应,故携带者是带有染色体结构异常但表型正常的个体。但平衡易,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由于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而表型正常,但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多形成异常配子,是造成流产、死产和出生畸形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异常是引起习惯性流产、畸胎和死胎的原因之一,其中,平衡易位占40%。平衡易位可涉及各条染色体,包括平衡易位和罗伯逊易位。一般平衡易位携带者带有染色体结构异常,但无遗传物质丢失,为表型正常,并能将结构异常传给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染色体易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遗传咨询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84例相互易位、256例罗式易位和36例复杂易位病例,分析不同类型染色体易位,涉及不同染色体部分的染色体异常和易位携带者性别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相互易位携带者妊娠结局类型以孕早期流产为主,易位携带者生育染色体正常和易位携带者的频率稍高于易位联合体非交换型分离的预期值。孕龄和相互易位片段的长度影响妊娠结局,随着易位片段增长,孕早期流产的比例增加,而生育染色体异常后代的风险减小;随着孕龄的增加,生育染色体正常和易位携带者的比例明显增高,但生育染色体异常后代的风险也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女性易位携带者较男性易位携带者易生育染色体异常后代,而男性易位携带者易出现不同程度不育。对256例各种类型罗式易位携带者的妊娠结局研究,仅发现生育易位型先天愚型患者,未见生育其它类型不平衡染色体异常后代。结论:对易位携带者应进行有效的产前诊断,产前诊断的时间可考虑选择在孕3个月以后,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及节省时间和费用。在为易位携带者进行遗传咨询和生育风险估计时,要考虑易位的类型、易位片段长度,还要考虑已有的生育史和易位携带者的性别。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间平衡的相互易位是人类染色体一种常见的结构畸变,其既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也没有重复,除非发生特殊的“他置效应”,通常没有表型变化;但因有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流产、死胎和出生染色体异常的畸形儿的倾向性,故在遗传学上被你为“携带者”。1983年10月本院在遗传咨询门诊中发现一例 t(5;17)平衡相互易位携带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例无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显带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47例,异常率23.5%(47/200),其中性染色体异常40例,占20%(40/200),常染色体异常6例,占3%(6/200),性反转综合征1例,占0.5%(1/200)。性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是XXY综合征,其次是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易位和小Y染色体,而Y染色体的易位则较少见;常染色体易位较为普遍,易位的常染色体涉及1、2、3、12、15、18、21号染色体,以18号染色体易位的频率为高。提示性染色体异常导致无精子可能与决定性别的基因异常和(或)精子发生基因缺陷有关,常染色体异常可能影响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导致生精障碍。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导报》2010,(3):19-19
本刊讯近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发现两例世界首报罕见染色体异常核型。第一例异常核型为:46,XX,t(1;4;13)。某27岁女性患者的一条1号染色体长臂3区2带、一条4号染色体长臂2区7带断裂及一条13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断裂后相互易位重接,患者染色体发生复杂平衡易位。  相似文献   

10.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一类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是由染色体片段位置改变所致,可涉及每条染色体的各个区带,是导致不孕不育、流产、胚胎停育等不良孕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平衡易位通常不引起明显的遗传效应,故易位携带者尽管有染色体结构异常但表型通常正常,但其在生育时,由于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形成部分三体或部分单体的合子,流产几  相似文献   

11.
作者自1989年以来,对220例先天性智能发育不全患儿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发现53例具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4.1%.异常核型共18个种类,涉及15号染色体,既有数目畸变,又有结构畸变,其中以21三体居多(66.0%)146,XX,t(4;14)(P16;q24)枝型为国内首报.对这些异常核型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①与接触致畸因素有关;②由亲代遗传而来;③与母亲高龄有关。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广泛开展染色体技术,是诊断和预防智能发育不全、实行优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一患儿染色体G带检查结果,其核型为46,XY,t(14:21)(14q~(ter)→14p~(11 )21p~(11)—21q~(ter)),确诊为14/21易位型21三体综合症。追溯患儿易位染色体形成原因,对患儿父母作染色体检查分析,其父核型为46,XY;其母则是45,XX,t(14:21)(14q~(ter)→14p~(11 21)p~(11)→21q~(ter)),证实其母为14/21平衡易位携带者,患儿易位染色体21三体为其母所传递。具有这样平衡易位核型的人,其子女患先天性愚型的危险比普通人群高70倍左右。因此,检出平衡易位对优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母子4号和9号染色体移位的遗传效应。方法 无菌采集外周血,采用微量淋巴细胞培养法进行染色体制作,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并通过调查病史分析其遗传效应。结果 母亲染色体核型为46,XX,t(4;9)(q31;p24),其子染色体核型为46,XY,der(9)t(4;9)(q31;p24)mat。其子的异常9号染色体是由母亲遗传而来。结论 母亲为染色体平衡移位携带者,患儿的异常9号染色体为母源的,该母亲出生正常后代的几率仅为1/18,故加强婚前和产前染色体检查对预防染色体病儿出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一例染色体复杂易位致多发畸形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和诊断。方法: 对一例多发畸形胎儿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胎儿父母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结果: 胎儿的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N,t(12;13)(q22;q32)。SNP array显示胎儿存在1q42.13q44重复(20 192 kb)及15q26.1q26.3缺失(13 293 kb),核型分析与基因芯片结果不一致。FISH验证了SNP array的结果。母亲外周血FISH结果确认为隐匿性46,XX,t(1;15)(q42.1;q26.1)携带者,而胎儿遗传了其中一条衍生的15号染色体der(15)t(1;15)(q42.1;q26.1)。即胎儿遗传了父亲的t(12;13)(q22;q32)平衡易位及母亲的隐匿性平衡易位形成的衍生15号染色体。结论: 1q42.13q44重复和15q26.1q26.3缺失是导致本例胎儿畸形的遗传学病因,产前诊断时多种遗传学技术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方法对不同原因产前咨询的278例孕妇于孕中期B超监测下采取脐血,其中68例制作染色体行核型分析。结果68例中7例为异常核型,分别为46,XY,21P+,46,XX,t(1;4)(q44;q25);47,XX,+21及4例46,X,Yq+。结论于孕中晚期采取脐血制作染色体,具有周期短、染色体形态好及成功率高等优点,可获取供临床诊断有价值的结果,对于有遗传病家族史、畸形胎儿分娩史、异常孕产史等的诊断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巴马小型猪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巴马小型猪的染色体作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巴马小型猪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其性染色体为XY(♂)、XX(♀)。根据染色体形态、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指数,参照第一届国际家畜分带核型标准化会议(1976)制定的猪的染色体核型标准,将18对常染色体分为A、B、c、D四个形态组,核型呈10sm+4st+10m+12t。X染色体为中着丝点染色体,大小介于第8对和第9对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本地实验犬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诊断犬染色体病以及进行犬的分子细胞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采集13条正常本地犬(6条雌性、7条雄性)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常规及G带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本地犬的染色体形态结构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其染色体数为2n=78,雌性染色体核型为78,XX,雄性染色体核型为78,XY。39对染色体中有38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长度逐渐递减;1对性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X染色体最大并与人X染色体形态极其相似,Y染色体最小。结论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发现,可以明确鉴别犬第1~21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但很难可靠地鉴别其余的17对常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自1959年Lejeune首先报道先天愚型患者染色体异常以后,医学细胞遗传学发展很快,积累了很丰富的资料,作了大量遗传病人的染色体组型分析。70年以来建立的染色体分带技术,更大地改进了识别染色体结构的分辨力,借助它可以准确地辨认每一条染色体,可以检查出用常规制片法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四例D、G组染色体短臂扩增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作了研究。该型分别为46,X,dd(r)(q12),14p~+;46XY,21p~+;46,XX,22P~+及46,XY,22P~(55)。P~+区域GTG显带都呈均匀的淡染色。Ag—NOR染色发现一例在P~+部分呈现2个银颗粒,其余3例为一个银颗粒在P~+远端,银颗粒大小与正常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无明显差异。并对P~+与流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临床表型不同的同卵双胞胎胆道闭锁(BA)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该组双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和差异基因型,初步探讨胆道闭锁发生的遗传学背景。方法:采集3对同卵双胞胎BA患儿外周静脉血作为实验样本,分别进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结果:临床表型不同的同卵双胞胎BA患儿,其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结果均无异常,为46,XX或46,XY。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未检测到该组同卵双胞胎BA患儿的任何差异基因型。结论:同卵双胞胎BA患儿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其染色体G显带核型正常,提示胆道闭锁的发生与染色体异常无关;双胎儿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不存在差异基因型,提示胆道闭锁不是单纯的遗传性疾病,可能与遗传表型或外显率以及其他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