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1980~1986年间为26例严重再生障碍型贫血患者施行了骨髓移植前的免疫抑制疗法。其中20例采用了全身照射(TBI),总剂量为800cGy,100cGy/次/天,连续4天照完,剂量率为8.2~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了19个单位参加的肿瘤放射治疗组(RTOG)姑息治疗骨转移性肿瘤的各剂量分割方案的随机临床研究。各剂量分割方案为270cGy×15次(4050cGy/3周);300cGy×10(3000cGy/2周);300cGy×5(1500cGy/1周);400cGy×5(2000cGy/1周)和500cGy×5(2500cGy/1周)。可供分析的病例共759例,分为单个转移灶组146例,多个转移灶组613例。作者见到,在单个转移灶组经高剂量照射的病人中,有较多的病理性骨折,其中4050cGy 组的74例中有13例骨折,而2000cGy 组的72例中仅有3例,但在多转移灶组的  相似文献   

3.
以剂量率分别为0.51cGy/分的~(252)Cf中子(照射剂量为0、12.5、50、200、350、390、430、470、510和550cGy)和1cGy/分的~(60)Coγ线(照射剂量为400、520、640、760、880、1000、1170、1560、1950和2340cGy),在室温24±1℃、湿度55±10%、控制昼夜时间各12小时、无菌饲养室内自由摄取食物和水的条件下照射6周龄B_6C_3F_1雌鼠,作者观察了30天,用以探讨小鼠LD_(50)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低熔点铅(LML)和多叶光栅(MLC)两种照射野成形方法在眼眶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进行比较,以便使用晶体剂量更低的技术用于临床Graves眼病的治疗.方法 选择适于放疗的单、双侧Graves眼病患者各10例,采用相同的靶区勾画原则,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2000cGy/10次,单侧组布野方法为3野(2个X线平野+1个电子线野),双侧组为4野(2个X线平野+2个电子线野),分别采用LML和MLC形成照射野.比较两种照射野成形方法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采用免冲洗胶片和剂量分析软件分析两种方法形成半野照射野的有效半影区大小及其对晶体受量的影响.结果 MLC单侧组患侧晶体剂量为582±34cGy,健侧晶体剂量为160±22cGy,CI为0.69;双侧组左右晶体剂量分别为591±47cGy和585±52cGy,CI为0.67.LML单侧组患侧晶体剂量为252±45cGy,健侧晶体剂量为148±19cGy,CI为0.71;双侧组左右晶体剂量分别247±44、256±42cGy,CI为0.68.在X线能量设定为4MV和8MV时,半野照射野Scm×5cm,深度4cm,LML的有效半影区与MLC比较小约3mm.结论 用LML来形成小面积照射野可能更加适形,并可减小照射野半影,显著降低患者患侧晶体的受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受不同剂量α粒子照射后,src激酶活性和细胞自噬系统的变化,探讨调控细胞自噬对高剂量辐射诱导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分为3组:0 cGy(对照)组、241Am α粒子照射低剂量(10 cGy)组和高剂量(300 cGy)组.应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源性蛋白LC3Ⅰ/Ⅱ和src激酶的变化;分子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ROS淬灭剂DMSO预处理照射细胞,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照射后src激酶的变化;使用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照射细胞,以PI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死亡率.结果 与0 cGy相比,10 cGy α射线照射后LC3 Ⅰ/Ⅱ比例降低(=4.07,P<0.05),胞质内具有绿色荧光点状GFP-LC3的细胞比例升高(t=12.29,P<0.05),自噬被诱导;而300 cGy照射后,LC3Ⅰ/Ⅱ比例升高(t=2.93,P<0.05),胞质内GFP-LC3形态无明显变化,自噬被抑制.与0 cGy相比,10和300 cGy照射后4h均能提升细胞内ROS水平(t=17.93、22.88,P<0.05),且300 cGy比10 cGy照射诱发的ROS更多(t=15.76、22.66、14.22,P<0.05).与0 cGy相比,10 cGy照射使src激酶419位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升高(t=5.66,P<0.05),而300 cGy照射则降低其磷酸化水平(=4.67,P<0.05).DMSO能够部分逆转高低剂量照射对src激酶活性的影响.辐照前以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处理细胞则能降低300 cGy照射诱发的细胞死亡率(t=12.14,P<0.05).结论 高低剂量α粒子分别抑制和激活src激酶以及细胞自噬,ROS参与介导辐照对src激酶活性及自噬系统的影响.对自噬系统的干预能够降低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用T细胞克隆法分析了用低剂量和高剂量X射线照射PHA刺激后处于第1个G_1期人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细胞致死效应,以检验D_1期细胞遗传学适应性反应是否能导致存活适应性反应.血样来自6名献血员,分离并培养单核细胞层,加PHA 12和18小时后,分别以5cGy(20cGy/min)和200cGy或400cGy(1Gy/min)X射线照射培养物.观察细胞存活和染色体畸变情况.对5人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在5cGy+400cGy组均存在适应性反应,其中3人双着丝粒及环以及2人的缺失显著减少;在5cGy+200cGy组,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栓塞过程中的X线辐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UAE)术中所经受的X射线照射及降低辐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90例和近期10例UAE辐射剂量资料,采用DSA机(AngiostarPlus)配置的穿透电离室型剂量监测系统(DiamentorKI和DiamentorED),在线读取面积剂量乘积(DAP)(cGy·cm2)和入射表面剂量(ESD)(mGy)。结果早期90例UAE透视时间(28.60±23.73)min,摄影(87±38)帧,DAP均值(6178±3802)cGy·cm2,ESD均值(378±245)mGy。近期10例UAE透视时间(19.80±7.18)min,摄影(83±13)帧,DAP均值(1722±342)cGy·cm2,ESD均值(121±32)mGy。透视剂量率均值约为早期的1/2,图像采集剂量率均值约为早期的1/4。结论缩短透视时间与减少透视剂量率、减少图像采集帧数与图像采集剂量率,是降低UAE治疗过程中患者X射线辐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析了9个研究单位1967~1985年259例女性导管内乳腺癌(TisN_0M_0)保守手术及放疗十年的结果。78%病例肿瘤≥2 cm。所有病例均经原发导管内癌完全切除及术后放疗。所有病例均应用乳腺切线放疗。放射源51%为~(60)钴,22%为6MV光子束,22%为4 MV光子束。乳腺切线放疗中位分次量200cGy(160cGy~240cGy),中位全乳剂量5000cGy(平均5132cGy,3120cGy~6400cGy)。63%原发瘤处尚予补充放疗。乳腺切线野剂量与补充野剂量总合之中位量为6000cGy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每周一次每次800cGy连续4周和每周5次,每次200cGy连续6周放疗对荷B16a黑色素瘤小鼠肺转移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用8~10周龄C_(57)BL/6J雄性小鼠。在小鼠左后肢膝上方部位接种5×10~5个/0.1ml活的B16a肿瘤细胞;接种后7天,瘤直径平均8~10mm时,将荷瘤鼠随机分组。分组后对肿瘤部位进行X线局部照射。将荷瘤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照射对照组;(2)每周5次,每次200cGy,照射6周;(3)每周一次800cGy,照射4周。接种后47天,每组各10只鼠,观察存活时间。另各处死30只,观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CT类型和放射治疗剂量与鼻咽部预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CT类型和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剂量与鼻咽部预后的关系 ,为设置合理的放疗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5 6例疗前NPC ,均有完整的放疗后 3年追踪资料 ,鼻咽部复发者 17例 ,鼻咽正常 3 9例 ;根据疗前CT表现 ,5 6例NPC分为Ⅰ型 13例 ,Ⅱ型 2 8例 ,Ⅲ型 15例 ;鼻咽部剂量 (DT)分为 70 0 0cGy以下 ,70 0 0cGy≤DT <80 0 0cGy和DT≥ 80 0 0cGy 3种情况 ,将NPC的CT 3种类型和鼻咽部DT与 3年局部复发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NPCCT所见从Ⅰ、Ⅱ至Ⅲ型 ,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率逐渐升高 ;CT所见Ⅰ型患者 ,鼻咽部DT采用 70 0 0cGy左右时 ,疗效较好 ;CT所见Ⅱ、Ⅲ型患者 ,鼻咽部DT <70 0 0cGy时 ,放疗后 3年内局部复发率要比 70 0 0cGy≤DT <80 0 0cGy时高。结论 根据NPCCT类型 ,可以初步确定鼻咽部合理的放疗剂量。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分次照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的剂量与并发症。方法1999年5月至2005年10月对3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进行了全身放射治疗的预处理。采用~(60)Coγ射线照射,吸收剂量率为(5.2±1.13)cGy/min,照射总剂量7~12Gy,1次/d,共2d。根据照射总量分为两组:高剂量组(≥10Gy)139例和低剂量组(<10Gy)173例。比较不同剂量组的毒、副作用、造血重建和植活率等。结果高剂量组除胃肠反应和口腔炎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外,其他早期毒、副作用、造血重建和植活率等均与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5cGy/min吸收剂量率,照射总剂量7~12Gy,1次/d,共2d,肺中位剂量控制在7.5Gy,是安全、有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全身照射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后序贯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Ⅲ~IVA期鼻咽癌患者共24例, 接受两周期卡瑞利珠单抗(200 mg)联合多西他赛+顺铂诱导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顺铂25 mg/m2连续3 d), 之后接受标准同步放化疗(处方剂量:PGTV、PGTVnd为6 996 cGy/33次、PTV1为6 006 cGy/33次、PTV2为5 096 cGy/28次, 同步顺铂化疗, 剂量为75 mg/m2)。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诱导治疗后鼻咽病灶客观缓解率(ORR)为91.6%[完全缓解(CR)45.8%+部分缓解(PR)45.8%];颈部淋巴结ORR为95.8%(CR 4.2%, PR 91.6%)。17例同意复查鼻咽镜, 咬检后显示13例获得病理完全缓解。同步放化疗后鼻咽病灶CR为83.3%, PR为16.7%;颈部淋巴结CR为91.7%, PR为8.3%。13例IVA期患者诱导治疗后鼻咽病灶ORR为92.4%, 颈部淋巴结ORR为92.4%, 均为PR。同步放化疗结束后鼻咽病灶CR为84.6%, PR为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131I标记的抗原-14F(双体)[131I-MN-14F(ab)2]治疗甲状腺髓样癌(MTC)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并收集在这个剂量下早期疗效的资料。方法:依据组织学、放射学或血浆降钙素水平的升高选择15例确诊为MTC病人(男10例、女5例,中位数年龄51岁)。12例为散发,3例为家族性。所有病人均进行了甲状腺全切手术作为最初治疗,其中7例同时作单侧或改良颈部根治术,另8例中有6例以后也作了单侧或双侧颈部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静脉输入抗体。病人给予一个初步治疗剂量后(140~220cGy),以40cGy逐步增加,直至骨髓达到MTD为180cGy。剂量的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6种人细胞株评价适应性反应(AR)是否可能与辐射敏感性或肿瘤和正常细胞株有关。方法:16种人细胞株分别为成纤维细胞株OMB18和S11358,人乳腺癌细胞株T47D和HTB30及人黑色素瘤细胞株Sk-Mel3和HT144。所有细胞均于25cm2培养瓶中,用DMEM/F-12(50∶50)培养,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处于坪期时用于实验。2分别用0、0.2、0.5、1.0、2.0和4.0Gy诱导剂量照射后6h(T47D细胞株另进行1~24h实验)再用1、2、4、6和8Gy攻击剂量照射,剂量率为142cGy/min,电压250kVp,滤板1.07mmAl,以存活分数来估计AR。结果:1T47D细胞株经50cGy诱导剂量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早期乳腺癌作辅助放疗时,分次剂量与局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作者将Toronto-Sunny brook Regional癌症中心(T-SRCC)1987年和1988年收治的符合要求且用5000cGy/25次/5周方案放疗的51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B组,1990年收治的符合要求且用4000cGy/16次/3周方案放疗的182例作为A组。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受体、淋巴结及外科切缘、有无化疗等情况,运用配对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方案治疗的局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实验模型中~(125)I粒籽的剂量分布。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TLD法)和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43报告工作组(AAPM TG-43)推荐的理论计算公式(理论计算法)对~(125)I粒籽的径向剂量进行了研究,并对TLD法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当~(125)I粒籽活度为37 MBq,粒籽的径向距离分别为0.5、1.0、1.5和2 cm时,用TLD法测得的径向剂量率分别为3.47、0.87、0.38、0.21 cGy/h,理论计算法分别为3.874、0.952、0.394、0.216 cGy/h。结论TLD法和理论计算法有较好的一致性,~(125)I粒籽源的径向剂量率随距离增加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重复照射的效应和阈值剂量问题相当重要,它关系着人类对环境放射的危险度和其它致癌物的评价。作者用7周龄未交配的ICR雌性小鼠(按日本国立肿瘤中心研究所规定标准饲养),剪去背上的毛,不麻醉,将小鼠固定到特殊的照射架上,用40mCi~(90)锶-~(90)钇、呈直径为2cm圆盘状的β射线源,贴敷在体表,β射线源释放的体表剂量为228cGy/分,经胶片剂量仪校准。照射每周一、三、五重复  相似文献   

18.
Mount Vernon 医院为改善原发乳癌根治性放疗后的远期美容效果,自1974年起将TD 减为5500cGy/25次/5周。用这种低剂量放疗后似乎局部复发较多,为证实此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68—1973年10月间的65例近乎均放疗6500cGy(±3%)/24-27次/5-5 1/2周,而1974年1月—1980年2月间的94例均放疗5500cGy/25次/5周。统计分析表明:含较多T_1早期病人的5500cGy 组的Ⅰ,Ⅱ期患者之5年局部复发率反而较高(26.6%,6500cGy 组为10%,0.10>P>0.05)。在放疗前切除了原发肿瘤的病人也是5500cGy 组的局部复发率较高(27.6%,6500cGy 组为5% 0.10>P>0.05)。但两组的Ⅲ_a和Ⅲ_b患者之疗效相似。不过,5500cGy 组中生存18个月以上者的美容效果极好,80%的病人只有极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选用了原发或复发并且尚无临床或X 线照片证明有远处转移的软组织肉瘤进行放疗的病例,共51例。均未进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仍残存瘤块。年龄4-96岁,男30例,女21例,纤维肉瘤8例,脂肪肉瘤7例。除少数外,治疗是180-200cGy/次,5次/周,总剂量6400—6600cGy,不同分割的剂量当量用Orton 和Ellis 的公式计算。51例中37例(72%)进行了5年以上随访,44例随访4年。11例无瘤存活。28例局部控制失败,其中20例伴有远处转移。10例只有远处转移,2例死于间发病。五年存活率25.1%,局部控制率33%。当剂量相当于或超过6400cGy、200  相似文献   

20.
Pennsylvania医学院对1975~1985年间113例浸润性宫颈癌放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复习。放疗采用远、近距离放疗相结合。远距离放疗多用120°~160°侧弧形移动野或360°旋转放疗。每周5次,每次200cGy。全盆放射约4000~5000cGy。远距离放疗后1~2周,予单次腔内镭疗,其在A点剂量3500~4500cGy。113例中20例(17.7%)治疗开始时即呈现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数>400000/μl)。93例血小板计数正常。5年生存率血小板计数正常者为65%,而血小板增多者为25%(P<0.0001),两者差异显著。即使进行组织类型、病期、病人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